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62677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来源: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发布时间:2009-08-28一、综述(一)2008年成都市信息产业运行情况成都被国家确定为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和功能性的部署区,市委、市政府把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作为我市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予以高度重视和推进。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载体不断完善,信息产品不断丰富。2001-2008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逐年攀升,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是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产业持续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058.94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工业增加值411.54亿元。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出口额3亿美元,同比增长87.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01亿元,同比增长29.1%;通讯运营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93亿元。软件业收入在全国所占份额达到5.6%,较2007年进一步提高。在国家11个软件产业基地城市中,我市软件产业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位列第五,增幅位列第三。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80家,汇源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

3、业;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百强;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的软件企业累计626家,比上年增加123家;通过CMM/CMMI三级以上认证企业27家;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3家,其中,8家软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6家企业成为国家重点布局软件企业。成都软件企业前50强营业收入达354亿,川大智胜和卫土通实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三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光通信、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一批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相继落户成都,逐步形成了IC设计

4、、IC封装测试、IC制造、IC配套产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数字媒体、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息服务等十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光伏、平板显示、数据传输与处理、应用电子产品、软件人才培养等六大产业链不断优化。四是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加大。电子信息产业在成都市工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显著提升,信息产业增加值达411.54亿元,占整个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3901亿元的10.55%,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支柱产业。根据成都市统计局2008年三季度数据资料显示,电子信息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69.08和172.60,位居我市八大行业之首。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软件业结构不断优化

5、。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应用软件、软件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IC设计、嵌入式软件、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及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了同步发展,共同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008年,全市登记软件产品2112个,为软件产品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奠定了基础。2008年软件产业主要数据显示,软件业务收入已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0%以上,其中软件产品占软件产业收入的45%,实现总收入165.24亿元。在软件产品收入中,研发中心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52.5%。国内外众多IT企业纷纷将研发中心布局成都,软件人才

6、与研发资源优势显现,在产业链要素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成化方向转变。在软件外包、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光通信、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光伏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软件外包取得突破,IBM、EDS、WIPRO等相继落户;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泰康人寿保险、太平洋保险等11家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签约落户;颠峰软件、音泰思等本地服务外包企业迅速成长,引进外企合作建立技术和服务中心;数字娱乐业持续发展,盛大公司与本地企业锦天科技加强了合作,微软X

7、BOX完成了三期孵化,一款游戏产品进入全球发行,全球WCG2009(World Cyber Games)总决赛2009年将在成都市举行;信息安全形成了以卫士通、迈普为龙头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拥有超过40项核心技术及专利,成为国内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集成电路产业上新台阶,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验证加速平台(FPGA),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推出全球首款多核开放式标准路由器;IC产业形成了以新光硅业为代表的原材料开发,南山之桥和飞思卡尔为代表的IC设计,成芯为代表的IC制造,英特尔和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封装测试,爱发科和住矿为代表的

8、配套服务,TCL为代表的IC产品及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3、产业载体不断完善一是专业园区基地建设快速发展。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武侯区及都江堰为主要载体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武侯科技工业园、锦江工业总部基地、成都金牛高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园区)相继建立,并日臻完善,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中高端人才和社会投资资金等产业要素迅速向成都聚集,加速了成都信息产业的发展。二是各

9、类技术公共平台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软件开发、IC设计、数字娱乐、信息安全等软件企业提供研发、测试、演示、验证、教育和信息共享、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构筑了开放、共享的技术服务体系;成都数字娱乐公共技术平台,提升了我市数字娱乐园内企业的技术能力,带动世界知名软件企业进入成都数字娱乐软件园,为整个成都的软件产业尤其是数字娱乐业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都光电产业服务平台,已开始为同行企业提供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的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为更多的信息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投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三是集群龙头企业日益凸现。一

10、批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相继在我市聚集和落户,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信息安全、数字娱乐、电子元器件和光通信等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的产业链,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以Intel、中芯国际等国际知名IC企业为核心的IC企业达50多家;以三零集团、迈普为龙头的信息安全领域的研发和服务企业达60多家;以金山、盛大、完美时空、育碧、昱泉、Gameloft为主的数字娱乐企业60余家;以颠峰、音泰思、四凯等为核心的软件外包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全市电子元器件规模以上企业70余家。随着IT企业规模的壮大,成都承接全球信息产业转移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和基于国

11、际、国内业务的吞吐能力等都在不断增强。四是人才资源不断丰富。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研发中心和智力资源库,拥有40所高等院校,2700多个科研机构和60万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为信息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4、产业聚集不断增强一是产业的空间聚集度提高。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的份额达到60%,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比重超过80%,全市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和登记软件产品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93%和96%。成都市已成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众多世界500强中的IT跨国公司相继落户成都,一大批国内著名企业的本地化机构,与本地的规模以上企业共同构成了庞大

12、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使成都成为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兴软件产业聚集地和国际国内软件产业梯度转移重点关注的目标地。二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成都充分发挥良好的人文、人居、人才等优势,不断完善软件产业载体环境及软环境建设,重点培育了卫士通、迈普、国腾、任我行、巅峰软件、杰华科技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的本土规模企业,吸引了全球软件产业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等,快速聚集了IBM、SAP、NEC、赛门铁克、微软、飞思卡尔、金山、盛大、腾讯等一批知名IT企业,产业聚合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以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金牛区、锦江区、都江堰市为主要聚集区的软件产业集群、IC设计

13、产业集群、服务外包集群、信息安全产业集群、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在IC设计领域,以富士通、南山之桥、登巅、华威、虹微、科胜讯、松翰科技等50余家知名企业形成了IC设计集群。在信息服务外包领域,形成了以IBM、Oracle、Wipro、巅峰、银海、音泰思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外包集群。在信息安全领域,形成了以三零集团为核心的60余家企业的信息安全集群。在数字娱乐领域,形成了以智乐、金山、盛大等知名游戏企业和微软公司XBOX360游戏技术孵化中心及“成都天府数字娱乐产业集团”为代表的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在3G通信领域,形成了以西门子、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爱立信、中兴通讯、华为、芯通等为核心的3G通信

14、产业集群。(二)2008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特点1、两化互动,两化融合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供需对接,以用兴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一方面,信息产业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各信息产业部门和企业围绕各领域信息化需求,积极提供技术装备、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各领域、政府、企业信息化建设,为试验区建设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政务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领域信息化加快推进,通过区域的招商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给予支持和拉动,把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综合通信保障植根于强大的和相对完善的产业支撑基础

15、上,形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起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生态型发展的长效机制。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是实现“两化融合”的主体,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 “两化融合”的部署,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结合,在全市工业企业领域,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结合,推动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业设计和生产过程等方面信息化技术改造,实现企业的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推进过程中,信息化为

16、工业化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支持,促进信息技术和服务与工业企业的融合互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我市工业跨越式发展。2、通信枢纽,环境营造建设国家通信枢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相互交织,将加快通信资源要素的重组和区域间通信发展格局的重塑,使成都通信枢纽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相关部门及各通信运营商的积极参与下,依据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出台了成都通信枢纽建设规划纲要,通过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八大中心、建设三大基地来加快建设成都通信枢纽,提升成都通信枢纽承载能力和信息集散层位,打造汇聚西部、服务全国和沟通世

17、界的国家级通信枢纽。其中,三大工程分别是: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工程、“三网融合”工程、无线城市工程;八大中心分别是: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数据存储中心、国家级互联网域名解析中心、基础数据资源中心、信息评测中心、数字媒体发行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三大基地分别是:国家级信息容灾备份基地、国家级信息后援支持基地和国家级IT服务基地。国家级通信枢纽的建设势必为成都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成都始至不渝地把打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政企和谐互动、产业协调均衡,坚持标本兼治、多策并举,努力营造规范高效的政

18、务环境、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配套服务的产业环境、幸福宜居的人居环境、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信息产业发展具体措施方面,积极探讨并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产销衔接”工作,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上市的试行意见,通过举办软件洽谈会、服务外包大会等为企业提供展示对接平台。完善公共平台和基础配套设施环境,强化诚信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助推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承载内需,承接转移 大力承载内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入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国家和

19、省、市在各个领域恢复建设中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扩大,国家拉动内需的投入,都给成都信息产业带来了更多机会,成都市积极把握机遇,组织电子信息企业,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承载国家拉动内需所带来的业务,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引导市内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积极承载成都信息化基础设施、通信枢纽和灾后重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等各重大领域中拉动内需的工程项目,拓展电子信息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空间。二是抓住国家3G发牌机会, 围绕电信运营商基站建设、网络升级、终端定制、内容开发等需求,组织本地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系统集成服务商、芯片厂商等承载3G建设,目前汇源、英特尔、芯通科技、华为等企业已明显受惠于

20、3G网络建设。 积极承接转移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近年来,成都市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努力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主导产业、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成都市具有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使成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最适合生活与最适合投资的城市中,成都分别排位第三和第四,居西部第一,是东部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二是丰富的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优势为成都作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提供了优质的条件。三是成都市政府积极打造成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软实力”,一方面,积极将成

21、都“管理型政府”转型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完善和提升政府服务能效。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建设园区、基地、平台等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完善产业规划、政策配套环境,积极营造出强大的比较优势。随着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许多国内外知名IT企业相继在成都建立了研发中心、西区总部、全球交互中心,英特尔、腾讯等已落户的企业也相继增加投入,扩大产能。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中,成都市注重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效带动整个产业链转移和相关行业投资,逐步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如通过引进Intel、中芯国际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国内外软件研发

22、、设计和电子产品等相关配套产业聚集发展,产业积聚效应明显增强,打造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软件产业带。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为成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都引进并投产的英特尔、TCL、中芯国际、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宇芯(成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成都市就业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4、集群发展,产业链完善 集群发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以其特有集聚效应和优势在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集聚规模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国家重点支持发

23、展的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基础软件上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具备了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聚集优势,为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集群发展速度较快,而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集群发展速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快。二是伴随一批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相继落户成都,成都以配套吸引大企业,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若干中小企业、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并且成都将继续做强IC设计、IC制造、IC封装测试、IC配套产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数字媒体、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息服务十个集群。 产业链完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门类比较

24、齐全,重点领域发展突出,通过不断做长加粗特色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互动发展格局,极大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形成了应用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IC设计、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在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了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光通信、移动通信、军事电子、数字视听产品、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等重点领域,并且在重点领域间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二是一批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相继落户成都,逐步形成了集成电路、数据传输与处理、应用电子产品、平板显示、光伏、人才培养等六大产业链,推动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发

25、展模式、动因与体系1、发展模式成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巧抓国内外资金和投资的产业转移,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模式,推动了成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使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信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市场需求牵引主要指成都凭借生活工作环境优越、人力资源丰富稳定、商业成本低廉、通讯、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比较优势,吸引了来自海内外IT知名企业。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指成都市政府紧抓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在政府组织、资金政策、税收政策、用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人才使用政策等方方面面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产业规划,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公共平台建设、重要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市场倾斜等方面扶持信

26、息产业的发展。2、发展动因一是国家重点布局促进。成都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功能性部署区,有国家部署在区域的大量基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国家工业电子、民用电子、国防电子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成都已经形成了基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软件业发展,成都从IC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媒体、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软件人才实用化培训七大体系并行发展,这在中国其他城市是没有的。国家在成都部署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基地及园区达12个之多。二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成都市一直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型产业予以重视和发展,在政策上,创新财政支出

27、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来蓉投资;在服务上,深层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不断打造最佳服务环境,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建立了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法律、会计、评估、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一应俱全,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些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人文环境宜居宜业。成都山清水秀、气温适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以“天府之国”著称于世,成都是“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宜居城市”,“台商极力推荐城市”、“中国内地最佳商务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对企业和从业人员极具吸引力。成都人力资源储备丰富,具有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社会培训机

28、构等门类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人才拥有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成都商务成本、生活成本、人力成本、办公用房成本相比沿海城市明显较低;成都依托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的地位与优势,充沛的水、电、天然气资源及辐射中西部及东南亚的巨大市场潜力,致力于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工作和生活环境,构成了众多信息产业投资商、从业者来成都发展的动力。3、发展体系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可以概括为“6106”体系,即“六大发展方向”、“十大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链”。以发展方向为指引,壮大产业集群,完善集群内产业链,推动成都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方向成都信息产业发展六大方向是:(1)以IC设计、制造、封装、配

29、套为主的集成电路产业方向;(2)以信息安全、数字娱乐、应用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等为主的软件产业方向;(3)以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调谐器、真空开关管、光通讯等为主的关键元器件和以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子专用金属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为主的电子基础材料方向;(4)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电子元件和机电组件生产设备、电真空器件生产设备、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净化设备、试验设备、电子通用设备和电工模具等为主的电子专用设备和以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数字电视测量仪器、航空测量仪表仪器、无线电监测测向设备、电子检测仪器、分析测试仪器等为重点的仪器

30、方向;(5)以网络通信产品制造、网络安全产品制造、数字音视频设备制造等为主的整机制造方向;(6)以新一代电信增值服务,数字电视服务、信息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主的互联网服务,以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视频游戏、原创动漫、数字音乐、电子竞技、数字出版等为主的数字媒体等信息服务业方向。(三)产业集群情况1、IC设计集群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高新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作为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区域和企业主要聚集区发展迅速。目前,高新区内拥有IC设计企业50余家,主要有飞思卡尔、科胜讯、富士通威斯达、松翰科技、凌成科技、凹凸电子、芯通科技、飞博创科技、南山之桥、明泰、华威、南山之桥、虹微、登颠、国腾、

31、瑞芯等企业,研发产品涉及通信、视频消费电子、信息安全、功率集成电路、形式验证和IC卡等。2008年4月,高新区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启用,有助于提高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产品开发风险,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日前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验证加速平台(FPGA)。该平台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批、亚洲第一个采用全球最大规模的Virtex-5 FPGA进行设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验证加速平台,突破了快速芯片开发应用的最大技术瓶颈,基于该平台自主研发的长虹数字音视频处理“阿波罗”芯片产品亮相电子产品市场。四川登巅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

32、大陆第一家掌握USB核心技术和音频编解码核心技术的公司,占据了同类产品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荣获“2008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最具投资潜力企业”称号。2008年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内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值达到7亿元,新增自主知识产权40项,预计到2010年,成都IC设计企业将突破100家。2、IC制造集群在晶圆制造方面,中西部地区第一条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厂成都成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于2007年量产成功,3年内月产能将达到6.3万片。到2010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将力争达到100家企业,从业人员近万人,销售收入要力争实现300亿元。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投资模式,形成从低端到

33、高端的晶圆制造生产体系,将成都打造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3、IC封装测试集群在封装测试方面,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美国芯源、科威封装测试等一批封测项目已顺利投产,已逐渐呈现聚集效应,英特尔上海工厂向成都转移将进一步促进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成都已形成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为主要载体,以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等公司为主的封装测试集群快速发展的态势。成都将继续引进芯片封装测试项目,提高封装测试技术能力,到2010年,努力使封装测试企业达到10家以上,形成IC封装测试集群。4、IC配套集群 在配套方面,成都拥有如新光硅业、爱发科、玮锋电子、林德气体、梅塞尔、住矿电子等专业设备、材料

34、、消费类电子及终端整机产品等集成电路上下游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和聚群效应。5、应用软件集群成都应用软件领域聚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阿尔卡特、NEC、普兰威尔、西门子、飞思卡尔、 SAP、台塑网软件、神达电脑、华为、中兴通讯、三零卫士通、索贝、银海、川大智胜等众多企业, 基本形成包括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工具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等企业集群。2008年成都软件企业在应用软件领域又取得了新的发展。川大智胜和卫士通两家公司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川大智胜”已成为我国空中交通管理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及装备主要供应商和国内空中交通管制及智能交通领域龙头企业。“卫

35、士通公司”依托我国信息安全领域骨干龙头企业“三零集团”的强大实力,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信息安全第一股”。四川润智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荣获“2008中国RFID行业十大最有影响力成功应用奖,树立了RFID优秀企业榜样。6、信息安全集群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国内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并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成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已经成形,并形成了以卫士通、华赛、迈普为龙头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产业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梯队。龙头企业(卫士通、迈普、华赛)已经属于全国知名企业,并在相关的业务领

36、域形成了领先优势;骨干企业(大东、成都天融信、盛安、瑞通等)发展良好,在各自领域成为国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发展型企业(思维世纪、中科慧创、飞鱼星等)数量较多,利用独特技术保持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三个层次的企业均创造了较大的产值,各层次企业数量合理。以密码技术为优势的传统信息安全产品是成都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传统优势,在许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优势。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成都信息安全企业大力发展安全IT产品和安全服务业务,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并在安全网络设备、无线安全通信、安全集成等领域突飞猛进地发展。成都飞鱼星VE上网行为管理路由器荣获“2008中国网络技术与产品调查最具性价比奖”、迈普自主研发的MP7

37、500高端路由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各运营商、金融、政府、能源、交通、教育、军队等行业,得到市场充分认可。迈普 MyPower S6800 荣获计算机世界举办的“2008年度产品奖”。成都友道科技公司发布的基于应用分流系统的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网络安全审计领域技术的空白。赛门铁克中国研发中心成都基地落户成都,其安全策略、防反病毒、信息数据保护、存储技术及存储安全等信息产品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其全球最新的安全响应中心也在成都运行。7、数字媒体集群成都数字媒体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在数字媒体研发制作环节,拥有GAMELOFT、金山、育碧、锦天、斯

38、普、梦工厂、欢乐数码、精锐动画、恒风动漫、麓城数码等60余家企业,涉及了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视频游戏、影视动漫、3D动画等领域,在数字媒体测试运营环节,聚集了金山、腾讯、汉科、万网等企业,涉及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及衍生产品研发、生产和运营等领域,形成了数字媒体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同时,还吸引了巨人网络在成都建设研发中心,九城在成都设立分公司,完美时空和昱泉落户成都。由成都华侨城和新加坡IDM公司合作投资超过2800万元,建成的群雄数字娱乐竞技中心,成为西部顶级数字娱乐竞技中心,国内最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曙光5000”落户成都软件园动漫产业基地,专门负责动画渲染工作,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颗

39、超级“大脑”。在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基地先后完成了运动捕捉技术服务中心、音乐、CG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游戏运营中心、数字游戏软件外包中心、数字游戏人才培训中心、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联盟、集群渲染&高清非编平台、成都数字娱乐软件测评工程技术中心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随着数字媒体硬件设施的完善,2008年涌现出大量如圣传OL、动漫版川剧易胆大、春秋Q传、风云-雄霸天下等好作品。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哲担任总导演的十二生肖系列动画片之第一部全能冠军、中漫伟业的大梦王小书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款由中国本土游戏工作室开发的XboxLiveArcade(XBLA)游戏疯狂老鼠正式在微软的XBoxLive平台上

40、发布,这款游戏是微软在成都设立的国内唯一一个视频游戏研发机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微软游戏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微软游戏技术平台”)孵化的首款视频游戏产品,也标志着“中国造”游戏首度打入了全球主流的次世代游戏机平台。全球最大的电子竞技盛典WCG2009(World Cyber Games)全球总决赛2009年在成都市举行,使中国成为继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美国、德国举办WCG全球总决赛的第六个国家。8、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集群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聚集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下一代网络技术产品、无线宽带接入设备、3G手机、光通信及智能网络设备、路由与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生产企业和从事航天

41、电子、航空电子、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保密通信、空管系统等整机和系统装备生产企业,形成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以移动多媒体业务为代表的3G业务正成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3G通信和应用软件研发集群初步形成。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中兴通讯为龙头通信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芯片设计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产业配套基础较好,汇源、三零集团、康宁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航天光电的TFT-LCD手机屏模组,三零集团的通信保密手机、中国无线科技等企业的手机生产开始起步,成都有望成为北京、

42、上海、深圳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的3G通讯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中国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投资5亿元建设“无线科技产业园”,从事手持电话机、无线通信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填补成都手机制造的空白,推动了手机产业链及其配套产业链的形成。诺基亚在成都设立了中国第二个3G研发中心,目标锁定为与3G无线网络相结合的应用和服务,开发基于3G和IMS平台的新型移动应用;中兴通讯设立成都3G研发基地,研发工作将扩展到网关平台开发、系统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终端类产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等多个领域;爱立信面向全球市场,开发3G应用(CDMA, WCDMA)。迈普自主研发的MP7500高端路由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

43、奖、四川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各运营商、金融、政府、能源、交通、教育、军队等行业,得到市场充分认可。迈普 MyPower S6800 荣获计算机世界举办的“2008年度产品奖”。9、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群成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集群主要以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双流光电产业园、高新西区为主要载体,集聚了包括天威、阿波罗、冠品、科化半导体(薄膜)、虹波、宏明等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企业,产品主要包括以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调谐器、真空开关管、光通讯等为主的关键元器件,以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子专用金属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为主

44、的电子基础材料。成都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元器件及基础材料的传统制造基地,电子元器件产品品种齐全,片式阻容元件、金属膜电阻、热敏电阻、接插件等都具有相当基础和实力,磁性材料总规模占全国第4位。成都银河磁体有限公司的粘接钕铁硼磁体国内第一,恒力磁材的高档软磁材料国内第三,旭光电子生产的大功率陶瓷发射管占国内市场80%,宏明电子的电子陶瓷粉料国内第一,成都虹波是全国最大的钨钼丝生产企业,旭光科技是全国最大的电子调谐器生产厂家。 2008年世界电子元器件的领军企业日本村田电子制作所在成都设立分公司。10、信息服务集群成都信息服务集群主要是以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区、都江堰为核心区、以五城区为辐射区,集聚了

45、如IBM、威普罗、海辉软件、杰华科技、颠峰软件、四凯、音泰思、银海、腾讯、天空传媒等信息服务企业,从事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娱乐运营服务等信息服务,形成了信息服务集群发展。成都是中国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服务外包发展迅速,2008年,成都市首次跻身全球服务外包新兴城市50强的第37位,此次进入全球50强的中国大陆城市共有6个,依次是上海(排名2)、北京(排名3)、深圳(排名10)、大连(排名16)、广州(排名23)和成都(排名37),成都是中国西部唯一进入50强的城市。2008年11月,商务部和美国高德纳公司首次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

46、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受到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这对扩大成都市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国际影响,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包企业聚集具有积极意义。成都规划了近3000亩土地作为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目前,建行、工行、农行、招行、光大、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泰康人寿、国华保险、阳光保险、天平保险、易方达基金公司11家金融机构签约落户后台服务中心。预计23年内,将建成一个投资超过100亿元、规模达到约3000亩、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的中国西部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将能吸引来自金融业的更多投资和业务,产生聚集效应,巩固成都作为西南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带动整个城

47、市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在高新区启动建设中国电信西部信息中心,将涵盖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安全中心。同时,还将启动建设长途枢纽机房和本地枢纽机房,以及新技术应用机房及配套设施。全球最大的咨询服务机构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落户成都,这是全球所有第一流顶尖的咨询服务机构中第一个真正大规模进入西部的机构。(四)产业链1、集成电路产业链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一条 “原材料开发研发设计IC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服务IC产品及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在中西部居于领先地位,产业集群初现成效。成都市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七个产业化基地之一,随着台湾松翰、凌成、长虹虹微、美国科胜讯、中科微等集成电路设

48、计企业聚集成都,IC设计企业迅速增加到目前的50多家,芯片封装测试引进了英特尔、中芯国际、美国MPS、马来西亚友尼森、菲律宾PSI等封装测试企业;成都成芯公司8英寸晶圆制造填补了芯片制造的空白;在IC制造方面,成都市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8英寸芯片生产能力的城市,在IC封装测试方面,英特尔、中芯国际等封装测试项目也开始投产,后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此外,美国芯源、科威等一批封测项目也投产生产,以IC研发设计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随着成都市政府对IC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成都IC企业在今后的研发、生产过程中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实惠。2、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以数据处理与服务为核心形成“传输材料光传输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链。产品包括光纤、光缆,光发送、光传输、光终端等网络通信产品,光电新材料、新型元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件,光存储产品,光照明产品,光显示产品,光电池产品,微光学产品等。光纤光缆是本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骨干企业产销规模均进入全国前列,产能占四川省的85%以上,与武汉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构成了产能占全国80%以上的三大光缆制造基地。3、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形成“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整机设计制造代工交易服务”的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在电子元器件环节,主要是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子调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