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83056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内江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独处(ch) 悄声(qio) 交恶() 平平仄仄(z).夹板(ji) 着想(zho) 陪衬(chn) 虚与委蛇(y).炽热(zh) 吱声(z) 占卜(zhn) 终南捷径(jng).压轴(zhu) 款识(zh) 蜷缩(qun) 嗤之以鼻(c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风致 蜕变 大放厥词 惩前毙后.给力 独到 责无旁贷 浑浑噩噩.遨翔 肄业 各行其是 骇人听闻.脉搏 切蹉 沧海一粟 浅尝辄止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自改革开放年

2、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多中国人生活_,但缺少信仰,社会核心价值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成为损害我们身心健康、扼杀我们思考力的_ _。()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说,白人的自由和黑人的自由是_的,所以也要信任一部分白人。.优裕 要素 休戚相关 .充裕 要素 息息相关.优裕 因素 息息相关 .充裕 因素 休戚相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官方希望日方就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漏报640千克钚一事作出解释,同时希望日方早日解决核材料供需失衡问题。B.近日,市中区纪委监察局进一步明确了信访监督职能,采取了信访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了纪检

3、信访监督作用。C.为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江市各校“三抓三促”活动,狠抓勤俭节约教育。D.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国最早开发经营、最早发现、最早管辖西沙群岛。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文化复兴,“复兴”何事?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

4、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么“传统”?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诵读之声,凡有井水处,无不可闻。这本

5、小册子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开卷,也可受益。但正如书名所示,弟子规不过就是一部“小学生守则”。这即使在传统蒙学读物中,也是简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作者既立意对“弟子”讲话,自然多言服从,而不思考“父兄”何为。朱熹讨论师弟关系时曾提出所谓“彼此之辞”,即是不要求一方单独尽责,而以双方互相负责为条件;其中强势一方,还应尽首要的责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若以权势压人,“孝”字又从何谈起?其实,即使对小小孩童,“服从”也非唯一伦理。若我们承认,一个理想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独立、负责的精神,肯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道

6、德勇气,则弟子规一类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实在不无被滥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高兴与否,今日中国社会面貌早已与传统社会相距甚远。新社会要求一套新伦理,它自可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直面现实,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才可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我们这个民族才当得上“旧邦新命”四个字;否则,不过是为社会平添一份混乱,带给我们更多痛苦和自卑。这样的“传统”,不“复兴”也罢。(节选自王东杰文化复兴,“复兴”何事?).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

7、这些传统文化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善”具体表达虽然不免流动迁移,但是“善”没有超越时空的内涵。.不但不同社群对“善”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弟子规有被滥用的风险,揭示其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弟子规是一部“小学生守则”,且是一部简陋之作。.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教授的伦理皆是单向的。.弟子规强调:父先须“慈”,才谈得上“子孝”。.弟子规是一部以培养服从习惯为目的的读物。.下列对“文化复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国传统文化多方位复兴,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值得赞许。.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复兴的传统文

8、化,可以从传统中引申而来,却必须经过一套创造性的取舍转化。.文化复兴就是要将相对定型的“传统文化”变为具有活泼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9题。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

9、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

10、,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节选自资治通鉴)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廉颇易与,且降矣 与:对付。.奢不能难 难:反驳

11、,质问对方。.妾请无随坐 坐: 坐下。.张二奇兵以劫之 张:布置。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于是余有叹焉.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 侣鱼虾而友麋鹿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分)(2)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分)11第卷文言文中,传主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简要分析。(分)12用斜线(/)给下

12、面短文断句。(限画处)(4分)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

13、忍去,而作是诗也。(1)诗歌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分)(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样的句子有极强感染力,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抒情特点。(分)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_,言笑晏晏。(诗经氓)()_,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_,可以无悔也,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布衾多年冷似铁,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王羲之兰亭集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五、(22分)阅

14、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18题。一个普通人李娟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

15、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冬日里

16、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

17、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牧民居无定所,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 第五自然段写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名字,才放心离去,这主要是为了突出牧民生活艰苦,非常谨慎。.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 “你?呵呵,是你?嘿嘿

18、,原来就是你”这三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我妈”从吃惊到将信将疑,再到鄙视的心理变化过程。.本文语言质朴,没什么陈词滥调,也没有装腔作势,一切都这么自然而然,却能打动读者,引人深思。16.文章第段写得很好,请简要分析。(分)17. 文章第段以前,“这个人”并没有直接出场,文章是通过哪些人和物来写“这个人”的呢?(分)18.“一个普通的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分)六、 (10分)19.请理解论语里的语句,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4分)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祸起萧墙)(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2)子曰:“为政以

19、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4)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20.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曹操的一世之雄,请你通过想象对这两句话进行扩展描写。要求:要描写出曹操的英雄气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于60个字。(6分)60七、(60分)21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科学家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哲学家和文学家解决人类思想问题,医学家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怎么享受不了红得发紫的待遇?而一些笑星、歌星、影星,甚至不入流的选秀者、模特却万民追捧,举国崇拜。我们究竟应该崇拜谁?崇拜什么?怎么崇拜

20、?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请以“崇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参考答案.。(交恶w,着想zhu,炽热ch).。惩前毙(毖)后,遨(翱)翔,切蹉(磋).。(优裕,指富裕,丰足,如生活优裕;充裕,指充足有余,宽裕,如充裕的经济、充裕的时间等,可带宾语。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因素,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4.。(搭配不当,“采取渠道”应改为“拓宽渠道”。成份残缺,“内江市各校”后面应加“开展”或“通过”等。语序不当,应当为“最早发现、最早开发经营、最早管辖”。).。(原文是“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

21、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弟子规只重视“弟子”服从,不思考“父兄”何为,故本项错误。)7.。(原文为“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是对“态度”进行反省,而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张冠李戴。) C。坐:入罪,定罪。(项,认为/和“所”字连用,“所以”可译为“用来”。项,介词,在/介词,对,对于。项,代词,代赵括/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定中关系。项,连词,表并列关系。)10(1)假使赵国不用赵括做大将也就罢了,假如一定要任用他做大将,那么使赵军失败的就一定是赵括了。(已:算了,罢了。将:做大将,名做动。破:使失败,让失败,使动用法。者也,表判断。每处分,译出大意分,共分。)(2)(

22、秦王)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如:动词,往、到。发:征发、征调。“民年十五以上”,定语后置。遮绝:阻断,阻隔。每处分,译出大意分,共分。)11赵括缺乏实践,对战争的残酷估计不足。(“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赵括不能礼贤下士,急于追求功名利禄。(“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赵括用人轻率,贸然出击。(“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每点分,共分)12.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

23、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对处给分,多划酌情扣分)参考翻译:汉成帝宠幸赵飞燕,飞燕诬告班婕妤,说她向鬼神诅咒后宫,于是成帝就审问班婕妤。他的供词说:“我听说人的死生由命运来决定,富贵由天意来安排。修善还不能受到福报,作恶还能指望什么?如果鬼神有知觉的话,就不会接受邪恶谄媚的诬告诅咒;如果鬼神没有知觉,诬告诅咒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是不会做这种事的。”13(1)以“时间”为序。诗歌用“彼稷”之苗、穗、实,表明时间的推移,来组织诗歌内容。以“情感”为序。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每点2分,共4分)(2)直抒胸臆。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

24、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打动读者。重章复沓(重章迭唱)。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每点2分, 共4分)(如果答对偶、反复,也行)14.()总角之宴 ()榆柳荫后檐 ()山岛竦峙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娇儿恶卧踏里裂 ()齐彭殇为妄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每句1分,共6分)15.、。(项“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自己那个名字,才放心离去”,主要是因为他们非常诚实,信守承诺,极其看重信誉。项“我妈”没有“鄙视”的心理,主要是“不好意思、尬尴”,当然也有找到债主的释然。)(每点2分,共4分)16.()

25、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写了一个我们忘记了名字、想不起模样的“普通人”。()这样一个我们都不知道是谁的人,却欠了我们家的钱,设置悬念,非常有吸引力。()行文看似平谈,却制造了一个小小的矛盾,产生了一个不小的波折,妙趣横生。(每点2分,共6分)17.()通过“这个人”留在账本上的名字,来影射“这个人”。()通过“我们”的态度的微妙变化,尤其是“我妈”的评价,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这个人”()通过写喀吾图的牧民都有信仰,都不会赖账,来正面衬托“这个人”。(每点2分,共6分,)18.()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人”却一下子承认了账本上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丝毫没有要掩饰的意思。他的坦诚、直率

26、让人觉得不“普通”。()“这个人”想不起什么时候赊的账,又买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一点点想要赖账的意思。“这个人”是真诚的、负责任的,难能可贵,所以他是不“普通”的。()“这个人”非常穷,但却坚持一点一点还清自己都记不起的债。这种高度自觉、信守承诺的精神比金子还宝贵,所以他是极不“普通”的。(每点2分,共6分)19.(1)患得患失(2)众星拱月(3)文过饰非(4)待价而沽(一题1分,共4分)20.示例:长江如万马奔腾,滚滚东去。曹操面对大江,斟满美酒,屹立船头。前方,吴军水寨星火点点;身后,魏国战舰威然林立。江风狂卷,战袍翻动,曹操手持长矛,朗声高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描写生动2分,气势豪

27、迈2分,修辞2分)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秦军屡屡打败赵军,廉颇便下令赵兵坚城固守。赵王以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愤怒之余,就多次斥责他。这时应侯范雎又派人带上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极易对付,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道:“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这就像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知道在战场上随机应变。”赵王不听。当初,赵括从小习读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能够与之相比;他曾经与父亲赵奢探讨兵法,赵奢也难不住他,但始终不肯说

28、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缘故,赵奢说:“领兵作战,是提着脑袋做事,而赵括谈起来却轻松自如。赵国不用他做大将也就罢了,假如一定要用他,那么使赵军失败的必定是赵括。”待到赵括即将出发,他的母亲上书赵王,指明赵括不可重用。赵王问:“为什么?”赵母回答道:“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前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他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和贵族宗室给他的赏赐,他全部都分发给手下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刚刚成为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朝拜,大小军官没有人敢抬头正眼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绢帛,全部都搬回家藏起来,每天只是忙于查看哪里有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

29、他的父亲一样,其实他们父子是心思迥异的两个人,还望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因此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大王不要连累我治罪。”赵王同意了她的请求。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升任为大将,便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改王龁为副将,并在军中下令:“有谁胆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一律处死!”赵括来到军中,全部废除原来的规定,更换军官,下令出兵攻打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却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不知中计,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垒,秦军坚守不出,赵军无法攻克。这时,秦军的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也堵截住

30、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武安君白起趁势下令精锐轻军前去袭击,赵军仓促提兵,迎战失利,只好坚筑营垒等待援兵。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草通道已经被切断,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齐国、楚国增援赵国,赵军缺乏粮草,请求齐国救济,齐王不同意。到了九月份,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赵军开始暗中互相残杀,互相吞食。赵括心急如焚,便下令赵军进攻秦军营垒,想派出四队人马,轮番进攻,但到第五次,仍无法突围出去。无奈,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箭下。赵军于是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秦国。白起说:当初秦军已攻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顺秦国而去投奔赵国。赵国士兵多反复无常,如果现在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患。”于是连哄带骗地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较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因此大为震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