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9265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张承公路崇礼至张承界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时 间:二一一年三月张承公路崇礼至张承界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1项目概况主线起点位于张承高速一期终点的崇礼北互通,路线往北经太平庄、下窝铺、白旗,在南山窑村西跨越南赤公路,在狮子沟镇转向东北,经大碴底、清二营、清三营、清四营、清五营,在大东沟开始穿越桦皮岭,到达坝上,路线向北经老虎沟、西坝、脑包底,东辛营、脑包山、韩庆坝,在东滩路线转向东跨越葫芦河后,在小南营北跨越宝平公路,路线继续向东经学堂村、菜园村后跨越闪电河,在小二号村北的张家口和承德两市交界处到达本项目的终点,路线全长10

2、1.807公里。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红线部分为本项目)本项目共4条连接线,全长54.1km。南山窑互通连接线:拟建连接线利用省道南赤线(S345)、省道张沽线(S242)、乡道095,省道南赤线目前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0.5米,公路状况良好,省道张沽线目前为三级公路,路基宽8.5米,平、纵面技术指标较低,乡道095目前为四级公路,路基宽6.5米,公路状况较差。南山窑互通连接线由南山窑向北沿张沽线至狮子沟,经狮子沟沿乡道095至清三营。连接线全长13.620Km。战海互通连接线:战海互通设置于张北县战海乡老虎沟村东南,战海连接线主要利用048乡道、省道张沽线(S242)改建,目前048

3、乡道无等级,为沙石路;省道张沽线(S242)为三级公路,路面大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严重,车辆运行速度低,运营效益极差。战海互通连接线由老虎沟向西北经哈拉沟、脑包怀、头号、二号至三号。连接线全长20.68Km。西辛营互通连接线:拟建西辛营互通连接线主要利用县道小白线(X404)改建,目前县道小白线为砂石路,技术指标较低,路基宽6米。西辛营互通连接线起点东辛营,终点西辛营,路线走向基本沿县道小白线,对县道小白线(X404)进行完全改建。连接线全长4.746Km。沽源互通连接线:拟建项目利用省道宝平线,现状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为11.4米。拟建项目起点位于沽源县小南营村省道宝平线,路线走向基本

4、和宝平线一致,对局部不满足技术标准的路段进行局部改造。起点至口道营子段由于受建筑物影响,路基左侧加宽;口道营子至龙泉永段路基右侧加宽;然后在河东村南侧向西北侧改线,终点位于省道半虎线与宝平线交叉处。连接线全长15.129Km。主线共设大桥7140米/20座,中桥106米/2座,小桥10米/1座。设4950米/4座隧道,占路线总长度的4.86%。其中长隧道2900米/1座,中隧道1650米/2座,短隧道400米/1座。设置4条互通式立交,预留一个二秦枢纽。全线共设置一处监控分中心(设在张家口市内),2处服务区,4处匝道收费站,2处养护工区。本项目计划2011年开工建设,工期3年,2014年通车。

5、1.2建设项目的意义1.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2是构建河北省“东出西联”交通运输大通道,完善河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的需要;3是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4是解决首都北京过境和货运交通压力、构建北京外围高速大环线的需要;5. 是发展沿线经济,促进京张承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需要;6.是建设现代化国防交通运输的需要;1.3项目主要技术标准1.3.1主要技术指标项目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见1.3-1。表1.3-1 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单位起点二秦枢纽互通二秦枢纽互通张承界公路等级级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段划分AK62+078AK138+400AK138+400AK163+885路段长度Km76.32225.485车

6、道数个44路线全长Km101.807设计速度Km/h80100行车道宽度m27.5027.50路基宽度m24.526.0中间带宽度m33.5硬路肩宽度m2.53.0土路肩宽度m0.750.75桥梁荷载等级级公路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桥梁特大桥1/300,其它1/100特大桥1/300,其它1/100路基1/1001/10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70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50400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1200012000凹型m1200012000最大纵坡%54最小坡长m200250停车视距m110160项目连接线主要技术指标:南山窑互通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战海互通连接线采用二级公

7、路标准进行建设。西辛营互通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沽源互通连接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其中一级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采用80km/h,路基宽24.5m;二级路采用双向双车道,设计速度采用60km/h,路基宽12m。表1.3-2 连接线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标准公路等级一级二级设计速度km/h8060路基宽度m24.512路面宽度m210.511.4桥梁宽度m24.512汽车荷载公路-级公路-级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1/50平曲线最小半径m4002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05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50020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00015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50最大

8、纵坡%66最小坡长m200150路面等级高级高级停车视距m110751.4征地拆迁及工程土石方数量工程永久占地968.71 hm2,包括主线占地和连接线占地两部分,其中主线工程永久占地 860.32 hm2,连接线工程永久占地108.39hm2(包括原有公路用地45.29 hm2)主线工程永久占地包括路基工程区、桥梁立交区、附属设施区、弃渣场四部分,其中路基工程区占地751.74 hm2,桥梁立交区占地60.90hm2,附属设施区占地17.68hm2,弃渣场占地30 hm2。连接线工程永久占地108.39 hm2,其中包括原有公路用地45.29 hm2,新增耕地29.00 hm2,荒草地34.

9、10 hm2。总占地含路基工程区和桥梁工程区两部分,其中路基工程区占地107.35hm2,桥梁工程区占地1.04hm2。主线土石方挖填总量为2202.40万m3,其中挖方664.18万m3(包括表土剥离91.03万m3),填方1538.22万m3,其中利用挖方424.50万m3,需借方1113.72万m3,弃方148.66万m3;连接线挖填总量为233.30万m3,其中挖方46.66万m3(包括表土剥离18.66万m3),填方186.64万m3,利用挖方28.00万m3,需借方158.64万m3,无弃方。工程建设过程中主线需拆迁房屋1850m2,通讯塔126处,变压器36处,混凝土线杆426根

10、,光缆8处;连接线需拆迁混凝土线杆134根,路基两侧杨树9476棵。1.5污染源强分析一、环境空气拟建项目除收费站采用水泥混凝土外,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过程排放的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为TSP、沥青烟气,主要存在材料的运输、沥青摊铺、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等环节产生,上述各环节在受力的作用下将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产生TSP和沥青烟气污染。另外,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扬尘二次污染。施工便道扬尘根据同类工程建设经验,施工期施工区内运输车辆大多行驶在土路便道上,路面含尘量高,道路扬尘比较严重。特别在混凝土工序阶段,灰土运输车引起的扬尘对道路两侧影响更为明显。据有关资料,在距路边下风向50m,T

11、SP浓度为11.625mg/m3;距路边下风向100m,TSP浓度为9.694mg/m3;距路边下风向150m,TSP浓度为5.093mg/m3。营运期汽车尾气公路建成通车后,汽车尾气成为影响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行驶车辆单车排放的NOX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附录E2中的推荐值选取,见表2.12-1。汽车尾气污染物可模拟为一条连续排放的线性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同时又取决于车辆类型和运行车况。根据公路竣工验收监测数据,虽然公路两侧NO2浓度高于全国监测NO2浓度的年日均值的混合平均值0.046mg/m3,但公路两侧的NO2浓度没有明显的超标现象,通常

12、在路侧30m范围内即可满足二级标准,因此本次评价对营运期汽车尾气的影响仅做简要的分析。二、水环境(1)施工期水污染源强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和生活,包括砂石料加工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施工机械冲洗喷淋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以SS为主,废水量以砂石料加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居多。生产废水:桥梁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产生的油水污染;施工场地有砂石材料冲洗废水产生,但废水量较少,污水中成分较为简单,一般为SS和少量的石油类。生活污水:尤其是跨河流桥段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将对周围水域产生一定的污染。此外,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也可能对周围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13、2)营运期水污染源强营运期水污染源主要是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等各服务设施的污水排放和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服务区、收费站废水根据国内已建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类比资料,沿线设施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按式估算:本项目服务区、收费站及养护工区污水排放情况见表1.5-1表1.5-1 沿线服务设施用水及污水排放量估算表序号服务设施名称桩号每处设计人员数量用水量(m3/d)污水排放量(m3/d)备注1塔院服务区AK103+700300(服务区工作人员100人,流动人员折算成常住人口200人)3331.4包括洗车用水5t/d2沽源服务区AK142+000300(服务区工作人员100人,流动人员折

14、算成常住人口200人)3331.4包括洗车用水5t/d3南山窑匝道收费站AK75+000202.21.764占海匝道收费站AK101+000202.21.765西辛营匝道收费站AK121+955202.21.766沽源匝道收费站AK146+651202.21.767合计70074.869.84路面径流水环境污染源强主要是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公路桥面径流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其污染物浓度受降雨强度、车流量、车辆类型、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根据相关资料,降雨初期到形成桥面径流的3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30分钟以

15、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铅的浓度及BOD5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桥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表1.5-2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项目520min2040min4060min平均值pH7.07.87.07.87.07.87.4SS(mg/L)231.42158.22158.2290.3690.3618.71100BOD5(mg/L)7.347.307.304.154.151.265.08石油类(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从1.5-2中可以看出,40分钟以后路面径流基本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

16、B3838-2002)中的一级标准。三、声环境施工期机械噪声源强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其中施工机械主要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营运期交通噪声单车排放源强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交通噪声,营运期交通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HJ2.4-2009)进行预测。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1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本项目沿线生态环境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本地区耕作制度与气候环境有关,地区气候春旱多风,农田作物需要灌溉用水,本地区水利灌溉设施比较完好,保障了农田用水,使农作物正常发育

17、生长。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极大部分为一般耕地地,主要种莜麦,春小麦、马铃薯、谷子、高梁、玉米、豆类及瓜果等经济作物,剩余部分为荒坡、林地和建设用地。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2.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分析可知:拟建公路环境空气质量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2.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经过对沿线敏感点的现场噪声监测,除狮子沟乡学校和小南营昼间超标,夜间达标外,其余噪声监测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a/2类标准。2.4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以桥梁形式跨越大清河、葫芦河、闪电河,经监测,沿线水体水质良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8、中(GB3838-2002)的类、类标准。3 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措施3.1生态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3.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沿线路基征地主要是耕地。工程永久占地968.71 hm2,包括主线占地和连接线占地两部分,其中主线工程永久占地 860.32 hm2,连接线工程永久占地108.39hm2(包括原有公路用地45.29 hm2)主线工程永久占地包括路基工程区、桥梁立交区、附属设施区、弃渣场四部分,其中路基工程区占地751.74 hm2,桥梁立交区占地60.90hm2,附属设施区占地17.68hm2,弃渣场占地30 hm2。(2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植被以农作物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

19、米、蔬菜等,树木主要为北方常见树种,主要树种为杨树,除此以外现场踏勘期间未发现有其它受国家及地方保护的珍稀树种。(5)公路工程开挖路基,动用了大量土石方,公路建设 不会对沿线水土流失状况产生影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措施进行水土流失防护,可降低水土流失状况。3.1.2 减缓措施(1)土地补偿恢复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各种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复,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使用荒地或其它闲散地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土壤侵蚀。加强农田水利及农机、农电建设,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积极提倡科技兴农,提高作物单产,使

20、中低产田经改造后变成高产、高效田,提高经济效益。(2)取土场的生态恢复措施取土场现状为荒草地,项目取土开始前,应先对表土进行清理,将表层30cm的熟土收集后集中堆放,作为施工结束后取土场的覆土来源,等取土场使用完毕,将清表土平铺于取土场;取土时,为减小水土流失,防止沥水流入取土场中,在其四周设挡水土埂。由于取土场原为荒草地,取土后,可尽量恢复为林草地,如果有条件,可恢复为耕地。(3)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的生态保护措施施工营地的布设可尽量租用当地村民的房屋,不能租用民房的应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布设,不能损坏营地以外的地表植被,减少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施工便道应尽量利用村庄自然道路进行施工运

21、输,新开辟的临时道路及施工料场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便道修建应基本符合路线设计走向,以便正式筑路时加以利用,避免造成过多的环境破坏和工程浪费。修便道要注意农田保护,新建段便道修建应最大可能的与公路线位一致,以便减少环境破坏和工程浪费。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及便道宽度,并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施工便道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路线和范围使用,不得擅自扩大施工便道的范围。施工便道应设置明显标志划定其范围,并有专人进行施工疏导和管理。便道整治:施工便道使用前多数在路面铺设料石土方,在施工期结束后,应将铺设料石

22、土方先行去除,恢复原有的基础地面,或暂不去除铺设料石,对已塌陷部位进行适当平整,从而为土壤及植被的恢复奠定基础。在工程施工结束后,通过上述恢复措施,并进行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3.2 社会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3.2.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沿线地区环境质量不构成显著影响。项目建设将提高和改善整体和区域的交通运输能力。(2)项目设置了足够的交叉工程,有利于地方道路的通行,对沿线民众的出行基本无影响。(3)项目建设征用耕地对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很小,对地区总体农业生产影响通过合理的补偿得以减缓。采取征地补偿、耕地调配、调整及发展高效农业等措施,可

23、使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并对直接征用耕地的村庄村民给予合理的补偿,保证不降低其生活水平。(4)项目建设拆迁民房,将使拆迁户的生活受到影响。采取拆迁赔偿,对困难户及脆弱群体实行扶持政策,可以使影响降至民众能接受的程度。3.2.2 减缓措施(1)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及河北省的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制定一套有序的完备的征地拆迁安置计划,公路建设部门应专门成立征地拆迁办公室并制定合理的安置计划,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从工程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安排,充分协调,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使被征用土地和需拆迁安置居民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受影响居民生活的稳定。对于被征地的农民,其责任

24、承包地,将由所在村、镇负责重新调整,一般是在村组范围内调整,其劳动力一般就地安置。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要做好这些被征地拆迁受影响户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工作,主要是要抓好、落实好以下基本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建设单位要按签订的协议,将被征地、拆迁的各项补助费用及时支付给相关乡镇、村政府。补助费用一定要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及时分到有关村组和个人,要充分发扬民主和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到合理分配、使用各项补偿费。合理调配耕地和安置劳力,落实农业税等各项政策。按照镇、村建设规划,盖好拆迁户住宅等。(2)在初设阶段加强勘察,优化线路设计,减少工程占地情况。(3)应加强对沿线文物古迹的调查勘探和保

25、护,如施工中发现有未发掘到的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文物保护单位,待文物发掘和清理完毕后才能恢复施工。(4)公路的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公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3 声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4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公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夜间的影响较明显,为减轻影响,敏感点附近夜间禁止施工。(2)在公路运营期,推荐方案环境敏感点出现了噪声超标现象。在采取设置通风隔声窗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噪声超标,保证各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改善和达标。3.4 环境空气影

26、响及减缓措施(1)施工期只要做好施工期道路洒水抑尘、沥青拌合设备选型得当和施工场所的优化选址及防尘管理工作,公路施工对环境空气和保护目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2)营运期根据近几年已建成高速公路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综合结果,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其中TSP扬尘主要源于环境本底,路面起尘贡献值极小;NO2均不存在超标现象。随着我国执行单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公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轻微。3.5 水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3.5.1水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生活污水:在施工营地内设置防渗旱厕,定期清理用作附近农田用肥。对于施工营地其它

27、生活污水收集后用于洒水抑尘。同时,项目应在施工营地四周设立截水沟,以避免生活污水进入附近水体。生产污水:施工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主要通过采取禁止直接排入水体等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来减少其对所在地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的生产污水经收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另外,施工区内含有毒物质的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如保管不善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会对水体造成较大危害,施工开始前先挖两侧的排水沟,保证路面径流不会影响河流的水质,同时此类有毒物质材料在施工期需要妥善保管、堆放,避免发生前述情况。在严格落实各种管理及防护措施后,施工期生产污水不会对项目区水环境

28、带来明显影响。(2)公路建设项目在跨越河流时以建桥形式通过,小的河流或灌渠以涵洞形式通过,在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公路交通对沿线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行车辆所泄漏的石油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沿线河流。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COD、石油类、SS等。对于石油类,也仅限于滴漏在道路上的这类物质,经过运行车辆轮胎的挤压,随轮胎带走一部分,其余部分只有在大雨季节,随路面径流经过边沟才有可能到达水体中。由于这类物质量较小,通过降水稀释、边坡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后才有可能到达水体,从而使污染物浓度变得更低,对水体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为防止杂物弃入沿线河流,跨河流路段的桥梁两侧应设置防护网。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

29、措施和严格的日常管理,可以防止桥梁路面径流营运期对河流的污染。3.5.2减缓措施(1)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应保护沿线河流的水质,禁止施工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本路线以桥梁形式跨越大清河,但大清河全年无水,因此桥梁的建设不会对沿线地表水体造成污染。施工生活污水防治措施:施工营地内设置防渗旱厕,定期清理用作附近农田用肥。对于其它生活污水收集后用于洒水抑尘。施工生产污水防治措施:施工场地生产污水收集后用于场地内的洒水抑尘。(2)营运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全线设匝道收费站4处、服务区2处, 服务区的废水排放量约37m3/d(包括洗车废水),匝道收费站的废水排放量约1.6 m3/d。服务区污水

30、处理设备采用SBR+滤布滤池工艺,匝道收费站的废水设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附近农田用肥。3.6 固体废弃物影响及减缓措施(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部分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主要产生于施工营地,产生量相对较小,但如果施工期间不注意此类垃圾的堆存,很容易引发蚊蝇孳生,所以在施工营地应设置临时的垃圾桶,并将收集的垃圾定期清运。施工人员集中的生活营地,要设专职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宿营区的生活垃圾集中统一回收,运动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渣场进行处置,拆迁房屋、建筑物的

31、建筑垃圾部分回用,部分用于施工营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其余运送附近的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经堆肥或送各路段附近的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在妥善处置的前提下,施工垃圾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2)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拟建公路建成通车后,当地交通更为便捷,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交通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用具等废弃物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公路养护的负担。工程营运期主要生活垃圾是由服务区、养护工区、匝道收费站产生的。对固体废物的处理,严禁随意抛弃,需统一收集后运至收费站相应所在地的垃圾场,另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泥交给当地的农民作为肥

32、料。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工程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3.7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路基工程区挖方路段较高一侧山坡设置永久截水沟,路基两侧设永久排水边沟,填方路段在路基两侧修建永久排水边沟和急流槽。路基边坡填高小于3m的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填方大于3m的土质边坡采用拱形骨架防护。中央分隔带及占地界内侧进行植草种树。路基开挖或填筑前剥离的表层土沿路基一侧堆放,清表土采取撒播草籽和防尘网苫盖的方式进行防护,以增加防治效果,防止水土流失。中低山区主要为挖方路段,路基开挖过程中在较高一侧山坡设置临时截水沟,在另一侧路肩边缘设置临时挡水土埂,路基边坡设临时排水槽和排水边沟;中

33、低山区与坝上过度区和坝上高原区主要为填方路段,路基填筑过程中在路肩边缘顺路肩设置临时挡水土埂,在路基边坡和路基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槽和排水边沟,以防止雨季施工上游来水和路面积水对路基造成冲刷。(2)桥梁立交区桥梁基础施工时开挖土方及钻渣堆放于附近空地,采用装土草袋进行拦挡。桥梁灌注桩基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泥浆和部分钻渣,故需修建临时排水沟和泥浆收集池等必要的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场地,回填开挖的临时排水沟和泥浆收集池。对于立交区的空余场地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3)附属设施区施工结束后在附属设施区的四周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栽植方式进行绿化,乔木和灌木栽植前采用穴状整地,附属设

34、施区绿化面积为7.07hm2。(4)弃渣场弃渣场在弃渣作业前先进行表土剥离,集中堆存,清表土采取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防护,以保证工程建设后期绿化用土,在弃渣场下游坡脚处修筑挡渣墙进行拦挡,根据弃渣场周边地势,在弃渣场上游布设截水沟、在弃渣场的两侧布设排水沟。施工结束后进行渣体平整,并采取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主要在弃渣场的坡面和平面撒播种草,在挡水埂和弃渣顶面种植灌木柠条,从而形成对弃渣场的改良和再利用。(5)取土场本工程取土方量较大,所设取土场多为荒坡和土岗,取土前首先进行表土剥离,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拦挡和苫盖,同时在取土场上游布设截水沟、在取土场的两侧布设排水沟,防止上游来水对取土场造成

35、冲刷,施工结束后回覆表土,并采取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6)施工便道由于运输方量较大,因此该区也应重点防护。施工前首先进行表土剥离,并沿施工便道两侧堆放,采取撒播草籽和草袋装土拦挡的方式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后回覆表土撒播草籽,恢复原有地貌,同时施工道路使用过程中必须经常洒水,减少扬尘。 (7)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包括混凝土拌和系统、综合加工厂、机械停放场、仓库、材料堆放区等区域,该区人为和机械活动频繁,原有地表和土壤结构不可避免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在施工前需在施工生产生活外侧修建临时排水沟,在排水沟的下游修建沉沙池,并与当地排水沟渠相连,以排除施工废水,由于生

36、产生活区占地主要为耕地,要求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场地整治,为复耕做准备。(8)在工程建设施工中采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后,可有效治理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方案设计水平年末,项目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5%,拦渣率95%,土壤流失控制比大于或等于1,林草植被恢复率97. %,林草覆盖率25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基本实现防治目标。张承公路崇礼至张承界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4 结论项目主线起点位于张承高速一期终点的崇礼北互通,路线往北经太平庄、下窝铺、白旗,在南山窑村西跨越南赤公路,在狮子沟镇转向东北,经大碴底、清二营、清三营、清四营、清

37、五营,在大东沟开始穿越桦皮岭,到达坝上,路线向北经老虎沟、西坝、脑包底,东辛营、脑包山、韩庆坝,在东滩路线转向东跨越葫芦河后,在小南营北跨越宝平公路,路线继续向东经学堂村、菜园村后跨越闪电河,在小二号村北的张家口和承德两市交界处到达本项目的终点,路线全长101.807公里。本项目共4条连接线,全长54.1km。项目总投资724100万元,其中环保经费总额约4150.5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0.57。张承公路崇礼至张承界段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张家口地区公路网布局,提高张家口地区的高速公路的通达深度。提高了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和路网的服务水平,提高周边地区的相互联系。高速发达的路网,不仅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并且促进休闲旅游区的构建。因此,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河北省相应环保法规、政策,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张承公路崇礼至张承界段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