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098988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财 政 学 学 习 指 导目 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4财政职能.8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1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7购买性支出. 22转移性支出.27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33税收原理.36税收制度44国有资产收益.49第十一章 国债54第十二章 财政决策59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64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72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75第一章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一,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C)A 市场过程 B 现代生产 C 市场经济 D 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 外部效应 B 外部作用 C

2、 经济作用 D 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 要素市场 B 企业 C 商品市场 D 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 公共商品 B 公共产品 C 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 社会 B 银行 C 税收 D 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 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 D 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 内部性 B 外部性 C 垄断性 D 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 非盈利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素(A

3、BCD)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 公共性 B 非盈利性 C 法治性 D 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 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三,简答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

4、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自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或从中分享好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中,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

5、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有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宏观经济的失衡.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

6、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 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对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

7、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可行的.3,阐述财政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

8、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本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来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

9、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第二,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属于企业自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第三,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之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面有所改观,但情

10、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自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2)发展公共财政的可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已成为可能.四,论述:分别阐述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答:(1)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国家分配论是关于国家财政的本质观.它是我国财政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财政学说,长期以

11、来,对我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作除了重要贡献.其基本观点包括:财政的产生问题.财政是在出现了国家之后才产生的,国家的存在和实现其自身职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自身又不生产.所以,国家就依靠自身的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自身职能的需要.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分配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是分配对象,满足其自身职能是分配目的,至于分配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实物和力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是货币形式.财政的本质.分配即为其本质.(2)公共财政

12、论的基本观点公共财政是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土壤中的财政学.财政的起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自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要直接干预,财政作为干预重要手段必要介入其中.财政的对象.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财政的目的.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服务

13、来说,它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有效供给的,但以为社会公众所必需,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由此,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责是财政活动的目的.财政决策.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自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来,从而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提供依据.由于个人之间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和偏差,公共选择在公共决策中优为重要.(3)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的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有区别,也有共性.首先,国家分配论解答财政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财政的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从财政运行模式

14、或类型的角度解剖财政,具体说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的解答.因此,两者之间属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存在的类型,它不否定国家财政.其次,公共财政论看起来只是给出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没有像国家分配论那样明确国家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公共财政论强调的重点在于国家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不能离开国家谈公共财政分配,也不能离开公共需要谈国家作用.公共财政不仅不否定国家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国家权力的完整性,不允许肢解财政分配,分散国家应该统一掌握的必要财力.无疑,这将有助于而非不利于加强国家的

15、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章 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 居民 B 市场 C 社会 D 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 福利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帕累托最优 D 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 低失业 B 高就业 C 消灭失业 D 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 降低政府开支 B 提高经济建设资金 C 降低税收成本 D 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 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 B 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 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 D 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

1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本的层次(BC)A 工资分配 B 初始分配 C 再分配 D 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 B GDP C 人均GNP水平 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 赢利准则 B 守法准则 C 公平准则 D 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 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 B 收入差距要适度C 共同富裕 D 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 B 物价稳定 C 经济持续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 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B 该国外汇储备增加 C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 D

17、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三,简答:1,为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有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中,市场在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答:

18、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有贡献要素,没有资格参与分配,提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提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可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

19、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提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答: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时,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

20、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口显然属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有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中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

21、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

22、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本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

23、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协调.四,论述:1,论述财政三职能及其各自的实现方式.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

24、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确定财政资源占社会整体资源的比重,实现社会资源在民间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如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以及购买性支出内部的配置比例等.(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未被财政集中的民间资源的配置原则上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当市场本身的配置有效率时,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当市场本身的配置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采用非中性的财政政

25、策手段进行调节,促进民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财政配置的基本工具是税收和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就税收而言,主要是降低税收成本.一是要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使税收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二是要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财政支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收入分配职能及其实现方式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

26、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未对生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

27、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

28、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度的总称.自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税收和转移支出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自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长,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

29、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还应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面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面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项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

30、境,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2,论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途径.答:公平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公平实际上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种含义.经济公平讲求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分配的原则,也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则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效率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效率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包括两种含义:资源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对个别企业而言,能够实现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条件下产出最大化或在一定产出前提下的投入最小化,显然是有效率的.一般把企业个别生产的效率称之为生产效率.

31、而在给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整个社会资源显然还有一个在各种产品(或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这个层面的效率,我们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简称配置效率.如前所述,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就是帕累托效率.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协调公平与效率两个原则,根本的途径在于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实现机制.公平与效率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二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失之偏颇.但在政策实践中,从指导思想上说,又不可避免地要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形势侧重于某一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总体上说,侧重于效率同时兼顾公平,是应优先坚持的选择 .协调市场与政府两种机制,实现公

32、平与效率的两相兼顾.市场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初始分配领域发挥基础性作用,侧重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实现经济公平;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手段,如税收,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收入再分配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为市场机制正常运作创造条件,弥补市场失灵.在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时,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提高资源配置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方面,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艰巨的任务;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转型国家,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与那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存在着更多的缺陷或失灵.在这种情况下,企图过分依赖市场机制,无异于缘木求鱼,政府在

33、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方面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当前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仍要继续克服平均主义,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收入差距.但也不能把收入差距与效率等同,认为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必须注意两点:(1)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指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靠要素贡献获取高额收入,并依法纳税,舍此之外的非正当的高额收入,既不符合公平,也不符合效率.(2)收入差距要适度.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差距过大,超过了社会的承受能力,则会走向反面,影响社会安定,不利于提高

34、效率.因此,在提倡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差距,使之维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第三章 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一,单选:1,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称为(A)A 购买性支出 B 转移性支出 C 生产支出 D 基础支出2,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称为(C)A 分配支出 B 福利支出 C 转移性支出 D 购买力支出3,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而快速(D)A 不变 B 减少 C 不确定 D 递增二,多选1,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静态角度将财政支出划分为(ACD)A 补偿性支出 B

35、 投资性支出 C 消费性支出 D 积累性支出2,按国家职能将财政支出分为(ABCD)A 经济建设费 B 国防费 C 社会文教费 D 行政管理费3,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ABCD)A 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B 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C 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D 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4,财政支出分析的主题大致可分为(ABC)A 结构分析 B 总量分析 C 效益分析 D资金分析5,公共支出的性质可划分为(CD)A 预防性支出 B 创造性支出 C 消耗性支出 D 转移性支出6,财政支出的国际分类方法(CD)A 经济分类

36、 B 国际分类 C 理论分类 D 统计分类7,置换效应包括对以前的(AB)的置换A 财政支出水平 B 私人部门支出 C 国防支出 D 教育支出8,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ACD)A 经济性因素 B 环境性因素 C 政治性因素 D 社会性因素三,简答1,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意义.答: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可以了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政府配置资源的规模就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从财政职能角度来说,购买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资源

37、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2,如何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答:我们可以根据公共物品理论来区分财政支出,因为公共物品的含义,性质和类别,已经界定了财政支出的对象,层次,次序以及筹资方式.就支出对象而言,财政支出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因此,财政支出可分为用于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支出和准公共物品的支出.就支出层次而言,由于公共物品可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区域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相应地,财政支出可分为中央级财政支出,省级财政支出和县 (市)级财政支出,这也同时确定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就支出次序而言,纯公共物品无疑是财政支出安排首先要考

38、虑的领域,其次是具有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最后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当然,次序的安排并不能决定规模的大小.就筹贷方式而言,纯公共物品的支出一般由强制性税收来融资,而准公共物品的支出既可通过税收也可通过收费融资,还可以通过举债融资,或三者同时并举.3,从统计核算角度,IMF对财政支出作了怎样的划分.答:从统计核算角度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职能分类法和经济分类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按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保健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支出,其它社区和社会服务支出,经济服务支出以及无法归类的其它支出.按经济分类,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支

39、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4,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结合我国政府职能的变化,谈一谈财政支出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 答:现行的财政职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演变而来的,具有明显的体制转轨时期的过渡性的特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既存在越位问题,也存在缺位问题,因而必须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和政府职能的转换,逐步转变财政职能,并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我国试图实行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目标是逐步减少生产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和一般性技术改造投资,大力压缩事业单位经费,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再就业经费以及粮食风险基金等当前急需的重点支出. 5,政府活动扩张论认为影响财政支出规模上升

40、的最基本因素是什么.答: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相应提高.瓦格纳认为,形成财政支出规模上升趋势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从政治因素看,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从经济因素看,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另外,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

41、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也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要求政府为此增加支出.6,梯度渐进增长论揭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哪两类原因 答:梯度渐进增长论揭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两类原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指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政府的意愿总是财政支出越多越好,这样可以使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大;而民众的意愿是税收负担越低越好.政府的征税水平一旦超过了公众的忍受限度,他们就会通过手中的选票行使否决权.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税收水平的制约.但是,随着经济的

42、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即使税率保持不变,税收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财政支出便与GNP呈同步增长.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是指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在危急时期,私人部门无法解决战争,饥荒,经济危机等所造成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只有政府采取行动才能缓解这些灾难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因此,此时的财政支出必然呈阶梯式上升.7,梯度渐进增长论怎样解释非常时期财政支出增长过程.答:皮考克和威斯曼利用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即置换效应,审视效应以及集中效应,分析了非常时期的财政支出增长过程.置换效应.置换效应包括对以前财政支出水平的置换和对私人部门支出的置换.前者是指在危急时期,新的,较高水平的支出(税收)

43、替代了以前的,较低的支出(税收)水平;而在危急时期过后,这种新的支出水平因公众的税收容忍程度提高而不会逆转;即使支出水平有所下降,也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后者是指在社会总资源的配置中,私人部门的份额因公共部门的份额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在危急时期,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私人支出,而且财政支出的增加呈阶梯状.审视效应.社会动荡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迫使政府和公众重新审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职责,认识到有些社会经济活动应当纳入政府的活动范围,公共部门需要提供一些新的公共物品.与此同时,随着公众觉悟水平的提高,可容忍的征税水平在危急时期过后明显增加.这样,公共部门规模的扩张,财政支出规模的增

44、长趋势不可避免.集中效应.在非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要集中较多的财力,甚至会发行大量国债以满足其猛增的需求.即使在正常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央政府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也具有明显提高的倾向.三,论述:1,根据财政支出结构发展阶段论,结合我国经济情况,谈谈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答:财政指出结构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共积累支出应占较大的比重.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会暂时放慢.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经济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私人部门不愿投资,而这些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

45、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效益.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加速经济起飞.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各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财政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因此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会暂时放慢,在社会总积累支出中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因为在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新经济基础设施,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所以,财政支出结构也要从维持性服务开始,首先扩展到经济性服务领域,然后进一步扩展到社会性服务领域;

46、与此相适应,维持性支出比重逐渐下降,经济性支出比重逐步上升,然后这两者都逐渐下降而社会性支出比重明显提高.中国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动态过程中,财政支出结构正与此相适应地发生变化,其实这也正是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2,试论目前我国在公共财政下的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优化.答: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是在公共财政厅框架下,结合政府的职能转变,依据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进行相应调整.第一,在国家行政管理服务领域,财政支出要有保有压.国家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一项最基本支出,必须保证政权建设和国家安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机构改革,对

47、一些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可进行撤销,合并和精简,或进行经营性改组,中介,评估,服务机构必须与政府部门脱钩,定岗定编者,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压缩行政经费,提高管理效率.第二,在经济建设领域,财政支出要有进有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财政的经济建设功能也必须进行相应的高速要提高对非竞争性和非盈利性社会公共工程投资历,增加公共物品供给.同时,财政要逐步从竞争性的经营领域退出,减少财政对企业生产性投资才流动资金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科技三项费用,各部门事业费等都应相应减少直至取消,这类资金融通可以通过商业性动作来解决.第三,在社会事业和社会福利领域,财政支出要有增有减.在教育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性教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领域,纯理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高风险的尖端科技研究等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财政支出应予保障;其他如应用科学研究,文化团体演出,职业化体育运动,新闻媒体服务,一般医疗服务等,力争商业经营,市场化运作,财政可适当补助.在社会福利领域,政府要中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强社会保障能力.3,分析财政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绩效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