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82940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地理试题及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科综合地理试题2015.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I卷 (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 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i坡度为6

2、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完成12题。1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 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 的日期最接近 A. 6月上旬 B9月中旬 C11月下旬 D12月中旬2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 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挡观日出的视线 B甲地;坡度陡,观日出的视野更开阔 C乙地;夏季日出东北,观日出视线更佳 D乙地;比甲地日出早,观日出效果更佳下面左图为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右图为四类气候的资料。读图完成34题。3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 B C D4有专家认为,埃博拉

3、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以下月份病毒向北部内陆传播风险最大的是 A.1月 B4月 C8月 D11月 读“某地年内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折线图”,完成5 -6题。 5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带来降水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B带来降水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C河流流量较小且不稳定 D河流冰期较短,含沙量大6利用该地优势农产品最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A.葡萄酿酒 B棉花纺织 C牛奶加工 D甘蔗制糖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 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 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7

4、8题。7与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8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一一一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B一一一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一一一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D一一一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人口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一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 2014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910题。9. 2005-2014年

5、A. 人口净迁移率浙江高于江苏 B人口总迁移率安徽大于天津 C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D迁人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10. 2005 -2014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C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下面左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读图完成1112题。11该城市功能区与其主导因素的搭配,最正确的是 A. 甲一行政因素 B乙一历史因素 C丙一文化因素 D丁一经济因素12该地铁站位于城市的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第卷(必做140分

6、十选做20分,共1 60分)注意事项: 1第卷12道题。其中3642题为必做部分4347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必做部分】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木薯(右图)最适于在年平均温度27左右,日平均温差67,年降雨量10002000 mm且分布均匀的地区生长。木薯一直是尼日利亚重要的传统农产品,近年来丹麦、美国等来该国建立了许多木

7、薯糖浆制造厂、木薯加工中心等,生产甜味剂、淀粉、酒精等系列产品,同时研究开发高产抗病品种;开发市场信息系统,木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尼日利亚已成为世界最大木薯生产国。材料二尼日利亚示意图、该国城市明纳气候资料图。材料三 目前尼日利亚荒漠化土地以每年35万公顷的速度增加。(1)解释明纳气温最热月份的形成原因。(4分)(2)简述尼日利亚木薯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条件。(6分)(3)分析丹麦、美国对尼日利亚投资加大,使其木薯生产规模扩大对尼日利亚的影响。(6分)(4)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尼日利亚荒漠化空间扩展的方向。(6分)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

8、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200m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l000mm等年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6分)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6分)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

9、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 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8分)【选做部分】43.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 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 (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4分)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一种蓝,它不是普鲁士蓝,也不是蒂凡尼蓝;它不是大海的蔚蓝,也不是蓝莓的深蓝;它叫“APFC蓝”,曾用名“08奥运蓝”,它属于北京!在亚太经合组织(英语缩写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期间,在大家的努力下,北京终于一扫雾霾,绽放出蓝色的天空,简称为“APEC蓝”!“人努力,天帮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10日欢迎晚宴致辞中总结出“APEC蓝”的成功原因。 (1)“APEC蓝”形成的“天帮忙”指的可能是什么。(6分) (2)为留住“APEC蓝”,列举个人能做的“人努力”。(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