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50657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形成的。面对新政策新教材,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双减“的真正落地。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与道德。01走进学生生活,开展有效的课前调查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课程,儿童的

2、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让学生走进生活、留心生活并进行课前调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探究社会。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和时间交朋友一课时,课前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在课堂教学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发现了“同学们在完成同样的作业时所用的时间不同“这个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其中蕴含的问题“为什么相同的作业,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却不一样呢?”通过请完成速度快的同学介绍经验,使学生从中分析归纳出要和时间交朋友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一课时,通过课前调查,发现有一

3、部分学生有独自在家的经历,并且在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来敲门。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说一说,独自在家我会怎样做才安全?并请有独自在家经历的同学演一演,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通过度角色表演智捉小偷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认识到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绝对不能跟他搏斗,要先保护好自己,再想办法,这就是机智应对。02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施体验式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更多地亲自参与进教学实践中来,通过“体验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人生态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妈妈孕育生命的艰辛,组织学生开展了“体验五分钟怀孕妈妈

4、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将书包当作自己的宝宝,书包里装56本书本,然后将书包挂在自己的胸前,模拟怀孕时的妈妈完成弯腰捡东西和弯腰穿鞋,系鞋带等活动,通过模拟妈妈几个动作的真实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班四岁了一课时,通过度组进行班徽设计大赛,引导学生把对班级文化的情感和理解融入设计之中,初步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班徽,表达对班级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情境,并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基于生活体验,只有在一个个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认知与发展的主动性才能被真正激发。

5、03注重课后活动延伸,指导学生生活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结合垃圾分类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大棒骨、榴莲壳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分类产生分歧。通过查找相关的知识发现,这两种物品是属于其他垃圾,而并非我们意识当中的厨余垃圾的。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学生需要居家学习,在居家期间,学生通过每天记录家庭的生活垃圾种类和数量,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绘制有关垃圾分类宣传的知识报,并利用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再利用,将其制作成了美化生活的工艺品、游戏用具、学习用具等等。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充分的将知识转化到生活实践当中。开学后

6、我们共同创编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法治情景剧,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更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但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我们不但要从自身做起,也要向周围的人去宣传垃圾分类,要用自己的小手拉起身边的大手,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自己的生活留出时间,将学生自己的生活引入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