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5276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八级下册整理(古文、古诗词、文言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刘承函语文八年级下册整理古文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古音为dn,今音为sh)。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

2、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用“千里马”来称呼他。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马,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通假字(

3、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4)祗:通“只”,只是。古今异义是: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安: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例 : 世有

4、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食:古义:通“饲”喂养例:食之不能尽其材。今义:吃。策: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2.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驱使。执策而临之:马鞭。(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5.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6.虽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7.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8.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9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识别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辱辱没骈两马并驾称称为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才美才能,美貌见显现出来,“见”通

6、“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是这种,作代词策之驱使(执)策打马的鞭子道方法尽竭尽材“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拿着临面对着知识别,了解虚词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或有时其代“千里马”安怎么(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

7、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特殊句式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介词结构后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点明中心)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不知马也 可不写)(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4.点明中心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主题归纳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

8、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思想感情(中心)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来这

9、里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浏览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是简陋的,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了人们的景仰)孔子说:“什么简陋的呢?”一词多义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

10、形状)鸿:古义(大,渊博)今义(书信)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苔痕上阶绿,绿,名词作动词,使变青。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使人劳累用于主谓之间,不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表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判断词,是:斯是陋室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出名: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11、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译文用雕版印书,唐朝人

12、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

13、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通假字1活板 “板

14、”同“版”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以后3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仅仅 只有4. 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词类活用:1板印书籍 “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2火烧令坚 “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3“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4用讫再火令药熔 “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5则以纸帖之 “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一词多义1为(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2)皆为板本 动词,是(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5)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7)极为神速 动词,是(8)每韵为一帖 动词,

15、归为(9)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10)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2以(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3)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3其(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4之(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 代指“铁板”(

16、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6)旋刻之代指“奇字”(7)不以木为之者 代指活字模(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5帖(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6就(1)持就火炀之 动词,靠近(2)瞬息可就完成7若(1)不若燔土 如,像(2)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8火(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火(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9.印(1)每字为一印名词,字模(2)欲印动词,印刷(3)其印自落 名词,字模10.自(1) 已自布字 另外(2)其印自落 自己11.已(1)已自布字 已经(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以后古今异

17、义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涂盖,敷上。今常用义为:向外透,冒失,冒充等)2、一板已自布字(自:另外。今常用义为:自己,从等)3、文理有疏密(文理:木材的纹理质地。今指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4、药稍熔(药: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药品)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核舟记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u)奇(j),高可二黍(sh)许。中轩敞者为舱,篛(ru)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18、。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n)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n)而多髯(r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中。佛印绝类弥(m)勒,袒胸露(lu)乳(r),矫(ji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卧右膝,诎(q)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j)。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髻(j)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n)右趾,若啸呼

19、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y),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n) 戌(x) 秋日,虞(y)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n)文,为字共三十有(yu)四;而计其长曾(c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一直到飞禽走兽、树木山石,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

20、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东坡和黄鲁直共同观赏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

21、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那)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

22、(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面稍平,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题名后面)又刻了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字)的颜色是红的。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一下,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咦!(这)技艺也真奇妙啊!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

23、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中轩敞者为舱 (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2.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2.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

24、,量词)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3.启窗而观(连词,然后)以:1.能以径寸之木 (用)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语:1.如有所语(说话)2.此中人语云(告诉)盖:1.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云:1.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2.此中人语云(说)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2、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3、高

25、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今意:简单,容易。人物:古意:人和物今意: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意:竟然。今义:曾经定语后置1.原句:核舟一正确语序:一核舟2.原句:篆章一正确语序:一篆章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

26、词,特殊技巧)(6)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

27、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译文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大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口技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所有宾客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

28、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哈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仍然啼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醒了,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女用手拍着小孩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小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这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妙极了。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

29、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妇人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失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叫。两个小孩子一起哭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个孩子大哭,成百上千条狗狂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火焰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

30、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这里所有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着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的逃跑。忽然醒木一拍,所有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往里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一词多义1、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2、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4、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

31、指其一端(指明)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7、备:众妙毕备(具备)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通假字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古今异义1、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2、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稍稍正坐)4、间,古义:夹杂 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股,古义:大腿 今义:指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或作量词;或称集合资金中的一份;或指臀部6、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几欲先走)7、是,古义:这,那 今义:判断动词(当是时)8、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9、善,

32、古义:擅长 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10、闻,古义:听见 今义:嗅到 语音(微闻有鼠)11、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12、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微小词类活用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3、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4、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5、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6、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7、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33、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34、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

35、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自己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期归还。天非常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赶快还书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有人相互交

36、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伴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够获得知识。当我跟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

37、主人每天(只给我)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住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年级老,而且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

38、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

39、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重点句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艰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表明老师发怒,自己以谦和的态度虚心请教的句子: 或遇其叱(ch)咄(du),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其欣悦,则又请焉。4、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文章中心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字词句积累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40、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鲜嫩肥美)古今异义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因此 今义: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

41、:填满 填充)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 身边 今义:大约)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 小兵)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右备容臭(xi)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u)臭气,气味难闻)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同义复词1.假借 :借。2.叩问 :请教。3.沃灌 :浇洗。4.叱咄 :训

42、斥,呵责。5.欣悦 :高兴,快乐。一词多义1、以:(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3)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4)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5)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之:(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代词,指书 (走送之)(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5)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6)结构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患:(1)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

43、硕师名人与游)(2)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4.故:(1)因此,连词(故余虽愚)(2)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5.道:(1)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2)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6.至:(1)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7.质:(1)询问,动词(援疑质理)(2)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8.色:(1)脸色(未尝稍降辞色)(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3)颜色(课外)9.而:(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2)表修饰:(久而乃和)10.卒(1)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2)突然 (则亡以应卒)(3)死(4)完毕(5)终于11.慕(1)仰慕(益慕圣贤之道)(2)羡慕(略无慕艳意)12益(1)更加,越发(益慕圣贤之道)(2)增加 (增益其所不能)(3)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