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091534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送审稿.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YB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规范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for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in metallurgy发布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09104号关于印发2009年第一批工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组织,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制订的。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学习了有关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和质量验收的经验,对规范条文反复讨论修改,并

2、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十三章,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施工准备、取源部件安装、仪表设备安装、仪表盘柜箱附件安装、仪表线路安装、仪表管道安装、脱脂、防爆和接地、防护、仪表调试、工程验收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有关杂志上。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盘古路777号,邮政编码:201900,E-mail:G,传真:021-56600743),以供将来修订时参考

3、。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1目 次1 总则 2 术语和定义 3 施工准备 4 取源部件安装 4.1 一般规定 4.2 温度取源部件 4.3 压力取源部件 4.4 流量取源部件 4.5 物位取源部件 4.6 分析取源部件 5 仪表设备安装 5.1 一般规定 5.2 温度检测仪表 5.3 压力检测仪表 5.4 流量检测仪表 5.5 物位检测仪表 5.6 机械量检测仪表 5.7 分析仪 5.8 其它检测仪表 5.9 执行器 6 仪表盘柜箱、附件安装6.1 一般规定.6.2 仪表盘、柜、箱.6.3 仪表电源设备 .6.4

4、仪表辅助能源装置 .6.5 仪表控制柜附件6.6 控制仪表和综合控制系统 .7 仪表线路安装7.1 一般规定.7.2 支架的制作与安装.7.3 电缆槽的安装.7.4 保护管的安装.7.5 电缆、电线的敷设7.6 仪表线路的配线8 仪表管道的安装 8.1 一般规定 8.2 测量管道 8.3 气动信号管道 8.4 气源管道 8.5 液压管道 8.6 盘柜箱内仪表管道 8.7 管道试验 9 脱脂 9.1 一般规定 9.2 脱脂方法 9.3 脱脂检验 10 防爆和接地 10.1 一般规定. 10.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仪表装置施工 10.3 仪表接地.11 防护 11.1 隔离与吹洗 11.2 防腐

5、 11.3 伴热 11.4 绝热 12 仪表试验 12.1 调试准备 12.2 一般规定 12.3 单台仪表校准和试验 12.4 单元组合仪表的校准和试验 12.5 综合控制系统试验 12.6 接口试验 12.7 回路试验 12.8 仪表辅助能源设施试验 12.9 试运行 13 工程验收 13.1 一般规定 13.2 中间交接 13.3 竣工验收 附录A :节流装置所要求最小直管段长度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s2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3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4 Instal

6、lation for Tap 4.1 General Provisions4.2 The Tap of Temperature4.3 The Tap of Pressure 4.4 The Tap of Flow 4.5 The Tap of Level 4.6 The Tap of Analysis 5 Installation of Instrumental Equipment5.1 General Provisions5.2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strument5.3 Pressure Measurement Instrument5.4 Flow Meas

7、urement Instrument5.5 Level Measurement Instrument5.6 Mechanical Data Measurement Instrument5.7 Analyser5.8 Other Measurement Instrument5.9 Actuator6 Installation for Panel, Cabinet , Box and accessory of Instrument6.1 General Provisions6.2 Panel, Cabinet and Box of Instrument6.3 Instrument Power Eq

8、uipment6.4 Instrument Auxiliary Energy Facility6.5 Accessory of Control Instrument Cabinet6.6 Control Instrument and Combined Control System7 Erection of Instrument Wires7.1 General Provisions7.2 Rack Fabrication and Erection7.3 Cable Tray Erection7.4 Protective Pipe Erection7.5 Cable, Wire Laying7.

9、6 Instrument Circuit Wiring8 Erection of Instrument Pipes8.1 General Provisions8.2 Measuring Pipes8.3 Pneumatic Signal Pipes8.4 Air Source Pipes8.5 Hydraulic Pipes8.6 Instrument Pipes inside Panel, Cabinet and Box8.7 Pipe Test9 Degreasing9.1 General Provisions9.2 Degreasing Method9.3 Degreasing Insp

10、ection10 Instrument Explosion Resistant and Earthing10.1 General Provisions10.2 Instrument Facility Construction in Explosion and Fire Hazardous Atmosphere10.3 Instrument Earthing11 Protection11.1 Isolation and Blow Washing11.2 Corrosion Resistant11.3 Heat Tracing11.4 Heat Insulation12 Instrument Co

11、mmissioning12.1 Preparation of Commissioning 12.2 General Provisions12.3 Single Instrument Calibration and Test12.4 Unit Combined Instrument Calibration and Test12.5 Complex Control System Test12.6 Interface Test12.7 Loop Test12.8 Instrument Auxiliary Energy Facility Test12.9 Trail Run13 Acceptance1

12、3.1 General Provisions13.2 Take-over Acceptance 13.3 Completion Acceptance61 总 则1.0.1 为了指导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1.0.3 冶金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淮的规定。2 术语和定义2.0.1 检测元件 sensor测量链中的一次元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宜于测量的信号。2.0.2 检测仪表 detecting and

13、measuring instrument用以确定被测变量的量值或量的特性、状态的仪表。检测仪表有时也称为测量仪表(measuring instrument)。2.0.3 测量 measurement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操作。2.0.4 就地仪表 local instrument安装在被测现场的仪表,一般在被测对象和被控对象附近。2.0.5 转换器 converter接受一种形式的信号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另一种信号形式输出的装置。2.0.6 取源部件 tap在被测对象上为安装连接检测元件所设置的专用管件、引出口和连接阀门等元件。2.0.7 检测点 measuring point对被测量进行检测的

14、具体位置,即检测元件和取源部件的现场安装位置。2.0.8 仪表管道 instrumentation piping仪表测量管道、气动和液动信号管道、气源管道和液压管道的总称2.0.9 测量管道 measuring piping从检测点向仪表传送被测介质的管道2.0.10 信号管道 signal piping用于传送气动或液动控制信号的管道2.0.11 气源管道 air piping为气动仪表提供气源的管道2.0.12 伴热 heat tracing 为使生产装置和仪表设备、管道中的物料保持规定温度,在设备、管道旁敷设加热源,进行跟踪加热的措施。2.0.13 脱脂 degreasing除去物体表面

15、油污等有机物的作业。2.0.14 执行机构 actuator (actuating element)将变化的信号变为相应运动的机构。注:提供信号的能源以及产生运动机械力的介质可以是空气、电、液或其组合。可通过膜片、杠杆、活塞或电磁线圈来推动。2.0.15 控制阀 control valve又称调节阀,由控制信号去调整流体通道的口径,以改变流量的执行器。2.0.16 控制系统 control system控制系统由仪表设备装置、仪表管线、仪表动力和辅助设施等硬件,以及相关的软件所构成。2.0.17 控制回路 control loop控制系统中,由比较元件、相应的正向通路和相应的反馈通路组成的回路

16、。2.0.18 综合控制系统 complex control system具备综合控制功能和系统通讯网络的仪表控制系统。注:综合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典型的综合控制系统有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可编程序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工业控制机(IPC-industrial process computer)、现场控制系统(FCS-field control system)等。具有管理功能的综合控制系统称为综合控制管理系统。2.0.19 量程 span测量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

17、。2.0.20 量程迁移 span shift将量程从一个范围线性段迁移到另一范围线性段。2.0.21 零点迁移 zero shift将零点从零位迁移到某个位置。2.0.22 取样 sampling以一定时间间隔对被测量进行取值的过程。2.0.23 试运行 commission安装完毕的设备、装置或系统在投入正式运行前所进行的性能试验和开通开车运行试验。注:仪表工程的试运行是指仪表工程的系统试验及试验合格后开通投用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的运行试验。3 施工准备3.1 施工技术准备3.1.1 仪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图自审。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对(向)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文

18、件交底和会审。3.1.2 仪表施工前,仪表的管件、阀门、管材采购及备料应结合仪表实际订货情况,确认采购的仪表连接件。如热电偶直型连接头、变送器终端接头、压力开关及流量开关连接头等。并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1 测量介质的类型、压力及温度等;2 阀门的选型,如闸板阀、球阀、截止阀等;螺纹规格及牙角;管材型号及材质。3.1.3 仪表工程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对复杂、关键的安装和试验工作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3.1.4 仪表工程施工前,应对(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仪表施工人员应进行技能培训,具备仪表安装专业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3.2 仪表设备及材料的检验和保管3.2.1 仪表设备

19、及材料到达现场后,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及材质等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同时查验产品技术文件和质量证明书应齐全。3.2.2 仪表配管的钢管材料应防止二次生锈、脏污杂质进入管内,应做好防腐处理。3.2.3 对仪表盘、柜、箱的开箱检查除应满足第3.2.1条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 表面平整,无损伤,内外表面漆层完好;2 外形尺寸和安装孔尺寸,盘、柜、箱内的所有仪表及部件的型号、规格均应与设计文件相符。3.2.5 仪表设备及材料验收后,应按其不同要求的进行分区和分类保管,并做好标示。3.2.6 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已安装的仪表设备及材料进行保护。4 取源部件的安装4.1 一般规定4.1.1 取源部件的

20、结构尺寸、材质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1.2 取源部件应安装在便于检修的地方,取源部件的定位由仪表专业配合工艺(设备、管道)专业进行,其开孔、安装由工艺(设备、管道)专业负责实施,非设备制造的安装取源部件的备料(一次短管和一次阀门)由仪表专业设计提供。4.1.3 取源部件材质应根据母材及设备情况、介质状况及周边环境腐蚀状况来确定,应与设备和管道材质相同或高于连接设备和管道。4.1.4 在设备及管道采用保温材料情况下,取源部件应露出保温层外,确保一次阀门能正常操作。4.1.5 取源部件焊接的焊丝应符合要求。4.1.6 不锈钢取源部件焊接时,宜采用黄甘油对丝扣进行均热保护,防止丝扣变形。

21、4.1.7 在高压、合金钢、有色金属设备和管道上开孔时,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4.1.8 设备上的取源部件应在设备制造的同时安装。有遗漏时,不得仅参照工艺流程擅自开孔和加工,应在设计、设备厂家指导下进行现场加工。4.1.9 高压容器上开孔作业必须由具备高压容器作业资质的人员实施;实施完毕,应进行探伤鉴定。4.1.10 对易损坏和易破坏的取源部件结构,安装时应加以防护。4.1.11 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4.1.12 取源部件在耐材砌筑和混凝土浇注体上安装时,应在砌筑或浇注的同时埋入,当无法做到时,应预留安装孔。其埋设长度应符合

22、设计和工艺要求。4.1.13 安装取源部件时,不宜在焊缝及边缘上开孔焊接,取源部件安装完毕后,应随同设备和管道进行压力试验。4.1.14 取源阀门与设备或管道的连接不宜采用卡套式接头。4.1.15 设计文件要求或规范规定脱脂的取源部件,应脱脂合格后安装。4.2 温度取源部件4.2.1 温度取源部件应按设计要求并参考设备订货参数选取备料,主要有以下四类:1 法兰式:适用于设备及高温、腐蚀性介质的高低压管道;2 螺纹式:适用于无腐蚀、一般介质的高低压管道;3 填料盒式:适用于快速更换测温元件的设备及管道上;4 卡套式:适用于小直径的热电阻,便于调节插入深度,如测量电机线圈、电机轴承温度等。4.2.

23、2 温度取源部件的型号、规格、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原则选择:1 根据设备订货参数选择温度取源部件的型号规格;2 根据工艺管道的管径大小、温度测量仪表的插入深度要求、管道保温层厚度等确定一次部件长度;4.2.3 温度取源部件的密封垫片应根据使用部位的温度、压力、介质的类型来选择。一般介质选择橡胶石棉板XB200(200,小于等于1.47MPa)、XB350(350,小于等于3.92MPa)、XB450(450,小于等于5.88MPa);腐蚀性介质选择聚四氟乙烯板SFB-1;高温高压(大于等于450, 5.8810MPa)气体、蒸汽介质选择防锈铝LF2或纯铜板T3。4.2.4

24、 温度取源部件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管的插入位置和深度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流量和压力较大的介质,应考虑介质对测温元件的冲击和震荡。4.2.5 温度取源部件与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4.2.6 温度取源部件与管道呈倾斜角度安装时,宜逆着物流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交。4.2.7 取源部件宜安装在介质流速相对稳定的地方,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物流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重合。4.2.8 水平测温取源部件安装应考虑保护管受热后因自重弯曲变形而影响生产检修。4.2.9 设计文件规定取源部件需要安装在扩大管上时,异径管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当

25、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凡在管径不大于DN65mm的管道上安装测温元件时,均需采用扩大管安装。4.3 压力取源部件4.3.1 一般压力取源部件含取压短管和一次阀门,对于脏污易堵塞介质的压力取源部件还包括积尘容器及排尘附件。4.3.2 压力取源部件的型号、规格、材质当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原则选择:1 对带有灰尘、固体颗粒或沉淀物等混浊物料的压力取源部件应选择带积尘容器;2 一次取压短管的管径应大于仪表测量管道管径1.5倍;3 对于DN65及以下工艺管道上的取源部件采用小管径逐级加大的组合装置。4.3.3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应选在介质流束稳定的地方,不得选择紊流区。

26、取压点的轴向位置一般应在直管段上,取压点距90弯头后方接口应不小于3D(D为管道内径)。4.3.4 介质管道上的压力取源部件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不锈钢管或无缝钢管,钢管壁厚度应满足压力要求。4.3.5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4.3.6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时,其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管道开孔内部毛刺打磨干净。4.3.7 检测脏湿、粉尘、固体颗粒或沉淀物等介质时,应制作特定取压装置,间接取压。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取压部件宜顺物料流束成锐角安装。4.3.8 H2、O2取源部件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方式,并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脱脂溶剂进行清洗。4.3.9

27、 炉膛压力取源部件一次部件钢管内径应不小于20mm,阀门不宜采用截止阀,宜采用直通球阀或闸板阀。4.3.10 当检测温度高于60的液体、蒸汽和可凝性气体的压力时,就地安装的压力表的取源部件应带有环型或U型冷凝弯。4.3.11 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要求:1 测量气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2 测量液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3 测量蒸汽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4.3.12 当现场条件不能满足第4.3.11条的情况下,应在二次管路中采取如下措施处理:1 测量气体介质时,应

28、在二次管路最低处增加排污罐;2 测量液体介质时,应在二次管路最高处增加集气罐。4.3.13 压力取源部件要在腐蚀性介质衬里施工前完成安装。4.3.14 在砌筑体上安装取压部件时,取压管周围应用耐火纤维填塞严密,然后用耐火泥浆封堵。4.4 流量取源部件4.4.1 流量取源部件正负压的取压口短管焊接方式参照4.3.6。4.4.2 流量取源部件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4.4.3 节流件安装在直管段,其上、下游侧2D范围内必须按规定进行多点实测,实测值上游直管段不得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0.3%,下游侧不超过2%,2D以外用目测法检验其外圆。4.4.4 节流件安

29、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应将全开阀门或球阀安装在流量节流件的上游段,调节阀安装在节流件的下游直管段之后。4.4.5 节流件在管道中安装应保证其前端面与管道轴线垂直,不垂直度不得超过1;还应保证其与管道同心,不同心度不得超过0.015D(1/-1)的数值,=d/D。式中: D管道内径; D节流件内径。4.4.6 新装管路系统必须在管道冲洗和吹扫完成后再进行节流件的安装。夹紧节流件的密封垫片夹紧后不得突入管道内壁。4.4.7 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4.4.8在规定的直管段最小长度范围内,不得设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检测元件,直管段

30、管子内表面应清洁,无凹坑和凸出物。4.4.9 节流装置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时,取压口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量气体流量时,在管道上半部;2 测量液体流量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范围内;3 测量蒸汽流量时,在管道上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范围内;并在取压后最短距离处加冷凝罐。4.4.10 节流孔板安装前必须清理干净,孔板锐角为介质流入的方向,当现场测量气体介质不能满足第4.4.9条1的情况下,应在二次管路最低处增加排污冷凝罐,测量液体介质不能满足第4.4.9条2的情况下,应在二次管路最高处增加集气罐。4.4.11 孔板或喷嘴采用单独钻孔的角接取压时,应符

31、合下列规定:1 上、下游侧取压孔轴线,分别与孔板或喷嘴上、下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应等于取压孔直径的1/2;2 取压孔的直径宜在4-10mm之间,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3 取压孔的轴线应与管道的轴线垂直相交。4.4.12 孔板采用法兰取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上、下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当0.60和D0.60且150mm D 1000mm时,为25.41mm;2 取压孔的直径宜在6-12mm之间,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3 取压孔的轴线,应与管道的轴线垂直相交。4.4.13 孔板采用D或D/2取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游侧取压孔的轴线与孔板上游侧端面间的距离

32、应等于D0.1D;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与孔板上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当0.60时,等于0.5D0.02D;当0.60时,等于0.5D0.01D;2 取压孔的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3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4.4.14 用均压环取压时,取压孔应在同一截面上均匀设置,且上、下游侧取压孔的数量必须相等。4.4.15 测量烟、风道威力巴流量取源部件,节流元件插入风道内,上下应有固定措施。4.5 物位取源部件4.5.1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4.5.2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4.5.3 安装浮球式液

33、位仪表的法兰短管必须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活动。4.5.4 电接点液位计测量筒应垂直安装,筒体零水位电极的中轴线与被测容器正常工作时的零水位线应处于同一高度。4.5.5 重锤式料位计取源部件安装位置应选择在仓体中心与侧壁之间,并保证其运行轨迹内无其他阻力设施。4.5.6 阻旋式料位计在料筒侧壁水平安装时,应在其上方约150mm处增加防护装置。在料仓顶部安装时,其深入料仓内部器件应加保护管。4.5.7 音叉料位计应根据产品技术说明书和测量容器内物料来确定音叉的安装方向。4.5.8 核辐射料位计的射线源至槽壁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常温料槽射线源至料槽壁的间距不应小于40mm,至高温料槽的间距

34、不应小于100mm。4.5.9 雷达式、超声波物位应保证换能器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超声波束区域内无障碍物。4.5.10 电容式液位计,重锤液位计取源部件法兰口安装应平直,不宜安装在震动大的地方,否则应设减震装置。4.6 分析取源部件4.6.1 取源部件阀门应为球阀或闸板阀,便于取源介质快速流通。4.6.2 分析仪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状态稳定、能灵敏真实反映成分变化和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样品的地方,周围不应有层流、涡流、空气渗入、死角、物料堵塞或非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取样点的位置宜靠近分析柜。 4.6.3 在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分析取源部件时,其安装方位应符合本规范第4.4.9条的规定。4.

35、6.4 被分析的气体内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于15。5 仪表设备安装5.1 一般规定5.1.1在设备和管道上安装的仪表应按设计文件及工艺要求的位置安装,应能灵敏真实反应测量数值变化。5.1.2就地仪表的安装位置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施工,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显示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示值,光线充足的地方;2 操作仪表应选择操作维护方便位置,中心线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3 仪表不应安装在有振动、高温、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电磁场干扰、腐蚀性气体的位置;4 当不可避免安装在腐蚀性、脏污或室外环境的测量仪表应采取防护措施或设置仪表保护箱

36、。5.1.3 仪表设备现场开箱时,不得使用大锤等冲击振动力过大的工器具,开箱验收后的仪表设备及随机附带技术文件、非安装附件和备件应妥善保管,并安排专人负责。5.1.4 仪表安装前应参照设计设备清单、工艺流程图、装箱单进行逐一核对其位号、型号、规格、材质和附件。5.1.5 仪表与设备、管道或构件的连接及固定部位应受力均匀,不应承受非正常的外力和非正常方向的自重力。仪表安装应牢固,安装过程中不应敲击、震动仪表。5.1.6 设计文件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5.1.7 直接安装在设备或管道上仪表,宜在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管道同时安装时,在管道吹扫前应将仪表拆下。应

37、随同设备或管道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验。5.1.8 仪表设备的接线箱、接线盒或设备接线的引入口宜采用电缆锁紧装置。接线的引入口不应朝上,当不可避免时应采用良好的密封措施以避免潮气和粉尘渗入。5.1.9 对仪表和仪表电源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应按产品文件要求进行,不应损坏弱电设备及电子元件。5.1.10 仪表设备的出厂铭牌应齐全、牢固、清晰。仪表位号、测量介质、量程范围应明确,标牌挂在便于观察的地方。 5.2 温度检测仪表5.2.1 测温元件安装前,应根据其性能要求逐一检测确认。5.2.2 接触式温度检测仪表的测温元件应安装在能准确反映被测对象温度的地方。5.2.3 测温元件在管道上安装时,其插入

38、深度L的选定应保证其感温点处于管道中心。5.2.4 在小管道上安装测温仪表时,为保证足够的插入深度,可采取逆流方向斜向插入或加装扩容器(扩大管)。5.2.5 在容器类设备上安装的测温仪表的插入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需满足以下最小插入深度规定:1 热电偶(阻)应不小于其保护管外径d的810倍;2 对双金属温度计当保护管长不大于300mm时,浸没长度不应小于70mm;当保护管长度大于300mm时,浸没长度不小于100mm;3 压力式温度计不小于其温包的长度。5.2.6 在多颗粒粉尘的部位安装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5.2.7 对于具有腐蚀性的酸碱类介质场所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用耐腐蚀

39、的测温元件或增加防腐蚀保护措施。5.2.8 测温元件安装在易受被测物料强烈冲击的位置,以及当水平安装时其插入深度大于1m或被测温度大于700时,应采取防弯曲措施。5.2.9 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对象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5.2.10 陶瓷护套的热电偶安装过程中不应敲击,保护管前端不应封闭。 5.2.11 对埋设在炉体的炉底、炉基易受外力损伤的热电偶,其外露部分应加装防护装置。5.2.12 热电偶数量较多,在较大型炉体的安装要求:1 核对标示:依据设计图纸和装箱单核对热电偶、法兰、紧固件、垫片、螺栓等设备及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并予以标示;2 分类存放:安装前,根据热电偶布置图按各标高层分类存放;3 放线开槽:仪表专业配合砌筑专业进行开孔检查,确定开孔标高及分布方位;4 部件确认:应根据预制件表选择安装件;5 埋设安装:配合炉窑专业,并按设计要求选择安装方式;根据热电偶插入深度表进行安装;6 隐蔽报监:填写隐蔽记录,报监理备案。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