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97875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县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县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县建设规划.doc(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重重 庆庆 市市 大大 足足 县县 生生 态态 县县 建建 设设 规规 划划 (修(修 编)编) (20082015 年年) 说明书说明书 规划委托单位:重庆市大足县人民政府规划委托单位:重庆市大足县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重庆市福世德环境事务有限公司规划编制单位:重庆市福世德环境事务有限公司 二二 OO 八年七月八年七月 大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大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 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成员名单 一、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 组组 长:长:敖天才(县委组织部长) 副组长:副组长:胡华超(县政府副县长) 成成 员:员:白德模(县环保局局长) 赵宗洪(县计经委主任) 颜 强(县建委

2、主任) 童 强(县国土房管局局长) 刘中富(县林业局局长) 宋 理(县农业局局长) 陈德均(县水务局局长) 赵小青(县旅游局局长) 江振宇(县统计局局长) 杨武胜(县市政局局长) 苏家友(县企业发展局局长) 郭礼刚(县畜牧局局长) 胡红兵(县农办主任) 席家庄(县卫生局局长) 骆 华(县财政局局长) 胡 可(县交通局局长) 汪成涛(县农开办主任) 3 张光建(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办公室:办公室: 主主 任:任:白德模 成成 员:员:李正勇、张明辉、吴光平 二、编制小组:二、编制小组: 组组 长:长:杨永川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副教授、博士 副组长:副组长:关黎娟 重庆市福世德

3、环境事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成成 员:员:袁兴中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 刘 红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副教授 闫水玉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副教授、博士 颜文涛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副教授、博士 孙 荣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博士生 i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a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1 1.1 规划修编的目的.1 1.2 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2 1.3 规划修编的依据.2 1.4 规划修编的期限.3 1.5 规划修编的范围.3 1.6 规划修编的定位.3 第二章第二章 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的条件和形势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的条件和形势4 2.1 社会经济发展定位

4、.4 2.2 自然地理条件.4 2.3 社会经济条件.7 2.4 生态环境条件.8 2.5 生态县建设取得的成绩.8 第三章第三章 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2 3.1 指导思想12 3.2 基本原则12 3.3 规划目标.13 3.4 规划指标体系.15 3.5 指标可达性分析16 第四章第四章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19 4.1 区划目标与原则.19 ii 4.2 区划评价因子.20 4.3 生态功能区划分.21 4.4 分区控制性规划.21 4.5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5 第五章第五章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县建设的主要任务27 5.1 建设以循环经济为

5、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27 5.2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38 5.3 建设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47 5.4 建设文明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55 5.5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62 第六章第六章 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工程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工程68 6.1 重点工程的确定原则.68 6.2 重点工程建设规划.68 6.3 投资与资金筹措.76 第七章第七章 生态县建设的效益分析生态县建设的效益分析78 7.1 经济效益.78 7.2 生态效益.78 7.3 社会效益.79 第八章第八章 生态县建设的保障措施生态县建设的保障措施80 8.1 政策和管理制度保障体系.80 8.2 组织机构和

6、管理保障体系.81 8.3 资金筹措和投资保障.82 8.4 实施手段和技术保障.84 a 前前 言言 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重庆市西部远郊,介于东经 10527106 02,北纬 2924至 52之间,地处成渝经济走廊,幅员面积 1399.97 平方公里, 行政区辖 2 个街道办事处、22 个镇(乡),总人口 943879 人。 大足县自 2004 年 7 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成为重庆 直辖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为不断深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内涵建设, 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目标。 大足生态县建设规划于 2005 年编制完成并于当 年底获得评审通过,大足县于 2006

7、年 9 月召开生态县建设大会,正式启动了生 态县建设。 通过 2 年时间的生态县建设,大足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成果不断得到巩固, 区域发展顺利转入生态县建设轨道,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质量日益改 善,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环保宣教工作卓有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获得提 升。与此同时,大足生态县建设的时空背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建设与 环境保护上升到历史性高度,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生态文明” 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县建设指标也被相应地进行了修订, 弱化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强化环境保护指标要求,为大足县生态县建设提 供了新的契机。而重庆市“314”总体部署和“一

8、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确 立以及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大足县生态县建设提供了 强大的助推力。因此,大足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在 2015 年达到国家验收标 准,率先成为重庆直辖市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的战略目标。 然而,尽管大足县生态县前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具有沟通成渝的 优越地理位置,丰富的山、水、田、林生态资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类型和较 为宽阔的发展空间等生态县建设的优势和基础,对照大足县城乡人民对生态环 境质量改善的需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修订后的生态县建设指标, 大足县生态县建设仍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生态区(县)建设成为重庆市众 多区县发展的战略目标

9、,另一方面,大足县自身生态县建设尚未成为全社会的 广泛共识,生态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好转,生态环保管理机制尚待优化。 为此,由大足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委托重庆市福世德环境事务有限公司和 重庆大学,对大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进行修编。在本规划的编制过程中, b 得到了重庆市环保局、大足县委、大足县政府、以及大足县环保局、计经委、 国土房管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建委、市政局、旅游局、统计局等县 级机关各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1 规划修编的目的规划修编的目的 生态县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 要求的县级

10、行政区域。大足县自 2004 年 7 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 示范区并成为重庆直辖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为不断深化国家级生态 示范区的内涵建设,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目标。 大足生态县建设规划于 2005 年编制完成并于当年底获得评审通过,大足县于 2006 年 9 月召开生态县 建设大会,正式启动了生态县建设。 自大足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的近 3 年来,大足生态县建设的时 空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6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印发的

11、节能 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明确了 2010 年中国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节能减排已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概念,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一起,构成了“五大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 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修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 建设指标 ,于 2007 年 12 月开始实施。新的生态县考核验收指标由 39 项(含 小项)调整为 27 项(含小项) ,弱化了县域经济发展指标的考核,强化了环境 保护指标的要求。2007 年,随着重庆“314”总体部署和“一圈两

12、翼”区域发展新格 局的确立以及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既给重庆市创 造了极好的机遇,同时又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因应大足生态县建设时空环境的变化,大足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在 2015 年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率先成为重庆直辖市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的战略目标。 为适应新的战略目标和要求,需重新认识大足县生态县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艰巨 任务;在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框架下,重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结 合大足县实际,有针对性地改进生态县建设的保障措施,确保生态县建设全面 完成。 2 1.2 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科学发

13、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1 小时经济圈”发展 战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确保大足生态县建设在 2015 年达到国家 验收标准,率先成为重庆直辖市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为基本目标,促进大足 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修编过程中,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与上次生态县建设规划相结合, 二是与国家、重庆市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结合,三是与大足县其他专项规划的结 合,四是与实施、管理相结合。 1.3 规划修编的依据规划修编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国 21 世纪议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4、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5、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 城市绿化条例(1992); 3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98);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000);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的通知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95 号; 长江上游(重庆部分)水污染整治规划 (19982010 年,渝府 1999109 号) ;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 ;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 年 ;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07 年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渝府发2006 10 号) ;

16、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0012030) ; 重庆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 ; 大足县统计年鉴 ,2001 年2007 年; 大足县环境质量公报 ,2001 年2007 年; 大足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2005; 大足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005; 其它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 1.4 规划修编的期限规划修编的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以 2007 年为基准年,2011 年为近期年,2015 年为规划目标 年。 1.5 规划修编的范围规划修编的范围 本次规划修编范围包括大足县全部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 1399.97 平方公 里,行政区划共设 20 个镇,2 个街道办事处,2 个乡。 1.6

17、 规划修编的定位规划修编的定位 本次修编的规划是大足县生态县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各乡镇、行业、部门 必须在遵循本规划的前提下,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 区域开发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随着生态县建设的推进,县政府可 4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本规划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第二章 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的条件和形势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的条件和形势 2.1 社会经济发展定位社会经济发展定位 大足县委、县政府抓住重庆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明确提出了把大足建设成为“国际旅游胜地、五金汽摩重 镇、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成为成渝经济区中的重

18、要支点,全面提升 直辖市的“窗口”和“门户”形象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大足县委、县政府 提出了“全力推进宝邮路特色经济带建设,打造重庆最具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 经济带”的思路,并通过“三个加快一个提升”,不断开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以“三园两城一区一群一线”布局的宝邮路特色经济带建设是大足县经济发 展的主要载体, “三园”即龙水五金产业园、邮亭汽摩配件园、玉龙影视创意产业 园;“两城”即县城、龙水两座城;“一区”即大足石刻景区;“一群”即五金市场 群;“一线”即城宝路旅游农业观光线,而“三个加快一个提升”则是这一载体的 抓手,一是抓住“引进”、 “产业”、 “园区”三要素,加快新型工业

19、化进程,二是努 力构建 “一个组团、双核驱动、七星环绕”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化,三是 立足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着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打造新 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依托现有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直辖市的“窗 口”和“门户”形象,为重庆增光添彩。在全市率先建成生态县是“一个提升”的重 要组成部分,即在全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以体制创新、政策创 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科学合理调整每年的工作指标,重点建设以循环经济为 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 文明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力争 2015 年前成功创 建全

20、市首个生态县,成为重庆生态建设的“示范地”。 5 2.2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2.2.1 区位及自然条件区位及自然条件 2.2.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重庆市西部远郊,介于东经 10527至 106 02,北纬 2924至 2952之间,地处成都之东,重庆之西,经高速公路到成都 3 个小时,到重庆 2 个小时,是成渝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幅员面积 1399.97 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设 20 个镇 2 个街道办事处,2 个乡。 2.2.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大足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区,属巴岳山余脉的浅丘带坝区。境内东南 起翘,中部略低而宽缓,西北部抬高。海

21、拔高度 267.1 米至 934 米,地貌划分 为低山、中丘深丘、浅丘带坝。低山区位于县境东南边境,土地面积 94.6 平方 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 6.9%。中丘深丘区位于县境西北部,土地面积 519.7 平 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 37.4%。浅丘带坝区位于县境中部,土地面积 774.1 平 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 55.7%。 2.2.1.3 气候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冬暖、夏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少霜雪,雨 量充沛,雾多日照少”等特点。年平均温度 17.3,年积温 6366,日照时数 1316 小时,无霜期 321 天,年降雨 1006 毫米,相对湿度 84%。 2.2.1.4

22、 土壤土壤 成土母质有三迭系嘉陵江组母质,三迭系须家河组母质,侏罗系自流井组 母质,侏罗系沙溪庙组母质、侏罗系遂宁组母质、侏罗系蓬莱镇组母质和第四 纪全新河流冲积母质,发育成黄壤、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 4 个土类。 2.2.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2.2.2.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总面积 208.53 万亩,其中农耕地 109.46 万亩,占 52.49%。林地 25 万亩, 占 12%;园地 3.07 万亩,占 1.47%;水域 8.48 万亩,占 4.04%;交通用地 6.61 万亩,占 3.16%;城镇、工矿、农舍用地 20.54 万亩,占 9.84%。 6 2.2.2.2 水资源水资

23、源 境内有溪河 293 条(段),总长 985.80 公里,以濑溪河、怀远河为主,其 中通航 2 吨以下船只的河流 10 条(段),236.40 公里,统归长江水系。多年平 均地表径流深 355.90 毫米、径流总量 54243 万立方米,其中过境水 4765 万立 方米;当地地表水 49478 万立方米;地下水 2373 万立方米,扣除重复水部分, 总计水量 56616 万立方米。水资源主要靠天然降水、人工拦蓄。为解决农田灌 溉用水,兴修了各种水利设施 4231 处,可拦蓄水量 23175 万立方米,约占地表 径流量的 42.72%,属贫水县。 2.2.2.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

24、源 21 种。煤储量 4997 万吨,保有储量 4210 万吨,开采储量 3368 万吨。天青石矿储量 190 万吨,开采储量 46.6 万吨。石灰石储量 6.3 亿吨, 还有天然气、陶土、石英砂、石料等。 2.2.2.4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 植物区系组成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是中国日本 森林植物区系的核心部分。在我国植被区划中,属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川东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山地灌丛草甸、河溪边岸草甸、农田植 被等。植物种类较多,有维管束植物 136 科 489 种,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 桫

25、椤、粗齿黑桫椤、华南黑桫椤、楠木、天竺桂等。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林和 杉木林。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树种丝栗、青冈等为优势种,呈 斑块状分布,主要伴生种有木荷、润楠、冬青、黄牛奶、光皮桦、灯台树和枫 香等。竹类主要有慈竹、黄竹、毛竹、苦竹和水竹等 10 余种。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隶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四川盆 地省,农田、亚热带林灌动物群。本区动物区系组成中,东洋界种类居多,古 北界种类较少。野生动物有 4 纲 17 目 33 科 65 种,小型兽类居多,中型兽类较 少,主要种类有青羊、猪獾、大灵猫、小灵猫、刺猬、山獾、竹鸡、野兔、喜 鹊、斑鸠、猫头鹰、翠青蛇、竹叶青和

26、菜花蛇等。 7 全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和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有 水果、蔬菜和少量中药材等。主要养殖动物有猪、牛、羊、兔、鸡、鸭、鹅、 蜂和鱼等。 2.2.2.5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 大足县建县 1238 年,境内有经过初唐、五代、两宋不断雕刻而成的摩岩石 刻雕像 6 万余尊,石刻文物保护单位 77 处,分布于 28 个镇乡,造像精美,保 存完好,1998 年 6 月大足石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玉龙山国家 森林公园、龙水湖市级湿地公园、龙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龙水湖温泉、国 梁白鹭自然保护小区、西山椤桫园和黄花岗 72 烈士之一的饶国梁故居等一大批 自然和人文景观。是

27、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线的 起点,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示范景区、 首批 AAAAA 级景区,重庆市最佳旅游景区等殊荣。 2.3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3.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2007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5563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0%,一、二、三产 业结构比为 21.39:45.09:33.52。按常驻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254 元,比上年增长 16.8%。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收入 55854 万元,比上年增长 7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92353 万元,比上 年增长 33.

28、0%。 2.3.2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 2007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 943879 人,比上年增加 12174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72239 人,增加 6708 人。全县出生人口 10373 人,出生率为 10.99,死亡人 口 5348 人;死亡率为 5.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32。 2.3.3 科教文化科教文化 2007 年全县共有学校 552 所,普通中学校 33 所,小学 263 所。全县普通 中小学校共招生 38403 人、在校生 134445 人、毕业生 38366 人,分别比上年增 长-8.31、-5.0和-6.03;普通中学招生 19563 人、在校生 58210 人、毕

29、业 生 18157 人;小学招生 7028 人、在校生 57191 人、毕业生 13951 人。学龄儿童 8 入学率为 100%。2007 年全县科技示范户共 1000 户,示范面积达 5000 亩,辐 射带动了农户 2 万余户。获国家专利授权 51 件,同比增长 37.8%。 2.3.4 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 2007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 45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42 个,妇幼保健院 (所、站)1 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 1316 张,卫生技术人员 1523 人,其中执 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669 人,注册护师、护士 265 人。 新农合制度基本建立,新农合参合率达 7

30、3.6%,补偿金额达 1800 余万元; 全年累计投入资金 40 余万元,全面恢复 13 个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农村卫生、 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 534.9 万元,艾滋 病综合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防艾督导组验收。 以“五大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推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5256 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506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4%。全年共有 4082 户、7183 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05 户、14171 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五保对象 4108 人,其中分散供养 3698 人,集中供养 410 人;医疗 救助 28101 人

31、次;全县共有 25 个捐赠接收站点,1120 人受益。现有农村贫困 人口 20225 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 5630 人,低收入人口 14596 人。 2.4 生态环境条件生态环境条件 2007 年,全年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四个中心镇饮用水源 水质达标率为 92.5%,其他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地表水功 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100,县内四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和六座中型水库的水质 总体达到类水域标准。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8,全县工业废水处理率 达到 95.7%。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其中优的天数达到 2/3 以上, 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 71.4%。城区

3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 54.7 分贝,城区道路 交通噪声平均值为 64.7 分贝。县城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工业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全年全县二氧化硫和 COD 排放量分别控制在 9297 吨和 2846 吨。 9 2.5 生态县建设取得的成绩生态县建设取得的成绩 25.1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投资 6600 余万元的 3 万吨龙岗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实现达标排放。濑溪 河(龙水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污水处理厂进场道路和部分截污管网 工程。投资 5128.6 万元的大足县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已投入使用。濑溪河沿线 街镇乡新建垃圾收集坑

33、 8 个。宝顶镇香山社区建垃圾收运处理站 1 座。完成了 22.5 万平方米的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新建场镇供水和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96 处,打机井 2023 口,扩建乡村清洁工程 3 处。以一池带“三改”实施生态家 园建设,全县累计建沼气池 2300 口,建成生态家园示范户 7607 户。整治排污 沟(渠)6600 米,修建垃圾堆放点 16 个。 2.5.2 环境质量日益改善环境质量日益改善 统筹四大环保行动,县域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扎实推进蓝天行动,通 过县城烟尘控制区建设,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优的 天数达到 2/3 以上;大力推进碧水行动,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县城

34、饮用水源 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四个中心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92.5,其他乡镇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抽查达标率为 100;加强重点单位水污染监控,积极推 进工程治理,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6.7%,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100,县内四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和六座中型水 库的水质总体达到类水域标准。全面开展宁静行动,建立了跨部门噪声专项 整治工作机制,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 54.7 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 值为 64.7 分贝,功能区小时达标率昼间为 100,夜间达 75,噪声达标区覆 盖率达 97.25%。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强力实施绿地计划,县

35、城绿化面积达 到 373.7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 40.8,绿化覆盖率 44.6,人均公园绿地面 积 16.5 平方米,成功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得到巩固, 水土流失治理逐步推进,生物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被命名为 “全国绿化模范县” 。 2.5.3 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工业建设成效显著。投资 1700 余万元完成了春兴循环经济项目;投资 10 800 余万元完成了元和锶盐化工技术改造;投资 800 余万元完成了红蝶锶业环 保生产线全部技术改造工作;投资 300 余万元进行电镀小区改造,实现达标排 放;投资 100 余万元完成了兴业船舶煤改气

36、工程项目;投资 400 余万元完成了 浙西建材厂防尘改造。关闭了小造纸企业 4 户,摧毁土炼焦窑 4 座,对电镀、 水泥和碳酸锶行业的污染加大了监控力度,严格按照“谁排污、谁治理,谁破 坏、谁恢复,谁侵权、谁赔偿”的原则,强化工业企业对排污和生态破坏行为 的监管。 生态农业建设快速发展。以“三大区域特色经济、五大主导产业”为重点 的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宝邮路沿线的荷花山庄、长龙农业、五星枇杷园、宝 顶水果园、中发苑、莉青生态园、世纪枇杷园、邮亭枇杷乐园等“八个农业园 区”基本建成集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度假、旅游、观光、休闲的绿色生态 农家乐。万古“万生”牌黄金梨、古龙茶、邮亭长福儿菜等七个品

37、种已获得国 家绿色食品认证。21 个水稻基地被认定为重庆市无公害水稻产地,面积达 45 万亩。荷花茶、蜂蜜、竹笋、天森鱼、枇杷、大米等 20 个品种正在申报绿色食 品认证。 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完成了大足石刻 5A 级旅游景区创建,景区的空气 质量、噪声指标、地表水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境。抓好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着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在龙水湖畔规划建设的“大足石刻影视旅游文化区” 已正式开工建设。抓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带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积 极申报荷花山庄为全国星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抓配套服务设施开发,推进绿色 环保酒店建设,在全县大力倡导绿色环保酒店(宾馆)的开发建设,对新建的 宾馆饭

38、店按绿色环保酒店(宾馆)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使其有一套比较完 整的环保管理制度和守则。 2.5.4 环保宣教工作卓有成效环保宣教工作卓有成效 在生态环保教育中,加强干部环保教育培训,环境保护知识被纳入县行政 管理学校教学计划。中小学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高效推进,已创建县级绿色学 校 10 所,市级绿色学校 1 所。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和教育,全县人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大为提高, “珍惜资源、善待环境” 、 “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意识 深入人心,全社会生态环保建设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11 2.6 生态县建设中存在的挑战生态县建设中存在的挑战 2.6.1 生态县创建面临巨大的挑战生态县创建面临巨

39、大的挑战 大足县在重庆市第一个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率先获得国家命名, 在此基础上,第一个提出创建生态县,并以成为重庆市第一个生态县为目标。 大足县生态创建在改善自身生态环境质量,擦亮了品牌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 的示范作用,带动了重庆市多个区县的生态创建工作,如位于主城区的北碚区、 渝北区和位于库区的奉节县分别提出了建设生态区和生态县的战略目标,尤其 是北碚区和渝北区,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均优于大足县,这为大足县率 先成为重庆市第一个生态县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6.2 生态县建设尚未成为全社会共识生态县建设尚未成为全社会共识 生态县建设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考核力度不够,因

40、此,部分单位、企 业及群众并未明确生态县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表现出对生态县建设认识模糊, 政策和法规了解不够,缺乏实质参与。 2.6.3 生态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好转 水环境质量尚未根本改善。尽管大足县内四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和六座中 型水库的水质总体达到类水域标准,但农村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和农业面源污 染呈上升趋势,次级河流污染加剧,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堪忧;少数污染 企业不能稳定达标,加之城市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处理工程尚未完全建成和投 入使用,难以跟上快速城市化进程,县内河流湖库水环境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陆地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改善。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 656.

41、35 平方公里, 年土壤侵蚀总量为 77.82 万吨/年。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加剧,表层土壤侵蚀, 土层变薄,岩石出露增加,土壤营养物质流失加速,土壤肥力逐年降低,土地 生产力下降。全县森林分布不均,林地质量不高。树种单一,林分分布失调, 幼龄林多。由于树种结构单调,林分结构简单,因而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 力很弱,难以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生态结构,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 农村环境质量堪忧。生态县建设中城乡统筹不到位,存在明显的重城市、 轻农村现象,城乡二元结构显著。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 使用,养殖业无序发展,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污染由城镇向农村蔓延呈加快 12 趋势,将会

42、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将不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 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而重大环保项目多投资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并未 从宏观调控的战略高度,把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作为区域有机整体考虑, 同步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使农村环保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 开发建设使地区自然环境严重破碎化。大足县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自然林地、小河溪、塘库等自然湿地逐渐被城镇建设蚕食,城市生命支持系统 的生态支撑能力逐渐削弱。 2.6.4 生态环保管理机制尚待优化生态环保管理机制尚待优化 生态环保管理尚处于“应急反应型”阶段,且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和各部门 各行其是的问题普遍存在,尚未建立起运行高效的

43、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纵 横向协调机制。环保管理链尚不完善,各街镇乡(办事处)环保办公室还有大部 分未设立,生态办办公设施和人员不足,直接影响生态县建设的工作成效。 第三章第三章 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生态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建设生态县,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是推进大足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贯 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 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和主阵地,是一项功在 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也是事关大足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重任。 3.1 指导思想指导

44、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发展 战略”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 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目标,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支撑体系建设为 重点,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 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 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13 社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五金汽摩重镇、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宜居城 市” ,逐步实现富民兴县、全面

45、进入生态县的宏伟目标。 3.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3.2.1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原则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原则 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 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3.2.2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原则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大 力发展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 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生态环 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

46、境监管体制,切实增强生态县建设的科教 支撑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 3.2.3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原则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全局观念,按照城乡一 体化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分阶段解决制 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依据生态功能 分区和各地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3.2.4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政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 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调动企业 和社会组织

47、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 保护补偿机制。 3.2.5 以人为本,民为主体原则以人为本,民为主体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公众在生态县建设中 的主体作用,鼓励与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创建生态县的各项活动。 14 3.2.6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原则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生态环境保 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 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3.3 规

48、划目标规划目标 3.3.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突出区域经济和生态资源特色,通过 10 年时间的努力,将大足县建设成为 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山水园林型生态县。 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自然山川和生态系统得到良好保护与合理利用,大气 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得到改善,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防灾减灾 能力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生态经济发达高效 形成一批基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具有较高经济功能 及和谐生态功能的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成为全县经济的主 导产业,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成为全市生态经

49、济强县。 生态家园舒适优美 城乡结构、布局形态、功能分区协调,各类用地布局 合理。交通、供水、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洁、优美,实现城乡 绿化、美化和净化,建成一批生态村镇。 生态文化进步繁荣 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绿色消费等 生态意识深入人心,人们形成自觉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的消费模式,生态价值观、 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文明得到确立,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 生态管理先进高效 建立生态产业配套技术体系,建立生态产品质量检验 与监控系统,建立生态产品营销网络体系与物流配送系统,建立健全的生态建 设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和宣传教育机制。 3.3.2 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 生态县建设必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步骤相衔 接,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在大足生态县建设已实质启动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 础上,自 2008 年开始至 2015 年的时段,划分为发展期、深化达标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