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96057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1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报告: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doc(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编号:Z0005189040691 密级:非密课题名称: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设计研究项目委托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承担单位: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2006年6月6目 录一、前言1二、国内外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发展现状及启示2(一)国外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分析21欧盟应急系统-22德国危机预防信息系统33美国应急指挥系统34加拿大应急系统45日本应急管理系统4(二)国内应急指挥系统分析41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42上海市应急联动通信系统53杭州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54青岛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65成都市应急联动系统66贵阳市应急指挥系统77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7(

2、三)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的启示与借鉴71应急通信平台72应急预警平台83资源共享交换平台84地理信息平台85指挥决策平台86系统安全保障8三、北京市应急技术领域资源现状及应用需求分析9(一)现状91有线通信系统92无线通信系统93视频图像系统(IP视频会议系统、图像信息系统)94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10(二)应急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121优势122不足12(三)应用需求分析131迫切需要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建设132. 迫切需要建立信息分析、预警系统133. 迫切需要整合各类应急基础设施134. 迫切需要建立与国家相关应急机构的联动机制13四、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总体框架14(一)应急指挥业务逻辑模型14

3、1应急指挥组织结构模型142应急系统运行体系15(二)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总体模型161系统总体框架16(三)重点研究内容171. 应急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172. 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173. 应急预测预警系统174. 应急管理信息报告系统185. 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186. 应急指挥移动通讯体系18五、应急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19(一)应急信息资源的总体框架19(二)应急信息资源建设内容与方式191. 全市基础信息数据库192. 应急业务共享数据库203. 应急业务专项数据库204. 公众服务信息数据库215. 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库21(三)应急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211. 应急信息资源的分级

4、管理212. 分类管理原则与方式223. 应急信息资源标识符23(四)基于目录的应急信息资源管理技术231. 应急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232. 应急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的建设243. 基于目录体系的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技术25(五)基于空间地理的应急数据建设与整合261. 应急空间地理数据:需求、组成及应用262. 应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建设与整合273. 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和专业空间图层数据的建设与整合284. 应急空间地理数据的获取技术29六、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31(一)现状与需求311. 现状312. 需求32(二)全市电子政务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构成321. 电子政务共享交换平台的职能3

5、22. 电子政务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323. 电子政务共享交换平台功能33(三)应急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331. 应急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332. 应急共享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33(四)各应急机构在应急共享交换平台中的职责341. 市应急办342. 市信息办353. 专项应急指挥部354. 区县应急指挥中心355. 紧急报警服务中心和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35(五)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模式361集中交换模式362分布交换模式363混合模式37(六)应急指挥应用系统与应急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371节点接入模式372应用系统接入模式38七、应急预测预警系统39(一)各专业部门预测预警业务系统现状39(二)

6、预测预警系统架构391专业预测预警系统392综合预测预警系统393综合预测预警系统的作用40(三)综合预测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40(四)预测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411信息获取412分析识别413风险评估424预警决策425预警发布42(五)预测预警系统的技术支持421基于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和模拟预测的各类模型系统422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信息获取与发布系统43八、应急信息报告系统44(一)系统现状441. 信息报告现状442. 应急信息报告流程443信息报告内容45(二)现有信息报告系统分析451. 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报告系统分析452典型区县政府应急信息报告系统分析46(三)应急体系对信息报告系统

7、的需求471. 报告手段多样化472. 报告内容标准化473. 报告操作简单化474. 报告信息空间化475. 资源整合476. 分布实施、重点先行47(四)应急信息报告系统总体设计471. 系统框架472运行环境483部署策略494关键技术49(五)应急信息报告系统功能设计501信息报告512信息筛选513信息管理524系统维护52(六)应急信息报告系统数据设计531信息报告数据库532信息分级分类533信息存储调用53(七)应急信息报告系统相关单位的职责541市应急指挥中心542市信息办543专项应急指挥部544区县应急指挥中心545紧急报警服务中心和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54(八)与其他系统

8、的关系541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业务关系及技术实现542与应急指挥中心硬件的接口关系553整合分析56(九)建设步骤规划561一期建设562二期建设56九、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57(一)数字化应急预案体系总体架构57(二)数字预案的总体功能581数字预案的基本功能582数字化总体预案的主要功能特点583数字化专项和部门预案的主要功能特点58(三)数字预案的基本组成与功能描述591数据资源592应急管理组织与责任体系593应急流程604辅助决策技术605信息发布系统616预案管理系统61(四)数字预案的培训与演练系统621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演练632公务员的培训与演练633公众应急常识教育、培训与演

9、练63(五)数字预案的支持系统631数据库632模型库633案例库64十、应急指挥移动通讯系统65(一)应急指挥移动通讯系统总体架构651应急指挥移动通讯系统的用户构成652应急指挥移动通讯体系基本构成65(二)应急指挥移动通讯系统工作模式661集群通信系统662移动宽带通信系统673卫星通信系统704DMB-T数字图像移动通信系统715海事卫星通讯系统726微波通信系统73(三)应急指挥移动通讯系统基本功能751指挥调度系统752有线语音通信系统753数据传输系统764视频图像传输系统785视频会议系统816视频监控系统81十一、计算机网络平台与视频会议会商系统82(一)计算机网络平台82(

10、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84十二、成果应用及系统开发项目建议84(一)补充研究课题841应急案例数字化及语义浏览研究842应急指挥应用系统运行维护机制研究853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研究864移动指挥应用系统应用研究86(二)本次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建议87附录A 相关标准与规范88(一) 国家标准88(二) 行业标准89(三) 地方标准89(四) 国际标准89(五) 政府文件90一、前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把这项任务作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

11、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应急管理工作。自1999年起开展了北京市建立紧急救助服务系统的研究工作。2003年6月,在抗击非典之际,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研究并提出了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总体方案。2004年4月以来,根据国务院建立“一案三制”(应急预案、体制、机制、

12、法制)的工作要求,按照“以人为本,同国际接轨,适应国际大都市和2008年奥运会需要,有首都特点”的建设思路,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先后3次专题研究本市应急工作,强调把应急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突破口,要求北京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发布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了全市应急管理体制,提出了应急工作任务、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3年以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初步形成了应急预案体系北京市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个总体预案、34个专项应急预案、18个区县分应急预案和7个应急保障预案。在交通、消防、地下管线、地铁等重点领域和地区开展应急

13、预案演练。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安全隐患集中排查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初步建立起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005年4月成立了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18个区县全部成立了区县应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整合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初步确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3初步建成了市应急指挥平台将分散在市属各委办局的信息、通讯、物资等应急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依托图像监控、无线调度、有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综合保障“五大”技术系统为依托的市应急指挥平台,初步具备了对社会面的监控、现场图像的无线传输、视频资源整合、无线通信指挥调度、有线通信集中指挥调度和各类信息资源共享等“六大功能”。4专业

14、处置队伍初具规模已形成包括公安、医疗、地震、防汛、矿山、建筑工程、市政等近30万人的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其中,公安系统构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动态巡逻防控应急队伍;交管系统具有一支能够及时赶到现场的应急反应队伍;消防部队共有官兵四千余人;医疗系统在城区均有布点,并成立了市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安全生产系统组建12支专业救援队伍;防汛系统、森林消防、人防系统和城市公用设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都不同程度得到加强。5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初步展开编制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已经完成了向全市450万户家庭和外地在京的常住家庭免费发放,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二、国内外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发展现状及启示(一)国外

15、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分析1欧盟应急系统-(1)欧盟FP6计划。欧盟框架计划是欧盟为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科研合作而专门制定的。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挑战,欧盟第六框架研究计划FP6(6th Framework Programme)2002-2006分别在信息社会技术领域与航空和空间技术领域资助应急管理相关项目。FP6信息社会技术领域设有“提升应急管理”的主题,其目标是:提升应急管理、提升安全应用、环境管理。该主题研发基于SOA框架的、支持分布信息和应急管理决策系统的软件和服务平台,同时建立欧洲新的应急管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实现子系统间的互操作,逐步成为欧洲应急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研究应急协调化、本体标

16、准化和元数据框架。FP6航空和空间技术领域设有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GMES)计划。该计划结合遥测技术、地面观察等方式,连结全球各类观测系统,以达到监测、评估全球环境和自然灾害,满足预测预警、事件评估分析、应急响应决策三方面的需求。(2)欧盟e-Risk系统。是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网络基础架构,为其成员国实现跨国、跨专业、跨警种、高效及时地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供支持服务。该系统于2000年建成,目前覆盖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希腊、科索沃、摩纳哥等八个国家。波兰、俄罗斯、亚美尼亚等三国也将在近期加入。e-Risk系统的设计思路是利用“伽利略”卫星定位技术,结合地面控制指挥调度

17、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事故现场进行精确定位。集成有线语音系统、无线语音系统、宽带卫星系统、数据网络系统、视频网络系统等多种通讯手段,在事故发生前,搜集和处理影像资料、图片、地理信息等,开展风险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收集和发布来自现场的资料、图片等,在救援小组、专家小组和指挥中心之间建立起语音、图像、数据的同步链路;在救援工作结束后,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并对有关数据库及预案进行更新。2德国危机预防信息系统2001年德国内政部门着手建立“危机预防信息系统”(German Emergency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deNIS),并在此基础上开发deNISII系

18、统,为联邦和地方政府沟通市民和事件响应建立起一个信息支持网络。deNIS支持灾难管理者的工作,deNIS II系统只对一些授权的使用群体开放,主要是联邦政府的内务部门和灾难控制部门的运作中心。系统用以评估灾难的现状情势和面临的问题,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应当向州、联邦政府或者外国申请哪些援助物资。3美国应急指挥系统(1)美国NIMS。美国于“9.11”事件后,制定并通过了“2002国土安全法案”,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在整个国家层面上对应急体系中的组织管理体系、机构设置、指挥协调体系、法律和规范标准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平台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规范。根

19、据总统令-5(HSPD-5),国土安全部发布了 “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和“国家应急预案(NRP)”,并提出了联邦各部门和州等地方政府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培训和执行计划。作为国家级的框架NIMS由指挥和管理、准备、资源管理、通信和信息管理、支持技术、运行管理和维护6部分组成。(2)美国e-FEMA规划。在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发布了5年战略规划(20032008),提出了其发展的六个目标:减少生命损失;减少灾难对财产和生产过程的影响;协调美国国家资源,应对恐怖袭击;在灾难发生的情况下,作为美国应急管理信息的发布门户;为FEMA员工创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成为世界一流

20、的政府部门。FEMA这一在国际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作为专门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政府部门,其发展规划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如何制定、执行预案,也不是仅仅在出现危机时才进行工作,而是从一个政府管理的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平时的准备,危机时的责任,未来的发展目标,都有明确的定义。这是基于一种正确地面对危机,正确地处理危机,正确地恢复秩序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但涉及到危机管理的范畴,同时也涉及到政府部门自身和协调建设的范畴,不但包括先进的信息系统,而且还包括相应的法规(责任划分)、机构建设(团队组织)、行动目标(检验标准)和行动计划。这种明确的规划,可以成为FEMA在建设和完成相应系统时作为相关的规范。这个规范不是

21、仅仅寄希望于一个专业的预案,而是寄希望于一个全面的组织建设以及全面的流程责任划分。4加拿大应急系统加拿大目前的突发事件应对以“危机法”和“危机预防法”为法律基础。联邦和各省都有专门的危机应对机构,联邦各部门和各省都有危机应对行动中心,并都制定有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危机应对方案。加拿大减灾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以家庭和企业单位自救为核心,市镇、省和联邦政府为后援。在正常情况下,联邦政府负责全国减灾工作的宏观管理,应省政府请求提供援助;省政府负责协调管理全省的减灾工作,应市镇政府请求提供救灾建议和指导;市镇政府负责市镇的减灾准备和抗灾救灾工作。5日本应急管理系统日本按行政系统分别设置中央防灾会议(国家级)

22、、都道府县防灾会议(省部级)和市町村防灾会议(基层)。一旦灾害发生之后,这些“会议”单位作为应急反应机构自动转换为同一级的灾害对策总部(或中心)。日本于1947年制定“灾害救助法”,1961年又出台“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东京都防灾中心成立于1991年,位于东京都政府办公大楼内,是全区综合防灾行动指挥部,其机构包括:“灾害对策本部”,由东京都知事和消防、警察等单位领导组成;“防灾中心联络室”,负责与各类灾害预防、救助部门联络;“通信室”,负责保障各种通信系统;“指挥情报室”收集各类灾害情报,传达本部减灾决策指令;“夜间防灾联络室”,负责夜间和休息日值班警戒任务。(二)国内应急指挥系统分析1南宁

23、市应急联动中心南宁市目前正在建设的应急救助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包括三个平台:以110、119、120、122紧急呼叫为标志的应急救助平台;以12345市长公开热线为标志的非紧急救助服务平台;应对洪灾、地震、重大疫情等重特大灾害、灾难的联动平台。应急联动系统是南宁市应急救助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第一期工程。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基于C4I概念(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信息)的信息系统,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12345市长公开电话、防洪、防震、防空以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运用统一的报

24、警号码,共享各种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向公众提供紧急救助服务。系统由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无线移动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用软件、有线通信系统、车辆定位系统、图像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语音记录子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子系统、联动中心安全系统、无人值守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其它相关配套系统和市长公开电话网络系统共15个子系统构成。2上海市应急联动通信系统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信息通信系统是按照 “统一接警、分类处警、社会联动”的目标进行设计和建设的。系统解决了上海市各个领域(包括:公安、消防、交通、卫生、水务、

25、环境保护、民防、安全生产、市政、防汛、电力、地震、通信、航空、港务、铁路、油气、海事、海上救助等)中突发事件的报警受理,实现同步采集现场信息、迅速提供处理预案、即时通知相关处置部门、进行警力调度和实施紧急救助,为保卫城市的安全、市民的生命财产、企事业的资产、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一期建设)信息通信系统应用了当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涉及语音、数据、文字、图像的信息交换、传输和处理,除了接处警平台外,还包括无线通信调度、图像监控、信息存储系统、视频音响、辅助决策和网络传输等技术。其主要由八个子系统组成:电话接处警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无线通信调度系统、实时图像监

26、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电子记录存储系统、视频音响保障系统和信息网络传输系统。系统通过有线电话公众网、移动电话公众网、互联网向社会开放;通过政务外网与社会联动单位实现计算机信息双向互通;通过公安IP网、公安有/无线通信、SDH网实现与社会联动单位及公安内部的语音、图像信息联通。应急联动软件支撑平台建立相互间的关联,并与公安专网、基础设施、公众通信网互通。电话接处警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和电子记录存储系统在应急联动软件平台上实现互联,在接处警过程中根据案情提供和生成处警预案,同步进行录音。3杭州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杭州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作为整个杭州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系

27、统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和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水平,系统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u GIS平台,以市规划局的1:5000电子地图为基准(局部地区1:500,杭州1:100000),基于统一的城市坐标系进行部门空间数据的整合,为全市各部门空间信息共享创造条件。u 视频汇集平台,汇集市交通局、公安局(含交警支队)、消防支队、林水局的视频监控图像,供市领导应急联动指挥所用。u 数据交换平台,在原有企业基础信息互联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进行实时和非实时交换。u GPS平台,与航天共同建设“杭州市应急联动GPS卫星导航服务应用系统”。u 后台接警联动平台,110、119、120之间后

28、台接警联动。u 分指挥中心,建设“防汛应急指挥、消防安全应急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城市公用设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四个应用。以此为基本需求,整合数据,促进部门业务系统建设。4青岛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青岛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普通事件专业处置,重大事件协同指挥,横向纵向网格状立体联动”的总体目标。整个立体化应急联动体系包括两大体系组成,一个是立足于日常接处警的应急指挥战术体系,另一个是立足于协调指挥和应急指挥决策分析角色的战略体系。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将本着多种接入模式、高度集成统一消息网络传输模式,将程控交换通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接处警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以及有线、无

29、线调度系统、全球定位监控系统、指挥预案系统、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移动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政务专网充分集成的原则,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构建基础通信平台、应用平台。5成都市应急联动系统成都市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集话音、数据、图像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各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集成的信息网络和通信系统,应急联动系统将治安、消防、医疗急救、交通事故等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服务,为政府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成都应急联动系统建设

30、的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和通信系统,整合现有的公安110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122交警指挥中心和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和快速反应,并逐步将防洪、防震、严重气象灾害、市政设施抢修等紧急或非紧急事件处理纳入其中。(2)整合现有的110、119、120、122四个特服号码资源,公众拨打其中的任何一个号码,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救助服务。在国家明确统一的特服号码后,实现统一报警救助服务电话号码。(3)整合并完善成都市各应急信息资源和通信资源,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度技术,使联动指挥中心的接警、处警、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协同等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并

31、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反应速度。(4)建立统一的报警记录数据库,生成各种分析报告,充实和完善预案数据库,为应急处理、指挥调度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撑,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6贵阳市应急指挥系统贵阳市应急指挥系统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信息共享,通过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一个立足公安、面向社会,集110、122、119、120等多种报警服务于一体,公安指挥、交通控制、消防扑救于一身的多功能、现代化、智能化指挥中心。贵阳市应急指挥系统以语音、数据、图像三网融合能力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集成各应用子系统的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建设成治安交通信息采集、报警受理服务、调度指挥和智能决策的综合性操控

32、系统,实现应急指挥的集中控制、系统联动。7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依托政府内部宽带IP网络,将市公安局、交警局、消防局、罗湖火车站和深圳海事局的视频监控系统、口岸办的数字监控系统、市有线电视系统、电子地图系统、公安局的350M通信指挥系统及电视台的现场转播车等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归并;同时,建设以市应急指挥中心为主会场、六个区政府及部分重要场所为分会场的电视会议系统,使深圳市应急指挥网络初具规模。借助有线和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电视转播车,市领导在市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可对发生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点的突发事件“看得见,听得清”,确保“指令下得去,下情上得来”,使深圳市

33、应急指挥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应急防御、决策支持能力得到增强。(三)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的启示与借鉴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北京既要借鉴其他城市的长处和优点,同时对于其他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和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要加以避免和克服。1应急通信平台在应用800MHz数字集群的基础上,应重视原有350MHz等模拟系统的设备利用,开发集成调度平台将350MHz等无线设备接入800MHz无线集群系统,并作为城市数字集群的备份指挥工具。重视有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利用现有其他有线资源进行有线通信系统的扩展。要充分考虑对普通对讲系统、无线公网(即现有GSM、CDMA网络)等不同领域资源的利用,一旦无线集群系统不

34、能覆盖,可利用上述系统作为备份或者替代方案。目前TD-SCDMA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标准,3G将进入实际应用阶段。3G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为应急通信的质量提高带来新的可能。2应急预警平台北京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预警平台的建设,建立各指挥系统的专业预警系统,以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为基础,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有效的数据联动和综合分析,结合GIS系统,将危险源数据库、综合管线网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人口库等专业数据结合天气预报信息、地质信息等在GIS平台上以预警图层的方式予以体现,为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3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北京市应急管理体系应充分考虑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问题

35、,通过建立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将现有的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模式由“多对多”转化成为“一数一源,一源多用”,从而保证各应急管理部门从统一途径获取权威的应急信息资源。4地理信息平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应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来管理大部分应急信息资源,在平台的选择上应能够保证支持OPENGIS相关标准,并重点关注应急基础底图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一张图”。5指挥决策平台完善报告系统功能和工作机制,使紧急情况信息能够统一汇总发送到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市领导的决策和指挥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数字化应急预案系统,为平时的规划和战时的决策提供支撑手段,有效地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不断完

36、善充实应急知识库、案例库、专家库等应急业务专项数据库。6系统安全保障应加强系统安全的建设、测评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应考虑建设应急备份中心,明确备份中心的日常功能。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开展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合理的安全等级,确保核心系统、数据具有备份和灾难恢复功能。三、北京市应急技术领域资源现状及应用需求分析(一)现状1有线通信系统(1)现有通信方式市属各委办局目前主要采用普通市话、DID电话、IP电话等话音通信方式,其中普通市话和单独设置交换机相对较为普及,DID电话、IP电话仅在个别委办局采用。各区县普通市话最为普及,DID电话、IP电话

37、和交换机也在个别区县采用。(2)有线通讯已实现功能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消防局、市公安局交管局、市人防办等单位在IP电话、CTI、录音、多路传真、电话会议、加密传真等有线通讯功能应用方面已经相对较完善,市交通委、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和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等单位在有线通讯的功能实现方面有待改善。目前各区县有线通讯系统均已实现IP电话、录音、多路传真、电话会议、加密传真等功能只在部分区县实现,尚未开通区县CTI功能。2无线通信系统(1)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目前北京市应急指挥800MHz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已开通42个委办局和应急相关单位,并配备近500部800MHz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终端。1

38、8个区县都已配备800MHz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终端,每个区县配备一部固定台,5部手台。多数区县尚没有车载设备。其他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各区县情况差别较大。除800MHz的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外,部分远郊区县和专项指挥部还配备400MHz、350MHz、150MHz的通讯网络,且终端数量、型号也不统一。(2)无线调度台专项应急指挥部及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目前尚未配备调度台,根据本市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将逐步配置调度台。(3)卫星通讯系统部分专项应急指挥部及区县应急指挥中心目前已配备了不同方式的卫星通讯设备。按照资源整合的原则,将统一规划、建设全市应急指挥所需的卫星通讯系统。3视频图像系统(IP视频会议系

39、统、图像信息系统)(1)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多数委办局还没有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少数应急相关部门(如市发展改革委、市人防办、市公安局交管局等)配备了嵌入式操作系统模式和工控机模式的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多数区县已经有了嵌入式操作系统模式的视频会议系统,也有一些区县为工控机模式(怀柔区)或交换机模式(延庆县)。少数区县(石景山区)还没有本区向下延伸的视频会议系统。(2)视频监控系统多数委办局还没有自己的视频监控系统,但是大部分委办局有显示大屏。目前,各委办局的视频信号多以模拟为主,视频制式较为统一,均为PAL制式,传输介质相对一致,均为光纤,但编码标准和传输信道还不统一。目前,平谷区、门头沟区、东城区、

40、怀柔区、石景山区已经相继建立视频监控系统,还有近一半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没有视频监控系统,且大部分没有显示大屏。各区县的视频信号以模拟信号为主,视频制式较为统一,均为PAL制式,传输介质相对一致,多数为光纤,个别区县(怀柔区)传输介质为电缆,但编码标准和传输信道不统一。4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1)网络设施局域网:所有委办局均有自己独立的局域网,大多数委办局网络为千兆以太网,市交通委和地震局是百兆以太网。所有区县均有自己独立的局域网,大多数网络为千兆以太网,个别(如东城区、门头沟区、延庆县)区县是百兆以太网。网管系统:一半委办局及区县已建有网管系统,主要承载的应用多为办公自动化系统。接入北京市政务专

41、网情况:全部委办局及各区县均已接入北京市有线政务专网。因特网:各委办局因特网接入方式均为光纤,接入带宽从128K到20M不等,多数为几兆。各区县因特网接入方式均为光纤,接入带宽大多为10M或20M,平谷区达到100M。(2)安全基础设施多数委办使用的主要信息安全产品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多数区县使用的主要信息安全产品为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和防火墙。所有区县和委办局均遵从下列标准文件开展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北京市国家机关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试行)、北京市国家机关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国家机关信息安全事件定级指南、北京市国家机关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指南。各区县计划

42、采取的安全措施均为备份系统和系统恢复功能,由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安全工作,各区县均已设立应急响应处理小组。(3)应用资源各委办局和区县应用系统的现状、需求及计划,详见下表。表1-1 各委办应用系统现状、需求及计划委办局现有业务系统应急平台需要整合的应用系统应急工作计划开发的应用系统市公安局消防局 消防行政审批系统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市交通委 北京市占道作业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公路数据库系统市安监局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统计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系统 日常值班系统 应用指挥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自动化办公系统市地震局 震害快速评估 震后地震预测 综合遥感影像库 生命线库 重点目标库 次

43、生灾害库 相关单位应急指挥软硬件接口表1-2 各区县应用系统现状、需求及计划区县现有业务系统应急平台需要整合的应用系统应急工作计划开发的应用系统东城区 OA办公系统 企业名录库 网格化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 视频监控系统 网格化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怀柔区 防汛抗旱及水资源指挥调度系统 人民防空综合实力统计软件 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石景山 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内部办公系统 全程代办 网上办公 各专项应急部门的垂直业务系统 预案管理系统 信息上报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 资源调度 灾害评估 应急演练门头沟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政情汇编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系统 电子

44、政务办公系统 政情汇编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危险源分析与管理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通州区 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 图像资源库 遥感影像库延庆县 公安视频 城管视频(二)应急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1优势各委办局和区县的应急指挥部门无线通信系统采用800MHz数字集群无线通讯终端,这为无线通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IP视频会议系统初具规模。基于公安的视频监控系统在一些部门得到了部分应用。相关技术路线和应用模式已经确立。各区县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的计算机网络均已接入北京市政务专网,为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2不足(1)无线通信系统与终端设备区县的无

45、线通信系统采用的都是800MHz的数字集群终端设备,但所配备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较少,尚未配备调度台。各专项应急指挥部800MHz数字集群终端(固定、手持、车载台)数量上都有很大的需求。本市800MHz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络尚未完成全市覆盖。为保障现场图像远程传输的需求,应适当增加卫星通讯手段,以保证应急指挥工作通讯畅通。(2)视频会议与监控系统部分委办局尚未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已建立的视频会议系统尚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视频监控系统除少部分委办局已经接入并应用外,大部分委办局的应用需求尚无法满足。(3)计算机网络全市各级应急指挥部门信息安全等级划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检查工作尚未开展,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相应的网络、应用系统、数据等的备份保障和应急处置措施。(三)应用需求分析按照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统一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