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52257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教案 八级.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实验目录八年级生物上册1.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2.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3. 不同形态的菌落4.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5.制作孢子印6.发酵现象7.制作甜酒八年级生物下册1. 观察植物的无性生殖2. 扦插材料的处理3.嫁接4.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5. 观察鸟卵的结构6.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7.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8.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9.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11.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1.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为什么会飞?要是我们人类也像鸟类一样会飞该多好,如果让人飞起来,咱们需要一副多大翅膀?这就是我们这一节将要探究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

2、,让我先来看一段视频录像。师:在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我听到了鸟的叫声师: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生:鸟类有翅膀。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吗?生:不能,还要解决许多问题。师: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师: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图片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也可以展示课前准备的鸟类图片)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体形和体表)家鸽的躯干呈形。家鸽的前肢变为,是器官。后肢有趾,趾向前,趾向后。尾部生有大型,飞翔中起作用。师:你们观察鸟的体

3、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生: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师: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生: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不会飞起来的。师: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生:羽毛有大小之分,大羽毛展开时呈扇形,小羽毛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师: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生:继续进行探究:家鸽有(角质喙、肉质唇),口腔内(有、无)牙齿,舌较(柔软、坚韧)。无牙齿

4、可减轻头部重量,与生活相适应。肌胃外壁有发达的层,内壁上有一层,胃腔内有许多粒。腺胃可分泌。肌胃的收缩力(大、小),可凭借内壁的角质膜和腔内的沙粒将磨碎,具有类似的作用。小肠弯曲(细长、短粗)。直肠较(短、长)。小肠是和食物的主要器官。直肠这一特点使得鸟类随时排便,有利于,与生活相适应。家鸽的肺相对较(大、小),弹性较(大、小),与多个气囊相通。心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分为心房,心室。家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使动、静脉血(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强、弱),加之双重呼吸,食量又大,体表有保温,通过气囊散温,因此具完善的能力,属于(恒温、变温)动物。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

5、肉最发达?推测一下原因?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生:胸部的肌肉发达,可能与飞行有关;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胸部的骨骼很突出,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与飞行有关。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生:从食物中来。师: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生: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师:请阅读表格: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生: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师: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

6、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生:(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师: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生: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师:展示纸飞机(飞机模型,风筝)这些也能够飞行,谁来说说它们的飞行原理?生:认真观察,分组讨论,举手发言。师:它们飞行

7、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持续飞行?生:风力、电力、燃油等。师:由此可见:飞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重量要轻、速度要快、动力要足;只要满足了这些条件,我们人也能像鸟类一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实验2.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便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股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然后,结合学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

8、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关系。实验3. 不同形态的菌落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

9、么变质了?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由此导入新课。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将少量细菌或者真

10、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方案二: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引导学生要想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问:(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2)什么叫接种?(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4) 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1、”,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回答:(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2)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3)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加入营养物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4)配制好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基内混有的其它细菌或真菌等杀死,只培养接种的细菌或者真菌,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质疑:我们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大量繁

12、殖后的情景将会怎么样呢?由此进入菌落知识的学习。学习目标二:观察菌落教师为同学们分发3天前培养的细菌和霉菌菌落(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组培养皿),并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回答: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提问:(1)什么是菌落?(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表列如下:类别大小形态特点颜色细菌菌落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真菌菌落菌落较大霉菌

13、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出红色、褐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菌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质疑:菌落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吗?学生积极思考,先小组内讨论,再班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总结: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不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大小和颜色也不相同,以此可以区分细菌或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形态。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

14、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方案二: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引导学生要想

15、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问:(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2)什么叫接种?(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4) 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回答:(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2)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3)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加入营养物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

16、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4)配制好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基内混有的其它细菌或真菌等杀死,只培养接种的细菌或者真菌,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质疑:我们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大量繁殖后的情景将会怎么样呢?由此进入菌落知识的学习。学习目标二:观察菌落教师为同学们分发3天前培养的细菌和霉菌菌落(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组培养皿),并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回答: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提问:(1)什

17、么是菌落?(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表列如下:类别大小形态特点颜色细菌菌落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真菌菌落菌落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出红色、褐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菌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质疑:菌落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吗?学生积极思考,先小组内讨论,再班内展示,最后达成共

18、识。总结: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不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大小和颜色也不相同,以此可以区分细菌或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形态。 实验4.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展示一: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我们小组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用无菌棉棒轻擦手心,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接着盖上盖;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接着我们把两套培养皿放在同一个培养箱里培养,结果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了许

19、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这说明我们的手上存在着大量的细菌或真菌,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展示二:我们选定的环境是厕所和食堂。实验方案是: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质疑:从实物投影仪展示的实验结果看

20、,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是因为食堂里食物多,营养物质丰富。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展示三: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这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展示四: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没有细菌

21、”。我们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将硬币放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了一下,接着盖上盖;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来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质疑: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为什么没有菌落呢?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回答: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已经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又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中,所有没有菌落的形成。展示五:我们探究的问题是“学校花园里和食堂的冰箱里哪里的菌类多”,我们把一个培养皿放在学校花园的草坪上,另一个放在食堂的冰箱里,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

22、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争相预测结果,教师指定一人予以解答:学校花园里的细菌和真菌多,那里潮湿、还有很多落叶作为营养;而冰箱里温度很低,不适合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菌类是很少的。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还展示了自己用牛奶、柑橘、米饭做的探究实验。提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通过探究,你认为什么样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根据你的探究活动,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回答:细菌和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科学家

23、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也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里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质疑:氧气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是否也必须需要氧气呢?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除了必需的基本条件如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外,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例如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良好地

24、生存。实验5.制作孢子印1选取一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实验6.发酵现象1.准备材料白糖150 g,一小包干酵母(约80 g),250 mL的矿泉水瓶2个(A瓶和B瓶),小气球2个,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1个,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大烧杯(用作水浴保温),温度计。2.课前准备课前1小时左右,在A瓶和锥形瓶里都加入

25、一勺糖及适量干酵母(约1/5包),并加入200 mL40 左右的温水,快速摇均匀后在A瓶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在锥形瓶瓶口塞上胶塞,胶管的一端用夹子夹紧,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使温度保持在40 左右,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注:糖、干酵母的用量可酌情而定。若用量大,水温适宜,气球很快就可胀大。)3.课堂演示上课时,先展示A瓶。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奇特的现象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哪个同学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气球膨胀起来的?”“老师,您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是牛奶吧。”“不,我看像豆浆。”同学们七嘴八舌猜说着。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演示实验内容

26、,了解实验所用材料及条件(如为什么要用温水而不用开水),在这基础上重复课前准备的过程:把一勺糖、适量的干酵母放进B瓶,加上40 的温水,摇匀,并在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 左右。很快学生就可看到瓶内有气泡产生,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当然短时间内气球不会胀得很大,可把实验装置留在教室,让学生课后观察)。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瓶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O2、CO2、CO、SO2、H2等。这时老师再展示锥形瓶并介绍装置及瓶内的材料,然后由两个学生操作演示,把瓶内的气体经过胶管导到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石灰水变

27、浑浊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CO2气体,七年级时,我们曾经用石灰水检验过自己呼出的CO2气体,CO2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一些学生抢着说。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那么,瓶内除了产生CO2外还有什么物质产生呢?”老师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亲自闻一闻。”老师把锥形瓶胶塞打开,拿到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都闻一闻,“啊,好浓的酒味。”反思 通过上述演示,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实验7.制作甜酒材料用具酒曲一块、糯米1 500 g、凉

28、开水一杯。清洁的容器、蒸锅、清洁的筷子、洁净的蒸布一块。方法步骤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30 )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3将酒曲碾细成粉未,撒在糯米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4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5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冬天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提示1. 制作甜酒的工具以及整个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切忌油腻。2根据酒曲包装上的说明(或请教

29、有经验的人),按照一定比例将酒曲与糯米搅拌。3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以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4一般在冬季制作甜酒要用3天左右。当你打开容器,闻到酒香,看到米粒呈柔软状,食用时微甜而不酸,就说明甜酒的制作已经成功了。赶快请家人品尝吧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1. 观察植物的无性生殖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要求学生利用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玻片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组织讨论1、 能否看到酵母菌,尝试描绘形态2、 是否有小突起,那是什么?说明什么?如学生观察中,发现成串的小球体,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无性生殖”的概念可以指出,酵母菌一般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无性生殖,有时也

30、可进行有性生殖。(探究二)观察水螅的出芽生殖播放水螅出芽生殖的录像,请学生描述其出芽过程结合水螅结构模型补充介绍水螅也能进行有性生殖方式。实验2. 扦插材料的处理植物的嫁接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指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指出植物可以依靠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生殖,称为营养生殖。介绍常用方法嫁接请学生尝试描述嫁接的形式、过程、关键等,并会举例说明强调指出,使嫁接成活率提高的关键(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选择扦插的材料,需要怎样处理才容易成活呢?每个小组参照资料,确定本小组想要探究的具体问题。针对探究问题,作出假设。(二)制定计划教师展示材料用具,供学生选择:插器、剪刀、标牌、喷水壶、带

31、叶的杨树枝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组?2对进行实验的样本数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3应对实验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教师及时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1本实验可选的变量很多,如扦插材料的长与短、芽的有与无、叶的多与少等;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设计条件相同,两组实验必须保证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设置的变量不同,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2实验的样本数量不能太少,数量多有利于减少实验的误差。3提供适宜扦插材料生长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光照等等。最后每组结合讨论内容,制定本组的实验方案。(三)实施计划学生分组按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实

32、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结果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引导学生总结在实验时处理扦插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1你们组剪取的茎段长度是多少?一般保留几个节?2剪取时,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斜向的。为什么要这样剪取呢?3土壤上面和土壤下面的叶片是如何处理的?其原因是什么?小组派代表表达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1一般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每段保留两个节。2茎段上方的切口水平,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茎段下方切口斜向,表面积大,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四)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小组展示完成的扦插探究实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探究的结

33、果,讨论问题:1在你对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中,获得了那些经验和教训?2请你查阅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扦插材料生根快得多?学生根据探究过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1)处理扦插材料取茎段时,首先要准备生长健壮的植株材料,处理茎段时要使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为斜向,下方切口位于节处。同时注意扦插时的温度、光照、湿度均要适宜。(2)可以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处理好的扦插材料,促使扦插材料生根,同时要注意光照、温度、水分、湿度等条件的变化。实验3.嫁接在课前,我已经叫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已经查找了有关“嫁接”的资料,并带你所想尝试嫁接的植物来,同学们带来了没有?生:齐声

34、说带来了!师:嫁接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常用德嫁接方法法有哪些。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嫁接的方法和步骤。生:认真的阅读课本和材料。二、探究嫁接方法。师:在学习嫁接方法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生;工具、砧木、接穗师:应该准备的用具有哪些?生;有刀子、竹签、绳子。其中竹签、刀子都应该洗净、消毒。桌子上的这些工具都是洗净、消毒过的。师:对砧木和接穗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呢?同学们看,如果有一棵老的和一棵年轻的树,你会选择哪一棵做砧木呢?为什么?生:会选择年轻的树,这样有利于嫁接后植物的生长师:很好,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同品种的植物嫁接容易成活,同科也行;生活习性越接近越容易成活。当然,还要注

35、意接穗要比砧木小一些,一样粗细会给嫁接带来困难。现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了,下面我们来进行实际操作:嫁接。生:很兴奋的动手尝试。师:巡视指导。生:嫁接完成后用评价表对自己小组的嫁接过程、方法进行自评。并在班内交流,学生找出实践中的不足。师:通过刚才的尝试与交流,同学们已经总结出嫁接的技巧。刚才嫁接过程中有问题的小组希望这次能成功;成功的小组继续努力,还可以有所创新。学生再次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师:下周,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嫁接成功的植物进行展出,展示你们的嫁接成果。实验4.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课前饲养家蚕。目的:通过饲养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背景知识:家蚕一般每56天蜕

36、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 ,叫“眠”。经过4眠后,体内绢丝腺发育成熟,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蛹经过10余天羽化成蚕蛾。雌雄蚕蛾 均不取食,即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材料器具:纸盒,蚕种,桑叶等。方法步骤:(1) 用蚕种孵化家蚕,孵化温度一般在2025,孵化时间在10天左右。采摘桑叶饲养,并 需每天清理饲养纸盒。(2) 观察和记录家蚕生活的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3) 观察和记录雌雄家蚕交配生殖的全过程。讨论:家蚕的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家蚕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实验5. 观察鸟卵的结构观察鸟卵的结构(1) 让学生把上节课布置带来的鸡蛋拿出来亲自操作打

37、破教师指导:先把表面皿洗净如何破鸡蛋,破了的鸡蛋放在表面皿中观察,。(2) 对照实物和图认识结构教师指导1 设计问题:卵壳是起什么作用?壳膜是什么作用?卵白和卵黄是什么作用?系带由什么作用?气室里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哪部分时将来发育成雏鸡的?1. 组织学生讨论3.板书 卵壳-保护作用卵壳膜-气体交换卵白鸡蛋的结构 卵黄 营养物质系带-固定卵黄胚盘-卵细胞或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雏鸡4.让学生对照实物描述鸟卵的结构和功能三学习鸟的生殖与发育让学生看图思考1. 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时什么行为?2. 布谷鸟筑巢是什么行为?3. 阅读教材思考是否所有的鸟都要经过六个过程?教师指导;1.雏鸟有两种:一是早成鸟

38、;雏鸟有茸毛。如家禽类,晚成鸟的雏鸟的茸毛很细看起来好像没有。如麻雀2.不是所有的鸟都有六个阶段;如杜鹃鸟只有求偶,交配,产卵。它是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让其它的鸟帮他孵卵和育雏。3.鸟巢不能说成鸟的家,因为它只是产卵育雏的地方,完成后就不再巢内生活了 。实验6.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1、创设故事情境,引发探究兴趣:由课本提供的图片资料创设故事情境:“一天,晓刚带他的好朋友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许多好吃的,其中花生就有大小两种如果你是晓刚的一位好朋友,你认为怎么样?除了其他朋友提的问题外,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吗?”;“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到底会有哪些地方存在差异?”通过特定的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39、,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提出问题花生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3.做出假设花生的大小品种和种植条件有关。4.制定方案四人一组。选定组长。组长负责分工完成:(1)随机各选择30粒花生。(2)选择测量工具,制定测量方法。(3)绘制坐标图。(4)记录数据。3 实施方案(1)把测量结果填在表中表1 花生果实长度测量记录表序号小花生长度(毫米)大花生长度(毫米)序号小花生长度(毫米)大花生长度(毫米)序号小花生长度(毫米)大花生长度(毫米)111212122231323414245152561626717278182891929102030大花生的平均值为: 小花生的平均值为: 表2 花生果实长度统计表 长

40、度范围(mm)小花生个数(画 “正”字)大花生个数(画 “正”字)256910131417182122252629303334373840(2)依据统计结果画出曲线图,(花生和大花生)(3)做出结论。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请两组测量不同品种的代表作汇报,交流各组的分工情况及合作效率,描述所测量的花生果实长度的范围和大小品种的平均值。教师将两组的测量结果合成在同一图表中作对照,让全体学生参考对照,共同评价。实验7.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活动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的形成过程。2. 通过活动同时理解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 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对适应性。二、原

41、理颜色本身没有保护作用,当置于不同的背景下,颜色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生物的体色是生物的性状,生物的不同体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三、材料各种颜色的大彩纸,各种颜色的小彩纸片,黑色和白色磁钉各2个,磁性黑板、白板各1块。四、步骤1. 把黑、白两个磁钉吸附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回答磁钉的数量,有学生回答2个、3个、4个,“为什么黑色磁钉在黑色的板面上不容易被发现?学生回答:“因为黑色是保护色。”2. 把黑色和白色磁钉吸附在白板上,黑色磁钉很容易被发现,相反白色不容易被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颜色的小磁钉在哪一颜色的板上容易找到,或不容易被发现,从而理解保护色的含义。3.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人一组,

42、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4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象征4种不同体色的动物。其中3个学生为“捕食者”,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捕食者”不能特意去寻找,注意速度要快,每“猎”一次“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另外3个学生记录猎物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各组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量。假若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就在每一个幸存者的下面各放同样颜色的小纸片3张,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混合、重复上述实验,每轮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数量。4. 如果条件具备,本探究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户外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一块草地(面积不要过大,以便操作);

43、(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草地上放置事先制好的各种小纸片(注意应该有与草地颜色一致或相近的小纸片),另一组作为“捕食者”在草地上寻找小纸片。及时统计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五、结果分析经过几代的选择,幸存下来的“猎物”的体色与背景相近。六、思考1. 收集各组的实验数据,比较,想一想什么是保护色。2.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因素?七、本实验改进点1. 增加了步骤1、2用实验导入,目的性增强了。2. 增加实验步骤4更容易验证自然选择的理论。3. 实验表格改进,增加了背景颜色和“猎物”颜色一栏,有利于反应保护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实验8.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展

44、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传染源的管理:对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对病原体携带者的管理、对接触传染者的管理,以及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水环境的监测、食物监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保护易感染人群: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监测、预测预报和健康教育以预防非典为例,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根据流行的基本环节制定预防的基本措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总结 展示艾滋病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资料知识点回顾总结分析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让学生认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持久性实验9.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或家人、朋友

45、的一些亲身经历,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生1:我发烧时爸爸妈妈就领我去医院打吊瓶。生2:我感冒时不用去医院而直接去就近的药房买药吃。生3:我经常胃疼,家里就有胃必治,胃疼了就吃两片。师:自己或家人在生一些小病时,一般都不用去医院,而是直接吃两片药就好了,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够及时治病,不会耽误学习和工作。这样做是可以的,但前提条件是家长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我们日常通常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用药常识对症下药的呢?生:生活积累、朋友介绍、药店顾问、广告(通过学生对自己常用药的交流介绍,同时增加常用药物的使用常识)师: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