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90675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1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1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9三、“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10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13一、指导思想13二、发展思路13三、总体要求18四、发展目标19五、空间布局22第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辅城发展后劲25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5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5三、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6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6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7六、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28第四章 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9一、做强钛盐产业29二、做精机械制造业30三、做优新

2、型建材业30四、做响清洁能源产业31五、做实环保科技产业32六、做特食品加工业32七、做大商贸物流业33第五章 推进全域城镇化,构筑城乡发展新格局33一、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新昆明辅城34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36三、劳务输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38四、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38五、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秀美特色乡村39第六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9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40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40三、加快社会事业改革41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41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42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43第七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推

3、进民生工程44一、继续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支撑44二、强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45三、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5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46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47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47七、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48八、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9第八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0一、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环境质量50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51三、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节约型社会51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

4、县建设52第九章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打造和谐富民52一、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3二、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53三、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54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55一、明确责任,统筹协调55二、完善政策,科学组织55三、加强宣传,扩大监督55四、加大执行力,完善评价机制56富民县“十二五”规划重点投资项目汇总表57名词解释:58 63 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是富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实现富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

5、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引领富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文件。根据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中共富民县委关于制定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编制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形势变化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富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富民、强县”

6、两大目标,突出特色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实施“农业特、工业兴、田园美、休憩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一区两基地”,推进“543”倍增计划,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富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8.36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132.1,年均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05亿元,年均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59亿元

7、,年均增长1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72亿元,年均增长15.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26.542.830.7调整为21.347.93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5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280.3,年均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121.4,年均增长17.2。财政总收入2.96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236.4,年均增长27.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331.8,年均增长33.9。农民人均纯收入5644元,比“十五”期末增长82.6,年均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8、配收入16889元,年均增长16(2006-2010年)。“十一五”期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主要指标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年度完成数年均增长速度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生产总值亿元17.212.0414.0716.9820.9323.8728.3614.6第一产业增加值3.273.193.433.814.595.586.056.4第二产业增加值9.635.166.267.8210.0110.8513.5917.8第三产业增加值4.33.694.385.356.337.448.7215.9全社会

9、固定资产投资额6.93.934.685.537.210.314.95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3.514.284.855.758.217.2财政总收入1.770.881.11.481.861.992.9627.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0.440.610.821.051.211.93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21087413325147091688916农民人均纯收入454130913316392743694931564412.8(二)县域经济特色鲜明,“一区两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特色农业建设成效凸显,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17.8万亩,产量5.4万吨,果园面

10、积7.99万亩,水果产量保持在全市前两名。连续五年举办以杨梅采摘为主题的节庆活动,2009年荣膺“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有两个乡、六个村和两个特色农业企业分别进入昆明市农业产业化20强乡镇、特色产业基地100强村和农业龙头企业50强。三个农特产品分别获得第五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工业园区提档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实体化改革,建成区面积达4.4平方千米,落户企业75户。开放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到位内资45.22亿元,年均增长43.14,累计到位外资1567万美元。国资水泥一期、泽昌钛业、龙腾钛业、金锐水泥技改等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大风丫口

11、风电场项目顺利开工,马英山及百花山风电项目经省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养生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田园城市形象得到提升。编制完成昆明市乡村养生旅游试验区总体规划。龙纳河生态谷、万佛山风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小水井、九峰山和散旦宝石洞旅游开发有序进行。养生房地产呈现良好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开发房地产项目18个,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建成经典墅、艺水芳乡(村上春墅)、丽水湾、黎阳晟市等房地产项目。(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稳步推进昆武高速公路、轿子山旅游专线建设工程;新建改造乡村公路62条548千米;建成农村客运站点5个;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4条;全

12、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51千米,形成了“两纵两横”的公路交通构架,遍布城乡各村、连接国、省干线的地方公路网络初具规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703项。顺利推进兴贡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完成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8.6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5kV城区变电站、散旦变电站等电网线路大修技改项目,工业园区北营钛产业基地110kV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四)民生工程落到实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五大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等险种参保人数达4

13、.4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600人。建成廉租房602套;农村危房重建和抗震加固2430户。建立富民县农村消费维权网络组织,成立了乡镇及村(居)委会“一会两站”39个。科技和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完成科技示范项目44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年巩固率达99,初中学生年巩固率达98;“两基”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在全县19所校(园)推行了公选聘任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小学由2005年的68所撤并为36所,全县中小学校共补助贫困学生资金1110万元,受助学生3.3万人,实施了21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14、,完成永定中学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工程建设;累计排除危房1.7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9.76万平方米,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提升。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在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小水井村被列为“昆明市苗族文化保护区”。新建和改扩建3个乡镇文化站、54个村级文化室和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农村电影“2131”和校园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富民支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完成19个行政村光缆联网、229个自然村74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和3000户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04。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推进。稳步推进医疗卫生综合改革

15、,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医院迁建项目启动实施,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顺利通过了市级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云南省甲级卫生县城的复检验收;科学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1站6所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6内。(五)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富民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5)和昆明北部辅城(富民)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及8个专项规划, 实施5个集镇规划修编、控详规编制,启

16、动全县498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和11个新农村建设规划。成功申报为云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投资3.5亿元,完成南环路、西环路大修、城北片区西街、文化路灯光亮化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27项。启动螳川东路、螳川西路和文昌路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竣工试运行。县城农贸市场改造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抓紧施工。西环路行政小区建设继续推进。深入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工作,2010年建成区面积4.11平方千米、城镇化率25.9%、县城绿地率40.6、绿化覆盖率45.4,人均绿地面积11.54平方米,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9.3。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整合投入资金9190万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村庄

17、环境整治、文化活动场所、“一池三改”等农村基础设施工程296项,23个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六)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成绩斐然成立富民县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设立“绿色通道”,成立富民投资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县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263项,保留15项。落实招商引资四项制度,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2010年实际引进内资15.28亿元,为2005年1.48亿元的10.32倍,实际引进外资607万美元。制定出台了富民县关于加快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富民县非公有制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富民县新型工业化专项扶持

18、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壮大发展。2010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5.0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3。(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和谐富民”局面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文明县城”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0个、文明村6个,市、县级文明单位23个、文明村14个。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连续五年实现命案全破,八年巩固“无毒县”成果。完成了县公安局、检察院办公楼,武警中队营房和5个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普法教育和信访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

19、公开接待日制度,社会和谐局面进一步提升。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十一五”成绩斐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富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总体经济实力弱、产业支撑力不强。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1.347.930.8,特色农业提升不快、商品化程度不高;新型工业体系处于初级阶段,重化工和资源开采加工产业增加值占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3;现代服务业水平较低,商贸物流规模小,金融信息产业弱,休闲旅游缺乏大项目支撑。2010年全县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仅占全市的1.3、1.1

20、、0.75,与辅城地位极不匹配;二是富民城市规模小、承载能力低,与辅城功能要求差距较大。客运站、垃圾处理设施、公园绿地、文化场所、交通信号标识等城市公共设施少、配套功能不完善,城镇化率仅为25.9。三是基础配套滞后,道路交通等级低,通行条件差,尚未形成完善的高等级公路网络。水资源保障能力弱,缺乏重点骨干水源工程支撑,库塘蓄水量全市最低。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滞后,招商引资项目仍不同程度受水、电、路、土地等问题制约。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及辅城新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8.66年,低于全市9年的平均水平。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不足,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9人、

21、医院床位数3.71张,低于全市5.9人和4.3张的平均水平。四是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不到位,融入主城发展大势的主导意识和开放意识有待增强。体制机制的创新不到位,破解“三农”发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难题和困局的能力有待提高。三、“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富民也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这都为我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带来了难得历史机遇。(一)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富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

22、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坚持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十二五”工作的主题、主线,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0年中央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滇中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制定出台了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措施。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确定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昆明建设成为引领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昆明逐步由我国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这些政策措

23、施,为富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升级为富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世界性的第四次产业转移逐步推进,国外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将涌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大量产业也将向西部地区转移;昆明主城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二进三”战略,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将转向郊县,城郊经济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富民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资源和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巨大潜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三)“一主四辅”现代新昆明新区建设给富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全新

24、机遇昆明都市圈北部辅城富民新区的定位,使富民完全融入到新昆明的城市整体中,突出富民新区建设,加快发展成为大都市的拓展区,有利于都市人群新的生活格局的形成,满足新昆明城市发展的环境生态要求和产业优化布局。新建设的昆武高速公路和轿子山旅游专线给富民带来便利的交通网络,“15分钟经济圈”的时空优势和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开放前景和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昆明“四环十七射”的城市路网格局全面缩短了城郊空间维度,为富民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四)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为富民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5、,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已经广泛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注低碳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绿色、低碳产品。富民县不仅具有良好的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础,而且在低碳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比较优势,这为富民发展绿色经济特别是绿色农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富民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富民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五)富民经济社会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8.36亿元,人均GDP处于2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未来五年,将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强力影响下,全县上下主动自觉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26、,干部群众思想更加解放,观念不断更新,呈现出人心思变、人心思富、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生动局面。在深化县情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宏观形势发展变化,主动融入云南“两强一堡”和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大局,作出了由单一建设“休闲天地、养生富民”向综合建设“北部辅城富民新区”转变的重大战略调整,富民发展前途更加光明,前景更加绚丽,思路更加清晰,活力更加增强,环境更加优化,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增总量、调结构

27、、转方式、保民生为主线,抓住交通建设、城市发展、工业突破和招商引资四大重点,坚持走农业特、工业新、城市靓、生态美、人民富的全域城镇化发展道路,全面融入现代新昆明都市经济圈,把富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现代新昆明北部辅城富民新区。二、发展思路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富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两个基地,推进三化进程,实施四大战略,打造五大形象,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谐社会构建“六大举措”,努力实现富民科学发展大跨越。1.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加快现代新昆明都市圈北部辅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8、抓住机遇,加快富民新区建设,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以市场为导向,实施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坚持速度与效率并重,创造一流投资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社会和谐、生态优化的新跨越;在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前提下,实现从第三板块向第二板块跨越,发展成为昆明大都市拓展区。2.建设两个基地一是钛盐产业基地。依托钛、盐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开发科技更高端、效益更明显的高附加值钛、盐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二是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抓住现代新昆明都市圈北部辅城这一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型

29、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创业者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软硬件设施配套的办公、研发和生产基地,支持带动区内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为富民工业园区的开发做出示范作用。3.推进三化进程一是推进富民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优势产业聚集,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从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总量为主,向规模质量同步发展转变;以钛产业为主导,钛盐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加快引进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基地型、龙头型企业,着力在关联度大、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加快优势产业聚集,扩张工

30、业总量,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拓展富民高端信息化进程。整合信息资源,实施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加快信息化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高速宽带网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行无纸化办公,提升网上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全域城镇化水平。紧紧抓住“北部辅城富民新区”定位的资源优势,围绕“承接主城、服务主城、融入主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重四集中”,即“农地重新整理、村镇重新规建、要素重新组合”,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切实加快城乡建设力度,完善辅城规划体系,

31、把“北部辅城富民新区”建设作为全域城镇化的龙头,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做大做强中心集镇,按照“一个规划、一个市场、一个小区、一条特色商业街”的要求,建设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特色小集镇。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提升富民农业特色优势,引导建设一批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农庄,全面激发富民特色农业的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民身份的“三个转变”,努力拓宽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和领域,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城市规模,彰显富民“碧水螳川、生态辅城”的独特风格。4.实施四大战略一是生态立县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扩大城区绿化面积,提高县域

32、森林覆盖率;加大对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力度,实施矿山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大力推进全国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示范村、畜禽养殖示范区等系列创建,加强国民生态环境教育,培育县域生态文化;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科教兴县战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富民。突出重点,拓宽领域,依托现有条件有计划地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33、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三是产业强县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农业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打造生态农业品牌,营造精品效应,积极发展经济林果、优质蔬菜及花卉、鸵鸟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要依托资源优势,形成钛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钛盐化工、新型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品牌战略,着力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产品。服务业要积极发展以休闲养生为主的近郊旅游业,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生产生活提

34、供更好的服务。四是文化活县战略。启动富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工作,申报一批民间艺术项目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推出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精品,不断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深入挖掘饮食文化,弘扬本土地方风味特色,形成以养生健康菜系为主的富民餐饮品牌;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富民特色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提升文化内涵,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5.打造五大形象一是宜居富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林业建设,营造良好居住环境。强化规划管理,加快道路交通、市政、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二是养生富民。突出田园城市建筑风格,保留和

35、提升田园耕作方式和农田景观,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突出小城镇建设和辅城作用,打造依托昆明、面向全国的养生基地,使富民成为人们居住、度假、养生、游憩的佳地。三是绿色富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标准化认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倡导绿色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好节能减排;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用经济手段引导绿色消费。四是活力富民。强化阳光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利用新昆明城市发展的机遇,强化制度创新和作风建设,把富民打造成昆明市办事效率最高的县区之一。五是创业富民。加大软硬环境建设,打造产业发展优良环境。不断优化

36、招商、创业、兴业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把富民打造成政策最优惠、服务最到位的新昆明北部辅城创业示范区,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创业洼地。三、总体要求一要体现突出中心,跨越发展。紧紧抓住建设“昆明都市圈北部辅城富民新区”这一中心,发挥独特的区位和环境优势,围绕承接主城居住分流,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居住环境。对接主城产业转移,加快园区开发,建立以钛盐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清洁能源、环保科技、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富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要体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全域城镇化为主线,以辅城建设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

37、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坚持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相协调,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三要体现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突出生态和谐,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审批,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确保生态环境不受人为破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正确处理好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关系,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四要体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

38、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加大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力建设“和谐富民”。五要体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合作战略,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极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强化法制规范力、运用党政推动力,强势推进昆明都市圈北部辅城富民新区建设。四、发展目标到2015年,GDP年均增长14%以上;人均GD

39、P年均增长1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551.33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经过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实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速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居民素质显著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建成城市初具规模、功能基本完善、产业基

40、本成形、服务基本配套的“昆明都市圈北部辅城”和“现代新昆明富民新区”。富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值序号类型 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2009年2010年2015年(规划)年平均增长指导属性1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2.0423.8728.3654.7214预期性2第一产业亿元3.195.586.058.466.93预期性3第二产业亿元5.1610.8513.5928.0915.63预期性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805.346.7113.5316预期性5 第三产业亿元3.697.448.7218.1715.82预期性6三次产业结构26.5:42.8:30.723.4:45.4

41、:31.221.3:47.9:30.815.5:51.3:33.2预期性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8333157691908410预期性8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45.751.45358预期性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0.441.211.93.9916预期性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9310.3014.9545.625预期性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145.758.215.717预期性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5.118.939.6214.08.0预期性13社会发展城镇化率22.425.937预期性14城镇登记失业率2.73.533.5预期性15人口自然增长率7.176.635.767.5预期性

42、16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张2.64.5预期性17人均受教育年限年9.2预期性1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4.7472.680.685预期性19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709168892652510预期性2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09149315644909010预期性21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20303560预期性22资源环境森林覆盖率57.655.155.158预期性23年末耕地面积公顷6916701669046750约束性2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58.658.860约束性2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3.4911.4511.5413约束性26农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29.5347.3665.059

43、0.25约束性2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004080约束性2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080约束性2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达标率99.39595约束性30万元GDP能耗下降4.52累计下降20约束性31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11约束性32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1约束性3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70.730.650.39约束性五、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富民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遵循统筹规划、强化中心的原则,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来考虑,富民县空间布局为“一城两区三带”。一城:县城所在地21.9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新昆明北部辅城。继续保持和强化永定的县域中心地位,突出特色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的休

44、闲旅游服务职能,建成集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结合天然的地形地貌特征,建成以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养生、高尚居住功能为主的辅城。依托昆武高速、成昆铁路复线、昆明市域交通、昆禄公路和县道,将辅城中心区和富民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提高富民县城镇化水平。两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区、一园多片”发展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规划区覆盖全县六镇(街道)。实施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谋划未来20年(20102030年)工业发展布局,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扩张至6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商住(含集镇规划用地)、

45、配套设施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通过搭建园区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完善软硬环境质量,建立“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等措施,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进驻园区,把园区建设成为以科技研发为先导、主导产业链式发展为理念的新型工业园区。整合县域内的工业产业,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把钛产业、建材业、生物资源加工业建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工业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园区工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培育一个产值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户,在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中经济总量排名达到25位,建成我省重要的钛产业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材基地、物流基地。物流园区:主要布局在富民县永定大营片区。努力发展成为以客运、货运、仓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款庄重点布局农产品商贸物流产业,带动东部三镇(散旦、款庄、东村)的农产品流通,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