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7380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泰安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4.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45分)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

2、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2右图为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选官制度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世卿世禄制度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B议会、首相、上议院C国会、总统、最高法院D首相、议会、上议院4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

3、。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法制化 B渐进性C普选制 D反封建性5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6右面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

4、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8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9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中

5、,最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事件是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世贸组织10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1“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

6、多极化趋势出现 B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盟增加新成员1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表现在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13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14斯塔夫里阿诺

7、斯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A B C D15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6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

8、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里的“变革”和“再生”主要是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A B C D17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18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一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客观性

9、和必然性”是指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A BC D19右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B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D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20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21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

10、:“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22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23.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

11、时期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24“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D雕版印刷术应用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5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观点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6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

12、,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 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 D法律平等27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启蒙运动兴起 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A B C D28“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

13、题是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29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无关的是A普朗克 B达尔文 C玻尔 D爱因斯坦3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第卷(非选择题共55

14、分)注意事项: 1第卷共4个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6分,第34题10分,共55分。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

15、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四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

16、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2分)“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进一步促进英国现代化进程的?(2分)32(13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

17、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三角贸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3分)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6分)3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材料二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

18、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材料三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请

19、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2分)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6分)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6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