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05306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20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14.doc(2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工程系2011年1月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 录目 录I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5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9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19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6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31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5三维造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8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41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45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49汽车自动变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54国际汽车贸易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57随机振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1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65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68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75汽车测试

2、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0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83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87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1汽车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95汽车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99车辆地面行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02汽车质检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6汽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10汽车可靠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13电动汽车结构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17车辆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20汽车噪声与排放课程教学大纲123能源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26汽车车身造型课程教学大纲129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132汽车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136有限元法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39汽车空气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42专用汽车结

3、构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46工程机械构造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49汽车生产与销售物流课程教学大纲152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54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大纲157汽车评估课程教学大纲160汽车及零部件营销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63工程图学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6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6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71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74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77金工实习教学大纲179认识实习教学大纲184生产实习教学大纲186毕业实习教学大纲192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195- II -课程代码: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Egnineering Gra

4、phics学分:7.5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100 实验/实践学时:20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工程图学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120学时,7.5学分,考试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达到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悉机械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 掌握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4. 重点掌握绘制和阅读零件图及装配图的基本能力。三、先修课程

5、无四、主要参考教材1. 赵大兴. 工程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侯洪生. 机械工程图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五、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制图基础、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 论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以及学习方法。(一)制图基础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内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一般规定;制图工具及其使用;几何作图;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2. 组合体的投影主要内容:组合体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组合体的尺寸注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3. 轴测图主要内容: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正等测、斜二测图。4. 机

6、件的表达方法主要内容: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及其它规定画法。(二)画法几何1.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主要内容:投影的方法及其分类、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点、线、面的投影。2. 立体的投影主要内容:立体的投影、平面与立体相交(截平面为特殊位置)、两立体相交。(三)机械制图1. 标准件、常用件主要内容:螺纹、螺纹联接、键连接、销连接、滚动轴承、齿轮、蜗轮、蜗杆、弹簧。2. 零件图主要内容:零件图的内容、零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测绘、看零件图、零件结构工艺性。3. 装配图主要内容: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装配图中零

7、件的编号,明细表和标题栏,部件测绘及装配图的画图方法和绘图步骤,看装配图的方法。(四)计算机绘图主要内容:机械设计CAD概述、AutoCAD绘图环境、绘图命令、图形编辑、剖面线、文本、尺寸标注。六、习题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作业以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为主。七、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实验20学时,实验内容如下。序号项目名称内容提要 每组人数实验时数实验类型备注1零件的表达方法培养运用视图、剖视、断面等各种表达方法表达机件的能力。102基本实验必做2零件测绘熟悉零件图测绘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培养根据零件结构特点,选

8、择表达方法的能力;熟悉尺寸与技术要求标注完整、正确。102基本实验必做3上机熟悉AutoCAD绘图环境熟悉AutoCAD绘图环境102基本实验必做4绘图命令与绘图操作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104基本实验必做5编辑命令与图形编辑掌握基本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及其操作,并熟练地利用其进行平面几何图形、物体视图的画图。102基本实验必做6使用绘图工具和辅助工具,物体与层和线型、颜色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操作及有关命令。102基本实验必做7使用块与属性掌握图块图形的绘制与制作,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102基本实验必做8注释文字和图案填充,标注图形尺寸,打印、绘图掌握有关打印、绘图输出图纸的操作方法和设备

9、的配置。102基本实验必做9绘制、编辑三维图形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三维图形的绘制与编辑的基本操作及有关命令。102基本实验必做合计20八、课程学时分配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基本内容讲课100学时,实验20学时。序号内 容学时数备注1绪论22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63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4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45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66立体87组合体88轴测图49机件的表达方法810标准件和常用件1211零件图1012公差与配合813装配图1014计算机绘图32合 计120九、优选专业四年制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十、执行大纲中的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制的。2大纲

10、是以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为主要目的。3积极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4课程内容中的了解部分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该学科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即是该课程的重点。5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执笔: 审核:万玉琼课程代码: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Theoretical Mechanics 学分:4.5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实践学时:0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理论力学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72学时,4.5学分,考试课。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

11、运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初步学会使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包括把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力学分析方法。2掌握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的各种定理定律。3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四、主要参考教材1乔宏洲理论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彭图让理论力学(第2版)武汉:武汉工

12、业大学出版社,19953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五、课程内容(一) 绪 论介绍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力学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及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二) 静力学基础主要内容:静力学的任务及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三) 汇交力系主要内容: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汇交力系的平衡。合力投影定理。(四) 力偶理论主要内容:力对点的矩;力偶与力偶矩;力偶的等效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五) 平面一般力系主要内容: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13、;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物体系统的平衡;简单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六) 摩擦主要内容:滑动摩擦;摩擦角与自锁;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滚动摩阻的概念。(七) 空间一般力系主要内容:力在轴上和平面上的投影;力对轴的矩;力矩关系定理;空间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物体的重心的概念及重心的坐标公式。(八) 点的运动主要内容:确定点的运动的基本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速度矢量端图;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自然轴系

14、;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九) 刚体的基本运动主要内容:刚体的平动及其特征;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矢量表示;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积表达式。 (十) 点的合成运动主要内容:静参考系和动参考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绝对运动轨迹和相对运动轨迹;牵连点;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和牵连运动中的有关速度和加速度;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非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十一) 刚体的平面运动主要内容:刚体的平面运动;刚体平面运动的简化;平面运动方程;平面运动

15、的合成与分解;基点法求图形内各点的速度;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瞬心法求图形内各点的速度;图形内各点的速度的分布;结构支座微小沉陷与各点微小位移的关系;基点法求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加速度瞬心。(十二)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主要内容:动力学基本定律;惯性和质量;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矢量形式、直角坐标形式和自然轴投影形式;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牵连惯性力和科氏惯性力;相对平衡和相对静止。(十三) 动量定理主要内容:动力学普遍定理概述;质点系的动量;力的冲量;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情况;质心;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情况。(十四) 动量矩定理主要内容:质点系的动量矩;质

16、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情况;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转动惯量;回转半径;转动惯量的平行移轴定理;刚体定轴转动运动微分方程;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十五) 动能定理主要内容:力的元功、力的功、合力功;重力、弹力、牛顿引力和摩擦力的功;作用在转动刚体上的力的功;质点系内力、约束力的功;内力、约束力的功等于零的实例;质点系的动能;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功率和功率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运用。(十六) 达朗伯原理主要内容:惯性力的概念;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动静法;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刚体惯性力系的主矢量和主矩;刚体对任一

17、转轴的转动惯量;惯性积;惯性主轴;对称刚体的主轴。(十七) 虚位移原理主要内容:约束、自由度、广义坐标;虚位移;虚位移原理;虚位移原理的应用。六、习题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七、实践教学环节无八、课程学时分配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基本内容讲课72学时。序 号内 容学 时 数备注1静力学基础42汇交力系43力偶理论44平面一般力系85摩擦46空间一般力系67点的运动48刚体的基本运动49点的合成运动410刚体的平面运动811质点运动微分方程212动量定理413动量矩定理614动能定理615达朗伯原理216虚位移原理2合 计72

18、九、优选专业四年制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十、执行大纲中的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本大纲作为车辆工程考试课,按72学时编制,以后学时或其它方面发生变化,可对大纲进行修改和完善。3本大纲只列出课程内容范围,不限制讲授体系、方式和方法。鼓励教师创新改革。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形象化教学和习题课教学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应予充分重视。教师应尽可能利用教学录像片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习题课方式可采用多样化,例如:可组织课堂讨论课,组织学生利用练习型CAI课件进行课内外学习等。5本课程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和有关课程的配合,以免重复,并应考虑到后续课程的需要

19、。6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执笔: 审核:万玉琼 课程代码: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Mechanics of Materials学分:4.5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62 实验/实践学时:10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力学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72学时,4.5学分,考试课。材料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度到设计课程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变形固体力学的基础,又是有关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变形固体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工程中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工程计算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它与其它课程共同完成培养高级

20、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定义,能熟练判定杆件的变形种类。2掌握用截面法求杆件内力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求解任一指定截面的内力,并能绘制杆件的内力图。3熟悉等截面杆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析方法(基本变形):实验-假设-变形几何关系、物理、静力平衡;能熟练求解四种基本变形有关的应力计算、分布及危险点判定和强度计算。4掌握组合变形构件强度分析方法-叠加法,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条件,熟练掌握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问题。5掌握各基本定理、定律及假设(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广义虎克定律、强

21、度理论等),并能熟练应用。6掌握并能熟练求解基本变形构件的变形、位移问题,并能进行相关的刚度计算。7掌握一点应力状态的表示方法,能熟练地从受力构件中取原始单元体,并能用解析法、图解法求解相关问题。8掌握静不定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变性比较法求解一次静不定问题。9掌握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稳定计算。10熟悉动载荷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熟练求解相关问题;掌握交变应力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疲劳强度计算。11掌握与平面图形有关的几何量(静矩、形心、惯性矩等)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了解形心轴、主惯性轴等概念。12初步掌握静载下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电测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13对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本课

22、程使学生以下各种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主次因素的分析等);工程分析及计算能力(如单位换算、公式推导的方法及思路、有效数字、结果的判断与校核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实践动手能力。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四、主要参考教材1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材料力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2天津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3五、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四种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动载荷、交变应力、压杆稳定、电测应力分析等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 论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以及学习方法。(一)

23、拉伸、压缩与剪切1. 轴力及轴力图,拉、压杆的应力计算、强度计算、变形主要内容:用截面法求杆件的轴力;通过分析杆件受力附近的应力分布,介绍圣维南原理,提出应力集中的概念;拉压变形、虎克定律、变性能的概念及拉压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2. 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性质主要内容:常温静载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以低碳钢和铸铁为例研究拉伸压缩实验曲线;其它金属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3. 剪切主要内容:剪切及挤压假定计算,剪切面及挤压面的概念。(二)扭转1. 扭矩及扭矩图主要内容:提出外力偶与功率、转速的关系,熟练应用截面法求内力-扭矩并作扭矩图。2. 圆截面应力分布及计算、变形、强度及刚度条件、剪切虎克定律主要

24、内容:圆轴扭转应力公式的推导、强度计算;扭转变形公式,刚度计算、剪切虎克定律。(三)平面图形几何性质1. 静矩、形心、惯性矩主要内容:惯性矩、惯性积的定义及简单计算,静矩与形心坐标关系。2. 平行移轴公式、叠加法主要内容:平行移轴公式的建立与使用条件,以及应用;会用叠加法求复杂图形的形心。(四)弯曲内力1. 剪力、弯矩主要内容:常见支座及载荷情况简化方法及结果;用截面法求内力Q、M以及Q、M“+”、“-”的规定。2. 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弯矩图主要内容:建立Q、M方程的方法,强调分段,利用Q、M方程作Q、M图;载荷集度、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叠加法画复杂载荷梁的M图;作刚架Q、N、

25、M图。(五)弯曲应力1. 弯曲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主要内容:纯弯曲梁正应力公式的推导、使用条件及推广;掌握强度计算的步骤-危险截面、危险点。2. 矩形截面剪应力的计算主要内容:矩形截面剪应力公式的推导及推广、工字钢截面剪应力,剪应力强度条件;分析影响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因素,提高强度的各项措施。(六)弯曲变形1. 挠度、转角、挠曲线方程、积分法主要内容:弯曲变形的反映指标,挠度、转角,建立挠曲线方程,忽略剪力影响,指出其应用范围;积分法求变形的步骤及方法,边界条件。2. 叠加法,静不定梁的解法主要内容:叠加法求变形的解题思路及应用条件,静不定梁的解法,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弯曲中心概念,弯

26、曲中心性质。(七)点的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1. 点的应力状态主要内容:从轴向拉(压)杆斜截面应力公式出发,提出点应力状态概念及描述一点处应力状态的方法;讲述平面应力状态的解法-解析法,已知原始单元体求任一斜面应力,求主应力及方向,图示主单元体的方法。2. 图解法,广义虎克定律主要内容:应力圆的几何作法,明确点面对应关系、夹角关系;空间应力状态、三向应力圆及公式;平面应变的一般关系,广义虎克定律公式及应用条件。3. 强度理论主要内容:变形比能概念,介绍形状改变比能、体积改变比能及表达式;明确建立强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掌握四种强度理论的观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选用强度理论,用强度理论建立强度条件

27、的步骤。(八)组合变形1. 叠加法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叠加原理在组合变形应力、强度计算中的作用及适用条件。2. 组合变形构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主要内容:明确概括组合变形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分析变形种类-画出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判断危险点-(叠加)或取单元体-建立强度条件;对斜弯曲、拉(压)弯、弯扭组合变形进行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九)动载荷1. 能量法求解冲击问题主要内容:动载荷、动荷系数的概念,用能量法求解受冲击杆件的应力和变形。冲击形式包括自由落体、水平冲击和扭转冲击。冲击韧度,提高抗冲击能力的措施。(十)交变应力1. 疲劳破坏的特点,持久极限以及主要影响

28、因素,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主要内容:从工程实际中介绍交变应力概念以及交变应力情况分类;交变应力下疲劳破坏现象及特点;交变应力的反映指标和几种特殊循环下的参数;材料持久极限的概念,对称循环确定材料持久极限的方法及对于试件的要求;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对称循环、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工程上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十一)压杆稳定1. 压杆的分类、临界力的计算主要内容:弹性稳定的概念,提出细长压杆的失效现象。建立弹性平衡的稳定性、临界状态和临界力等基本概念。两端铰支细长压杆欧拉公式的推导,分析杆件不同约束对临界力的影响。从临界力引出压杆柔度,介绍压杆分类、欧拉公式的适用条件及不同压杆临界力

29、计算和临界应力总图。2. 压杆的稳定设计主要内容:压杆的稳定校核,由稳定条件进行稳定校核、截面选择或确定最大载荷。提高压杆稳定性的途径。(十二)电测应力分析1. 电阻应变计法的原理及应用主要内容:介绍用应变片把应变转换成电阻变化的基本原理及必要性。介绍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六、习题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七、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实验10学时,实验内容如下。序号项目名称内容提要 每组人数实验时数实验类型备注1参观操作实验102基本实验2拉伸、压缩实验102基本实验3金属材料剪切弹性模量G的测定102基本实验4扭转

30、实验102基本实验5纯弯曲梁正应力分布电测实验102基本实验合计10八、课程学时分配(建议)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基本内容讲课62学时,实验10学时。序号内 容学 时备注1绪 论22拉伸和压缩63参观操作实验24剪 切25扭 转66扭转实验27平面图形几何性质48弯曲内力69弯曲应力610纯弯曲梁正应力分布电测实验211弯曲变形612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813组合变形614动载荷415交变应力416压杆稳定6合 计72九、优选专业四年制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十、执行大纲中的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本大纲只是简单说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各任课教师应积

31、极进行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3积极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4课程内容中的了解部分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该学科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即是该课程的重点。5习题课及分析讨论课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保证和加强实验教学,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6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闭卷)占70%,作业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 执笔: 审核:万玉琼 课程代码: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Electrical Technology & Electrical Engineering学分:

32、8.0 总学时:128 理论学时:100 实验/实践学时:28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与电子技术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128学时,8学分,考试课。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与电子技术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科研和工程技术方面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教书育人寓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

33、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基本定律,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2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会查阅手册,具有安装和调试简单电路的能力;3了解常用电机、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功能;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4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和性能参数;掌握模拟放大电路、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组成;5掌握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常用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应用。6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四、主要参考教材1秦增煌电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版),20092渠云田电

34、工电子技术(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王鸿明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上下册)(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五、课程内容(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主要内容: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二) 电路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流源、电压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三) 电路的暂态分析主要内容:电阻、电感、电容元件,储能元件和换

35、路定则,RC电路的响应,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RL电路的响应。(四) 正弦交流电路主要内容:正弦电压与电流,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交流电路频率特性,功率因数的提高。(五) 三相电路主要内容:三相电压,负载的Y形接法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接法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六)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主要内容:磁路及其分析方法,交流铁心线圈电路,变压器,电磁铁。(七) 交流电动机主要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和转动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起动性能、调速方法和制动原理及电动机铭牌数据,单相异步电动机。(八) 直流电动机主要内

36、容:直流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励磁方式,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反转和调速方法。(自选)(九) 控制电机主要内容:交直流伺服电动机,步进电机,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选)(十)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常用控制电器,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笼型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的控制线路,笼型电动机行程控制与时间控制。(十一)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应用举例。(十二) 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主要内容:发电和输电概述,工业企业配电方式,安全用电方法。(十三) 电工测量主要内容: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和型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测量,万用表和兆欧表,用电桥

37、测量电阻、电容与电感。(十四) 半导体器件主要内容: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光电器件。(十五) 基本放大电路主要内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与静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射极输出器,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十六) 集成运算放大器主要内容:集成运放的简单介绍,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信号处理、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十七)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主要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十八) 直流稳压电源主要内容:整流电路,滤波器,直流稳压电源。(

38、十九) 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内容:电力电子器件,可控整流电路,逆变电路,交流调压电路,直流斩波电路。(自选)(二十)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主要内容:数制和脉冲信号,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和数字显示,数据分配器和数据选择器。(二十一)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主要内容:双稳态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555定时器。(二十二)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主要内容: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自选)(二十三)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主要内容:D/A转换器,A/D转换器。六、习题根据教学进度,布置一定

39、量的习题。习题作业难易适中,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七、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实验28学时,实验内容如下。序号项目名称内容提要 每组人数实验时数实验类型备注1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52基本实验2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52基本实验3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52基本实验4串联谐振52基本实验5三相交流电路52基本实验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52基本实验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52基本实验8基本放大电路52基本实验9比例、求和运算电路52基本实验10直流稳压电源52基本实验11TTL

40、集成逻辑门参数测试52基本实验12数据编码器和译码器52基本实验13数据比较器和数据选择器52基本实验14触发器和计数器52基本实验合计282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有关的实验方法、操作能力和测量技能,养成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实验应严格要求,实验前应安指导书做好预习,每次实验学生应签到,保证实验学时,同一实验台上操作人数不多于5人,以保证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实验后,每个学生要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八、课程学时分配(建议)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基本内容讲课100学时;实验28学时。序号课 程 内 容学时备注

41、1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2电路分析方法63电路的暂态分析84正弦交流电路65三相电路46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47交流电动机48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49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410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211电工测量412半导体器件613基本放大电路814集成运算放大器815电子电路中的反馈416直流稳压电源417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018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819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220实 验2821合 计128九、优选专业四年制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十、执行大纲中的说明1.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 本门课电路图、实物较多,为增强直观性,节省授课

42、时间,建议采用多媒体授课。3. 课程内容中的了解部分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该学科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即是该课程的重点。4. 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闭卷)占60%,作业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 执笔: 审核:万玉琼 课程代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考查课。它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由公差与检测两部分内容组成,前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来完成,后者主要通过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