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095313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20) .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 摘 要 )二九年十二月目 录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总体战略1(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环境11、低碳化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全球视野12、生态型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国家战略13、现代化生态岛-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思想21、坚持系统性的协调观22、坚持低碳型的发展观23、坚持全方位的合作观2(三)建设生态岛的战略目标2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行动领域5(一)自然资源保护利用51、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52、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53、加强生态岛自然湿地、林地、绿地的保护与建设6(二)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2、71、推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72、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管理83、推进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管理8(三)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91、优化能源结构和构建绿色能源体系92、推进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9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10(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111、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112、加强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113、加强噪声的治理124、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治理125、加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13(五)生态型产业发展131、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设132、推进清洁生产和高科技环保型生态工业体系建设143、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调整经济结构15(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161、加强城镇化建设,优

3、化人口布局162、构建“低排放、低噪声、低耗能”的现代化城乡交通体系17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口综合素质17三、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支撑保障体系19(一)运行管理191、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生态岛建设统筹协调192、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可持续的滚动发展机制193、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生态岛建设绩效管理194、加强各方合作交流,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205、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依法推进和实施生态岛建设20(二)政策保障201、实行人口综合调控,推进生态岛人口结构优化202、完善土地控制政策,合理利用生态岛土地资源213、制定产业准入政策,推动绿色产业体系建设21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倡导

4、低碳生活方式215、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完善生态岛建设的投融资机制216、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22附录:崇明生态岛建设主要评价指标解释2327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总体战略21世纪,作为我国第三大岛屿的崇明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把崇明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岛,体现了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崇明愿景的高度统一,是崇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环境1、低碳化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全球视野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必将引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全球

5、性革命。把崇明岛的建设定位于现代化的生态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体现了21世纪人类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2、生态型发展-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国家战略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部署。占上海近五分之一市域面积的崇明岛,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地空间、多样化的自然生物资源等优势,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积极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将为上海更好地实施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四个率先”创造条件。3、现代化生态岛-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受地缘因素和

6、历史成因等影响,崇明岛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本市其他地区。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的正式通车以及越江设施的加快完善,为崇明岛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但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方式转变等带来新的考验。只有按照现代化生态岛的战略目标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理规范生态岛建设行为,有效把握生态岛建设进程,才能实现崇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战略思想1、坚持系统性的协调观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按照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要求,坚持总体布局,在协调推

7、进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联动发展的基础上,把崇明本岛的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放在优先突出位置,为未来的发展留足自然生态环境涵养空间。2、坚持低碳型的发展观努力建立低碳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模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低碳型的生态产业,积极有效地控制碳排放强度,努力将崇明本岛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3、坚持全方位的合作观加强市、县联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和完善大协作的市场体系,推进跨领域、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合作。充分发挥崇明在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上海和全国服务;充分利用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

8、岛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三)建设生态岛的战略目标按照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目标,以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协调发展,把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项目建设、措施管理和政策配套,力争到2020年形成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初步框架。完善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布局。在崇中分区建设以森林度假、休闲居住为主的中央森林区,崇东分区建设以生态居住、休闲运动、国际教育为主的科教研创区和门户景观区,崇南分区建设人口集聚的田园式新城和新市镇区,崇北分区建设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规模农业区和战略储备区,崇西分区建设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为特色的生

9、态休闲区。构筑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指标评价体系。按照生态更加文明、环境更加友好、经济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管理更加科学的总体思路,接轨国际生态理念,结合崇明发展实际,建立一套强化生态保障、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推进崇明生态岛的建设。在强化生态保障方面,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注重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及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节能减排;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型产业;在改善民生质量方面,注重完善以人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

10、,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评价。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崇明生态岛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单位2020年1建设用地比重%13.12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种103森林覆盖率%2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55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83.16自然湿地保有率%437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08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959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95 10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203011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612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水域比例%951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14空气API指数达到一级天数天145 15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10016实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2

11、517公众对环境满意率%9518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90(30)19化肥施用强度公斤/公顷25020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0.721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万元/亩12002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023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万元1.5二、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行动领域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明确具体行动领域,制定2010-2012年的工作目标,完善推进措施,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自然资源保护利用1、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目标至2012年,全岛实现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0

12、%;至2020年覆盖率达到75%。(2)行动有效提高崇明岛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推进建设东风西沙边滩水库工程,实施相关泵站及管线工程。实施崇西、城桥、陈家镇等新水厂工程及相关配套管网工程,新水厂建成使用后关闭供水片内的小水厂。推进防渗渠道的建设。加强近期无法归并的中小水源地的监管,按照国家标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型家用设施。2、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1)目标控制城乡建设规模,合理布局,提高土地的集聚效益。至2012年,岛内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03.7平方公里以内,建设用地比重为12.7% ;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09平方公里以内,比重不超过

13、13.1% 。(2)行动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利用。增加有效供给,抑制过量需求,做好土地存量整理,实行土地资源复合使用,努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益。建立复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生产、经济和生态三效统一的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模式,通过适地、适生、适用取得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佳总体效益。做好增减挂钩、拆旧建新工作,在分别保证建设用地和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3、加强生态岛自然湿地、林地、绿地的保护与建设(1)目标至2012年,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水鸟物种数保持10种,森林覆盖率达到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

14、达68.7%,自然湿地保有率上升为43%。至2020年,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水鸟物种数将保持10种,森林覆盖率上升为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5平方米,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83.1%,自然湿地保有率稳定控制在43%。(2)行动编制生态岛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规划,建立湿地资源监测站;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构建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立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审批制度,实行湿地开发生态影响和环境效益的预评估。优化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水鸟栖息生境;加快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受损湿地的修复及维护工程。建立崇明岛水鸟补充栖息地和季

15、节性栖息地;恢复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部分区域的鱼蟹养殖塘,建立水鸟补充栖息地。加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推进崇明新城和若干乡镇的公共绿地建设。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对除现状基本农田、自然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之外的其他农用地等生态用地也予以保护,增加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用地。 (二)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1、推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1)目标至2012年,崇明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0%,资源化利用率达50%;至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5%,资源化利用率达80%。(2)行动继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逐步采用统一的集中分类。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推进生

16、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农村蔬菜垃圾回田利用。加快推进崇明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的建设。2、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管理(1)目标积极推进崇明岛畜禽养殖场的标准化、规模化综合改造,至2012年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至2020年达到95以上。至2012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农田薄膜回收率达到80%;至2020年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和农田薄膜回收率均达到95以上。(2)行动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畜禽场,推广自然养殖法,改造提升治理一批中小型生猪养殖户,关闭若干中小型生猪养殖户。落实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推进种养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建设有机肥处理中心,实现有机肥生态还田

17、。在若干个规模化畜牧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同时建设一批畜禽养殖专业户的小型沼气工程,实现三沼利用。 配备先进适用的秸秆机械化还田装备。加快非机械化还田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建立若干个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处理中心和食用菌培养料处理中心。3、推进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管理(1)目标至2012年,崇明岛工业固废(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90%;至2020年,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至2012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90%;至2020年达95%以上。至2012年,加紧落实污泥资源化设施建设;至2020年,实现污泥资源化率95%以上的目标。(2)行动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提高

18、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积极筹建污泥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在2020年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三)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1、优化能源结构和构建绿色能源体系(1)目标至2012年,减少煤炭消费量,增加外来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崇明岛10万千瓦级陆上风力发电场,建成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示范项目;至2020年,力争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030万千瓦。(2)行动关停堡镇燃煤电厂。建设崇明北沿等风力发电场。建设若干个具太阳能发电和旅游观光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实施太阳能屋顶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小区试点,推广使用太阳能供热设备,如太阳能供热水和热泵热水等。2、推进能源高效

19、利用与节能(1)目标至2012年,崇明岛单位GDP综合能耗到达0.7吨标准煤;至2020年达到0.6吨标准煤。(2)行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工艺,学习国际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推进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与节能技术改造工作。三年内关停并转企业60家,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年均下降12%。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1)目标至2012年,岛内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力争大型公建项目建筑节能率达到65以上。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标准方面,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行动加强新建建筑项目的节能环保评估,严格按国家绿色建筑的相关评价标准核准。推广普及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

20、。对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按生态住宅小区的具体技术要求建设,开展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示范平补选优。 推进现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加强对农村建房的节能指导。在新建酒店、商用建筑、大型场馆中试验空间采暖技术和绿色建筑技术。(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1、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1)目标坚持河道整治与截污治污工程,加强引水调度与河道管理措施。至2012年,实现骨干河道水质达到类水域比例达90%;至2020年,比例上升为95%。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至2012年,崇明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为80%;至2020年,力争达到90%以上。(2)行动实施崇明岛上骨

21、干河道整治工程。实施若干河道的危闸改造工程。实施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四座污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初步形成崇明岛“两片、四厂”的污水集中处理格局。加快完善一、二级污水收集管网体系。积极推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按照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设置水文水质监测站点,开展日常监测工作。2、加强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1)目标至2012年,崇明岛API指数一级天数将达到140天左右;至2020年,将达到145天以上。(2)行动建设完善岛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东部、中部、西部及陈家镇隧桥出口附近分别设置监测点。加强对骨干道路的防护林建设和建筑工地、堆场、道路等各类扬尘污染的全过程监管

22、;主要集镇和风景旅游区实施扬尘污染控制。逐步实施4蒸吨(含4吨)以上的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和除尘设施改造工程、10蒸吨(含10吨)以上的燃煤锅炉烟气在线监测建设工程、饮食服务业油烟废气治理工程。实施国家级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公交客车的更新换代。3、加强噪声的治理(1)目标2012年2020年,岛域区域环境噪声均能符合功能区要求。(2)行动重点监控交通噪声,增设陈家镇隧桥出口处的噪声监测点位。建设长江隧桥工程沿线防护林带,有效防治交通噪声影响。积极推进城桥镇噪声重点控制区的建设工程。4、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治理(1)目标至2012年,崇明岛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保持100%,无害化处置率达100%;至2020

23、年,两项指标均保持100%。至2012年起,崇明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为100%,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80%;至2020年,保持100%全达标。(2)行动购置一批集运车辆,并建设若干座压缩中转站。根据发展需要,适度扩建工业危废处置场。继续完善岛内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的监管系统。加强对人口较多区域的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固体废弃物处置场二期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建设。5、加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1)目标至2012年,崇明岛政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达到20%;至2020年,提升为25%。2012年2020年,公众对环境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2)行动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监管工作,安装在线监测系

24、统,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推进COD减排。实现工业园区内工业污水纳管率100%。制定环保绩效衡量标准体系,进行科学评判。建立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社会监督机制,定期实施环境满意度抽样调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责任心。(五)生态型产业发展1、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设(1)目标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至2012年,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60%,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15%,实现农产品良种覆盖率95%;至2020年,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90%,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达30%,良种覆盖率达98%。控

25、制化肥施用,改良土壤环境,有效保护耕地。至2012年,全岛农田化肥使用强度降为每公顷为350公斤,农药使用量保持在10公斤/公顷以下,进一步优化农药品种结构;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降至0.76。至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强度250公斤/公顷、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0.7。(2)行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累计达80个,其中国家级8个、市级8个。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修订和推广一批涵盖有机、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程,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建立1600亩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关键技术集聚,特别是标准化生产和各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培训基层农业科技

26、人员100名,逐步形成多元化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展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的试验示范,筛选符合生态岛建设要求的绿色、环保型新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制定合理的专用配方肥料配方,形成有机肥料、配方肥料的使用技术方案,提高有机肥料和配方肥料的使用面积,达到培育地力、合理平衡施肥的要求。推广种植绿肥,休闲养地。2、推进清洁生产和高科技环保型生态工业体系建设(1)目标至2012年,岛内园区外污染行业工业企业数量比重控制在3%以内;至2020年,污染企业数比重不得高于1%。至2012年,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达到450万元/亩,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

27、至19立方米/万元,再生材料使用率达到1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至2020年,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达到1200万元/亩,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5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18立方米/万元,再生材料使用率达到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保持100%。(2)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的劣势产业企业。加强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导向和布局指南,确定崇明本岛限制类、禁止类产业的类别。制定节水、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推进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展规模化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

28、。重点将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建设成岛内生态工业园区试范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重点骨干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建设水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在线监测系统。3、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调整经济结构(1)目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扩大服务业经济规模。至2012年,全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至2020年,达到60%以上。改善景区环境质量,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构筑产业链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从产业经济到功能性经济的跨越。(2)行动建设明珠湖、东平森林

29、公园、陈家镇等地区的重点旅游设施,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精品观光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核心产业。在东平森林公园、明珠湖公园两个风景旅游区开展风景旅游区负氧离子的常规监测;建立监测和评价规范;构建旅游区环境质量公布系统,实时公布负氧离子浓度等指标的监测结果。创建陈家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1、加强城镇化建设,优化人口布局(1)目标构建居民点体系,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人口集中度。至2012年,按总体规划要求有序调控城乡居民点体系,全岛城市化率达到40%以上;至2020年,全岛村级居民点数量控制在188个以内,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2)行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崇明岛居民点体系

30、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人口布局的合理化,并注重人口规模与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的匹配。重点建设崇明新城和陈家镇等新市镇,加快自然村的适当归并,形成“新城新市镇中心村”三级城镇体系。适当保留部分乡村和农村民居,营造具有海岛特色的乡村景观,为生态岛发展预留空间。2、构建“低排放、低噪声、低耗能”的现代化城乡交通体系(1)目标按照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要求,建立多方式、多层次、多功能、分工合理、组合科学、容量充足、服务优质、能适应岛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至2012年,公交出行比例上升至12,各类公交车辆达到国标准,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40;至2020年,公交出行比例达22%,各类公交

31、车辆环保节能标准不低于市中心标准,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0%。(2)行动建设若干骨干道路。建设崇明新城等市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若干县级交通枢纽。建设“村村通”公交,行政村基本达到“一村一站”。加快推进岛内车辆的国标准改造。积极争取各种新型环保公交车辆在崇明进行试运营。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口综合素质(1)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民政、体育等软硬件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至2012年,实现全岛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0.71万元;至2020年,力争达到1.5万元左右。(2)行动创建“生态教育”品牌,将生态教育的受益面扩大到所有中小

32、学生。加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快中心医院三级达标建设,合理布局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服务站点/村卫生室的建设,全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公共运动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体育设施;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实现全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探索建设若干生态型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岛上居民期望寿命。三、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支撑保障体系崇明生态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加强政策配套,形成可落实、可评价、可持续的支

33、撑保障体系。(一)运行管理1、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生态岛建设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相关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以崇明县政府为主体,项目部门配合的推进责任机制。邀请相关领域高级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建议。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崇明生态岛建设。2、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可持续的滚动发展机制根据纲要制定的总体目标,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制定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具体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措施,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滚动发展。3、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生态岛建设绩效管理建设涵盖

34、土地利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等各项环境质量以及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监测等内容的监测网络系统,开展系统全面的评价,定期向社会发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生态岛建设的跟踪评估机制,实施“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对土地利用格局、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指标一年一评价,对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等指标三年一评价。将生态岛建设管理效能评价纳入行政考核体系,强化责任约束。4、加强各方合作交流,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积极动员和推进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实业东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岛内企业的参与,形成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推进力量。加强与邻近省市,特别是位于崇明岛但隶属于江苏省

35、的永隆乡、兴隆乡相关城镇的合作,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统一规划、协同实施,共同促进崇明生态岛建设。 加强部市合作,力争将崇明生态岛建设纳入国家有关部委的专项规划、改革试点和重点基地等范围,争取国家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加强世界生态岛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为核心,积极吸引国际组织、工商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崇明生态岛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完善各种法规和管理体系。5、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依法推进和实施生态岛建设在认真贯彻实施已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国际生态岛建设的相关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及崇明岛建设的客观现实和环境

36、基础,尽快出台崇明生态岛保护和发展管理的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指导、规范、监督生态岛建设的有序推进。(二)政策保障1、实行人口综合调控,推进生态岛人口结构优化要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规划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积极的经济社会政策促进崇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远近结合,稳定人口总量,岛内外人口发展联动,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空间分布;加强保障和改善结构相结合,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完善土地控制政策,合理利用生态岛土地资源保护优质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加强滩涂资源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保护崇明长江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落实用

37、地调控具体措施,构筑绿色生态空间体系,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3、制定产业准入政策,推动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制订高标准的生态岛产业准入政策,对其现有产业进行严格筛选,逐步淘汰“三高一低”企业,实现岛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型绿色产业新体系。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确保生态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引导居民建立绿色的消费观念,完善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鼓励生态型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碳排放,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在优惠政策上优先向崇明岛倾斜,为全国建设低碳型、节约型社会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5、

38、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完善生态岛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用好、用足现行各项财税政策,整合崇明发展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确保政策和资金聚焦生态岛建设发展的重点领域。统筹平衡市级层面对崇明生态岛的政策资金支持,在深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设立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专项资金,形成稳定的财政支持机制,重点支持生态保护、环境建设项目和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广泛吸纳民资、外资等社会各类资金投入。6、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介,通过公益广告、教材读本、培训教育等形式,加大生态岛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

39、,探索编制生态岛各类行为主体的行为守则,形成全社会倡导生态型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生态岛建设的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岛建设的热情和责任。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充分发挥公众对生态岛建设的监督作用。附录:崇明生态岛建设主要评价指标解释1、建设用地比重指岛内建设用地的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百分比。2、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生物多样性指数(Diversity)指某一生态系统类型的物种数占整个区域的物种数的比例。考虑到可操作性,以达到全球种群数量1%物种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指数,参照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认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实际调查中以水鸟作为

40、指数,综合反映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从侧面反映崇明岛的环境质量。3、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0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每个居民平均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滨水绿地等。5、生态保护地面积比例指岛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自然湿地及其他农用地等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受保护性质的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百分比。6、自然湿地保有率指-5米等深线以上的滩涂湿地面积。自然湿地保有率是指自然湿地(特指河口滩涂湿地)占岛域

41、面积的百分比,岛域面积为崇明岛陆域面积与周缘湿地之和。7、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指生活垃圾资源化量占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生活垃圾资源化是指将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后转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包括焚烧、堆肥以及其他方式的综合利用。8、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指畜禽养殖场通过还田、沼气、堆肥、培养料等方式利用的畜禽粪便量与产生总量的百分比。有关标准按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执行。9、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指资源化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占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的百分比。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等。10、可

42、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11、单位GDP综合能耗指每产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12、骨干河道水质达到III类水域比例指岛域骨干河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标准以上水体的百分比。13、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指城市及乡镇建成区内经过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或其它处理设施处理(相当于二级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量与城镇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14、空气API指数达到一级天数指API指数小于50的天数,API(Air Pollution In

43、dex)是一种我国现行普遍采用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直观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污染的程度。15、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指城市及建制乡镇按规划的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相应标准所占的比例。16、实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指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权数(总权数以100为计)。17、公众对环境满意率指对环境满意的公众所占的百分比。本指标反映生态岛建设管理中的公众的社会性参与情况,由专业调查公司调研测算得出。18、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比例(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

44、例)指主要农产品中,已经过专门机构对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比例。19、化肥施用强度指单位农田面积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折纯量是指将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份折算。20、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内梅罗指数是一种兼顾极值或突出最大值的加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其中,表示平均单项污染物指数,即;为土壤污染物测值;为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表示最大单项污染物指数。21、园区单位面积产出率指工业园区内报告期内已投产企业单位土地面积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可以衡量土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测定土地的减量化使用效果。工业园区指规划工业区块,包括工业基地、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地块等。2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百分比。23、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指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发展的财政支出经费的平均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