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共52页.doc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0447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共5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共5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共5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共5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共5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省XX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1引言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载体,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XX县为明确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为实现林地科学管理奠定基础,确保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县级林地保护利用编制技术规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

2、程,XX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操作细则等相关文件,将XX县县域内所有林地和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都纳入了XX省XX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范围,规划期为2010-2020年,以2009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近些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林地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全面保护林地、合理利用林地,提升森林资源承载能力,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林业科学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关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

3、规划编制工作,达到通过规划,统筹、协调林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保障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目的。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XX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开展XX省XX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在编制XX省XX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过程中,XX县林业局、咸宁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在对XX县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区位资料、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调查研究成果和XX县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成果(2009年)等现有资料,依据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编制本规划,并广泛征集采纳了XX县发

4、展改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交通运输局、城建局、农业局、水利局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注重规划与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和协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组织评审后,形成了XX省XX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XX省XX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森林保有量、征占用林地定额、林地保有量、林地生产率、重点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等主要目标和相应的调控指标,明确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区域统筹、差别管理的林地保护利用方向及政策措施,确定本行政区域林地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是XX县20102020年林地保护利

5、用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依据。2现状分析评价2.1自然地理2.1.1地理位置XX县位于鄂南低山丘陵地区,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东依江西修水县,南接湖南省平江县,西邻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北接本省崇阳县。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33611404,北纬29022924。东西最宽54公里,南北最长39公里,境内山岭重叠,溪流纵横。东南部地处幕阜山主峰北部,称黄龙山系,继往东北延伸,构成黄袍山、大青山;西南部由相思山、铜鼓山与大岳姑山脉相连,整个地势呈东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南高北低的土箕形。最高海拔1528.3米(黄龙山主峰只角楼),最低海拔78米(四庄小井村),相对高差1450.3米,一般起伏于200600

6、米之间,全县大小河流135条,主要有隽水河、沙堆河、菖蒲河、铁柱港等四大水系,东南三面朝北汇集注入崇阳县,为陆水源头。2.1.2地形地貌 据考查XX县原为江南古陆,地貌主要以花岗岩发育而成,经过深风化、强切割的低山和丘陵,主要表现为山顶浑圆,沟壑纵横,水土容易流失,地面比较破碎,海拔高程可划为平畈、低丘、高丘、低山、中山、高山等六种类型,其中平畈5.6%,丘陵82.2%,低山11.8%高山0.4%。地形间主要地貌特征有明显差异,同一类型内不同地貌又交叉出现,平畈内有山丘起伏,丘陵山区有冲、垄、段、畈错落其间。2.1.3气候条件XX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光照适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7、四季分明,但由于受季风和地貌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常有出现。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低气温-15.2C;历年平均无霜期258天,最长270天;最短246天;年平均太阳辐射量106.54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871.9小时,日照率为42%。雨量年均值为1457.9mm,在夏季梅雨时期雨量相对集中,占全年总量的45%。日最多降水量达2409.6mm1954年,年最多降水量超过892.6mm1968年。一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匀,4-10月占年降雨量的75.1%,其中5-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20.8%,并多暴雨。2.1.4土壤类型土壤普查表明:全县共有7个土类,分红壤、黄棕壤、草甸土、沼泽土、石灰土、潮土、水

8、稻土等,13个亚类分棕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沼泽土、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等。成土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79.9%,其余为泥质岩类(砂页岩、板岩、千枚岩、二云母岩)占10.6%,第四纪浮土(沿河两岸、潮土、第四纪红色粘土)占9.6%,石灰岩占5.3%。山区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带分布,一般海拔500米以下为棕红壤,500-800米为黄棕壤,800-1500米为山地黄棕壤,在山顶和排水不良的洼地,有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沼泽土,丘陵地区土壤主要湿地带性棕红壤,平畈主要是水稻土和少量潮土。泥质岩类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岳姑林场和大溪,第四纪浮土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四条水

9、系的部分地段和大坪大柱茶场及关刀镇等地;石灰岩的发育土壤主要分布于黄袍林场及塘湖镇的部分地段,其余地区均为花岗岩发育的土壤。2.2社会经济2.2.1行政区划、人口、基础设施情况XX县乡11乡镇、4个国有林场、167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建县以来,县政府十分重视交通、通讯、电力等关系民生的基础建设,到2010年底,XX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垸垸通电话,村村户户通电的建设目标,交通便利,信息通畅。2.2.2经济发展情况2009年XX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为61.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11.57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20.05亿元,增长22

10、4%;第三产业24.96亿元,增长18.4%。2.2.3人民生活水平情况XX县人均生产总值12147元,比上年增加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876元和4419元,分别增长5.2%和3.7%。2.3生物资源2.3.1动物资源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栖息在XX县境内的陆生野生动物共有九十四种,分别隶属于兽纲(四目三十种)、鸟纲(八目四十七种)、两栖纲(一目八种)、爬行纲(二目九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九种,属于XX省级保护动物有五十三种,一般动物三十二种,属于XX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的物种有三十二种,占XX县陆生野生动物29.4%,占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

11、和监测名录的26.4%,其中兽类九种,鸟类十二种,两栖爬行类十一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种,XX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二十七种。2.3.2树种资源 XX县在地理上分布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区。乔灌木71科283种,其中乡土树种52科240种引进树种19科43种。常见的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樟、栎、柏木、刺槐、泡桐、臭椿、榆树及楠竹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油茶、板栗、茶叶、柑橘、桃、梨、李、猕猴桃、杜仲、黄柏、厚朴、乌柏、棕榈、油桐等;名贵稀有树种有:银杏、金钱松、青钱柳、椴木、香果树等。由于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树种资源繁多,有大量的名贵药材食用植物以及形形色色的花卉品种,野生

12、植物逾千种,其中草药有380多种较名贵的有70余种,如五加、灵芝、茯苓、党参、土三七、半边莲、拐枣、八角莲等。2.4森林资源根据2009年XX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XX县森林资源情况如下:2.4.1各类土地面积XX县版图面积.3公顷,现有林地面积62384公顷,其中:有林地39413.6公顷,灌木林地7238.3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6206.4公顷),未成林地5557.6公顷,苗圃地32公顷,无立木林地3458.5公顷,宜林地5173.3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7120.9顷,省级重点公益林8692公顷;林地分类:公益林15812.9公顷,商品林46839.9公顷;林地生产率

13、现状34.1%。森林覆盖率45.57%,林木绿化率48.14%。活立木总蓄积量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立方米(乔木林蓄积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5585立方米),四旁树蓄积54471立方米。2.4.2林种面积XX县防护林面积13273.9公顷、,用材林面积30943.9公顷,薪炭林面积55.8公顷,经济林面积4284.3公顷,其中竹林面积6656.1公顷。2.5林地保护利用基本情况XX县现有林地面积62384公顷,占XX县国土总面积的55.4%。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如下:2.5.1林地保护的基本情况。XX县在林地保护方面:一是全面落实林地政策,实行了林权制度改革,落实了山权、林权,并全面颁发了林权证

14、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二是建立有较为完备的林业执法队伍和执法管理机制,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股依法受理征占用林地申请手续,依照程序分理申报审批手续;林政稽查队深入征占用林地现场核查、调查发现、制止违法违规占用林地行为;森林公安局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占用林地案件;林业站负责监督本乡镇范围内的林地使用。三是对重点林地实行重点保护,对于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区域、水库周边及四大国有林场划界定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省级重点公益林,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开发旅游区,实行严格保护。2.5.2林地利用的基本情况XX县有乔木林地面积32757.5公顷,竹林面积6656.1公顷,按森林经营分类划分:重点

15、生态公益林面积15812.9公顷(其中: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7120.9公顷,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799.8公顷),商品林面积46839.9公顷(其中:一般商品林46571.1公顷、重点商品林268.8公顷)。按林地权属划分:国有林地4499.5公顷,集体林地57883.3公顷。按地类划分:有林地面积39413.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328.3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557.6公顷、苗圃地面积32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3458.5公顷、宜林地面积5173.3公顷。按林种划分:防护林面积13273.9公顷,用材林面积30961.5公顷,薪炭林面积55.8公顷,经济林面积4284.9公顷。 2

16、6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林地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结合XX县林地保护利用的现状,经调查分析,XX县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2.6.1林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批多占,或不经审批,直接占用林地;二是少数人对林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法制观念淡薄;三是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工作机制。林业主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在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过程中各自为政,甚至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占用林地手续;四是林地管理人员少、范围广、面积大、难度大,违法占用林地的案件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后期发现难以准确认定林地面积和林木破坏情况,加大了调查处理难度;六是

17、农村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村、组公路建设,占用林地无明确的管理制度,滥用林地的现象普遍;七是国土管理部门:、将茶叶、果树、桑树、药材等经济林林地认定为“园地”;、将“宜林地”视为“未利用地”,导致林地未能合理保护利用。2.6.2林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7公顷,人平森林蓄积量为2.66立方米,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的要求;二是马尾松纯林面积大,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低。马尾松纯林极易遭受马尾松毛虫、森林火灾危害,生长缓慢,不利于林地地力恢复,森林生态效益低,经济效益、社会

18、效益也相对较低;三是林分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用材林多,经济林少;四是林地经济效益低下,XX县人均林业产值仅有510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419元的11.9%。2.7林地需求分析根据XX县林地资源利用现状、自然地理、生态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结合省级下达的规划指标,现对XX县林地需求量分析如下:2.7.1林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XX县国土总面积.3公顷;林地面积62384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5.4%,其中:有林地面积39413.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328.3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557.6公顷、苗圃地面积32公顷、无立木林

19、地面积3458.5公顷、宜林地面积5173.3公顷;非林地面积50163.3公顷(其中四旁折算面积896.8公顷)。森林覆盖率45.57%,林木绿化率48.14%。人均占林地面积0.127公顷,人均占有林面积0.0803公顷。2.7.2林地消耗、增长量分析 林地消耗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项目、交通工程、铁矿、采石矿和农村修路、建房等征占用林地,每年消耗林地面积约54.6公顷。林地增长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退耕还林,在XX县还有少量坡度大于25退耕还林地,特别是低山丘陵区和低山区海拔相对较高的区域,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农民因种植成本大,产量低,种植农作物得不偿失,或为方便生活举家搬迁

20、因此而弃农造林,每年增加林地面积约40公顷;二是部分矿厂的植被恢复、高远山地段荒废的宅基地等其他方式,每年增加林地面积约24.2公顷。XX县在规划期内平均每年增加林地面积约64.2公顷。2.7.3林地需求分析 根据省林业厅下达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数与目标,XX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控制基数和规划控制目标详见表21:XX县林地保护控制基数及目标表表2-1单位:公顷统计单位林地面积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用地林地保有量目标森林保有量目标计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XX县6238439413.61384.17328.3 6206.4 5557.632 3458.5 51

21、73.3 36.663026 49390 统计单位林地面积重点公益林现状重点商品林现状重点商品林目标林地分类现状林地分类目标林地生产率现状林地生产率目标国家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商品林公益林商品林XX县62384 7120.98799.8 268.215812.9 46839.9176484537834.139.2 依据省级规划控制指标,结合XX县林地资源现状分析林地需求结果如下:XX县林地保护控制基数:现有林地面积62384公顷,有林地39413.6公顷,灌木林地7328.3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6206.4公顷),未成林地5557.6公顷,苗圃地32公顷,无立木林地3458.

22、5公顷,宜林地5173.3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7120.9顷,省级重点公益林8799.8公顷;林地分类:公益林5812.9公顷,商品林46839.9公顷;林地生产率现状34.1%。规划期中:林地保有量目标62036公顷,森林保有量目标49390公顷;林地分类目标:公益林17648公顷,商品林45378公顷,林地生产率目标39.2%。 通过对上述数据分析表明:XX县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目标达到63026公顷,比现有林地面积增加642公顷;森林保有量目标达到49390公顷,比现有森林面积增加9976.4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1835.1公顷,商品林面积减少1170.8公顷;林地生产率目标达到3

23、9.2%,比2009年增加5.1%。2.8规划期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目前到2020年期间,XX县林业发展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机遇大于挑战,趋势有利于林业发展。2.8.1XX县林业发展在规划期内(20102020年)面临的机遇 一是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提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势必要加强林地保护措施,加大造林力度,提高林地生产率和森林质量;二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号召,开展全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林业行业来说,就是要以发展、保护、利用好森林资源为主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和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

24、展;三是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林业法律法规,从中央到地方也相应出台了支持林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为保障、推动林业发展提供了法律、政策保障;四是近几十年来林业科技发展、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等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8.2XX县林业发展在规划期内(20102020年)面临的挑战 一是森林资源量相对不足,不论是森林资源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积均在省、市平均数以下。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地土层厚度大多仅有3060厘米、沙质、含石砾量高,有机质含量低;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仅有33.69立方米/公顷。三是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大,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不利因素时刻威胁着林业发展。四是

25、林业科技推广应用相对落后,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比较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因此,20102020年期间,XX县林业发展将面临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和森林质量难度大,应用林业科技有阻力、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管理难度增大等困难的挑战。3规划总体思路3.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XX省林地管理条例;(3)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5)XX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操作细则; (6)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7)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8)县级林

26、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9)XX县2009年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成果资料;(10)XX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XX县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11)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2规划范围XX县县域内所有林地和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其它土地。3.3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0-2020年,以2009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3.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林地的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

27、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5规划原则严格保护、突出重点。按照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严格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对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脆弱区域林地,以及高效生产木材、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林地进行重点保护。持续利用、提高效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林业发展和林地利用方式,科学使用林地,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促进林地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多功能需求,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统筹生态、生产、建设使用林地需求,分区明确林地利用方向和重点,合理配置林地资源。强化调控、科学管理。创

28、新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机制和政策,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林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管理。3.6规划目标林地总量适度增加: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增加到63026公顷,比2009年林地面积增加642公顷, 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到2020年,XX县森林保有量达到 49390公顷以上,比2009年增加9976.4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 54.45%以上。林地保护利用结构逐步优化:到2020年,重点公益林地达到17648公顷,占到林地总面积的28%;商品林地达到45378公顷,占到林地总面积的72%。林地生产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现有

29、乔木林地的林地生产率力争达到39.2立方米/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80.7万立方米以上,比2009年增加约59.0万立方米以上;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控制消耗等措施,活立木总蓄积量力争达到189.5万立方米。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规模逐步得到严格控制:20102020年,XX县征占用林地总额控制在500公顷以内。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规划指标属性指标涵义2020年约束性森林保有量(公顷)一定时期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实现的最低森林面积149390征占用林地定额(公顷)各类建设用地征用、占用林地面积上限500预期性林地保有量(公顷)一定时期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等战略目标的最小林地面积63026林地生产率2(立方

30、米/公顷)森林(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反应林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39.2重点公益林地(公顷)重点公益林地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17648商品林地(公顷)国家和地方建设的用材林、木本粮油林、生物能源林基地面积之和与林地总面积之比45378注 1:森林面积为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之和;注 2:衡量林地生产率的指标有蓄积量、生物量、生产率、经济产出等不同指标,仅选用单位面积蓄积量,重点针对有林地。表中的指标指现有乔木林地的林地生产率。3.7规划任务3.7.1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 通过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违法占用林地等措施,防止林地退化,减少林地逆转流失数

31、量;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加大对工矿废弃地、生态重要区域的治理等,有效补充林地数量,确保XX县林地资源动态平衡、适度增长。3.7.2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实现 采取重点生态工程带动、激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措施,通过加快宜林地造林绿化,加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治理,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实施退化林地修复工程等,增加森林面积,为实现森林覆盖率目标、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提供基础保障。3.7.3以科学经营为核心,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 加大投入力度、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定级制度,科学利用林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施森林质量工程和木本粮油工程,挖掘林地增产增收潜力,大幅度提高森

32、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3.7.4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手段,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 围绕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分区、分类、分级确定林地保护利用方向、重点、政策和主要措施,保障重点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生态屏障等对林地的要求。对不同功能区林地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保护利用政策,规范林地利用秩序,促进林地利用的区域协调,确保XX县林地保护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3.7.5以创新管理制度为突破,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新机制 完善用途管制、定额专用、分级保护、差别管理等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差别化补偿政策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改革和完善林地保护利用机制

33、形成有利于保护林地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林地保护利用宏观调控能力,强化规划实施执行力。4规划结构和布局在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XX县主体功能区与区域控制管理为限制开发区类型;林地功能区为:幕阜山低山丘陵经济用材林功能区;依据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结合XX县自然地理条件、生态区位、森林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规划XX县林地结构和布局。4.1林地保护利用总体区划根据XX县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现状及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区位、立地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结合XX县林业“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县不同区域内的林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林地利用区划为二个主导功能区、四个功能

34、区,林地区域控制管理划分为四种开发区类型。4.1.1林地利用的二个主导功能区.生态公益林保护林区。范围:黄龙林场及麦市镇盘石以南,岳姑林场,鹿角山林场,黄袍林场,四庄乡,马港镇,大坪乡,关刀镇云溪水库周边及源头。.林产品商业林区。范围:麦市镇盘石以北,关刀镇金坛以北,沙堆镇,五里镇五里牌以北,石南镇,塘湖镇塘湖社区以南,北港镇等全县低山丘陵商品林地。4.1.2林地利用的四个功能区是:.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区:关刀镇云溪水库以南及源头和周边,马港镇百丈潭水库周边。.林业资源旅游开发区:黄龙林场,及四庄乡大溪村、纸棚村,大溪水库周边湿地。.林业产业发展区:麦市镇盘石以北,关刀镇金坛以北,隽水镇,沙堆镇

35、五里镇,石南镇,塘湖镇塘湖社区以南,北港镇等全县低山丘陵商品林地。 .生态公益林保护区,范围:马港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九岭片),大坪乡,四庄乡纸棚村以外,鹿角山林场,岳姑林场,黄袍林场,麦市镇陈段村以南,关刀镇金坛以南等高海拔林地。4.1.3林地区域控制管理的四种开发区类型. 优化开发区。范围:麦市镇、五里镇、石南镇、北港镇、沙堆镇;. 重点开发区。范围:隽水镇;. 限制开发区。范围:关刀镇、塘湖镇、马港镇;. 禁止开发区。范围:黄龙林场、黄袍林场、岳姑林场、鹿角山林场、四庄乡、大坪乡。4.2森林分类区划根据XX县林地分布范围、生态区位、立地条件和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将XX县森林分类区划为

36、三个区。.水土保持林区。范围;黄龙林场、黄袍林场、岳姑林场、鹿角山林场、大坪乡;.商品林区。范围:麦市镇盘石以北,关刀镇金坛以北,隽水镇,沙堆镇,五里镇五里牌以北,石南镇,塘湖镇塘湖社区以南,北港镇等全县低山丘陵商品林地;.水源涵养林区。范围:四庄乡,云溪水库,马港镇百丈潭水库。4.3林地保护等级划分依据XX县林地保护等级分级现状,结合本次林地保护等级分级技术标准要求,划分林地保护等级。4.3.1林地保护等级分级现状 XX县现有林地面积62384公顷, 保护等级分级现状是:级保护林地3108.6公顷级保护林地4106.9公顷级保护林地8628.8公顷级保护林地46533.4公顷4.3.2林地保

37、护等级分级规划 20102020年期间,XX县林地面积规划达到63026公顷,具体林地保护等级分级规划如下:级保护林地3200公顷级保护林地4300公顷级保护林地8800公顷级保护林地46726公顷4.4林地质量等级划分4.4.1林地质量划分 根据XX县地形、土壤、植被因子,立地条件,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并结合交通区位等指标,将通城林地质量划分为、等4个等级:级面积104公顷, 主要分布在果树中心,黄龙林场,隽水镇,四庄乡和塘湖镇。级面积26673.8公顷,主要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低丘岗地。级面积35578.6公顷,主要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低山丘陵区。级面积

38、27.6公顷,主要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低山区岩石裸露,土层瘠薄的山头地段。4.4.2林地利用方向、措施 为提高林地生产率,充分发挥林业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结合XX县森林资源利用现状,根据不同的林地质量等级确定林地利用方向、措施:级林地面积150公顷,主要分布在隽水镇,塘湖镇,四庄乡。利用方向:以保护发展生态公益林为主,合理利用,培育以杨树、水杉、枫杨、樟树等树种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利用措施: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选用良种壮苗,科学造林、管理,精心培育。级林地面积27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低丘岗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利用方向:以发展商品林为主,兼顾生态效益、

39、社会效益,培育以湿地松、马褂木、杉木、泡桐等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用材林和以板栗、油茶为主的高效经济林。利用措施:依据适地适树、高产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选用良种壮苗,科学造林、管理,精心培育。级林地面积35700公顷,主要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低山丘陵区,立地条件一般,范围广、面积大、主要栽培树种是马尾松,经济效益相对低下。利用方向:生态区位重要地域已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实行重点保护;其余区域以发展商品林为主,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培育以马尾松、枫香等乡土树种为主的用材林和以板栗、油茶为主的高效经济林。利用措施:依据适地适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选用良种

40、壮苗,科学造林、管理,精心培育,采用科学方法改造低产林,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级林地面积176公顷,主要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低山区岩石裸露,土层瘠薄的山头地段,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利用方向:重点发展生态公益林,培育以马尾松、枫香、等乡土树种为主的防护林。依据适地适树、生态建设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选用良种壮苗,科学造林、管理,精心培育;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护林下灌木树种和地被植物,努力提高生态效益。4.5主导功能区和林地功能分区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将XX县林地功能区划为:幕阜山经济用材林功能区。依据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林地功能区划,结合XX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各区域生态位置的重要性,

41、将林地主导功能划分四个区,即: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区,林业资源旅游开发区,林业产业发展区,公益林生态保护区5保护规划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载体。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因此,按照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认真落实林地分级管理,切实保护现有森林,有效补充林地数量,引导节约集约用地,确保林地资源基本保持动态平衡。5.1林地保护分级依据全国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对林地保护等级划分的原则要求,结合XX县林地的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林地生产

42、力及商品林经济重要性等指标,对林地进行系统评价定级,将XX县林地保护等级划定为级、级、级和级4个等级。5.1.1林地保护等级范围、面积划分级保护林地:是XX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内必须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的区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范围:塘湖镇,马港镇,黄龙林场,鹿角山林场,岳姑林场,黄袍林场。级保护林地:是XX县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内予以保护和限制经营利用的区域,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屏障为主要目的。范围:麦市镇,四庄乡,关刀镇,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地。级保护林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地和重点商品林地,范围:五里镇,北港

43、镇,大坪乡,沙堆镇,石南镇。级保护林地:一般商品林地,包括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大径材等用材林、板栗、油茶等木本粮油林,范围包括未纳入上述、级保护范围的各类林地。根据布局结果,2009年,XX县林地总面积62384公顷。其中级保护林地面积 3108.6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5 %;级保护林地面积4106.9公顷,占6.5 %;级保护林地面积8628.8 公顷,占 13.8%;级保护林地面积46533.4公顷,占 74.5 %。2010-2020年,XX县林地总面积 63026公顷。其中级保护林地面积3200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 %;级保护林地面积 43

44、00公顷,占7%;级保护林地面积8800公顷,占14%;级保护林地面积46726公顷,占73%。5.1.2林地保护利用分级管理级保护林地: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禁止改变林地用途。级保护林地:实施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需的工程建设占用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林地用途。级保护林地:严格控制征占用森林,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重点商品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生态公益林地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允许适度经营和更

45、新采伐。级保护林地: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限制采石取土等用地。推行集约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5.2占用征用林地规模XX县在“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占用征用林地面积为20.6公顷,主要用途是:工业项目、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和开采铁矿、石矿,以及农村建房宅基等用地,合计占用征用林地面积约103公顷。20102020年期间,重点交通工程呈减少趋势,工业项目多在非林区建设,但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占用征用林地面积总体趋势仍呈上升势态。据预测:在规划期内,年平均占用征用林地面积规模为54公顷,占用征用林地面积总规模为540公顷;林地利用保

46、护规划(20102020年)将占用征用林地面积总规模控制在500公顷以内。5.3补充林地规划5.3.1退耕还林 根据XX县土地利用现状,林地补充来源主要有:一是25以上的坡耕地。根据森林法实施办法要求,按照宜林则林原则,优先用于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据调查统计:XX县现有坡度25的坡耕地400公顷,在规划期内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可补充林地面积400公顷。5.3.2其他补充林地其他补充林地主要包括矿山治理恢复林地、废弃山区村及村中空闲地整治恢复林地、抛荒地、森林城市、森林乡镇建设规划新增林地等多种途径增加林地资源;规划期内,规划其他补充林地面积 242公顷。在规划期内,征占用林地控制500公顷以

47、内,规划补充林地合计公顷,综合平衡后净增加林地面积142公顷。5.4森林保护规划XX县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目标为63026公顷,比2009年林地面积增加642公顷;森林保有量目标达到49390公顷以上,比2009年增加9976.4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4.45%以上。根据规划目标和县域生态建设需求,XX县必须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森林保护规划如下:5.4.1严格保护森林,加强生态屏障建设 重点是加强保护重点公益林地。重点公益林地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地,是XX县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确保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林地。根据XX县自然地形地貌特点、森林主导功能,将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地区域范围划定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地,确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