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084716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清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2本试题共6道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试室号、座位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不按以上要求作

2、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旋律/琴弦 醇厚/谆谆告诫 埋怨/隐姓埋名B箴言/斟酌 拜谒/殚精竭虑 折本/大打折扣C覆辙/掣肘 寒暄/喧宾夺主 传记/传奇小说D包庇/媲美 谙熟/万马齐喑 忖度/度德量力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日前,民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

3、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2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加异地高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定出台。A愈演愈烈 B千呼万唤 C出炉 D因地制宜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真正给予违规者以严惩,让违规者对制度与法律心存敬畏,市场才能越来越规范,法律的尊严也才能真正得以体现。B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C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孩子写一手漂亮字不仅能受用终身,而且能在考试中受益。D中国年的全部的意义,就在于团圆;为了团圆,中国“春运”之隆重、之艰辛、之惊天动地,远超当今人类任何一次集体活动

4、。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林冲的枪,武松的棒,杨志的大刀,鲁智深的禅杖,都是应了自己的身手才能耍得开,让他们换换家伙儿,保准不是英雄了。李逵不会 花荣的神箭人的职业能力是生存行为,不是生命的天才都在“梁山泊”造反起义的一百零八将个个的武艺高强,可都与他们的天赋有关矮脚虎不会 鼓上蚤的本事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也。祖骞、父规,并南史有传。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博览史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

5、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及侯景陷建邺,褒辑宁所部,见称于时。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如拜吏部尚书、右仆射。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愈自谦损,不以位地矜物,时论称之。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政府臣僚皆楚人也,并愿即都鄢郢。尝如群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瑴等曰:“建邺王气已尽,又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

6、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破,从元帝入金城。俄而元帝出降,褒遂与从俱出,见柱国于谨,甚礼之。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庚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论,恒在左右。寻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褒有器局,雅识政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初,褒与梁处士汝南周弘让相善,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帝许褒等通亲知音问,褒赠弘让诗并书。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节选自北史王褒传)【注】鄢郢:泛指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柱国:柱国大将军省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7、分) A褒辑宁所部 辑:辑录 B不以位地矜物 矜物:矜持 C以建邺凋殘,时江陵殷盛凋殘:衰败 D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聘:聘请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褒少姻戚,去来其家愈自谦损褒赠弘让诗并书A于 且 焉B以 而 焉C以 其 之D因 而 之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B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C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D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

8、策竟不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他的祖父王骞、父亲王规一起著写了南史。B元帝平乱之后,想迁都到殷实强盛的江陵一带,且朝中许多官员是楚人,他们也愿意迁都江陵一带。然而王褒生性谨慎,不敢直言迁都之事,元都最终迁至建邺。C因为亲戚的关系,王褒小时候常来往于萧子云家,并模仿练习他的书法。他的名声虽然敌不过萧子云,但在当时却与萧子云一同受到人们的重视。D明帝特别喜欢文学,对当时才华声名最高的王褒与庚信特加亲宠。每次游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后来又命令王褒为自己写的象经作注。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翻译

9、下面的句子。(7分)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4分)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3分)(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说明王褒“性谨慎”的例子。(3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昭君怨苏 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桓伊,东晋音乐家、名士。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1) 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2)简要赏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一句的妙处。(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1

10、)克已复礼为仁。 , 。(论语)(2) ,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美”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很多。觉得一个人很美,一片风景很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乐曲,心里感动,也都可能说“很美”。说文解字从字源上批注“美”,把“美”上下拆开,解释成“羊大为美”。近代研究美学的学者,有人认为“羊大为美”,指的是人类最初吃羊肉的快乐。“美”这个字,因此应该起源于味觉。这一派学者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

11、美学界一致的同意。一般人也以为,目前我们用到“美”这个字,还是有比较多的“精神”“心灵”的内涵的。觉得一个人很美,觉得一片风景很美,欣赏绘画,聆听音乐,心情上愉悦丰富的感觉,似乎与“吃羊肉”的快乐有所不同。“美”这个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与吃羊肉有关,在美学领域还有争议。我们凝视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很美,她的一颦一笑,都变成牵挂,有时对方并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赏,心里也满足喜悦面对一片夕阳,看到西边天上刹那间色彩灿烂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仿佛不只是风景,也同时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时的庄严。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的绽放,忍不住欢欣鼓舞,想放怀尽情大叫几声。偶然在宁静的夏夜海滨,一抬头看到

12、满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许多喜悦惊讶充满,竟然可以热泪盈眶。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却忽然被触动,深藏底层的生命,一时被呼唤了起来。吃羊肉,当然有快乐,不只吃饱肚子,也在口腔间留有许多滋味。但是,“吃羊肉”的滋味,毕竟与许许多多内心深处极其复杂的心灵变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学因此更精细地分别,把口腔上官能的快乐称为“快感”,心灵上丰富的满足才构成“美感”。孟子说:“充实之谓美。”的确,“美”使生命充实了起来。一个人,如果在饥饿的时候,吃一顿羊肉,无疑是非常大的快乐。空空的胃,被食

13、物充满,一定也是“充实”的满足。但是太过饥饿的时候,狼吞虎咽,甚至饥不择食,就只有感官上的充实,可能连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尝不出。“品尝”,因此并不等于“吃饭”。物质缺乏,太过饥饿的社会,人如同动物,只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饱”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人类在脱离饥饿阶段之后,一直停留在“吃到饱”的满足,口腔中所有复杂的味觉潜能都无法开发。吃得粗糙野蛮,品尝不出酸甜苦辣咸的丰富变化,也就品尝不出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西方人讲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常常用到“taste”这个词,中国从东汉以后,特别重视“品”;欣赏诗的书叫“诗品”,欣赏画的书叫“画品”,评论人物言行举止性情,叫做“人品”。“品”,也就是“品

14、味”。“品味”两个字都与“口”有关,但已不是用来“吃到饱”的“口”了。“品”如果不是一个口,而是三个口,一定是口腔的味觉有了不同层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还是要有比“吃到饱”多一点的精神心灵上的满足吧。一个人没有“品味”,即便财大气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穷人。一个社会没有“品味”,物质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虚。(摘自蒋勋此时众生)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美”是一个会意字,上下拆开成了“羊大为美”,因此,美起源于味觉。B我们时下用到的“美”还包含很多“心灵”的内涵,好

15、像与“吃羊肉”的快乐不尽相同。C许多生活中的美虽然没有实际利益,但被其感动就会留下深刻印象。D狠吞虎咽甚至饥不择食能得到感官上的充实,却会失去心灵上的“充实”。E中国文化一直特别重视“品”,虽然“品味”两个字都与“口”有关,但与“吃到饱”的“口”没有关联。13下列对“品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文化中的“品”就是“品味”。B“品尝”并不等于“吃饱”,“品尝”就是“品味”。C“品”字三个口,意即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精神心灵有满足。D“品味”是就人的精神来说的,它不是财大气粗,不是物质富有。14 简析文中画线句在全篇中的作用。(4分)15请依据文意,对下面的事例作简要分析。(4

16、分)有人说,清远街道高档轿车随处可见,从轿车里往外扔烟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英国,不论走到哪里,行人总是受到司机友善的待遇,闯红灯是很罕见的。在超市、商场、旅馆里,营业员都彬彬有礼,不会因为遇到外国人而特意宰客,相反他们会对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人给予及时热情的帮助。四、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清远飞霞(节选)黄伟宗我爱清远

17、是因为它有飞霞;我爱飞霞,是因为它在清远之中。清远飞霞,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理想境界,又是一个现实的境界。清远古名中宿,顾名思义,是中间歇宿的意思。古时从中原进入岭南,顺北江乘船至广州,清远正好是中途投宿之地,中宿由此得名。而中宿何时,又为何易名清远?有待考察。在我看来也是从中宿而来的,因为古时背井离乡、远游旅行的人,大都是商贾之类的谋生者,或者是失意的文人骚客,坎坷曲折的旅程和人生历程,使他们大都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游子心态,与李白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感慨共鸣,从而在中宿之后,忙中偷闲,苦中作乐,动中寻静,闹中得雅。此地的良辰美景、山水风光正合精神需求,一如陶渊明所写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18、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真是又清又远,从而谓之“清远”。飞霞风景区包括三个景点:飞来寺、藏霞洞、飞霞山。历史最悠久的是飞来寺。寺在与飞霞山遥遥相对的飞来山上。山腰树林中有一巨石,呈狮子形状,被称为狮子石,又被称为飞来石,因为它底部小,石面大,像是一块飞来的石头叠上去的样子。相传古时有位云游和尚路过此处,用线从大石与底石交叠的石缝中横过,竟可畅通无阻,他惊叹是罕见的天外飞来之物,由此顿悟“佛意”,在此定居下来,建立寺庙,取名“飞来寺”。飞来寺红墙绿瓦,周围绿树成荫,同飞来石一样从林海中冒出,上下对应地连成双鹰飞临青山的姿势。更妙的是,飞来寺和飞来石所在的飞来山下,滔滔的北江绕过山脚,江面

19、从宽转窄,流过此山后即又江开水阔,形成了一道长峡,名曰“飞来峡”,使得整座飞来山连同其上的飞来石、飞来寺,像一条方舟一样,在茫茫的水面上“浮动着”。形成了既是自然美景,又是其味无穷的人生意境。它昭示着:自然美景与人生世态,似乎是同境同理,都是“飞来”,都在激动;美在“飞来”中,也在浮动中。“飞来”是寄寓,浮动是变迁,但两者都是生命,是永恒。如果说飞来寺的胜景有佛家的气韵,那么,藏霞洞可以说是具有道家风采的一方天地。从登上北江码头开始,行人所走的登山路都是曲折的、断断续续的石阶路,全是一番“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景致。尤其是沿途浓荫覆盖,清新阴凉,漫步而上,时转时折,真乃曲径通幽。更

20、妙的是沿途有条小溪,时有潺潺流水蜿蜒而下。有时阳光穿过林隙叶缝,像乐池奏出的美妙旋律,切切沙沙。伴之莺莺鸟语和沁人肺腑的缕缕花香,真是天下第一幽径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条幽径中,人们观赏到躲藏在绿林或白云深处的美景:禺峡山亭、观海亭、达观亭、一片天、梅亭、知水仁山亭、桃源亭、锦霞禅院、藏霞牌坊等景点,真是名副其实的“藏霞善径”!仅从这条山道和景点的名称,人们便可品出其中道家文化的意味,但它不仅如此,而且具有更深更广的哲理: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远;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穿过飞霞通津坊,即进入飞霞风景区第三个景区飞霞山。个个景点,沿山而上,经登极桥、登峰桥,穿飞霞古洞进轩辕黄帝祠,再

21、经宝径亭、凤凰楼、纪公亭,进入修行精舍,直到山顶摩天长天亭,真可谓九重风景九重天!这个景区的中心是飞霞古洞,这洞实际上是座寺庙。这寺庙的建筑自成一格,是沿山而上的层层结构,每层既可独立,又是互有连接贯通的,每层有不同的用途,祭奉不同的神佛。特别有趣的是,这里所祭奉的神佛,为儒、道、佛三教之至尊。中国之寺庙,多是以教而立,此地三教共祭于一祠,实是罕见。其实,从上述飞霞山的景点名称来看,也可见三教融合的意蕴。飞霞山以这种罕有的祭祀方式,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兼容的文化意识。试问:飞霞山之飞霞在何处?应该说,在山上的每个景点每重天,又在每个游人的人生旅程中。要真正无愧人生,就要有更多更大的飞霞似的人生

22、追求,此生就不是过眼云烟,而是永恒的人生。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理想的清远飞霞的境界。1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清远”一词的来由?(4分)17.作者以“清远飞霞”的三个景点为中心,各个景点的特色是什么,又揭示了怎样的文化内涵?试简析之。(5分)18.文中有“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远;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的七字句,请你用通俗的语言作简析。(6分)(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马可:只想做与时尚无关的真正的衣服9月底的一个傍晚,马可坐在工作室的会客厅接受了人物的第三次采访。这是一间几乎没有任何装修痕迹的空间,灰色方砖地面,由几块老木板拼接的桌椅,桌面坑洼

23、不平,细缝处隐约可见两三团青黑色的苔藓。父母问,你怎么不搞一个天花吊顶呀?你看人家弄个天花,多漂亮啊。“你说,我能听吗?我就不是那种审美啊。”马可呵呵地笑着。此时珠海,刚入初秋,天气不那么闷热了,马可穿了一条白色亚麻连衣裙,身材削瘦,麻花辫,脸上偶尔流露出小女孩的羞怯。马可工作室的出品都是纯天然的手工制作,她从偏远的西南山区请来了一些掌握传统女红技术的手工艺人。马可的设计从手织布的组织纹样开始、再到手工缝制和植物染色。虽然缓慢,但令人身心愉悦。她厌倦了此前令她成名的流水线成衣,她只想制作真正的手做的衣裳,那些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向外界“炫耀或者建立某一种形象”

24、的生活必需之物。台湾云门舞集创办者林怀民非常欣赏马可的设计,邀请她为新作设计演出服装,“她在意的是布料跟身体间的空间。”林怀民接受人物采访时谈到,当他的舞者穿上马可的衣服时,与空气、风“来来去去”形成一种奇妙感,一位性格急躁的舞者竟然可以很好地做出此前并不擅长的慢动作。“这么多年来,在西方时装的影响下所有的人自卑,一个是它的价格昂贵,第二个是一定要瘦得皮包骨你才能算是赶上流行。”林怀民说,马可的衣服任何身材都可以穿,“所以为了穿那些昂贵的衣服,要把自己瘦得生不如死那个样子,不晓得在干吗,我想这个是走歪了。”林怀民初见马可是在澳门一起观看越南裔编舞家的舞团表演。舞者是一群真正的越南农妇,马可兴奋

25、得不行。演出结束后跑去后台跟老人们聊天,语言不通,七手八脚,直到老人们表示要回旅馆了,她才放她们走。“这很滑稽。”林怀民半开玩笑说,“我就是比较不一样,我会觉得我很喜欢她们,然后讲几句话,我就去睡觉了,马可没有,勇往直前。”“勇者”马可付诸实践之事是将“无用”投入市场。她在北京城中心一个创意园区举办了国内首次无用作品发布会,同时宣布北京无用生活空间正式开幕。表演在一个露天天台,充满浓郁的宗教感,一位台湾原住民歌手唱响序曲,33个高矮胖瘦不一的表演者,穿着粗布麻衣,缓缓踱进舞台。表演者围拢在一起,踏着简单的舞步,整齐地用脚跺踩地面,地板上的玻璃烛台在抖动中发出越来越强烈的节奏声。马可流泪了,事后

26、她解释说,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和自我,她却从这支舞里看到了祖先们赖以生存的根基,那种群体协作的共性永远超越个体差异的强大。“这是还保留着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各地民族共通的东西,人们聚在一起,手拉着手,头顶苍天,脚踩大地,只要不断重复着简单的动作,就能够给彼此带来内心的感动和幸福,我们还要什么呢?”演出结尾,两位老人带领着一队人向一个方向走远,他们回家了,灯光熄灭,沉浸在黑暗中的嘉宾一时还回不过神来,没有通常时装秀完毕的鲜花和掌声,大家在静默中被指引着来到楼下的广场,铁锈色的小剧场幕墙上打出“无用回家”4个字,一束暖色灯光洒在马可身上,她一袭暗红色麻布长衫,用轻微的声音感谢一连串的人。“我什么都不想说了

27、。”两周后,她对记者说,本来想解释无用到底是什么,但那一刻,她觉得语言太苍白,她想说的一切都尽在演出中了。无用到底要做什么?在一篇写于2007年的文章我对服装设计师身份的认识中,她给出答案:“我不满足于服装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我深信最伟大的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关心人,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关心人的情感、关心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关心包含了爱,但比爱更为宽广,更无条件。”(本文节选自人物2014年10月号)19如何理解马可在演出后“我什么都不想说了”? (4分)20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设计师马可的精神品质?请分点概括。(5分)21文章结尾引用了马可的一句话:“这种关心包含了爱,但比爱更为宽广,

28、更无条件”,结合本文,联系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去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包括标点)朱汝珍(18701942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广东清远人,清末民初法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

29、”。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该卷虽然文词畅顺华丽,但字体却为粗笔楷书,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故看后不禁连连摇头。再说,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相反,慈禧觉得刘春霖这个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贵州人,便将他提升为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了。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

30、014年12月下旬,在清远市书香节好书进校园活动中,面对琳琅满目的课外书籍,学子们是钟情文学书,还是偏爱教辅书?我市两所普通高中的学生,在选购图书时的表现却截然不同:一边是钟情课堂内外、作文素材、英语街等教辅书,两天内售出图书700余册;而另一边却偏爱青春风、致我最想错过的你等青春萌动的小说以及追风筝的人、百年孤独等中外名著,活动的第一天就售出图书1500余册。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2015.2.5一、1.A(A. xun/xin,chn/zhn,mn/mi; B.zhn,y/ji,sh/zh;C

31、.zh/ch,xun,zhun/chun; D.b/p,n/yn,du。)2.A(A愈演愈烈:事情、情况等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故错误;B.千呼万唤:一再呼唤,多次催促;C.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D.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3.D(A.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B.句式杂糅,将“有”与“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杂糅在一起了;C.逻辑不当,应将“不仅”与“而且”领起的句子调换位置。)4.B(句是观点性的句子,适合放在段首。句开始举例,应排在句之后。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二、5.C(A辑:聚合,集聚;B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D

32、聘:互通友好)6.B7.C8.C(A“并南史有传”的意思是“都在南史中有传”;B根据文意,元帝最终听从了胡僧祐等人迁都江陵一带的建议,选项中“元都最终迁都建邺”的说法错误;D象经是武帝写的。)9.()梁武帝嘉奖王褒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他。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他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等到皇帝清静闲暇时才秘誎迁都之事;得到武帝允许后才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祖父王骞、父亲王规,都在南史中有传。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七岁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应该成为我们家的

33、宰相。”二十岁就被举荐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之职。 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小的时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来往于萧子云家,就模仿练习他的书法,而名声仅次于萧子云,一同受到当时的重视。梁武帝嘉奖他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王褒。到了侯景攻陷建业,王褒收集安抚自己的部下,受到当时人的称道。梁元帝继位,王褒和梁元帝有旧交情,召见拜为吏部尚书、右仆射。王褒既是名家,文学作品优异丰赡,当时人都很推崇他,所以他的地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他却越发自谦自逊,不因地位高居人上而自骄于人,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因建邺凋零殘

34、破,而当时江陵殷实强盛,就想把都城安置在那里。又因为朝中的官员僚属都是楚人,都希望迁都鄢郢(建邺)。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丞刘瑴等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都建邺不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得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开说明迁都的不妥。后来因为皇帝清静闲暇,秘密劝谏,言辞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好荆楚之地,已听从胡僧祐等人的谋略,最终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等到西魏征讨江陵时,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栏被攻破后,王褒从元帝进入金城。很快,元帝出城投降,王褒就与众人一同出城,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

35、貌。 明帝即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王褒与庚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明帝每次游宴,都命王褒写诗为文,一直在身边。不久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他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特别明了政事,既然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皇帝也就因此而看重他。建德以后,王褒多参与朝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笔撰写。当初,王褒和梁朝居士汝南人周弘让相友善,到了弘让的兄长弘正从陈国来通好,武帝允许王褒等人和亲戚朋友通音信,王褒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不久,调出任宜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10.(1)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2分)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画面。(1

36、分) (2)该句设想离别的人乘船离岸逐渐西去,送别的人矗立江边,不愿离开,(1分)只有那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1分)词人运用拟人手法,(1分)以“流水无情”(词人以景结情)反衬难分难舍之情。(1分) 分析人物1分,分析柳絮1分,答出“拟人”“反衬”或“虚写”1分,分析手法效果1分。 11.(1)一日克已复礼 天下归仁焉 (2)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4)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三、12.(5分)BD(A.这只是部分美学学者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美学界一致的同意。C.由原文第七段可知,此处说的是许多“生命中的美”,而非“生活中的美”。E.原文是说,中

37、国从东汉以后特别重视“品”,选项中“一直”的说法不妥。)13.(3分)B(选项说法太绝对了,人在饥饿时如同动物,这时的“品尝”只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是“品味”。)14.(4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可能连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尝不出”的事实,引出下文有关“品尝”与“吃得饱”之间的关系的阐释。15.(4分)文章认为,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还要在精神心灵上多一点追求。清远人逐渐走向富有,但他们在精神上仍很贫穷;英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人很富有,但他们仍不满足心灵的需求。真正有品味的人不是财大气粗,而是心灵洁净。(要以文中观点来阐释材料中的现象)四、16. (4分)既扣题(或照应“清远飞霞是一个整

38、体”句),又借地名道出“清新淡远”的意境,为下文写“飞霞”三景作了整体上的背景铺垫。(意近即可)17.(5分)飞来寺的景点特色是“奇”,揭示的是“人生都在激动、美在浮动、寄寓和变迁是永恒”的哲理禅意;藏霞洞的景点特色是“幽”(曲径通幽、曲折、深幽等),揭示的是“心清意远”的道家内涵;飞霞山的景点特色是“神”(神秘、奇妙、高、重重层层等),揭示的是不断追求、争取永恒的人生价值理念。(答案灵活,意近即可)18.(6分)人在胜景中才能心境得清,胜景要有人欣赏才能意境幽远;人的心中本身要有美的质素才能欣赏出外界的景色之美,只有美景常投心上,你的心灵才能变得深远雅致。(意近即可)19.(4分)她觉得语言

39、太苍白,她想说的一切都尽在演出中了。演出者用纯朴的舞蹈语言讲述了马可设计服装理念:设计服装应关注人的本身。20. (1) 生活崇尚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2)设计上专注于关心人而不是炫耀衣料。(3)有勇气不断地创新向前。(5分)21.(1)马可的意思是说做一个设计师要学会关心,要有爱,这种爱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仅仅是衣服。这种爱是没有条件的,不带杂质的是纯粹的。(2分)(2)当今社会,人们多少有些浮躁心理,一心想出名谋利,不能够静下心来设计和做事情。(2分)(3)只有多关注于创作本身,才有利于成功。(2分)(结合本文,2分。结合社会现实,2分。围绕“纯粹”和“关爱”分析,2分。)五、22.

40、(6分)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3分)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3分)23.(6分) “广东清远人朱汝珍因字体、姓名、籍贯的原因而屈居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或“清远人朱汝珍因字体、姓名、籍贯的缘故而与清代末科状元无缘。”(陈述对象“朱汝珍”1分,“字体”1分,“姓名”1分,“籍贯”1分,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或“与状元无缘”等含意相同的内容1分,句子通顺1分,共6分)六、 【作文审题指引】(一)审题意: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 本次作文的材料是关于书香节好书进校园时,面对琳琅满目的书

41、籍两所中学的学生在选购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爱好。 为什么两间中学的学生选购图书时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主要原因是读书的目的不同,一是读书为了考大学,故偏爱教辅书;一是读书为了提升文化素养,故钟情文学类的图书。(二)审立意:审题准确,正确立意。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立意方向:目的不同,兴趣爱好不一样,选择课外书的品种自然就会有差异。多角度立意示例:1.从课外书的不同选择,看学生的读书目的。2.课外书,不要再为学业负担加砝码。3.选择课外书,别让功利遮望了眼。4.读课外书,弥补应试教育课堂的文化“缺氧”。5.教辅书,课内功课好帮手。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分内容25分一等(25-21)二

42、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表达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书写潦草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发展等级10分一等(10-8)二等(7-6)三等(5-3)四等(2-0)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见解、构思新颖立意较深刻材料较丰富语言较有文采见解、构思新颖立意略显深刻材料略显丰富文句略有表现力见解、构思略有新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