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075657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

2、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5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26.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十一 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

3、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 27.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到:“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

4、共和体制 28.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29.马克思预言:“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社会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然而这一现象却未曾出现,可能的原因是A马克思的预言缺乏理论依据 B.欧洲国家进行了制度调整C欧洲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发展

5、C.世界范围工人运动陷入低潮30.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A-度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 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 C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 D.执行了全民抗战的路线 31,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一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

6、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 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32.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33.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 A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

7、存和并行发展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 C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D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 34.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35.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材料

8、表明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裁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籀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一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

9、帝纪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

10、,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7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分)(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0分)41.(12分)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樊亢主编、王金存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

11、0年代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

12、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8分)(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了什么启示?(7分) 46.(1

13、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贵族+演化”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专制集权+革命”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宪政民主”立国,特点是对平等和自由都给予了均等的重视。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

14、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l)根据材料一,概述英,法,美三国迈向民主制度三种方案各自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托克维尔和杰斐逊观点的异同。(5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4分)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表示同意。材料二:1921年11月,

15、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在英美建议下,山东问题由中日在会外交涉解决,英美派代表列席中日之间的交涉。在英美代表的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1)根据材料一,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山来的;而实践

16、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l)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9分)高三年级二模考试历史答案选择

17、题2428 ACBCA 2933 BCCBC 3435 DC40.(25分)(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5分)关系:承袭秦制。(2分)(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 , 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6分)时代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2分)(3)积极: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5分)消极: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5分)41.(12分)信息一:1953年至1

18、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4分)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2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4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1)特点:渐进改革;通过立法方式推进改革;地方政府职能不断加强;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强化民主监督机制。(4点即可,8分)(2)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以服务为主要导向;行政体制改革文件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4点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特点:英国重视自由胜于注重平等;法国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美国对平等和自由均等重视。(6分)(2)观点的异同:A.相同点:认为由君主进行渐进性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最佳方式:君主的渐进变革以较小的破坏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反对人民以暴力革命方式进行社会革新。(3分)B.不同点

20、:托克维尔认为人民革命不可能催生自由民族;杰斐逊认为革命是君主缺少进步的调节而导致的。(2分)原因:因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主导的变革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并使发展成为自由民族;而革命则使得专制像恶魔一样缠住法国,导致法国近百年的专制和共和斗争的动荡后才建立起来自由的民主共和国。(4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在“二十一条”中,迫使袁世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正式要求收回山东;英法美三国牺牲中国的利益,接受了日本要求。(6分)(2)变化:由英日同盟关系到解散,英日矛盾逐渐加剧;(2分) 原因

21、:在巴黎和会上,矛盾的焦点在欧洲,为避免日本在解决欧洲问题上制造麻烦,并获得日本支持,决定用当时与英国利害关系不大的亚太地区的利益暂时安抚日本;随着战后亚太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不愿这个同盟存在,英日也因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3分)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阻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3分)(2)不矛盾。(2分)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2分) 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3分)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2分)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