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6268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 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长期看,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这为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中短期看,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扩大内需。2008年11月,国家公布了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也纷纷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突破,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这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对交通建设行业而言,迎来了又一次机遇。一、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供给平稳快速增长2004

2、-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增速有所回落。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增速稳定在20%以上。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二)建筑业需求持续旺盛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1998-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70000亿元,较2008年增长26.1%。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行业的宏观效益和企业微观效益普遍向好。建筑

3、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创利创税能力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和资产负债率降低等方面。(一)企业创利能力不断增强受财税体制改革等影响,建筑企业创利、税能力不断增强,利税总额和人均利税额都大幅提高。1980-2007年,全国建筑业创造利润和税收从15.9亿元和0.7亿元分别增加到1561.1亿元和1714.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以前,利润和税收相差无几,都处于很低水平,主要是因为这期间全国实行“放权让利”政策,使建筑业上缴税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1994年“分税制”以来,建筑企业上缴税金呈加速增长态势,且税金和利润之间逐渐拉开差距。同时,由于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速度远低于利润和税金增速,所以人均

4、利润尤其是人均利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也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二)建筑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1980-2007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从2.4 8亿平米和1.1亿平米左右增加到48.2亿平米和20.4亿平米,增长均在20倍左右;人均施工和竣工房屋面积增长均超过3倍。这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在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也说明建筑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三)建筑业资产负债率呈现先走低后平缓的走势1993-2007年,我国建筑业的资产负债率从73.5%下降到65.5%,特别是1994年以后持续走低,表明建筑企业经营中债务比例在下降,经

5、营状况不断好转。2003年国务院全面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几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建筑企业垫资施工、高负债经营等状况有所好转,资产负债率一直低于66%,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三、区域对比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发展呈现东部快、中西部慢的特征从产值和企业个数等指标看,东部建筑业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近30年来,东中西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分别超过230倍、130倍和100倍。企业个数增长分别超过15倍、4倍和6倍;从业人数增长分别超过5倍、2倍和2倍,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增速递减趋势。从企业资产和固定资产看,建筑业企业同样呈现东部相对较快、中西部相对较慢的发展格局。1993-2007年

6、,东部建筑企业总资产增长超过11倍;中西部虽然也分别增长9倍和8倍,但2007年中、西部企业资产总计分别只相当于东部企业的32.2%和25.2%。不同地区建筑业企业资产情况对比单位:亿元地 区资产合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1993年2007年1993年2007年1993年2007年东 部2151.9 27345.7 370.0 3590.7 1667.0 20988.1 中 部862.6 8799.6 185.5 1978.2 596.7 6096.2 西 部705.0 6883.9 170.0 1347.8 495.6 4926.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建筑企业生产效率区域不平衡中、西部企业

7、的生产效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据统计,1980年,东部地区以占全国31.6%的企业个数和40.7%的从业人数,创造了46.6%的总产值;中部地区以占全国40.7%的企业个数和30.1%的从业人数,创造了28.1%的总产值;西部地区以占全国27.7%的企业个数和29.2%的从业人数,创造了25.3%的总产值。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东部与中、西部企业生产效率差距进一步扩大。2007年,东部地区以占全国55.6%的企业个数和56.4%的从业人数,创造了62.6%的总产值;中部地区以占全国23.4%的企业个数和24.2%的从业人数,创造了21.7%的总产值;西部地区以占全国21.0%的企业个数和19.

8、4%的从业人数,创造了15.8%的总产值。很显然,东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幅度远大于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中部各项指标占比基本稳定,西部则呈下降趋势,说明建筑业区域发展不平衡。1980年和2007年建筑业基本情况区域比重单位:%地 区建筑业总产值占比建筑业企业个数占比建筑业从业人员占比1980年2007年1980年2007年1980年2007年东 部46.662.631.655.640.756.4中 部28.121.740.723.430.124.2西 部25.315.827.721.029.219.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原因在于:东部地区资金相对充裕且经济发展基础好,优惠政策多,非公有制建

9、筑企业迅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客观上给建筑业带来高效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相对欠缺上述条件。应该说,这一趋势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建筑企业流动性大且跟着投资项目走,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投资项目个数和价值量均远远大于中西部,无论是从大型新设备的应用还是规模经济角度,都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四、行业风险分析及预测(一)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明显放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拖累加速了世界经济向下的调整过程。在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从建筑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敏感性,以及宏观经济走势两方面综合判断。未来建筑产业的发展速度

10、会继续放慢,但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会变,将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水平。综上所述,建筑产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评价为中等风险。(二)政策风险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最深,受政策调控也最直接,国家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将对企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公司面临一定的宏观政策风险。2009年,世界经济继续低迷,国家为拉动内需仍有较多经济刺激方案尚在准备之中,总体来看,都是利于投资与消费增长的政策,因此,在此轮周期内,建筑业政策风险较小。(三)上下游变动风险1、上游行业变化风险评价2009年,钢铁、水泥和玻璃的价格的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建筑企业的成本,上游产业的变化风险较小。

11、2、下游行业变化风险评价下游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二者对建筑业的需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短期内,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房地产业遭受到较大冲击,整个行业销售低迷,影响建筑业业尤其是房屋建筑企业。长期看,由于我国房地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等诸多发展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将保持长期平稳发展趋势。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使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行业,同时还使企业获得

12、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式发展空间,工程施工业将获得高速增长。(四)经营风险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萧条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和破产的概率增加,并波及到建筑业相关业务,导致坏账增加。建筑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会对建筑业企业的业务及经营成本产生不利影响。 五、行业授信建议2009年世界经济将持续低迷,国家政策重点将是多大投资,刺激内需,目前已经公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有利于建筑业景气上扬,预计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3%左右,而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将在20%以上,行业景气有望恢复。因此总体上建议增加授信。目 录第一章 建筑业基本情况1第一节 建筑业的定义及产业链1一、建筑业的

13、定义1二、建筑业的产业链1第二节 2008年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一、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作用不断加强3二、建筑业规模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基本吻合3三、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4第二章 2008年建筑业发展情况分析5第一节 2008年建筑业供给分析及预测5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5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6三、20092011年供给预测8第二节 2008年建筑业需求分析及预测10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10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10三、20092011年需求预测11第三节 2008年建筑业全球市场及海外市场业务分析16一、全球建筑行业增长速度放缓16二、美国建筑业市场不容乐观16三、亚太地区建筑

14、业增长减缓17四、我国建筑业海外工程市场18第三章 2008年建筑业规模与效益分析20第一节 2008年建筑业规模分析20第二节 2008年建筑业经营效益分析21一、建筑业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1二、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22第四章 建筑业竞争状况分析23第一节 建筑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23一、建筑业集中度分析23二、我国建筑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24三、我国建筑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24第二节 建筑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26一、基础设施运营业务竞争分析26二、建筑业未来竞争趋势27第三节 建筑业资产重组分析及预测28一、建筑行业兼并重组的动因28二、建筑行业兼并重组的趋势分析29第五章 2

15、008年建筑业产业链影响分析31第一节 2008年钢铁行业发展及影响分析31一、钢铁行业运行基本情况31二、钢铁行业运行特点32三、钢铁行业面临困境原因分析33四、钢铁业对建筑业的影响34第二节 2008年建材行业发展及影响分析36一、2008年建材行业运行情况36二、建材行业对建筑业的影响37第三节 2008年房地产业发展及影响分析38一、房地产市场供给38二、房地产市场需求40三、2009年房地产行业预测及房地产业对建筑业的影响41第四节 2008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及影响分析43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现状43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47第六章 2008年建筑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51第一节

16、 建筑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51一、建筑业发展呈现东部快、中西部慢的特征51二、建筑企业生产效率区域不平衡52第二节 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53一、浙江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53二、浙江省经济运行状况分析54三、浙江省建筑业发展趋势预测55第三节 广东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56一、广东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56二、广东省经济运行状况分析56三、广东省建筑业发展趋势预测57第四节 江苏省建筑业发展分析及预测59一、江苏省建筑业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59二、江苏省经济运行状况分析59三、江苏省建筑业发展趋势预测60第七章 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分析62第一节 建筑业上市公司运

17、营状况对比分析62一、总体排名分析62二、盈利能力对比分析63三、偿债能力对比分析65四、营运能力对比分析66五、发展能力对比分析67第二节 中铁二局分析70一、企业基本状况70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70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72四、技术创新73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75第三节 路桥建设发展情况分析77一、企业基本状况77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77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78四、科技创新情况79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80第四节 上海建工发展情况分析82一、企业基本状况82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82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84四、技术创新情况84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85第八章 2008

18、年建筑行业风险分析87第一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87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87第二节 政策风险90一、重点政策汇总90二、重点政策及重大事件分析91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92第三节 上下游行业变化风险分析93一、上游行业变化风险评价93二、下游行业变化风险评价93第四节 经营风险94一、投标报价风险94二、垫资风险94三、合同管理风险94四、债权债务风险95第五节 其他风险96一、工程技术风险96二、成本风险96三、经济周期波动风险97四、行业竞争风险97五、法律风险97六、境外业务风险98第九章 信贷建议99第一节 建筑业总体授信原则99第二节 子行业信贷政策建议100一、铁路及公路建设子行业

19、优先授信100二、房屋建设子行业授信需谨慎101第三节 分地区信贷政策建议103第四节 重点企业信贷政策建议105附 表表1国民经济建筑业分类表1表21978-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3表32008年建筑业主要生产指标6表4不同所有制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和资产总计比重8表5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11表6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十一五”规划后期项目投资情况12表7不同阶段建筑业规模指标年均增速对比20表8不同资质等级企业主要指标对比23表92001-2006年建筑业退出壁垒分析25表10建筑业细分行业比较25表11国内运营业务的参与基础设施运营业务的SWOT分析26表122

20、000年以来建筑业并购案例29表13我国主要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46表142008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51表15不同地区建筑业企业资产情况对比52表161980年和2007年建筑业基本情况区域比重52表17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57表18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62表192008年建筑业上市公司排名63表20上市公司盈利能力64表21上市公司偿债能力65表22上市公司营运能力66表23上市公司发展能力67表24中铁二局2008年主要指标71表2520042008年中铁二局经营状况72表26路桥建设2008年主要指标78表2720042008年路桥建设经营状况79表28上海建工20

21、08年主要指标83表2920042008年上海建工经营状况84表30基础设施相关政策90表31房地产相关政策90表322008年各地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情况103附 图图1建筑业产业链2图22002-2007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4图3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5图4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5图5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构成7图61998-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图7建筑业总产值与固定资产投资散点图9图81998-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10图9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构成11图10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及增速18图11对外承包工程完

22、成营业额及增速19图12建筑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走势22图131995-2008年建筑业企业单位数变化24图14建筑业未来竞争态势27图152007-2008年各月粗钢产量31图162007年以来钢材价格分月走势32图17我国建筑钢材消费结构34图182008年以来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各月增速36图192008年以来水泥、平板玻璃月度价格36图202003年-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38图212007-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39图221997-2008年房地产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图231991-20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1图242004-2008年累计全国商

23、品房空置情况41图251998-2007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及增速44图261998-2007年我国公路里程及增速45图271998-2007年我国内河航道里程及增速46图282003-2007年铁路投资额48图292003-2007年公路投资额49图30浙江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情况54图312004-2008年广东省建筑业增加值56图32中铁二局业务构成71图33路桥建设2008年收入行业构成78图34上海建工2008年收入行业构成83图354万亿投资构成91图361980-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97图37公路建设资金来源100图38铁路建设资金来源101图39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建筑业

24、总产值比重105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 108 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第一章 建筑业基本情况第一节 建筑业的定义及产业链一、建筑业的定义建筑业分为“狭义建筑业”和“广义建筑业”,狭义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反映了建筑业整个经济活动空间。其实,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同时,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

25、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按照目前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建筑业可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及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个大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又可细分为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工矿工程建筑、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其他土木工程建筑等5个子类别。表1 国民经济建筑业分类表门类大类种类小类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屋工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工矿工程建筑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其他土木工程建筑建筑安装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

26、筑业工程准备提供施工设备服务其他未列明的建筑活动二、建筑业的产业链建筑业的产业链相对复杂,从内涵上来讲,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通过建筑业来实现,因此建筑业与工业、第三产业都紧密相关。简单来说,建筑业上游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基础建设和房地产。钢铁制造钢铁制造玻璃制造水泥制造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45房地产业图1 建筑业产业链第二节 2008年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作用不断加强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表2 1978-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1980年以来,中国建筑业规模迅速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步扩大。首先,建筑业增加值从1980

27、年的19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1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从1980年的4.3%上升到2007年的5.6%。其次,建筑业发展解决了大量社会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近30年间,建筑业从业人员从648.0万人增加到3133.7万人,年均增长6.0%。建筑业企业个数、建筑业总产值也都快速上涨。再次,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建筑业上缴税金从1981年的不足1亿元迅速上升到1714.3亿元,年内增长35.0%。最后,1980-2007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7.2平方米/人和9.4平方米/人分别增加到27.1平方米/人(2006年数据)和31.6平方米/人,建筑业在

28、改善人民居住条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二、建筑业规模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基本吻合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可划分为四个周期:1981-1986年,1987-1990年,1991-2001年,2002-2007年。1990年以前的两个周期,尽管GDP曾五次超过10%实现高速增长,但1990年以前支撑经济走高的主要是“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和“新四大件”(彩电、音响、洗衣机和电冰箱)的生产和消费,与建筑业没有直接联系。所以,GDP的高速增长并未带来建筑业的同步增长。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1990年以来引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行业转向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业、道路交通设施等与建筑业密切

29、相关的行业。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带动下,1992-1996年和2001-2007年GDP接近甚至超过10%的运行态势,同时建筑业也获得加速发展。三、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建筑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尤其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对就业和收入影响较大。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 2002-2007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第二章 2008年建筑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 2008年建筑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一)建筑业增加值逐年增加2004-2007年,建筑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200

30、8年增速有所回落。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图3 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二)建筑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增速稳定在20%以上。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图4 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三)2008年建筑业生产指标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756亿元,增长1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09亿元,增长21.8%;上缴税金2058亿元,增长2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71亿元,增长24.7%。表3 2008年建筑业主要生产指标指标名称

31、计量单位自年初累计上年同期增长(%)企业个数 个64152620743.3签订的合同额亿元101141.8583412.321.3建筑业总产值亿元61144.2651043.7119.8竣工产值亿元35917.0633603.8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527597.07482005.529.5 其中: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262330.33268401.4-2.3 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万平方米435413.494018218.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02704.33203992.68-0.6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 万人3671.483446.566.5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1、房屋建

32、筑施工面积增速减缓2008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7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增幅同比降低5.9个百分点。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43.54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增幅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新开工房屋面积26.23亿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3%。2、竣工产值低速增长2008年,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35917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幅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下降2008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3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6%。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一)行业构成以房屋建筑业为主从建筑业总产值的行业构成来看,房屋建筑业在建筑行业中举足轻重,2007年建

33、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工程建筑占59%、土木工程建筑占27%。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图5 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构成(二)建筑业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1992年及以前建筑业企业几乎全部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各行业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总体方向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数量减少但贡献增大,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等非公有制经济数量增加,市场空前繁荣活跃。建筑业企业所有制形式30年来变化符合上述方向,国有和集体建筑业企业个数绝对量先升后降,集体企业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国有企业。这在两种类型所有制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数比重上也得到体现,分别从1993年的占比

34、30.3%和67.3%下降到2007年的8.6%和10.7%;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个数占比分别围绕1%和0.7%呈现出小幅波动;而同期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占比从1993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将近80%。建筑业从业人数基本呈现一致变化。虽然从总量上看,只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外,其余各种企业总产值均一路增加。但是从各种所有制企业占全部比重看,情况则不一样。国有和集体企业总产值占比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分别从1993年的63.2%和35.8%下降到2007年的20.8%和6.2%。港澳台和外商企业创造建筑业总产值占比呈现

35、稳中略有上升态势。而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其他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占比则从0.7%迅速上涨到71.7%。但从总量上看,国有企业总产值依然是继其他类型企业之后的第二大类。企业资产总计与建筑业总产值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表4 不同所有制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和资产总计比重单位:%年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国有集体港澳台外商其他国有集体港澳台外商其他199363.2 35.8 0.2 0.2 0.7 67.2 29.8 0.2 0.2 2.6 199465.2 32.7 0.5 0.4 1.3 67.6 30.0 0.5 0.4 1.6 199563.4 32.8

36、0.6 0.6 2.7 64.6 31.4 0.5 0.5 3.0 199650.2 44.6 0.6 0.6 4.0 57.9 36.9 0.6 0.6 3.9 199749.6 43.0 0.7 0.8 5.9 56.0 36.3 0.7 0.8 6.2 199845.4 39.9 0.9 0.6 13.2 50.4 30.8 1.1 0.7 17.0 199943.6 36.6 0.8 0.6 18.4 48.7 27.2 1.0 0.6 22.4 200040.4 32.3 0.8 0.5 25.9 45.5 23.8 1.0 0.6 29.2 200134.9 24.6 0.7 0.

37、5 39.4 38.7 18.1 0.9 0.5 41.9 200230.1 18.0 0.6 0.5 50.7 37.3 16.2 0.9 0.5 45.2 200326.3 14.2 0.5 0.6 58.5 33.3 12.9 0.7 0.6 52.5 200425.2 9.5 0.5 0.7 64.1 31.1 9.0 0.6 0.7 58.5 200524.4 8.2 0.5 0.7 66.2 29.9 7.8 0.6 0.8 60.9 200622.2 7.0 0.6 0.7 69.6 26.7 6.5 0.7 0.8 65.4 200720.8 6.2 0.6 0.8 71.7

38、26.4 5.4 0.6 0.9 66.7 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从建筑业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变化趋势可见,我国建筑业企业总体上朝着主体多元化,股份制企业等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发展迅猛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三、20092011年供给预测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在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建筑安装工程的比例始终稳定在60%以上,建筑业对GDP的贡献则稳定在6%左右。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进行转化,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的规模。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图6 1998-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用1998-2008年的数据

39、对建筑业总产值和全社会投资作相关性分析,得到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达到0.993232。由于建筑业总产值与投资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做简单的回归方程,来预测未来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我们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建筑业总产值 = 2013.269+0.354558*全社会投资图7 建筑业总产值与固定资产投资散点图模型较好的通过了检验。我们首先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因此,由模型可以得到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77150.466亿元,较2008年增长26.1%。第二节 2008年建筑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在每年的

40、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建筑安装工程的比例始终稳定在60%以上,建筑业对GDP的贡献则稳定在6%左右。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进行转化,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的规模。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我国国民经济也始终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数据来

41、源在;国家统计局图8 1998-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农村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西部地区投资35839亿元,增长26.9%。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图9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构成20

42、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东部地区18325亿元,增长17.1%;中部地区6287亿元,增长31.7%;西部地区5967亿元,增长22.7%。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2081亿元,增长22.6%;办公楼投资1112亿元,增长7.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00亿元,增长14.9%。表5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指 标单 位绝对数新增发电机组容量万千瓦905122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万千伏安23222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公里1719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公里1935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公里1955新建公路公里99851其中:高速公路公里6433港口万吨

43、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万吨33099新增光缆线路长度万公里99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万户28855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三、20092011年需求预测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由此导致海外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出口量大幅萎缩。国内消费在短期内亦难以实现快速增长,在此情况下,要实现“保增长”的政策目标,投资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从增加铁路建设投资到传闻酝酿中的5万亿元的交通投资计划,再到正式推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要完成这些措施中的工程建设,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中央同时强调“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充分显现了政府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和决心。伴随着投资的增加,建筑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我国铁路的“十一五”规划的总投资额1.5 万亿(基建1.25 万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约为2500 亿元)。我国铁路“十一五”规划的基建投资截止2008 年8 月仅为4700亿元,仅占规划投资额的37.6,未来2 年半的时间内将投资7800 亿元。实际上,从2008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铁路投资进入加速阶段。自08 年初以来,铁路累计投资增速与当月投资增速急剧上升。表6 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十一五”规划后期项目投资情况省份项目名称工期投资额(亿元)里程(公里)安徽安徽华谊化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