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098522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高2015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文科综合历史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部分。思想政治部分14页,历史部分58页,地理部分9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历史(共100分)一、选择题(本

2、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春秋鼎盛 B.问鼎中原 C.钟鸣鼎食 D.一言九鼎2.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3.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

3、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说明当时A.景德镇制瓷行业开始兴起 B.民营手工业产品占领整个市场C.景德镇全员参与陶瓷生产 D.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4.“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京剧的特点A.百戏之祖 B.达到高峰 C.推陈出新 D.日臻成熟5.阅读下列“通鉴集注”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可以为国作战。” “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

4、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下列对以上三则资料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注释,说明背景 B.注释,说明动机C.注释,说明结果 D.注释,解释起因6.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A.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B.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C.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D.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7.某杂志登载的文章,其中有“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

5、今日世界。”又有“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适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再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此文最有可能出现于A.林则徐为代表的鸦片战争时期 B.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C.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 D.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8.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局部地图。根据图中斜线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当是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9.解读右边历史照片,可以获得的有效信息是A.国家在教育战线上实行拨乱反正B.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6、”C.邓小平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D.邓小平在景山学校提出“三个面向”10.苏格拉底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苏格拉底崇尚自由探索,指导个人行为B.智者学派突出个体感受,导致社会混乱C.苏格拉底强调教育作用,培养人的美德D.智者从个人与利益出发,实现主观主义1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

7、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为“警惕”专制统治,宪法的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绝对否决权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批准 联邦法院司法不受行政权力干预A. B. C. D.12.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指A.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 普朗克的量子论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34,共52分)13.(18分)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

8、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摘自开罗宣言(1943年)材料二 美英对日和约草案,不论从它的准备程序上或它的内容上讲,都是彰明较著地破坏了1942年1月1日的联合国宣言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和协定及1947年6月19日远东委员会所通过的对投降后日本之基本政策等重要国际协定,而这些协定都是美英两国政府参加签字了的。联

9、合国宣言规定不得单独媾和,波茨坦协定规定“和约的准备工作”应由在敌国投降条款上签字之会员国进行。摘自周恩来外长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旧金山和约(“对日和约”,1951年9月)是很不公正的条约除了中国、朝鲜、越南未被邀请赴会外,缅甸和印度拒绝出席会议,而出席会议的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会后拒绝签字。这样,当时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不承认旧金山和约。摘自解放日报“不公正的旧金山和约”(1)根据材料一,归纳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罗会议召开的目的(2分),并分析开罗宣言对中国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

10、。(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签订的背景。(4分)14(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不流畅)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摘自清世宗实录卷五

11、七材料二 农业调整法:国会的政策在于第6条 (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c)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第8节 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

12、报酬的款项中支付。摘自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19001988材料三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8197.651954169.521959169.681955183.941960143.851956192.751961136.501957195.051962154.41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2)(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世宗认为“本末”之争的焦点。(4分)他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本末”矛盾。(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本末”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业调整法的直接

13、目的并概括其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调整法的消极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4分)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年增加的主要原因。(2分)(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6分)高2015级学生学业调研抽测(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DCABDCADC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34分,共52分)13.(18分)(1)内

14、容: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或“三国不为国家利益和开拓领土”);战争结束后,剥夺自一战以来日本在太平洋攫取的岛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6分,各2分)目的:协调今后的作战行动;商讨战后世界安排问题。(2分,各1分)影响:开罗宣言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分)(2)说明理由:会议召开程序不合法,主要受害国家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一些相关国家拒绝参加和签字;会议内容不合法,违背了二战期间签订的相关国际协定。(4分,每点2分,“理由”与“说明”各1分)背景:两大阵营的对抗,国际局势的紧张;美英力图扶持日

15、本,打击和孤立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在亚太地区建立起冷战秩序。(4分,各2分)14.(34分)(1)焦点:劳动力;经济利益。(4分,各2分。摘抄原句意思相近各1分)方式:留心劝导。(2分)影响: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2分)明清时期,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2)直接目的:解决农产品的相对过剩问题(或者“解决农产品的供需矛盾”)。(2分)内容: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对减耕减产者予以补贴;政府与农户订立买卖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减少产品过剩。(4分,各2分)消极影

16、响: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的方法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重新平衡,对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而不可能真正消除经济危机。(2分,任答一点即可)(3)趋势:中国粮食产量1953年至1958年呈增长趋势,(2分)1959年至1961年呈下降趋势。(2分)政治因素:增长: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2分,任答一点即可)下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失误(或者“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或者“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2分,任答一点即可)主要原因:60年代初,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2分)(4)评分标准一则材料提炼主题。(2分)如“重视农业”等。多则材料提炼主题。(3分)如“重视农业要劝导与立法相结合”“国家政策影响农业的发展”等。运用一则材料的史实进行论证。(1分)运用多则材料的史实进行论证。(2分)结合现实进行思考且文字表达清晰、流畅,符合逻辑。(1分)注:本次考试答卷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影响表达的含义,该点不得分;书写混乱、字迹潦草、难以判别的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