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72806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哈三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历史试卷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可见孔子主张 ( )A.崇尚富贵,反对禁欲主义 B.君子爱财,取之有道C.安贫乐道,不以利累己 D.抑制商业,耕战为本2.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表明董仲舒 ( ) A.实现君主专制的合法化 B.以天命强化儒家的德治理论 C.推动儒家思想的神秘化 D.以暴力废除暴君的革命

2、理论 3.汉书载:“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 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据材料信息判断,划线处应是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郡守4.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折伤者流三千里,刃伤及折支若瞎其一目者绞,死者皆斩,詈者杖一百。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以刃及故杀者,流二千里。过失杀者,各勿论”。这表明宋代 ( ) A.妇女地位低下 B.法律细密严苛 C.法家思想治国 D.长幼决定尊卑 5.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

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 ,进行深加工,吸引着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材料反映出江浙地区 ( ) A.形成区域性市场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海陆交通的便利 D.成为全国经贸中心6.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7.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载:1922年,仅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八

4、省统计垦殖公司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但这一切的规模还实在太小,全国的统计也就相当于军阀阎锡山一人的家产。材料说明 (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B.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C.军阀统治阻碍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模式转型艰难8.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一思想 ( ) A.未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片面夸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C.较为客观的评述了晚晴的思想文化状况

5、D.忽略了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9.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其中“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是指 (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10.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对方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这一对话最有可能是 ( ) A.英国传教士与洪秀全 B.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 C.孙中山与列宁 D.毛泽东与尼克松11.1953年

6、5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办重点中学”,全国共确定重点中学194所。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二届人大会议上所说:“首先集中较大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以便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迅速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提高。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是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 ) A.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 C.教育政治化倾向明显 D.忽视义务教育的普及12.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规定 ( ) A.揭开农村经济体质改革序幕 B.有利于农村经

7、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3.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其旨在说明雅典 ( ) A.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贤人治国的必要性 C.公民参政意识淡薄 D.抽签选举的灵活性14.“再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甚至连圣经也被”这种情况应指 ( ) A.新航路开辟时的西班牙 B.宗教改革时的德国 C.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D.启蒙运动时的法国15. 美国学者科恩在论民主中说“国家之间常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发生争论。如果指称某一政府

8、或某一套国家制度是民主的,那只会使这一问题益加混乱。声称某些国家是民主的,是要以武断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这是用未经证明的假定来进行辩论。问题的焦点是这一套或那一套国家制度是否更民主一些(或不太民主)。”其核心观点是 ( ) A.民主至今还未真正实现 B.有国家就不可能有民主 C.民主是一个比较级概念 D.对民主的争论毫无意义16.“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 )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

9、府取代的必然性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17.某学者说:“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实际上这两次革命息息相关。而且在很大程度可以说是经济革命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一个有新利益、有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意识形态的新阶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 A.晚晴政府推行的洋务运动 B.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 C.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 D.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18.以下关于右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汽轮的发明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出现B.中国在三角贸易中遭受了沉重打击C

10、.三角贸易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D.这一过程导致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19.南非黑人大主教图图在1984年的一次集会上说:“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当我们睁开眼睛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而他们手里有了土地。”由此可见传教与殖民扩张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后者的一种手段 B.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C.后者是前者的全部目的 D.二者之间互相矛盾20. 俾斯麦说:“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这表明他 ( )A.要建

11、立社会保障制度 B.坚决镇压社会主义运动C.向工人运动全面妥协 D.认为社会主义要求合理21.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认为“鼓励人们为他人造福并不是取得最大程度幸福的最好方法,最好方法是让个人尽可能自由地按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据此可知边沁在经济上主张 ( )A.计划经济 B.自由贸易 C.重商主义D.殖民扩张22.一份给产粮区和省份全体农民的呼吁书中写道:“我们决定性战斗的最后钟声已经敲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刻了:目的是保证无赎买土地、工厂和银行交给劳动人民。给我们粮食吧,我们就不会被饥饿整垮并且我们就有可能将反对强盗世界的步枪紧紧地握在手中。”这份呼吁书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12、.1871年的法国 B.1917年的俄国 C.1918年的苏俄 D.1927年的中国23. 苏联机器制造业的全部产品中,有60%以上是用在军事领域,耐用消费品的比重仅占5%6%。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多的洲际弹道导弹,却几乎不能生产音响设备、录像机等家用电器,而即便是能生产的产品也质量低劣。当时很多苏联老百姓家里的电视机发生爆炸,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出现这种状况的历史根源是 ( ) A.斯大林模式弊端 B.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C.对于文化的漠视 D.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 24.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

13、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A.世界政治的民族性消失 B.国家不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C.国家间贸易竞争的加剧 D.WTO将成为世界事物的最终决策者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2、 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28、29)题15分,共52分。)必做题: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

14、下列各题。 材料一 首任中华教育会会长的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说:“真正的基督教学校,其作用并不在单纯地教授宗教,从而使学生受洗入教,他们看得更远,他们要进一步给学生们训练,成为社会上及教会中有势力的人物,成为一般人民之导师和领袖”,甚至欲使这些人物“将来担任政府职务”。美传教士林乐知认为:“女学者,使之读西书,明外事,擅文才,而后其志气高尚,其见识远大,其位置崇亢,而不肯自卑,其行止洒落,而无所黏滞焉。” 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学校材料二 1867年,德信义会何必烈在广州设立男女书塾。1887年,美浸信会纪好弼夫人在广州设立培道女塾。在这一时期,上海著名的教会女校有1881年美基督教公

15、理会创办的由文纪女校和裨文女校合并而成的圣玛利亚女校。而北京也有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会员裨治文夫人于1864年创办的贝满女塾驰名全国。据1877年在上海举行的“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的大会报告载,1876年全国仅基督教教会所办的单设女子学校就有女日校82所,学生1307人,女寄宿学校39所,学生794人。 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材料三 1897年下半年,梁启超、康广仁、郑观应等有志之士,便开始酝酿筹办女子学堂。梁启超为女学堂起草了女学会书塾创办章程和创设女学堂启。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民族资本家经元善也积极投身于女学堂的创建工作,他认为:“我中国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本原之本原,成莫亟于创兴

16、女学。”1898年5月31日,经正女学堂在上海城南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学堂。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材料四 1907年3月,清政府颁布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承认民办女学合法,并正式开办官立女学堂。此后,全国入学女子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除去教会女校女生不算,中国自办女子学校学生人数1906年为306名,1907年为1853名,1908年为2679名,1909年为12164名。 中国教育统计概览(中华教育改进社1924年刊布)(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传教士在近代中国兴办女学与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目的的不同之处。(8分)

17、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会女学得以兴办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简要评述教会女学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2分)(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5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的发展是不平衡的,20世纪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不平衡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从“现代化”开始之日起,不平衡就是书写世界历史的主要作者。在20世纪结束、新世纪到来时,我们可以预期更尖锐的不平衡,因为全世界都被现代化席卷了,而现存的差异又十分惊人。现代化及其引发的不平衡发展是近现代历史主要的冲突来源,这是一个历史事实。如何在新世纪面对这个问题,确实是需

18、要人们认真对待的。 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 评析材料中关于20世纪现代化发展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选做题: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一九六年九月(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上谕”中说:“我朝自开国以来,列圣相承,漠烈昭垂,无不因时损益,着为宪典而各国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以及筹备财用,经画政务,无不公

19、之于黎庶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涂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荫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材料二 1907年8月,张之洞受慈禧召见.慈禧太后:“大远的道路,叫你跑来了,我真是没有办法了。今天你轧我,明日我轧你,今天你出了一个主意,明天他又是一个主意。把我闹昏了。叫你来问一问。问了好打定主意办事。出洋学生,排满闹得凶,如何了得?”张之洞:“只须速行立宪,此等风潮,自然平息。”慈禧太后:“立宪事,我亦以为然。现在已派汪大燮、达寿、于式枚三

20、人出洋考察。刻下正在准备,必要实行。”张之洞:“立宪实行,越速越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派人出洋,臣决其毫无效验。即如前年派王大臣出洋,不知考察何事?试问语言不通,匆匆一过,能考察其内容?臣实不敢相信。现在日日言准备,遥摇无期,臣恐革命党为患尚小,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视中国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愚臣以为万万不可不速立宪者,此也。”八月初七日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廷预备立宪的理由。(5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慈禧太后和张之洞对立宪的态度并加以评价。(10分) 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石油作为现代最普遍使用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21、,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二十世纪全球三次石油危机,如下:第一次:1973年10月,以色列及埃及之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欧佩克向所有对阿拉伯不友好的国家实施禁运,使原油在短短三个月内由每桶3.1美元飙升至12.6美元。第二次:1978年,发生伊斯兰革命,使原油由每桶13美元上涨至28美元。次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至年底油价又升至34美元,全球经济陷入萧条。第三次: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不过,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引自国

22、际金融报(2000年9月21日第一版)材料二 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图 材料三 2004年5月17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据悉,中哈石油管道横穿哈萨克斯坦全境,经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最后到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千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18千米,中国境内270千米,初步设计年输油量为2000万吨。整个中哈石油管道工程分三期完工,此次协议中中哈关于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至中国阿拉山口的原油管道,是设计中的中哈原油管道的第二段工程,全长1240千米,计划在2005年12月完成原油充填和输送所需的项目建设,管道一期输

23、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爆发的相同原因;并说明各国石油储量占有率状况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哪些影响?(9分)(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石油资源争夺?(6分)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民国初著名记者黄远庸曾这样评价袁世凯:“袁总统之为人,综言之,则新智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

24、。某今敢断言于此,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材料二 史学家袁伟时有这样一句话: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袁世凯孤身一人在朝鲜与日本交涉,在晚清宪政改革中敢为天下先。一人敌一国:袁世凯数度驻守朝鲜凡十二年,在越来越困难的境地中,他有胆有识,有智有勇,竭力维护了大中国的利益。材料三 不要相信罗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来的。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剧是有一个特别“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为历史上没这个人就一切OK了。试想,如果20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

25、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派领袖”。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了,袁大总统也不会去打造那把龙椅,“洪宪”一回。 说得明白点儿,民初的那些事儿和任何个人都没多大关系,全在那时的社会。 张社生著绝版袁世凯(201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远庸和袁伟时对袁世凯评价的不同观点及理由。(8分)(2)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作者对袁世凯的评价,请说明理由。(7分)哈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三次验收考试 历史 试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26、48分) 15 BBBDA 610 DDCCB 1115ABADC 1620BCCAA 2124BCAC二、非选择题(52分) 25. (25分)(1)目的:前者目的在于传教,培养传教人才、宗教领袖,解放女子、提高女子素养和社会地位;后者以“三从四德”为主要内容,目的是教育妇女遵从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把女子禁锢在愚昧无知之中。(8分) (2)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大量特权,包括传教;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同时也把西方女性教育观念(或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天赋人权等思想)传入中国;西方文化不断输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中国女性观也发生变化。(6分) 影响:一方面,使列强在

27、中国的文化侵略进一步加强,使许多女子迷心教会事业,不利于中国女子的解放;另一方面,开创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例,为之后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培养了最初的人才,也推动了中国自办女学的出现。(6分)(3)趋势: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到中国人自己创办;由男子解救到女子自醒自救;由民间兴办到官方开办;由非法到合法。(5分)26.(12分)略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清朝改革变法的传统;西方宪政成功的典范;开启民智是立宪基础(2)慈禧太后:犹豫,准备实行。保守派立场,以此作为抑制排满革命的手段,朝廷内部意见不一,慈禧太后个人优柔寡断,苟于偏安。张之洞:坚决(激进),立即实行。改革

28、派立场。通过立宪救亡图存。立宪万能论。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相同原因:中东地区均爆发局部战争导致油价飙升,引发全球石油危机;影响:中东石油储备丰富,战略地位特殊,日益成为西方大国争夺焦点;中东矛盾复杂多变、局势长期动荡;西欧和日本石油消耗大、储量低,依赖中东地区石油,为了自身利益改变追随美国选择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争夺日趋激烈等。(9分)(2)应努力通过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从长远看,则应在平等的前提下加强相关各国的联系与合作,增进互信,逐步找到解决争端的共识与途径,形成共赢局面等。(6分)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观点:黄远庸认为袁世凯是中华民族亡国的罪魁祸首;袁伟则认为袁世凯是有作为的爱国者。理由:前者:袁世凯把国家视为个人政治权术的工具;后者:在制度建设的取向和作为上,袁世凯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顺应了时代潮流。(8分)(2)同意;理由: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是受当时“群体”以及 “那时的社会”怂恿的结果;不能给历史人物贴标签,应当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7分)不同意;理由:像这样把个人责任完全转嫁给“群体”以及“那时的社会”的思维逻辑,所暴露的恰恰是他自己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价值混乱;袁世凯倒行逆施,违背民主潮流,是称帝失败以至于众叛亲离的第一责任人。(7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