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098139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论证城关小学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一)、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

2、,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二)、对“教学模式”的界定“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

3、桥梁。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经过网上资料搜集和文献查阅,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先后形成以下教学模式: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教学模式;夸美纽斯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前苏联凯洛夫提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提出的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

4、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

5、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三模五环六度”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而杂乱,研究成熟的尚不多见。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岐山县城关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现有教职工83人,在校学生2200余人,是岐山县教育体育局直属小学和窗口学校。学校80%的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他们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对工作充满激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这里的学生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

6、分之一来自县城,三分之二来自乡镇农村,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先后进行了宝鸡市立项课题“新课程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和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攀升。09年,我校在进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课题实验时,发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班额过大,每个班人数在5060之间,学生活动很难组织;二

7、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三是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课堂气氛沉闷;五是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有时导致师生冲突,对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六是在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七是9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从而造成部分学生滋生厌学情绪。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

8、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此背景下,学校向县教研室申请,联合申报国家十二五立项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这一主课题,得到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希望在我校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模式,为全县甚至全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表率并提供借鉴。四、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架设和拟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

9、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4、解决好“两率”。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5、

10、实现师生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课题研究内容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

11、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研究学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4、研究教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三)课题研究假设1、通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取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情感

12、得到正面提升。3、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课改执行力得到提升,专业发展上新台阶。(四)课题创新之处1、构建独具我校特色的个性高效课堂。2、探寻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及高效课堂的制度保障等。五、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一)研究思路1、每个年级开设2个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重点探索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3、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力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理论等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

13、、课题思想的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和修订研究重点和方向。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寻找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效率影响的规律。 5、个案研究法:通过年级个案、班级个案、个体个案的追踪分析,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成效。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0年4月2013年5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组织

14、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3、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岐山县城关

15、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0年8月2011年7月)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2、每个年级设2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德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学校

16、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宝鸡市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各子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各子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各子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17、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学校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学校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表彰先进,深化完善。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年级组

18、、优秀班级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巨丽虹副组长:孙小利 崔夕霞成员:郑娟琴 崔晓峰 韩玉龙 杨慧雯 付龙华 樊平娟、课题实施小组组长:郑娟琴副组长:杨慧雯参研成员:教务处成员 教研组长 年级组长3、人员分工负责子课题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负责子课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负责子课题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负责子课题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负责子课题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成果

19、形式)1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学习心得、研讨课例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录像2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研讨课例、网上专题学习空间、课堂教学评价表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制作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课题研究相关学习资料3深入实践阶段(2010年8月2011年7月)教师教案集、教学论文、课堂教学课例、学生成长汇报、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教师学习资料、实验班纵向对比数据资料、横向对比数据资料、说明课

20、堂教学效果的相关资料、各学科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优秀教案集、课题研究论文集、课堂教学实录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各学科修改完善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8月2013年3月)岐山县城关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各类获奖经验交流材料、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细节完善的相关资料、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二)最终研究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12013年1月前教师教案集收集存档22013年月前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征集、发表32013年月前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

21、堂评价论文征集、发表2013年3月前各种课型的示范课和课堂教学实录音像制品收集2013年月前收集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九、课题研究所需的保障条件、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邀请省市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班主任、课题组教师到先进学校观摩学习等。、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十、参考文献1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66;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4张刘祥,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