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062636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doc(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主编 / 姚慧琴 任宗哲副主编 / 徐璋勇 安树伟出版人 / 谢寿光总编辑 / 邹东涛出版者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邮政编码 / 100029网址 / http:/目 录一、总报告2(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政策效应评价2(二)西部经济十年发展报告及2009年经济形势预测(上)18(三)西部经济十年发展报告及2009年经济形势预测(下)38二、区域发展报告56(一)西北区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56(二)西南区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68三、发展环境报告:西部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十年发展报告80四、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综

2、合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报告(19992008年)91(一)西部各省区市宏观经济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93(二)西部各省区市产业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00(三)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06(四)西部各省区市金融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14(五)西部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十年发展总报告121(六)西部各省区市政府作用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23(七)西部各省区市对外开放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29(八)西部各省区市资源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36(九)西部各省区市环境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42(十)西部各省区市科教与创新竞争力十年发展报告148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一、总报告(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政策效应评价安树

3、伟、王思薇,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若干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科技与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国家试图通过这些政策的作用,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为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资金,扩大西部地区的产品销售市场,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以技术和教育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旨在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检验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具体效

4、应,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若干建议。一、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效应评价西部大开发政策强调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银行根据商业信贷的自主原则,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铁路、主干线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大中型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国债配套贷款项目的评估审贷,根据建设进度保证贷款及早到位;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还贷能力,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国家开发银行新增贷款逐年提高用于西部地区的比重;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费权或收益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优势产业、小城镇建设、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

5、贷支持;在西部地区积极发放助学贷款及学生公寓贷款;农村电网改造贷款和优势产业贷款中金额较大的重点项目,由农业银行总行专项安排和各商业银行总行直贷解决;有步骤地引入股份制银行到西部设立分支机构。同时,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对国家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工程所需的粮食、种苗补助资金及现金补助,主要由中央财政支付。对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而受影响的地方财政收入,

6、由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补助。1.指标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由于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为m1、m2、现金和贷款规模等一组指标,其中贷款规模一直是中央银行调控和监测的重点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且银行信贷依然是当前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刘明、宋翠玲:对欠发达地区货币传导扭曲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所以本文选取各省份的贷款总额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以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中间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来检验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建立以下模型:yit=0+1LOANit+2FEit+tt=1,2,n(1)ywit

7、=w0+w1LOANwit+w2FEwit+tt=1,2,n(2)ymit=m0+m1LOANmit+m2FEmit+tt=1,2,n(3)yeit=e0+e1LOANeit+e2FEeit+tt=1,2,n(4)在式(1)中,y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第t年我国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状况,用GDP指标来衡量(单位:亿元),LOAN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西部各省份的贷款总额(单位:亿元),FE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西部各省份的财政支出(单位:亿元)。在式(2)、式(3)、式(4)中,ywit、ymit和yeit分别表示西部大开发期间第t年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状况,用GDP指标来衡量(单位:亿

8、元),LOANwit、LOANmit和LOANeit分别表示西部大开发期间第t年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各省份的贷款总额(单位:亿元),FEwit、FEmit和FEeit分别表示西部大开发期间第t年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各省份的财政支出(单位:亿元)。1、w1、m1和e1均为非随机量,其含义就是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贷款总额改变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各省份经济增长变化的系数;2、w2、m2和e2均为非随机量,其含义就是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改变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各省份经济增长变化的系数。t为时期序号,t=1,2,9;0、w0、m0和e0均为截距项,1、w1、m1、e1、2、w2、m2和e2均

9、为待估计的参数;t为误差项,E(t)=0;且E(ij)=0,ij;E(2t)=2=常数。2.数据来源本文选择我国包括重庆、西藏在内的31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有关的数据均来自于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1949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和陕西经济信息网。3.实证分析结果运用SPSS软件回归之后的结论如表1所示。(1)1=1.021,2=0.00001。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前,当西部地区的贷款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引起经济增长1.021个百分点;当财政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使经济增长0.00001个百分点。可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都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

10、增长,且货币政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财政政策。(2)w1=0.697,w2=0.001。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当西部地区贷款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697个百分点;当财政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使经济增长0.001个百分点。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依然呈正相关,但是,具体的相关系数发生了变化。西部大开发以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降低了0.324个百分点,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由0.00001上升为0.001。(3)m1=0.551,m2=0.001。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当中部地区贷款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时,

11、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551个百分点;当财政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使经济增长0.001个百分点。(4)e1=0.141,e2=0.001。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当东部地区贷款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141个百分点;当财政支出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使经济增长0.001个百分点。4.解释性结论(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其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为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增加西部地区的总需求,而总需求的增加,尤其是投资需求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的。安立仁:资本驱动的中国经

12、济增长(19852002),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货币政策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由1.021下降到0.697,降低了0.32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受阻、经济基础差、投资收益率低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货币政策的效率较低。刘明、宋翠玲:对欠发达地区货币传导扭曲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二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财政支出的增加必然导致利率的上升,从而产生挤出效应,导致贷款总额的减少,最终削弱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第二,

13、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697,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0.146和0.556。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还不发达,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2)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其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日益增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显著增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由0

14、.00001上升到0.001,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西部大开发前的100倍。西部大开发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减少了农民和企业的负担,而且促进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拓展了西部地区筹集资金的渠道,最终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3)与财政政策相比较,西部地区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西部大开发期间,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697,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仅为0.001,两者之间的差距为0.696。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时滞性,具体表现为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指从经济中产生引起经济不

15、稳定的因素到决策机构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外在时滞是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产生作用,达到预期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政策时滞不同。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较长,但其外在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较短,外在时滞较长。由于财政政策从决策、批准到实施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小于货币政策。因此,西部地区在采取综合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时,应加大对货币政策的使用力度。二、对外开放政策评价扩大对外开放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农业、水利、生态

16、、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矿产、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扩大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二是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在西部地区进行以BOT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三是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鼓励企业发展优势产品出口、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投资办厂,放宽人员出入境限制。四是推进地区协作与对口支援。在防止重复建设和禁止转移落后技术与导致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在投资、财政、税收、信贷、经贸、工商、劳动、统计等方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部、中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以投资设厂、参股入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多

17、种方式进行合作。 1.指标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本文选取各省份的外商投资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作为衡量对外开放政策的中间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来研究对外开放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建立以下模型:yit=0+1FINVESTit+2FTRADEit+tt=1,2,n(5)ywit=w0+w1FINVESTwit+w2FTRADEwit+tt=1,2,,n(6)ymit=m0+m1FINVESTmit+m2FTRADEmit+tt=1,2,n(7)yeit=e0+e1FINVESTeit+e2FTRADEeit+tt=1,2,n(8)在式(5)中,y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第t年我国

18、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状况,用GDP指标来衡量,FINVEST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西部各省份的外商投资总额,FTRADE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西部各省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式(6)、式(7)、式(8)中,ywit、ymit和yeit分别表示西部大开发期间第t年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状况,用GDP指标来衡量,FINVESTwit、FINVESTmit和FINVESTeit分别表示西部大开发期间第t年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各省份的外商投资总额,FTRADEwit、FTRADEmit和FTRADEeit分别表示西部大开发期间第t年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各省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1、w1、m1和e1均

19、为非随机量,其含义就是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外商投资总额改变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各省份经济增长变化的系数;2、w2、m2和e2均为非随机量,其含义就是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总额改变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各省份经济增长变化的系数。t为时期序号,t=1,2,9;0、w0、m0和e0均为截距项,1、w1、m1、e1、2、w2、m2和e2均为待估计的参数。t为误差项,E(t)=0;且E(ij)=0,ij;E(2t)=2=常数。2.数据来源本文选择我国包括重庆、西藏在内的31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有关的数据均来自于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和各省的统计公报。3.实证分析结果运用SPSS软件

20、回归之后的结论如表2所示。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1=0.012,2=0.008。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前,当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012个百分点;当进出口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使经济增长0.008个百分点。可见,外商投资和进出口都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且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出口贸易总额。(2)w1=0.030,w2=0.003。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当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03个百分点;当进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使经济增长0.003个百分点。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外商

21、投资和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依然呈正相关,但是,具体的相关程度发生了变化。西部大开发以来,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加了0.018个百分点,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由0.008降低到0.003。(3)m1=0.005,m2=0.00001。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在中部地区,当外商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005个百分点;当进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使经济增长0.00001个百分点。(4)e1=0.011,e2=0.00007。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当东部地区外商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011个百分点;当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时,将

22、会使经济增长0.00007个百分点。4.解释性结论(1)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对其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之前,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扭曲,导致货币政策低效运行;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企业不能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足够的资金;而地方政府也无力给予企业财力支持。因此,西部地区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约束。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不仅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而且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由0.012上升到0.030

23、,上升了0.018个百分点。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中央与地方制定一系列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西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资的能力逐渐增强。2005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9.4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4年上升了0.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结构得到改善。虽然外商投资依然以制造业行业为主,但是,2005年外资已经进入西部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这些新的变化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二,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030,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

24、区高0.019个百分点和0.025个百分点。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二是西部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等;三是外商投资具有边际效益递减规律。(2)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逐渐减弱,两者的相关系数由0.008降低到0.003。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太低。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如国棉厂经营机制的转换,短期内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3)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相比较,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西部大开发期间,外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

25、为0.030,而进出口贸易总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仅为0.003,两者之间的差距为0.027。外商投资有助于解除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瓶颈,有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顺利进行。三、科技政策效应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西部大开发政策中强调了“科技”的先导作用,指出要加大各类科技计划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支持的力度,逐步提高科技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数额;围绕西部开发的重点任务,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组织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支持军转民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支持西部地区科研机构、高校加强

26、有特色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向企业转化,加强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允许西部地区企业在销售额中提取开发经费并提高比例;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西部地区具备条件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科技人员在西部地区兴办科技型企业,简化工商登记程序,提高股权、期权和知识产权入股比例的上限。1.指标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本文选取各省份的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市场成交合同额、科技人员总数和科技投入经费作为科技创新政策的中间变量,以区域GDP总量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来分析科技创新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我们建立以下模型:yw=w0+w1Fw1+

27、w2Fw2+w3Fw3+w4Fw4+w5Fw5+tt=1,2,,n(9)ym=m0+m1Fm1+m2F2m+m3F3m+m4F4m+m5F5m+tt=1,2,n(10)ye=e0+e1Fe1+e2Fe2+e3Fe3+e4Fe4+e5Fe5+tt=1,2,n(11)在式(9)、式(10)和式(11)中,y表示西部大开发期间我国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状况,用GDP指标来衡量,F1表示专利申请授权量,F2表示各省份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F3表示市场成交合同额,F4表示科技人员总数,F5表示科技投入经费。1、2、3、4和5均为非随机变量,其含义就是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

28、、市场成交合同额、科技人员总数和科技投入经费分别改变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各省份经济增长变化的系数。t为时期序号,t=1,2,6;0为截距项,1、2、3、4和5均为待估计的参数。t为误差项,E(t)=0;且E(ij)=0,ij;E(2t)=2=常数。w、m和e分别表示西部、中部和东部。2.数据来源本文选择我国包括重庆、西藏在内的31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有关的数据均来自于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和科技技术部网站。3.实证分析结果运用SPSS软件回归之后的结论如表3所示。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发现:(1)w1=0.709,w2=5.491,w3=13.613,w4=45.565。其含义是,西部地区

29、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期间,当专利申请授权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709个百分点;当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1个百分点时,经济将会增长5.491个百分点;当市场成交合同额增加1个百分点时,经济将会上升13.613个百分点;当科技人员总数增加1个百分点时,将会促使经济增长45.565个百分点。可见,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市场成交合同额和科技人员总数的增加均会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w5=-8.333,表明科技投入经费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导致经济总量降低8.333个百分点。(2)m1=0.111,m2=1.406,m4=271.691,m5=12.838。其含义是,中部地区

30、在西部大开发期间,当专利授权量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111个百分点;当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使经济增长1.406个百分点;当科技人员总数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将会增长271.691个百分点;当科技投入经费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促进经济增长12.838个百分点。m3=-3.152,但是没有通过T检验,说明中部地区的市场成交合同额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相关性。(3)e1=0.403,e2=0.581,e3=15.277,e1=0.818,e5=11.333。其含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当东部地区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市场成交合同额、科技人员总数和科技投入经费分别增长1

31、个百分点时,引起经济增长的幅度分别为0.403%、0.581%、15.277%、0.818%和11.333%。4.解释性结论(1)科技投入主要包括科技人员投入和科技经费投入。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科技人员总数的增加可以大幅度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西部地区科技人员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中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是正确的。(2)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的增加均可以促进其经济增长。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和科技人员总数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主要原因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非常重视科技发展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的步伐,以创新促

32、进劳动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经济产出。例如,西部地区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沙(草)产业科技开发为中心,开展了一批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示范工程,为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回归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13.613,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相关系数略微低于东部地区,但明显高于中部地区。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与产出相脱节,严重扭曲了科研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西部大开

33、发以来,西部地区已经意识到这种扭曲后果的严重性,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以先进的科技成果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四、教育政策效应评价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加大国家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加快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建设予以支持,扩大东、中部地区高校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加大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的力度;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培训。1.指标的选取及模型的

34、建立本文选取各省份的教育经费作为代表教育政策的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来检验教育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我们建立以下模型:yit=0+1Eit+tt=1,2,n(12)ywit=w0+w1Ewit+tt=1,2,,n(13)ymit=m0+m1Emit+tt=1,2,n(14)yeit=e0+e1E+tt=1,2,n(15)在式(12)中,y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我国各省份第i期经济增长状况,用GDP来衡量,Eit表示西部大开发前第i期的教育经费投入。在式(13)、式(14)和式(15)中,yit表示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各省份第i期经济增长状况,用GDP来衡量,Eit表示西部

35、大开发以来第i期的教育经费投入。1为非随机变量,其含义就是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教育经费每改变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各省份经济增长变化的系数。t为时期序号,t=1,2,9;0为截距项,1为待估计的参数。t为误差项,E(t)=0;且E(ij)=0,ij;E(2t)=2=常数。w、m和e分别表示西部、中部和东部。2.数据来源本文选择我国包括重庆、西藏在内的31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有关的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3.实证分析结果运用SPSS软件回归之后的结论如表4所示。表4西部大开发前后教育经费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变量系数标准差T统计值P概率值调整后的R2DurbinWatson0-133.7

36、7296.006-1.3930000.18010.0030.00016.090*0.000w0-307.15192.609-3.317*0.001w10.0020.00032.505*0.000m0-787.882216.861-3.633*0.000m10.0030.00036.537*0.000e0-756.791540.178-1.4010.164e10.0030.00017.359*0.0000.9311.6560.9221.5560.9371.6080.7541.630说明:*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LR为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此处它符合混

37、合卡方分布。根据表4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1=0.003。其含义是西部大开发之前,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使经济增长0.003个百分点。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例。(2)w1=0.002。其含义是西部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期间,当教育经费投入每增长1个百分比,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002个百分比。可见,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依然与其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是教育经费,即教育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降低了。(3)m1=0.003,e1=0.003。其含义是中部和东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期间,当教育经费投入增长1个百分点时,都将会引起经济增长0.003个百分点

38、。 4.解释性结论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仅为0.002。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扶持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和“西部教育开发工程”失败了。出现这一结论的根源在于西部教育和人才开发存在若干问题:一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一些边远山区、牧区和贫困地区,目前还远未实现“两基”目标,“普九”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过慢。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为西部地区企业培养必需的适用技术人才,但是,目前不合理的用人机制导致社会公众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错误的认识。同时,回归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以后,西部地

39、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略微降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也越来越便利。在东部地区优越的生活环境、较高的工资待遇的吸引下,西部地区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很多人才选择到东部就业,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五、产业政策效应评价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地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地位虽有小幅度的波动,但总体而言基本持平。20002007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1.16%降低为15.9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处于波动之中,20002001年,由42.7%下降到40.72%,20012004年,上升到44.34%,之后,又有所

40、下降,但到2007年底,这一比重上升到46.32%;第三产业也处于波动状态,2000年仅为36.14%,2005年达到最高,为39.52%,但是,2005年以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见图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增长势头良好,经济效益提高。二是航天、能源和发电设备等部分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有所提高,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旅游业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三是发展后劲增强,形成了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电等一批优势资源开发基地。四是东西互动已成为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区域合作发展

41、势头良好,西安“西洽会”、成都“西博会”、重庆“高交会”等取得积极成效。东部地区累计已有3万多家企业在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形成了一批对当地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五是科技创新加快了西部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步伐。2001年,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为1006.3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8.2%,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为27.39亿美元,占全国的2.48%,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02亿美元,占全国份额不足0.01%。2007年,西部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为2684.72亿元,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为80.1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8.62亿美元,占全

42、国的比重分别为5.3%、1.26%和0.83%。高新技术的提高,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改变了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结构,加大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量。六、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总体评价以上实证研究表明,西部大开发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与产业政策都为西部大开发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积极贡献,其中,科技政策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最大。但是,这些政策又存在一定的缺陷。1.金融中介与财政转移支付对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依然有限西部地区单一的融资渠道导致融资总量较小。西部地区融资渠道非常有限,直接融资渠道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业发展还很落后。融资渠道的有限使西部地区融

43、资总量较小,信贷业务多半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1999年末,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535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5.396%,人均存款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5%。2007年,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3827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6.75%;信贷业务主要集中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企业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极其有限的融资总量使金融中介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作用不明显,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力度。财政政策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为了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国务院颁

44、布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基本上和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完全相同,根本没有考虑东、西部地区的异质性。由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较落后、政府效率较低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等原因,导致其政策效应并不显著。转移支付并没有真正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以税收返还方式为主。而这种方式的分配办法是以1993年为基数,其结果是导致税收基数大的东部地区获得的税收返还多,税收基数小的西部地区获得的税收返还较少,减弱了转移支付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转移支付政策内容的不明确。该政策只是规定了支持哪些行业的发展,但没有详细说明对各个行业的具体支持力度,导致其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和临时性。由于财政政策具有这些不足,

45、导致其政策效应不明显。2.对外开放政策未能获得预期效果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额逐年增长。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环境较差,其对外资的吸引能力远远低于东部地区。2005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9.4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22%;而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高达535.58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8.26%。同时,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结构仍然不合理。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结构逐渐优化,但外商投资依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且没有进入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这种现象导致外商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小。西部大开发以来,进出口对其经济增长的

46、贡献力度逐渐增强。但是,由于西部地区企业的生产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其产品主要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致使其对出口企业的利润增长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很小。3.科技成果较少,且科技成果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西部大开发期间,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逐年递增,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其成果依然偏少。2007年,西部地区的专利申请授权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为28611项和3177项,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10.08%和11.27%;而东部地区的专利申请授权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为171571项和18255项,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60.48%和64.78%。同时,科技成果的市场化程度较低。200

47、7年,西部地区的市场合同成交额仅为161.8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7.63%;东部地区的市场合同成交额为1655.01亿元,占全国的78.08%。其原因有:西部地区的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市场制度不健全,不能保护交易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我国各区域之间,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科技交流较少。科技产出较少和科技成果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我国西部大开发科技政策的效应较低。4.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紧缺降低了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财政给西部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改变西部地区教育落后的状况。但是,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持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加之

48、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有限,难以给予该区域教育资金支持。而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尤其是教育,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工资调节机制不完善、自然条件较差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吸引高级教师和人才的能力较差。西部大开发期间,西部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且结构不合理。其工资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工资由基本工资和课时费两部分构成,不同职称之间的工资差异很小。这种不合理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不仅不利于西部地区吸引高级教师,而且对西部地区的教师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的教师工作积极性较差、不求进取、缺乏责任心。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紧缺严重影响着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制约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5.产业政策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