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某酒店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509913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某某酒店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某某酒店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某某酒店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某某酒店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某某酒店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某某酒店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目的为指导某某酒店下属单位HSE标杆企业创建工作,解决HSE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HSE管理体系执行促进HSE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建立先进的安全文化,特制定本指引。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某某酒店所属子公司及委托经营管理单位的HSE标杆企业创建指引。职责1总部HSE管理部负责标杆企业创建工作的指导及协调工作。2某某酒店相关部门参与标杆企业创建工作,指导下属企业相关专业贯彻落实此指引。3某某酒店标杆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标杆项目的统筹协调和验收。4某某酒店所属各经营单位是HSE标杆企业创建的主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贯彻落实本指引。政策1基本要求1.1 本

2、年度未突破公司和某某酒店下达的生产安全事故及其它事故指标1.2 认真落实中化集团安全生产十大理念与中化集团安全生产十大禁令。1.3 本年度未发生违反HSE管理红线的行为。2酒店开业前HSE管理2.1 酒店前期设计2.1.1 确定有国家认可相关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工作,确保主体结构、基坑、幕墙、抗震、消防等方面的设计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2.1.2 在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除确保设计满足国家消防规范要求外,尚需对酒店管理公司的“消防及生命安全”要求进行核对分析,并满足酒店管理公司的要求。2.1.3 按照国家及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完成消防、卫生、结构安全相关的审图、审批工作,并取得审批同意的相

3、关证照。2.2 设备选型调试2.2.1 设备选型需满足规范及地方的特殊要求。2.2.2 对于电梯、锅炉、压力容器、消防等安全相关设备设施的选择,需严格选择国家认定资质的优质厂家及品牌,并要求生产厂家提供相关安全许可的证明材料。2.2.3 责令施工单位及项目公司成立专门的调试小组,明确调试流程及人员,按照规范及酒店要求逐项调试、形成调试报告并记录、存档。2.2.4 调试过程中需查验生产厂家的出厂安全认证。2.2.5 酒店及第三方调试前,需由施工单位先行调试并满足国家施工及行业规范的相关要求。2.3 酒店移交231对于已移交和未移交区,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方,并对模糊区域责任确定兜底方。2.3.2酒店

4、在营业前向消防、环保、卫生、公安等地方政府部门申请办理并获取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污水排放、卫生、特种行业经营等许可证,并备档保存。2.4 新团队组建2.4.1 工程部、保安部负责人根据管理配置要求,搭建人员架构,保证人员配置完整。2.4.2 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上岗证进行核查,并进行岗位专项培训。2.4.3 对于工程相关的HSE工作及责任需层层落实到个人。3运营酒店的HSE管理3.1 HSE领导力3.1.1 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安委会领导、成员及职责分工,编制安委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委会会议,安委会成员若发生变动,应及时充实调整。3.1.2 以文件形式建立本单位H

5、SE责任制,逐级签订HSE责任书。3.1.3 主要负责人是单位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责任制文件中应明确各项安全职责。3.1.4 管理层负责分管领域的安全工作,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对本部门安全全面负责,是本部门第一责任人。3.1.5 主要负责人、安全分管领导、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与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积极参加培训与考核,考核通过后,并定期进行复训。3.2 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3.2.1 组织制定本单位危险源管理标准,明确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要求。322每年至少开展2次风险辨识,根据法律法规的更新,设备设施、服务、流程的调整及时进行风险辨识与评

6、价,建立风险辨识管理台账,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3.2.3 员工接受基本的HSE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具备基本的风险辨识能力,了解工作中的HSE风险,参与风险辨识,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报告。3.2.4 对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和设施设备,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警示牌。3.3 设备设施完整性3.3.1 涉及生命安全系统的设备设施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相关文件存档备查。3.3.2 设置安防监控系统,监控摄像头设置合理,能对重要部位进行适时监控。3.3.3 配置必要的消防系统、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设施和器材时刻完

7、好有效,每年对消防系统设施进行第三方检测,对老旧设备及时进行更新和改造。3.3.4 消防器材应进行编号,定期检查,标识齐全;室外、室内消火栓及相关配套设施符合要求,管理规范。3.3.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设置在自动状态,并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保,确保其处于完好有效状态;公共区域、后场区域应装设应急照明、安全指示标志完好。3.4 人员的安全培训与管理3.4.1 建立HSE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年度HSE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3.4.2 组织新员工、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安全培训,需持证上岗的应按要求参加培训并取证。3.4.3 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将被派遣人员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开展岗位安

8、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3.4.4 各级培训应保持记录,记录中应有参加人员签到、培训内容、考试或考核方式等内容;培训完成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与改进,对不符合要求的组织再培训。3.4.5 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档案,组建安全培训教育内部师资库与培训教材库。3.4.6 创新HSE培训方式,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宣传。3.5 操作与维修安全3.5.1 施工改造项目应制定安全技术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项目,安全技术方案需经过专业机构或人员审核论证。3.5.2 制定危险作业许可制度,对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动土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应实施作业许可,危险作业遵照“一次作业一审

9、批”的原则;更换人员或条件变动时,应重新审批。3.5.3 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与培训,危险作业必须严格审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3.5.4 相关方人员进行高处作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土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并按规定在作业现场进行作业前的安全交底、安全检查和作业中的安全监护。3.5.5 施工现场和工作场所建立HSE目视化管理制度和标准,并严格执行。3.5.6 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做好演练的评估与总结。3.6 承包商、供货商HSE管理3.6.1 建立承包商、供货商HSE资格审核标准与管理标准,入场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合

10、格后方可入场,对不满足安全要求的一票否决。3.6.2 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3.6.3 明确承包、租赁及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签定安全协议,将承包、租赁和使用单位落实责任情况纳入履约管理。3.6.4 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应当在各自的安全协议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并指定人员进行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3.6.5 建立与承包商的HSE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对承包商HSE绩效评估,及时提出改进要求。3.6.6 对于采购的物资等要考虑安全、食品卫生等要求,由采购部门、专业部门对相关物资进行审核与检查。3.7 安

11、保、消防安全管理3.7.1 制定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治安、消防巡逻、人员职责、应急处理、档案记录等具体要求,配备巡逻所需装备、工具等。3.7.2 消防控制室可以与安防视频监控室设在一处,实行24h双人值班;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持证上岗。3.7.3 每班安排领导带班和人员值班,带班人员保持通讯畅通,接到报告立即赶赴现场,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做好值班记录。3.7.4 规定治安、消防巡逻的频次和路线,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按应急预案的流程处置。3.7.5 建立重要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活动性质、特点等制定安保方案与应急预案。3.7.6 消防系统、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保,确保系统、设施和

12、器材完好有效。3.7.7 制定治安、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相关文件存档备查。3.8 职业健康3.8.1 辨识业务范围内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8.2 制定劳保用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基于岗位和风险的PPE配置标准,进入相关区域能够正确佩戴PPE,并做好有害因素的检测。3.8.3 建立传染病预控方案和应急响应预案,在传染病高发期提前做好防控,做好疫情的筛选、隔离、上报、治疗等管控。3.9 环境保护3.9.1 健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节能降耗、环保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落实

13、情况。3.9.2 厨余垃圾、固体废弃物等指定专人或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3.9.3 危险废物(包括废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废活性炭、多氯联苯电容器、废含汞荧光灯管、废卤化有机溶剂等),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3.9.4 客房空气质量检测每两年进行一次,与卫生许可证定期审核同时进行,空气质量不合格的应进行整改直至合格。3.10 食品安全3.10.1 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事食品相关工作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3.10.2 涉及餐饮服务的设备、工具等硬件设施应满足本质安全与食品卫生要求。3.10.3 食品供货商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要求,

14、妥善保管各类凭证及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3.10.4 禁止采购国家命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和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保管、领用、登记、保存,盛装容器上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3.10.5 食品库房保持干净、整洁,根据食品性质进行分库、分类存放,有明显标识,定期进行检查,做到账、卡、物三相符。3.10.6 食品加工台、刀具等要保持干净、整洁,使用工具应根据食物性质进行区分并有明显标识。3.10.7 按要求进行食品留样,规范存放留样食品,定期进行检测。3.10.8 建立易过敏及中毒的食品名录,并严格管控。3.10.9 编制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应急预案,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与演练。3

15、11 隐患与事故管理1.1.1 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1.1.2 2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1.3 3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条件或工艺发生变更的,及时开展风险分析与隐患排查,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控措施。1.1.4 4事故报告应符合法规要求,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将事故情况报送到本单位分管领导、总经办和HSE管理部,涉及设备事故的,同时报工程技术部,24小时内书面报告事故。1.1.5 5事故发生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应擅离职守,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如

16、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1.1.6 6事故处理应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3.12 应急管理3.12.1 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设置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3.12.2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3.12.3 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定期考核。3.12.4 根据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或事故抢险要求,建立专职/兼职的应急

17、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并组织相关应急演练。3.12.5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及预案适宜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保存评审和修订的记录。3.12.6 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行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3.12.7 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3.12.8 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物资的配备等进行总结评估。3.13 合法合规性3.13.

18、1 消防验收、废水废气排放、卫生、特种行业经营等许可证件齐全,并在有效期内。3.13.2 及时收集和分析HSE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主动掌握相关法规的动态信息,更新法律法规清单或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或修订本单位HSE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文件。3.13.3 将更新后的HSE法律法规能及时传递至相关人员,定期进行HSE合规性检查。3.13.4 建筑和场地的用途、室内布局、疏散通道、消防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的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安全评估,需要报政府部门审批的应按要求进行申报。3.13.5 制定年度HSE合法合规的审核计划,发现的不足及时整改。3.14 评估与持续改进3.14.1 确定对各部门HSE绩效

19、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目标、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等。3.14.2 每年对本单位各项安全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及落实情况进行自评,并及时进行完善。3.14.3 对安全绩效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绩效较差的予以指导或处罚。2.14.4按“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的过程管理模式,每年对安全工作进行改进与提升,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3.15对客经营场所的HSE管理3.15.1 明确客人登记、公共区域、客房等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职责、流程和要求,需要持证上岗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服务人员应熟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置能力。3.15.2 入住登记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证、登记、上传及退

20、房后的核销工作;总服务台24小时有人值守,客人对酒店安全工作的建议与意见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3.15.3 客房水龙头冷热标识清晰、淋浴房玻璃防爆碎、浴缸及淋浴间有防滑措施,在客房张贴应急疏散图等,配备应急手电、防烟面具等应急器材。3.15.4 电梯、大堂、走廊、停车场出入口等主要公共区域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人行自动门采用安全玻璃,透明的门扇表面应有醒目的提醒标志。1.1.5 5泳池入口处设置宾客安全须知及警示牌,按要求配备具有资质的泳池救生员,定时进行水质监测,现场配备防溺水的急救设施、器材、药品等。1.1.6 6健身房的器材要在醒目位置标注器材名称、具体用途、使用说明或图示、安全

21、提示,定期进行检查与消毒。1.1.7 7组织大型活动前与相关单位订HSE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HSE责任,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维护,需要报政府审批的,必须审批通过方可进行。1.1.8 8组织人员外出培训或活动时,明确安全责任人员,做好安全提示;需外租车辆的,出租方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车辆与驾驶人员证照齐全;外出活动委托旅行社组织的,旅行社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与条件,旅行社要为外出人员购买相应的保险。3.16 车辆管理3.16.1 建立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内部车辆安全管理责任,与车辆租赁单位在签订租赁合同时设置完整的HSE管理条款或签订HSE管理协议。3.16.2

22、司机具职业素养,遵章守纪,上车后及下车前对同车人员进行安全提示。3.16.3 车辆应按车辆使用要求进行保养,不可带病上路,车内安全带要完好有效。3.16.4 建立车辆管理台账,对司机及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3.17 办公室HSE管理3.17.1 建立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办公室安全责任,定期对办公室进行安全自查。3.17.2 积极参加安全培训教育与应急演练,做好本部门的安全提醒。3.17.3 建立定期HSE检查制度,并每周进行HSE检查,保存检查记录。3.17.4 在办公区内配备HSE宣传栏,悬挂本单位安全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张贴宣传画。3.17.5 组织开展急救知识的培训,员工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配备急救药品。3.18 安全文化建设3.18.1 全面推进企业HSE文化建设,HSE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3.18.2 召开会议或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经验分享或安全提示。3.18.3 完善目视化管理,在对客区域、后场区域、员工宿舍全面推广。3.18.4 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安全知识,提出HSE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发现隐患立即上报。3.18.5 关注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加强工作外的安全提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