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073572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黄山市质检二】安徽省黄山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古人有句老话叫“年前节后,防火防盗”。然而,近来不少地方火灾频发,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一场大火尤其令人触目惊心。其实,古人很早已有防火意识:老话说的“防火防盗”即是将防火放在了首位。在防火方面,古人还形成了独特的防火文化。 中国最早的防火理论“防患于未然”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在“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从小处做起”的观点:“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所谓“熛”,即迸飞的火星,整

2、句的大意是。堤坝再长,蝼蛄蚂蚁打的洞能让其溃决;房子再大,从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星能将其烧毁。言下之意,防火不能疏忽大意,哪怕是一点点漏洞都要及时修补。虽然韩非子是借防火的道理喻做人做事的态度,却透露出了先秦人对防火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到了汉代,古人的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强调把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申鉴杂言记载的“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在建筑上安置“厌胜”之物镇火,就是古代所谓的“防火厌胜术”。也是古代在民俗信仰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如今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上仍能看到。最典型的是北京紫禁城,每一座宫殿上都有防火灾的厌胜之物。如太和殿上的屋脊两端各有一个对称的龙形物古代建筑学上称“正吻

3、”或“大吻”,其设置即是出于镇火减灾的设计和考虑。设置厌胜之物是古代大型建筑上必不可少的设计,为古代建筑界广泛采用。 其实,所谓厌胜之术毕竟是一种伪术。安置了正吻的紫禁城,并没能禁绝火灾。有学者统计,到1949年前,紫禁城共发生大小火灾73次,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太和殿先后被烧过4次。 在建筑物上设置厌胜之物,本质上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防火文化”,古代十分盛行的“五行防火术”,便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于“门不带钧,阁必有水”,这在皇家建筑防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古人喜欢在门上悬挂或书写匾额,以标明其名称。所书匾额中的“门”字,最后一笔往往不带钧,如果对照字典,这写法明显

4、错了。实际上,这是古人出于防火的愿望有意写的。古人认为 “门”字上的钧与“火”有关,带钩即带“火”,此后皇家建筑上“门”字一律不带钩。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此更深信不疑,还曾因此杀人。 除了“门不带钧”,还有“阁必有水”,这是基于五行“水克火”原理而衍生出的防火文化。浙江最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得名,就是此理。“天一”,是传说中能够生水的星宿,“天一生水”,以求防火。说来也怪,天一阁建好后从未出现火患。实际上,这不是阁名防火,而是整个建筑的防火设计合理,防火措施到位。乾隆皇帝修建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时,便仿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建藏书阁,分别收藏7部四库全书。7座楼中6座名字里带水,分别是文渊阁、文

5、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文汇阁。只有建在镇江的文宗阁没“水”,这是因为文宗阁建在金山上,近江,不缺水,不然就“水漫金山”了。 无论“厌胜防火术”还是“五行防火术”,显然都缺少科学依据,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古人强烈的防火意识。古人虽迷信,但不糊涂,明白杜绝火患要靠制度。所以从商周时期起,中国已开始了“依法防火”。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商时有“殷王法”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防火法规条款。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厌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和殿上的屋脊两端各有一个对称的龙形物古代建筑学上称“正吻”或“大吻”,其设置即是出于镇火减灾的

6、设计和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B申鉴杂言记载“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厌胜之术恰恰是古人在“戒”上的具体表现。 C厌胜之术是伪术,本质上是一种迷信,虽缺少科学依据,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古人强烈的防火意识。 D“门不带钩,阁必有水”是古代十分盛行的“五行防火术”的具体体现,朱元璋更深信不疑,曾因此杀人。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老话说“年前节后,防火防盗”,古人将“防火”放置首位,说明古人很早的时候对防火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了。 B.韩非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从中可以看出对防火的重要态度就是“防患于未然”。 C被学界

7、认为记载于韩非子内储说殷商时“殷王法”上的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是中国最早的防火法规条款。 D“防患于未然”是中国最早的防火理论。到了汉代,古人的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了,更强调在萌芽状态中消灭灾难。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一场大火暴露出现代人防火意识的淡薄,在这方面,古人做得比现代人好。 B厌胜之物镇火、“门不带钩”“阁必有水”等做法也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阁必有水”依据的就是“水火相克”的原理。 C从放置四库全书的7座藏书楼的命名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着的防火文化,寄予了古人美好的愿望,好的阁名利于防火。 D文章揭示了

8、古人在防火一事上的清醒认识:“防患于未然”才是上上策,“戒”却是“防”的可靠保证,必须制度化,在这点上,古人也做到了。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所染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

9、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

10、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注释】:堪通湛,浸染之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染于苍则苍 苍:深青色 B宗庙破灭,绝无后类 绝:全然 C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 淳谨:敦厚谨慎 D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 比周:结党营私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舜染于许由、

11、伯阳 不求闻达于诸侯。 B此五君者所染当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以其行理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墨子以“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结束全篇,言辞恳切。墨子悲天悯人,谆谆教诲,告诫要交友得当,国君要用人得当。 B所染篇以染丝为喻,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 C所染文气贯穿,前后的说理具有一致性。所举基本都是正反两例,将圣王和暴君,贤臣和好佞基本相对。 D墨子将国君比作丝,将臣比作染料。有良臣辅佐则“染当”,“染当”则顺天理而行,顺天理

12、而行则可“功名蔽天下”。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5分)(2)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8分)出塞(其二)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8试分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4分)9全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是如何刻画的。(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古

13、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1) ,(2)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3) ,(4)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5) ,(6)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1)征于色,发于声,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3)州司临门, 。 (李密陈情表) (4) ,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6)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周邦彦苏幕遮)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农舍【德国】赫尔

14、曼黑塞 我在这幢房屋边上告别。我将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房屋了。我走近阿尔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国的建筑款式,连同德国的风景和德国的语言都到此结束。 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从好多方面来看,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尽管如此,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会使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地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可憎的莫过于边界,无聊的也莫过于边界。它们同大炮,同将军们一样,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无视它们而微笑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疯狂发作,它们就变得重要和神圣。在战争的年代里,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圄

15、和痛苦!让它们见鬼去吧! 我把这幢房屋画在笔记本上,目光跟德国的屋顶、德国的木骨架和山墙,跟某些亲切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告别。我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因为这是在告别。明天我将去爱另一种屋顶,另一种农舍。我不会像情书中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啊,不,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不是农民。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我不屑于把我的爱钉死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我始终只把我们所爱的事物视作一个譬喻。如果我们的爱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变成了忠诚和德行,我就觉得这样的爱是可怀疑的。 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

16、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公民。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和幻想者,但同时又想有德行,有家乡。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长久以来我面对众神和法规苦苦修行,可它们对于我却不过是偶像而已。这是我的错误,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对世界的不幸应分担的罪责。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解救的道路不是通向左边,也不是通向右边,它通向自己的心灵,那里只有上帝,那里只有和

17、平。 从山上向我吹来一阵湿润的风,那边蓝色的空中岛屿俯视着下面的另一些国土。在那些天空底下,我将会常常感到幸福,也将会常常怀着乡愁。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本来不该有什么乡愁。但我懂得乡愁,我不是完人,我也并不力求成为完人。我要像品尝我的欢乐一般去品尝我的乡愁。 我往高处走去时迎着的这股风,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风中饱含着许诺。再见,小农舍,家乡的田野!我像少年辞别母亲似地同你告别:他知道,这是他辞别母亲而去的时候,他也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离开她,即使他想这样做也罢。11请分别说山“农民”“游牧民”“流浪者”在文中的含义。(5分)12“我”在告别农

18、舍的时候,表现出了各种复杂的情感,请简单梳理一下。(6分)13请简要分析文章以“农舍”为标题的作用。(6分)14.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流浪图,前方“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请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探究文章所蕴含的主旨。(7分)第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箴言 折桂 签裤脚 分庭抗礼 B帐号 装潢 顺口溜 俯首帖耳 C炭烤 崛起 偕夫人 功亏一篑 D撺掇 扶养 集结号 奉为圭臬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剧作者的匠心,就在举重若轻地把一些似不相涉的

19、情况在第一幕交织起来,构成此后进展的导线。 B警方日前捣毁一制假窝点,随行记者发现这家店铺里从劣质食品到假名牌家电应有尽有。 C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是通衢大道,坦荡如砥,可真实的人生既有一马平川,也有崎岖小径。 D现如今,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在路上,我们都司空见惯了违章驾车的情况。1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 ) A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间,就是下班之后卸去一身的劳累,把自己关进书房,秉一盏漏暖的灯光,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邀游。 B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C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1日主持召开节能减

20、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D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18猜谜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别解”基础之上的带有文学性质的文字 游戏,是一项益智活动,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开动脑筋,猜两个成语谜。(4分) 示例一:十五不出门(打一成语) 谜底:望而却步 解析:“十五”又称“望”,“却步”扣“不出门”。 (1)谜面:十六始展眉(打一成语) 谜底: 示例二:哑女告状(打一成语) 谜底:不白之冤 解析:“白”解作“说话”,“哑女”扣“不白”,“告状”定有“冤”

21、情。 (2)谜面:仰泳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 19下面是贵阳龙场阳明精舍依圣园中的一副对联,顺序已经打乱,请重新排列。(只填序号)(6分) 山中明月伴人观鸟迹五千年往事胸中翻滚依圣学安立天元正始道在是林下清风照我读麟经九万劫洪荒性里收尽赖王心断截知体培根命归焉上联: 下联: 202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这样一则来自重庆的感人故事:11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穿着单薄、身体瘦弱的七旬聋哑老人,来到巫溪县通城镇清泉村董永才家门口,好心的董永才将其收留,而老人这一住便是11年。11年里,老人与董家人同吃同住,成为亲密的一家人,直到去年12月,老人才被奉节的亲人找到接回老家。对此,网友们议论

22、纷纷。请在论坛上发表留言,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80字。(5分)留言: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圣经有曰:爱你近旁之人。有人亦云:若缺少对自已的爱,博爱也无法实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黄山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1C(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与文意不符;B“厌胜之术是古人在防上的具体表现”。D朱元璋对“门不带钩”这一点深信不疑。)2C(以偏概全,

23、“学界”应为“有学者”。)3D(A“古人做得比现代人好”于文无据。B“也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应为“缺少科学依据”。C“好的阁名利于防火”没有依据。)二、(33分)4B(绝:断绝,动词)5C(A介词,被介词,在中;B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染”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名词,表处所或地方:C连词,因为;D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定语后置标志。)6B(应为“天子、诸侯、大夫、士”)7 (1)这四位君王因为所受影响不当,结果身死国破,被天下人羞辱。列举天下不义可耻的人,必定要称这四王。(为、偿、举、必各1分,句意明确1分)(2)所以善于做国君的,在选用人才时费尽心思,而在办理公务上轻松安逸。不善于做国君的,劳

24、神伤身,用尽心思,然而国家更危险,自己更受耻辱。(论、逸、逾、然各1分,句意明确1分)8(1)“寒”字暗示了战事持续之长,战情之酣,酣到“忘我”的境界。(2分)(2)写出了战场的空旷寒冷,突出了战争之惨烈。(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9诗中刻画了一位威武自信、浴血沙场、豪情盈怀、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2分)全诗不着一语直写人物,而是通过玉鞍战马、带血战刀的侧面描写及城头战鼓、月下沙场的烘托渲染来刻画将军的形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0甲: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乙:(1)而后喻(2)余独好修以为常(3)急于星火(4)鹿门月照开烟树(

25、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梦入芙蓉浦三、(24分)11农民:指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 (1分)游牧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2分)流浪者:是一个无牵无挂、身心自由的理想状态的人。(2分)12对自由自在的“游牧者”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对家乡的依恋不舍之情;对博爱、和平、内心充盈自由的渴求以及对战争和封锁的厌恶痛恨之情。对曾施暴自身,不敢走上解救之路的痛苦悔恨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就可得6分,共6分)13“农舍”象征着温馨的故土家园,象征着固守某一形式的安定生活。化抽象为具体,更为形象。告别“农舍”就是告别温馨和固定安逸的生活方式,暗含着“我”的依恋不舍之情。结构

26、上起线索作用。文章始于“农舍”,终于“农舍”,以告别“农舍”来勾画“我”的心灵之图。(每点2分,共6分)14(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流浪图:翻越一座座群山,越过一个个国界,经过不同的国家,去追寻理想的生活。(2分)(2)作者就是借这幅图景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分)(3)作者认为:人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生存境界,它不是一定界线中的和平与安定,不是对某一种形式的“忠诚”和“德行”,而是没有国界的爱和欢乐,没有空间“边界”和内心桎梏的世界大同。这是最理想的生存境界。(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第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B(“帐号”应该为“账号”)16A(B“应有尽有”

27、多用于好的方面;C“一马平川”不是指平坦;D“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17C(A搭配不当B表意不明D一面对两面)18(1)喜出望外(2分)(2)背水一战(2分)19(6分)20参考示例:(1)恻隐之心,让董永才留下了在寒风中流浪的老人;而善待他人、及人之老的情怀,则让这个并不宽裕的家庭,用两代人的博爱与坚守,不求回报地赡养了流浪老人11个年头。这就是中国人的情感世界有爱却绝不狭隘,有情却总能坚持。(2)一个充满善意与孝道的社会,从来不缺乏温度:一个懂得坚守与坚持的社会,从来都充满力量。让所有老人都幸福,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强大的情感与力量源泉。(3)中国人的温情和善意从来不会只封闭

28、在小家庭这个小圈子里,我们推崇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尽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中国人是这样修身齐家,中国是这样与世界共处,因为这是我们不变的价值观和情怀。(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五、(60分)21参照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舜被许由、伯阳所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

29、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夏桀被干辛、推哆所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氏父、荣夷终所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毅所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被天下人羞辱。凡是提起天下不义可耻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齐桓公被管仲、鲍叔牙所染,晋文公被舅犯、高偃所染,楚庄王被孙叔敖、沈尹茎所染,吴王阖间被伍员、文义所染,越王句践被范螽、文种所染。这五位君主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被氏柳朔、王胜所染,中行寅被籍秦、高强所染,吴王夫差被王孙雒、太宰鳍所染,知伯摇被知国、张武所染,中山尚被魏义、偃长所染,宋康王

30、被唐鞅、佃不礼所染。这六位君主因为所染不当,所以国破家亡,身受刑戮,宗庙毁灭,子孙灭绝,君臣离散,百姓逃亡。凡是提起天下贪暴苛刻的人,必定称这六君。大凡人君之所以能够安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而行事合理源于所染得当。所以善于做国君的,用心致为于选拔人才。不善于做国君的,劳神伤身,用尽心思,然而国家更危险,自己更受屈辱。上述这六位国君,并非不重视他们的国家、爱惜他们的身体,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治国要领的缘故。所谓不知道治国要领,即是所染不得当。不仅国家有染,士也有“染”。一个人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居官治政也合于正道了,如段干木、禽子、傅说等人即属此类(朋友)。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若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居官治政也不得其道,如子西、易牙、竖刀等人即属此类(朋友)。诗经上“一定要选好染料,一定要慎重对待浸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