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00623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精品试题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共 12 小题 ,每小题 4.0 分,共 48 分) 1.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 D嫁人要嫁万元户 2.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 它们害怕外国 共产主义 和外国 帝国主义 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 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

2、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3.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新设置了一些新节日。这些节日与历史事件对 应错误的是() A国家宪法日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 B国家公祭日 1937 年南京大屠杀 C烈士纪念日 1949 年新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特点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选官与考试始终紧密结合 A B C D 5.1492 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 年达 伽马航向印度洋、 1519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

3、 映了 () 高考精品试题 A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 B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D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 6.表 1是 1912 1915 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7.下图是 20 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 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A50 年代 B60 年代 C70 年代 D90 年代 8.2008 年 8 月 9 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宣布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在美国电视观众中深受欢 迎,收视率达到21 5,仅次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的27,超过了其他任何在美国以外举 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城市是() 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9.有人说,中华民国是“ 美国式的共和国 ” ,但也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其“ 英国政体特点 ” 主要表现 为( ) A责任内阁制 B三权分立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 10.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 高考精品试题 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

5、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11.英国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曾写道: “ 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在 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15 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32 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59 年随着印度兵变的被镇压而 终止。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永久幸福而庆贺。” 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 种“ 永久幸福 ” 感的主要原因是() A外交:推行“ 独立主义 ” ,开始确立欧洲霸权 B国内:议会改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帝国:逮捕甘地,对殖

6、民地实行“ 委任统治 ” D思想: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 12.阅读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从表中信息我们能够得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 B中国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C近代金融机构的发展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二、非选择题 高考精品试题 13.(15 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7 年“ 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 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

7、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 荒诞奇迹 ” ; 已经去世了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 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 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 “ 种出西土 ” ,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

8、政府实行 的老政策。 14( 22 分) .陈独秀眼中的中西文化 东方记者又谓: “ 民视民听,民贵君轻,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义为基础。政体虽 改而政治原理不变;故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 乃为统整文明之所有事。” 呜呼!是何言耶?夫西洋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乃以人民为主体, 林肯所谓 “ 由民( by the people)而非为民( for the people ) ” 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 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 即君主祖遗之家产 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 (民本主义,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义者也,其

9、或径用西文Democracy 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 避其政府之干涉耳),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 绝非一物。倘由东方记者之说,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则仍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 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即 高考精品试题 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盖国体既改 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如何融合,如何会通, 敢请东方记者进而教之,毋再以笼统含混之言以自遁也。 陈独秀:再质问 记者( 1919.2,原载新青年6 卷

10、 2号) (1)简述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论争的社会背景。 (2)概述材料中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记者的主要分歧。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陈独秀中西文化观的认识。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15.梭伦 “ 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 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 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 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 )说: “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 (贵族和平民 )都要适可而止,

11、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 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 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探究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 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 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选修3:20 世纪战争与和平】15 分 16.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 高考精品试题 时代的主题。阅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 万枚,约占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足以把 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 吨炸弹过日子。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大国与我国纷纷建立各种“ 伙伴关系 ” ,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设 性战略伙伴关系等。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后,中日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 和平与发 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 。 1950 年到 1990 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 倍, 1989 年至 1996 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 易额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

13、长速度的2 倍。到1997 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 万亿美元。 材料三高技术武器造价非常昂贵,如一枚“ 爱国者 ” 导弹价值100 万美元,一枚空对空“ 麻雀 ” 导弹 价值 169 万美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各类导弹5 500 多枚,仅导弹一项一天耗资就有1亿美 元。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制约现代战争的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0 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 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

14、发现的唯一道路;牛 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爱因斯坦 材料二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精英,为 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 爱 恩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 牛顿所创造的概念” 、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 理论非常深奥” 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 之间的关系如何? 高考精品试题 (2)1952 年 11 月 8 日,以色列总理本 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 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高考精

15、品试题 答案解析 1.【答案】 B 【解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要出现于古代社会,故A 项错误; 1953 年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 展重工业,工人阶级地位提升,故 B 项正确;斗私批修体现在文革时期,故 C 项错误; “ 万元户” 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 项错误。 2.【答案】 C 【解析】国家利益是了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造成题干中美关系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就再于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 项正确; A,B,D 三项是影响中美外交关系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 因,故 A,B,D 项错误。 3.【答案】 D 【解析】之所以确定12 月 4 日这一天为 “ 国家宪法日 ” ,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

16、1982 年 12 月 4 日正式实施,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为纪念1937 年南京大屠杀将每年的12 月 13 日定为国家 公祭日,故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9 年 9 月 30 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将此日定为烈士纪念 日突出了 “ 国庆勿忘祭先烈” ,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1945 年 9 月 3 日 日本签订投降书,而不是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 4.【答案】 A 【解析】从秦汉到明清,我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 故 正确;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及至明朝废丞相,设

17、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 正确;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不断加强监察和 控制,设立刺史、通判等机构,故 正确;选官与考试紧密结合开始于隋唐科举制,与题目时间 不符,故 错误,选择A 项符合题意。 5.【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5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后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故A 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新航路的开辟,不能说明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故B 项错误; 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是在14 世纪,故C 项错误; 15 世纪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欧洲资产阶级没 有取得政权,还没有开始主宰世界,故D 项错误。 高考精品试题 6.【答

18、案】 C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 1915 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 量的减少。可用排除法解题,A 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 选项是在19 世 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 年,所以D 项也排除。 7.【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关系友好,与题中中苏对抗不符,故A 项错误; 60 年代中美关系是 敌对的,与题中中美合作关系不符,故B 项错误; 7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由敌对走向缓和, 美苏仍然冷战,与题意相符,故C 项正确; 90 年代苏联解体,中苏、美苏结束了对立局面,故D 项错误。 8.【答案】 B 【解析

19、】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电视为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的,故世界上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国家和 城市应该是英国和伦敦。故此题应选 B 项 9.【答案】 A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成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为限制袁世凯,又实行责任内阁制,责任内 阁制是英国政体的特点,故选A 项。 10.【答案】 D 【解析】由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可看出D 项正确。 A 项中 的“ 治学 ” 超出材料的主要意思;B、C 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 11.【答案】 B 【解析】英国在近代实施的外交政策是“ 大陆均衡 ” 政策,故A 项错误; 1832 年的改革法案扩 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加选举的权利,顺应了

20、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 项正确;甘地是20 世纪初 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题干中1859 年印度兵变无关,故C 项错误;启蒙运动并未引 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爆发,故 D项错误。 12.【答案】 B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多重压制,故A 项错误;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银行资产总额从无到有,在 高考精品试题 金融机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钱庄、典当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 断下降,故B 项正确; 19201936 年间,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从来,并没有放松对华侵略, 故 C 项错误;

21、题干中没有官僚资本的信息,无法得出官僚资本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D 项错误。 13.【答案】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 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政策:重农抑商。 【解析】第一小问“ 新气象 ” 注意设问的时间要求“ 明朝中后期 ” 和角度要求 “ 经济领域中(含农业、 手工业、商业等)” ,“ 农业方面 ” 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玉米、番薯等 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作答; “ 手工业方面 ” 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甚至在 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方面 ” 根据所学可得出“ 会馆的出现

22、 ” 等结论。第二小问“ 政府 的老政策 ” 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4.【答案】( 1)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批判,引 发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 ( 2)对民主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民贵君轻可以作为民主主义的基础,而陈独秀则认为这只是民 本主义,跟民主精神想去甚远;对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记者认为纲常名教可以与民主政体相融 合,而陈独秀则认为两者无会通余地;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认识不同:记者认为政体虽改而 政治原理可以不变,陈独秀则认为政体改变政治原理亦应随之变化。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23、观点 答案l:能将陈独秀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解读是基于自身文化救国 的理想,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文化的结果。 答案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 于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答案 3:就文本本身内容提出观点: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有绝对化之嫌。 答案 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等。 评分项二:史实 答案 1:能提取文本提供的信息,并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高考精品试题 答案 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答案 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答案 4:没有使用文本

24、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答案 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 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答案 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答案 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答案 1: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 【解析】( 1)根据材料出处新青年及材料所述陈独秀与记者之间的论争内容可知是关于封建 的纲常名教君道臣节等与民主共和的政体是否能相融合的问题,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前期这个时 间,所以结合新文化运动前期批判封建文化即引发的结果去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中的“ 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 与 “ 现代之民主主义” 可知是对民主的认识

25、不同;由 “ 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 与 “ 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 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 可知是对中国的纲常名教的认识不同; 由“ 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 与“ 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 可知是对政体与政治原理的关系 认识不同。 ( 3)这一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知识迁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语言表达等诸多能力。 解答这一题需要考生现根据材料提炼出想要论证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 相应的背景、思想主张等史实作为论据,还要在答案中将史实和观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逻辑联系, 并用历史性语言准确、完整

26、地表达出来。 15.【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 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高考精品试题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解析】第(1)问中的弊端从“ 他们的奴隶地位” 可以看出平民地位低下,从“ 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 事都没有参与” 看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权;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雅典社会贵族和平民、新 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政治措施,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政治措

27、施包括财产等级制和民主政治改革等。第(3)问根本原因根据材料“ 在阶级社会中,根 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分析;据 “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以公正为本” 等信息 归纳梭伦的观念。 16.【答案】(1)因素:核战争毁灭性后果;国家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现代战争的巨大 消耗。 (2)依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变化:由 “ 战争与革命 ” 转变为 “ 和平与发展 ” 。 理由:制约战争发生的因素增多,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 加强,第三世界的崛起等。(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解析】第(1)问要对三则材料逐一分析,材料一是从核武器对

28、人类的毁灭性角度阐述的;材料 二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密切;材料三体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消耗。第(2)问第一小问结 合材料可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格 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题、制约战争的各种力量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等方面分析即可。 17.【答案】( 1)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 承与发展。 ( 2)爱因斯坦在科学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是犹太人 中的杰出人物。 【解析】第(1)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者主要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 2)题,可从材料中的“ 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 以及犹太人的身份等分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