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7571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014年浙江省六校联考文综试题 历史部分12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13“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

2、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14福建省福清县王氏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筷子)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 传统的孝义观念 政府的提倡和干预 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15蒋介石在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工作竞赛,为苏联五年计划成功之一大因素,盖利用人类好胜心理,诱激其兴趣而增加其效率,故效率始于矿工,终乃普之各业”

3、,并亲自拟定了工作竞赛制度大纲的初步方案。此举表明国民政府:A力图实行持久抗战 B准备借鉴苏联经济体制C力图发展后方经济 D统制经济政策的强化16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目 录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 孟晓苏第五章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 李源潮第七章 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 李克强后记 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厉以宁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17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

4、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18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

5、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19“受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启发,法国政府在1795年用十进制的简便的米制取代了各地区不统一的度量衡。对革命的信徒来说,共和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新时期内,科学压倒了迷信和愚昧。全国通用一种度量衡,法国就将更接近一个不可分裂的共和国。米制很快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但是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坚持用原来的度量衡。”材料表明:A理性主义使政权得到巩固 B科学方法对知识阶层影响较大C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共识20“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6、这段材料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交通便利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21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单位:%) 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英国1.94.39.519.922.9美国0.10.82.47.214.7中国32.833.329.819.712.5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221974年6月,

7、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在欧洲实行战略收缩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地遏制西欧经济的崛起23(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

8、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 C农村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现存对这一封建官报作最早记载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讯息,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

9、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材料二东西洋考(右图)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

10、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邸报的功用。(6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8分)依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5分)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

11、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材料二: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

12、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3分)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

13、明印证这一特点。(3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6分)(3) 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4) 通过对材料“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2014年浙江省六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选择题: 12.C 13.D 14.A 15.C 16.D 17.B 18.C 19.B 20.D 21.D 22.A 23.B非选择题:38邸报是传播政治信息的重要途径;邸报是知识分子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邸报是神话皇权、宣扬宫廷威仪的重要工具。(

14、6分)时代背景:西方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晚期,仍然停留于封闭的古代社会。(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总分不得超过2分)特点:借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以传播经济信息、科学文化为主;形式内容与中国传统报刊相比有较大突破。(6分)新特点:民办;版式活泼;宣传改造中国传统的学说;报刊种类多;发行量大。(3分。任意答对三点可以得3分,总分不利超过3分)原因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央集权的政治控制相对减弱;辛亥革命失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救亡图存的形势仍然严峻;通过西方近80年的冲击和自强奋斗,民族民主意识更加觉醒。(4分。没有简析,相应扣分)认识:报刊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

15、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报刊业的发展是文明交汇的结果,也是沟通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5分。如若考生答的是具体“认识”,如对某具体革命运动或社会改革的影响等,只要论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39. (1) 特点: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色。(3分)印证: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完备的法律体系各具特色。(3分)(2) 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3) 变化:由排斥到接受。(2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6分)(4) 启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或尊重各国优秀文明及其历史传统);加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待东西方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只要论之有据,合乎情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