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7582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2.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云贵地区 西藏地区 岭南地区 东北地区A B C D3. “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

2、再经长官考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对以上说法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下的选官制度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科举制度C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D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察举制度选拔人才的程序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3、D刺史制度5.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基础C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6“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针对材料所描述的战况,下列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A.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B.此次战役我方主力丧失殆尽C.该战役结

4、束后,日军乘机抢占了朝鲜全境 D此次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7.下图是民国元年九月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政府”是指南京临时政府 B.“革命有功者”是指袁世凯C.讽刺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妥协 D.褒扬了袁世凯为革命所作的贡献8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9. 高三(4)的某同学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

5、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他认为此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10.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

6、l,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D人民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打击11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12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

7、13. “多党合作制度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 B C D14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A实施群体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享受权利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15. 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

8、亲子之旅一大手牵小手,宝岛走一走;农庄之旅寻找宝岛风情;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 B C D16.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但“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2012年2月4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投反对票。这表明中国 在涉及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处理国际问题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

9、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结盟A. B. C. D.17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 B C D18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对雅典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产生的影响有使古希腊产生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直接促成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形成了积极参政的公民素质A B. C D19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

10、一承诺的是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方式产生B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打击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2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这说明A雅典人民通过投票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C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D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21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C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11、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22.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出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讼。”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B“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2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12、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24秦简的发掘,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成文法律。但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罗马法要比秦简早两个多世纪。罗马法被尊为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主要原因是A保留了古老习俗 B蕴涵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C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25马克思曾说,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含义的是 A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罗马法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C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

13、了重要影响26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步是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光荣革命”的胜利C权利法案的颁布 D两党制的形成27前不久,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女王的态度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28英国史研究专家程汉大教授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其贡献可谓首屈一指。”下列制度

14、起源于英国的有议会及议会制度内阁及内阁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直接民主的制度A B C D29.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30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A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

15、的规定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C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D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31高三(4)的一位同学在读完美国1787年宪法后随意摘录了部分内容,但在摘录过程中有一项内容与原文有了重大出入,请把该项选出A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B众议院或参议院通过的每一法案,均自行生效C(无论何州)“不得铸造货币”D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32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C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

16、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D菲迪南德伦德伯格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8分 、第35题16分,共计52分。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5分)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

17、“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6分)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初期的主要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分)(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4分)34(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条约、事件及影响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

18、民地半封建化程度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1928年6月“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定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

19、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

20、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百年间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2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6分)35(16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1)材料

21、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

22、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杭州学军中学2014届第二次月考 历史答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

2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请将答案涂写于答题卡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8分 、第35题16分,共计52分。33(1)(2) (3) (4) 34(1) (2) 35(1) (2) (3) (4)杭州学军中学2014届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 C A D C D A D A B B B C AB C A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D B C D B A C B D C C A D A B D二、

24、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8分 、第35题16分,共计52分。33(18分) ()特征:图: 君主专制制度; 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分)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分)(2)完美之处:不流血的政变。(2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分)34(18

25、分)(1)趋势:1919年之前,签订的都是不平等条约;19191949年之间,逐步收回一些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而没有真正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实行了不同外交政策。(6分) 影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4分)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 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对华态度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2分)原因:由于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并且美国敌视中国,所以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2分)鉴于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苏联是盟友,所以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的平等条约,逐步收回国家主权。(2分)35(16分)(1)特征:对抗。(2分)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分)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局势。(2分)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2分)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2分) (4)看法: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2分)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