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83987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宣城市八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2第一章(选修3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内容)。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工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

2、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Fe 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O2分子的比例模型: BNH4Br

3、的电子式:C基态Fe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基态Al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氢氟酸易与SiO2反应,氢氟酸可用于刻蚀玻璃 BAl与Fe2O3会发生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 CNH3具有碱性,可用NH3与灼热的CuO反应制取少量N2 DFe具有良好导电性,可用铁片作电解食盐水的阴极材料3双氰胺(C2H4N4)是生产三聚氰胺的原料,也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易溶于热水、乙醇,其熔点 为209.5,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氰胺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B双氰胺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比为5:3 C双氰胺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

4、构 D双氰胺中,氮、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价、+4价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烃与烷烃属于工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 C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 D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属于工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KNO3和KH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片: Cu+4H+2N=Cu2 +2NO2十+2H2O B向Na2CO3浴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盐酸:C+2 H H2O+CO2 C二氧化硫通人氯化铁溶液中:2Fe3+ SO2+2 H2O 2Fe2+4H +S D在FeI2溶液中滴人少量溴水:2Fe2+Br2 2Fe3 +2Br

5、6含N的工业废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可利用如下反应将其转化为无毒、无污染的N2: A1+口+口口十口+口,反应中涉及到的另外3种微粒是H2O、A1(OH)3、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Al被还原,N是还原剂 B三种反应物分别是Al、N和OH C若有1 mol Al参加反应,则有0.6 mol N被还原 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消耗Ba(OH)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8铵盐受热易分解,但硝酸铵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所得产物不同。下列各组物质中可能是硝酸铵分解产物的是A.O2HNO3H2O B. N2+ N

6、H3 H2OC. NH3 +HNO3 D. NH3 +NO+H29某同学欲设计下列实验探究某些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测定相同浓度HX(X=F、Cl、Br、I)溶液的pH比较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B将胆矾(CuSO45H2O)晶体放人浓硫酸中: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C将CO2通入水玻璃中:比较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D将铁片放入热的浓硝酸中:验证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10.氯化银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实际上是一个个由很多“AgCl”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向盛有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静置后用一束光照射试管,发现试管的三个不同区域中只有一个区域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则下列分析正

7、确的是A.该区域是A,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最小B该区域是B,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介于A、C区域之间C该区域是C,该区域中AgCl的直径最大D各区域AgCl的大小都相同,但只有B区域中分散质的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11.在过量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NaClO溶液,并加入适量硫酸,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为检验上述反应中的还原产物,下列实验步骤中合理的组合是过滤,取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取一支试管,加入上述反应后的少许溶液再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B. C. D.12.设为阿伏加德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 32gSO2含有2个S=O键B0.3 mol NO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C1 mol碳的同位素中含有6个中子D25 mL 16.0 molLl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生成Cl2分子数目为0. 113.如图所示,用底部破损的试管和广口瓶,可以组装成一个具有随开随关功能的简易制气装置。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隔板是铜,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备H2、CO2、Cl2等气体B若隔板是铜,则用块状CaO和浓氨水可制备NH3C若隔板是铁,则该装置不能用制备H2D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备H2时,有孑L隔板既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铜隔板1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X元素的

9、简单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W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是正四面体形结构BZ与X、Z与Y均能形成原子晶体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Z)r(Y)r(X)r(W)DZ的最高价氧化物不能溶于X的最高价含氧酸溶液15.将0.1 mol A12O3、0.1 mol SiO2和一定量的Fe2O3、NaOH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充分反应后,向所得反应体系中缓缓通人0.5 mol HC1气体,所得难溶物的物质的量与HC1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e2O3、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1 mol、0.5 molB结合H的能力:Si AlC.A点溶液呈碱性

10、,B、C两点溶液呈中性D当n(HCl)0.5 mol时,难溶物的量会继续增多16.绿矾(FeSO47H2O)的相关性质如下图所示,反应至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气体1、 2、3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只有、B将反应和反应产生的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的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只发生分解反应D将气体1和气体3冷凝再混合,能计算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漂白剂

11、,主要用于棉纺、纸张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等,含水亚氯酸钠加热到130140即分解。一种制备亚氯酸钠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1)步骤的离子方程式为 ;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ClO2,转移 mo1e。(2)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亚氯酸钠溶液”到“粗产品”需经过的操作依次是 、 、 。(4)如果制备过程中使用了21.3 g NaClO3,则需要20%的H2O2溶液 g(假定实验中物质均完全转化)。18.(12分)H、C、N、O、Na、S、Cl是常见的七种短周期元素。(1)S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其基态原子核外有个未成对电子;Na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用“”

12、或“r(Y),C项错误。二氧化硅不能溶于硝酸中,故D项正确。15A 解析观察图像可知,Al2O3、SiO2、Fe2O3、NaOH充分混合后有0.1molNaOH剩余。根据A点的纵坐标可知Fe2O3为0.1mol。由于Al2O3、SiO2均为0.1mol,与NaOH反应生成0.2molNaAlO2、0.1molNa2SiO3,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A正确。根据H2O+AlO2+H+=Al(OH)3可知0.2AlO2与0.2molHCl恰好生成0.2mol Al(OH)3沉淀,根据SiO32+2H+=H2SiO3可知0.1mol SiO32与0.2mol HCl恰好生

13、成0.1molH2SiO3沉淀,结合图像可知AB段、BC段对应的沉淀分别是Al(OH)3和H2SiO3,从而说明AlO2结合H+的能力大于SiO32,B项错误。A点溶液中含有NaAlO2、Na2SiO3和NaCl,B点溶液中含有Na2SiO3和NaCl,C点溶液中只有NaCl,根据水解知识可知C项错误。C点AlO2、SiO32恰好完全沉淀,再通入HCl,Fe2O3、Al(OH)3会溶解,所以沉淀的量会减少,故D项错误。16B 解析FeSO4具有还原性,能被过氧化钠、硝酸钾(酸性环境)、氯水氧化,绿矾在隔绝空气时煅烧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气,该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属于氧化还原

14、反应有、,A错误。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反应生成的气体NO,NO与O2混合生成红棕色的NO2,B正确。反应生成的FeCO3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C错误。根据绿矾组成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气体1、2、3依次是H2O、SO2、SO3。气体1和3冷却至室温所得溶液是硫酸溶液,其组成为n(H2O)n(H2SO4)=131,能计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但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溶液密度,D错误。17 (10分) (1)2ClO3+SO2=2ClO2+SO42(2分) 1.0(1分) (2)H2O2+2ClO2+2NaOH=2N

15、aClO2+2H2O+O2(2分) (3)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每空1分,共3分) (4)17.0(2分) 解析:完成的离子方程式需运用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完成则仅需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亚氯酸钠易分解,所以不能直接蒸干溶液,而需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最后过滤即可得到粗产品。由上述方程式得到:2NaClO32ClO2H2O2,根据题给数据可计算出需约17.0g 20%的H2O2溶液。18 (12分) (1)三 A 2 1s22s22p63s1(各1分,共4分) (2) (各1分,共4分) (3)H2O2、N2H4、C2H2、C2H4、C2H6、C6H6等任选其一(1分

16、) (4)NH3分子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1分) (5)(2分) 解析:(1)S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4,3p轨道上有2个电子未成对。 (2)C、N、O位于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电负性逐渐增大, 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但N原子具有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于O。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H2S不如H2O稳定。酸性H2SO4小于HClO4。 (3)符合要求的分子除H2O2、N2H4外,还可以是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2的烃。 (4)NH3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易液化。 (5)模仿二氧化碳的反应可知,该反应中生成NaNO3和O2。19 (11分)

17、(1)Cu+H2O2+H2SO4=CuSO4+2H2O(2分) (2)167(2分) (3)10KOH+3Cl2+2Fe(OH)3=2K2FeO4+6KCl+8H2O(2分) (4)n(Cu2O)n(CuS)=21(4分) Cu2S(1分) 解析:(1)略。(2)铁、铜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Fe+SFeS、2Cu+SCu2S。据此,假定铁、铜的质量均为m,可求得消耗S的质量分别为32m/56、32m/128,二者之比为167。 (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即可完成方程式。 (4)首先根据实验现象做判断:由滤液呈蓝色可知,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2O,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Cu。煅烧CuS的反

18、应方程式为2CuS+3O22CuO+2SO2,该反应固体质量减少;煅烧Cu2S的反应方程式为Cu2S+2O22CuO+SO2,该反应是固体质量不变的反应;煅烧Cu时固体质量肯定会增加。由于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乙中一定含有Cu和CuS,但是否含有Cu2S无法确定,可假设其有。设固体甲中Cu2O、CuS、Cu2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zmol,则固体乙中含有Cu、CuS、Cu2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xmol、ymol、zmol,即:32x+96y+160z=m;根据铜元素守恒可得:80(0.5x+y+2z)=m。两式联立得:x=2y,即Cu2O、Cu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9、。20 (9分) (1)假设二:气体产物只有CO2(1分) 假设三:气体产物既有CO又有CO2(1分) (2)实验步骤:在C中加入澄清石灰水,D中加入PdCl2溶液,通入足够长时间的N2,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喷灯,观察C、D中变化(2分)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若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产生黑色沉淀,则假设一成立;反之假设一不成立(2分) (3)11(2分) (4)7C+3SiO22Si+SiC+6CO(2分) 解析:(1)气体产物只能是碳的氧化物: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 (2)注意:C中必须是澄清石灰水,D中是PdCl2溶液,不能颠倒顺序;点燃酒精灯之前,先通入足够长时间的N2,再关闭

20、活塞,再点燃酒精灯。 (3)炭粉与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SiO2+2CSi+2CO或SiO2+CSi+CO2,炭粉不足即炭粉与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大于11。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进行配平。21 (10分) (1)Cu(1分) 只有Cu既不溶于盐酸,又不溶于NaOH溶液(1分) (2)是(1分)实验一中滤渣1溶于NaOH溶液后质量减少(1分) (3)Fe2O3+6H+=2Fe3+3H2O(1分) 2Fe3+Cu=Cu2+2Fe2+(1分) (4)n(Fe2O3)n(Cu)n(SiO2)=121(4分) 解析:(1)实验一中,滤渣1只能是不溶于盐酸的Cu或SiO2中的一种

21、或两种。由于滤渣1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质量减少,说明滤渣1的成分是Cu与SiO2,则滤渣2是Cu。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SiO2,且其质量为12.4g6.4g=6.0g,物质的量为0.1mol。 (3)原混合物中,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有Cu或Fe2O3,即实验二中滤渣1可能是Cu或Fe2O3中的一种或两种。滤渣1中加入过量盐酸,质量减少但仍有固体剩余,说明滤渣1中同时含有Cu和Fe2O3。则实验一中加入盐酸时,首先发生Fe2O3+6H+=2Fe3+3H2O,继而发生2Fe3+Cu=Cu2+2Fe2+。 (4)滤渣2是发生(3)题所述反应后剩余的Cu,则原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反应掉的Cu和Fe2O3共有28.8g6.4g=22.4g。根据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用去的Cu与Fe2O3的物质的量相等,设其物质的量均为x,则64gmol1x+160gmol1x=22.4g,解得x=0.1mol,即样品中含有0.1molFe2O3。剩余的6.4g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样品中Cu为0.2mol。由样品质量知原混合物中没有Al2O3,故n(Fe2O3)n(Cu)n(SiO2)=0.10.20.1=121。- 2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