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86940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巴蜀中学高 2015 级高三(下)第四次月考考试地 理 试 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 第卷(选择 题 共 48 分) 本卷共 1 2 小题,每 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8 年 11 月至 2009 年 2 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 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 万人、185 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读图 1 回答 12 题。 1、图中遭受“重旱”的省区有 粤、冀、晋、鲁豫、辽、晋、陕 藏、川、甘、宁冀、晋、陕、藏 2、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

2、是该地区 是全国唯一的重旱区受灾面积大人口与城市密集 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图 1 图 2 为我国某地区 1985 年和 2000 年城市、交通图,读图回答 34 题。3由图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城市数量增多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增多 D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4影响该地区西部交通线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暴雨频发 C冻土广布 D矿产稀少 10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完成 56 题。 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

3、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图 4

4、为欧洲南部波河流域图,读图回答 78 题。7图 5 中,能正确表示波河年径流量变化的是( ) A图 B图 C图 D图 8波河流域没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平原面积小 B热量条件差 C雨热不同期 D土壤贫瘠 11 图 6 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山地的走向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 10该半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大致是( ) A由南向北减少 B由西向东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东向西减少 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为我国四地多年平均日照率月份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 11

5、-12 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日照率冬季差异最小 B、哈密日照率高主要原因是纬度高 C、北京日照率全年变化最小 D、上海受“副高”影响时日照率高 12、M 地最可能是 A、重庆 B、哈尔滨 C、呼和浩特 D、拉萨 12 第卷(非选 择题 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 分) 材料:秘鲁的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和渔产品(鱼粉、鱼油)出口国,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下图为秘鲁的区域和该国 A、B 两城的气候统计图。 (1) 秘鲁气候东中西差异显著,据图描述秘鲁的地形分布特征,并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2分) (2) 简述秘鲁发展渔产品加工业的

6、有利条件。(6 分) (3) 秘鲁矿产从矿区运到海港以公路运输为主,分析其原因。(6 分) 13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 分) 材料一:201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新疆、山东积极参与此项建设工程。 甲 Q 乙500m 500m 200m 200m 35 材料二: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200m 200m 图例: 棉花 (1) 描述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8 分) (2) 分析山东和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共同自然条件。(6 分) (3) 分析伊犁河谷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主要自然原因。(6 分) (4)近年来,我国加快新疆能

7、源基地的建设,说出新疆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请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8 分)第四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卷 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D 2.B 3.D 4.A 5.C 6.D 7.D 8.C 9.A 10.B 11.D 12.A13(1)西部为沿海平原,中部为山地,东部以平原为主,呈南北延伸分布。中部形成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西部沿海多为信风背风坡(或离岸风),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东部地势低,对流旺盛为热带雨林气候。(合理即可12分)(2)渔业资源丰富,廉价和便利的海运,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6分)(3)矿区在安第斯山区,距海港近,运途较短;山区建设公路相

8、比其他运输方式成本低难度小;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装卸方便。(6分)(1)甲的气温全年低于乙;甲气温年较差比乙大;甲的年降水量比乙小;甲降水的季节变化比乙小或乙的夏季降水多。(8分)(2)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或日照时间长;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沙质土壤;(任答3点6分)(3)(地处西风带)西风吹入谷地,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北部高达山脉阻挡干冷(气流)冬季风,冬季气温偏高;南部高达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风沙入侵;河谷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给6分)(4)生态问题:地表沉降;土地退化;沙尘暴频发;煤矸石污染环境等。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层土;及时进行复耕;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合理即可,8分)-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