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116017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报表分析2011年,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市场经济思维谋划农业工作,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农民增收,战胜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干旱、暴洪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35539.17万元,较上年净增 67782.07万元、增长 7.8%;农民人均所得达到3089元,较上年净增 373元、增长 13.6%。一、基本情况我市辖六县一区、107个乡(镇、开发区

2、),1470个行政村、9113个村民小组,44.21万农户,193.70万农业人口。拥有劳动力资源113.01万个,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69.14万个,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1.2%,外出务工劳动力45.01万个,占39.8%;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847.75万亩,其中:耕地548.98万亩、占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的 64.8%,园地48.84万亩、占 5.7%,林地150.88万亩、占 17.8%,草地44.41万亩、占5.2%,养殖水面2.34万亩、占0.%,其它52.30万亩、占 7%。二、运行特点(一)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决策成效显著,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大幅提升高。2011年全市

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35539.17万元,较上年净增67782.07万元、增长7.8%,农民人均所得3089元,较上年净增373元、增长13.7%。(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完善,家庭经营占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 2011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773339.30万元,比上年增加 69236.37万元,增长9.8,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2.7。 (三)一、二产业稳定发展,第三产业增速加快,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从收入来源看:各行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农业 361218.39 万元,比上年增长9.8,占总收入的38.6;林业3731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占总收入的3.9

4、;牧业91241.03万元,比上年增长 13.8,占总收入的9.8;工业154806.84万元,比上年增加2.7,占总收入的16.6 %;建筑81907.91万元,比上年增加3.9,占总收入的 8.8 ;运输业收入 59488.45 万元,比上年增加1.1%,占总收入的6.4 %;商饮业 84833.51万元,比上年年增加1.9%,占总收入的9.1;服务业收入33585.83万元,比上年增长 18.2 %,占总收入的 3.6。(四)农强农政策已成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支点。据统计调查,农民从集体外直接获得的转移性收入达53476.61万元,人均276.08元,拉动全市生产投资增加

5、121234万元,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生产生活设施的投资建设,极大的改善我市农村人居条件,成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支点。(五)劳务输转力度加大,农民向非农产业迈进成为我市农村新亮点。2011年全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45.01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 39.8 %。其中:常年在外务工的有32.55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增长 7 %;农民 外出 劳务收入198802.3万元,比上年162883.26万元增加35919.04万元,增世纪长22.1%。另外,全市非农业兼业户和非农户从无到有,达到4.0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2%,成为我市农村新亮点。(六)“平凉红牛”、“

6、平凉金果”等品牌效力彰显,农村商品生产率稳步攀升。一年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狠抓“草、畜、煤、电”四大支柱产业及其相关品牌产业,“平凉红牛”、“平凉金果”等品牌产品在全市农村经济中效力彰显,实现销售收入364144.1万元,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38.%。(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稳步推进,规模以上经营初见倪端。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我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想种田者无法取得耕地,不愿种地者随意抛荒撂荒”的机制体制弊端,实现土地流转面积46.52万亩,较上年净增33.88万亩、增长267.9%;3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2.0

7、2万户。(八)民营经济、农合组织迅速扩张,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助推器。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路、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全市积极引导、扶持民营经济、农合组织建设,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各项配套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农合组织的迅速发展,全年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9个,累计达到416个。2011年全市仅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6061.99万元,较上年净462.75万元,增长8.3%;上缴国家税金161.34万元,较上年净23.71万元,增长17.2%;实现可分配盈余2323万元,较上年净255.94万元,增长12.4%。三、土地承包管理情况(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我市现有耕

8、地面积548.98万亩,其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548.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9.9%。总农户44.21万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42.83万户,占总农户数的96.9%。近年来随着“四到户”工作的逐步深入,共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28766份,占应签合同总数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0.2%,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26482份,占应颁发总数的99.5%,比上年同期增长0.1%。(二)围绕产业用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今年市、县(区)两级政府及涉农部门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建设、建办园区、发展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截止今年底,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465221亩,比上年

9、同期增长267.9%。其中流转入农户的面积375412亩,比上年同期增长248.1%,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26304亩,比上年同期增长387.7%,流转入企业的面积17059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91.2%,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46446亩,比上年同期增长533.8%。(三)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逐步建立健全。截止今年底,我市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庄浪5县(区)成立了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5个,聘任仲裁员59人,比上年同期日常工作人员36人,其中专职人员11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7.5%。今年共受理各类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726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5%,其中土地承包纠纷398件,比上年同

10、期增长0.8%,土地流转纠纷258件,比上年同期增加7.1%,其他纠纷数70件,比上年同期减少11.4%。调处纠纷719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其中调解69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1%,仲裁22件,比上年同期增长46.7%。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7个,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416个,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08个、减少22个,增长101%、降低12%。拥有成员39505户,辐射带动农户123375户。(二)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从

11、事种植业的合作社264个,畜牧业的合作社187个,分别比2009年增长111.2%、37.1%。(三)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2011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30265.6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9113.6万元,增长43.1%。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13600.9万, 比上年增加了2580.46万元,增长23.4%、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五、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状况据统计至2011年 底,全市村 集体 经济 组织 资 产总计9206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村均62.6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1703.45万元,占资 产总 额的35%;农 业资产6979.86万

12、元,占8%;长期资产53380.97万元,占58%。负债及所有者权益92064.28万元,其中:流动负债28751.94万元,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32%;长期负债11546.34万元,占13%;所有者权益51766万元,占57%。全市1470个村中, 2011年无经营收益的村764个,占村总数的52%;有经营收益的村706个,占48%,其中5万元以下的村有540个,510万元的村有131个,1050万元的村30个,50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2011年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16268.89万元,比上年减少0.4%。其中:经营收入5879.4万元,比上年减少2.7%;发包及

13、上交收入310084,比上年增加7.2%;投资收益97.44万元,比上年减少24.3%;补助收入4807.91万元,比上年减少14.9%;其他收入2383.3万元,比上年增加47.1%。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支出12720.92万元,比上年增加10.5%,占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的79%。其中:经营支出4600.76万元,比上年减少7.2%;管理费用4187.13万元,比上年增加3.9%;其他支出3933.03万元,比上年增加55.5%。本年收益3547.97万元,比上年增长55.5%。可分配收益4905.28万元,比上年减少22.2%,投资分利43.8万元,比上年减少1.4%,农户分配606.07

14、万元,比上年减少75.4%;其他分配222.13万元,比上年增加22.1%。年末未分配收益1738.0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当年扩大再生产支出1435.71万元;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480.8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8061.19万元。六、农民负担更趋于合理2011年,我市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一)惠农资金继续增加。统计年报显示:2011年全市政策性补贴资53779.044万元。(二)农民负担更趋合理。据统计,今年我市 “一事一议”筹资和以资代劳1158.32万元,其中:“一事一议”筹资1152.

15、02万元,涉及538村;“一事一议”筹劳250.01万个工日,以资代劳6.3万元,涉及421个村。七、存在的问题2011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呈现良好的态势,但还存在诸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近 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宏观方面来分析,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还不到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缓慢,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加之受自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挤压、农村精壮劳力短缺等新旧矛盾交织,是制约我市农民收入增长的深层次原因。从微观方面来分析,一是增收基础薄弱。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机

16、械化程度低,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农业生产脆弱性突出,发展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并导致了收入的不稳定性。二是增收渠道窄小。以劳务为主导的收入结构,受劳动力素质、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固,不确定性较大。三是增收产业潜力挖掘不充分。由于思想观念、资金技术、劳动力短缺等因素的制约,结构调整步伐慢,牛、果、菜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主导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还不高。四是增收难点突出。全市贫困面和低收入面较大,增收的难度还非常大。正视影响我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增收的现实基础,各级对“三农”工

17、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形成了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夯实了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劳务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民较快增收的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这些都是我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八、几点建议从明年农民增收的环境来看,农业特别是粮食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价格不确定性增长,农资、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增多。要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6%的增速和翻番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议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强势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做强产业促增收。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

18、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坚持适宜区全覆盖和扩量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牛产业,以基础母牛群保护、扩繁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加大繁育大户培育,积极探索“养殖小区主导、繁育大户带动、散养户参与”的合作化发展模式,不断扩大农户养殖量,提高牛产业在农民增收的比重。果产业,以加大技物投入、强化管理为重点,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全面开展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确保果农增产增效。菜产业,以发展蔬菜集中区为重点,持续扩大设施生产规模,加大间作套种,强化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群众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开展“错峰”生产,增产增收。同时,

19、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的发展猪、鸡、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果品、“平凉红牛”、绿色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延伸链条,形成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格局,让农民在产业化中收益。(二)强化人力资源培训,提升能力促增收。把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内容。整合资源,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促进农民务工由体力型、短期性、低收入岗位向高技能、长期性、高报酬岗位转变,扩大向外省、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务输转规模,稳定增加收入。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以及院地、校地、企地的技术培训协作,培养一批村社干部、企业管理人才和种养大

20、户,带领农民闯市场、兴产业、办企业。健全农民自主创业机制,妥善解决好外出务工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鼓励返乡创业,支持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积极引导青壮劳动力留乡留地发展产业。(三)加大项目争建力度,扶持带动促增收。把加大项目争建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组织实施好现有项目,围绕民计民生改善、主导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好筛选论证,积极衔接争取,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特别是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扩大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增加农业投资规模。切实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21、,充分发挥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支持作用。(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促增收。把健全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升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冷链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农产品直销、网上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适时适价销售,提高农民收益。深入推进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实用技术集成组装应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为农民群众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五)建立农业灾害救治与防范机制,防灾减灾促增收。把灾害救

22、治与防范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保障,在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农业、卫生防疫、气象、保险机构等部门相互协作的灾害性天气快速反应机制、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2011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及管理状况分析2011年全市有1470个村,集体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9206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通过分析,2011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状况呈现下以下特点:一、资产总量稳中有增。2011年全市有1470个村,集体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9206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流动资产

23、占34.4%,农业资产占7.6%,长期资产占58%。1、流动资产比上年增长2.1%。其中,货币资金增长31.4%,短期投资增长5.2%,应收款项下降10%,存在下降57.6%。2、农业资产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畜产资产增长16.5%,林木资产增长8.6%。3、长期资产比上年增长1%。其中,长期资产增长26.9%,固定资产总值下降2.3%。二、流动负债比上年降低11.4%。其中,短期借款下降15.8%,应付款下降9.3%,应付工资和上年持平,应付福利费比上年下降7.2%。三、长期负债比上年下降15.1%。其中,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下降14.8%,一事一议资金下降42.5%。四、所有者权益比上年

24、增长17.4%。其中,资本比上年下降1.9%,公积公益金增长28.6%,未分配收益扭亏增盈,由亏损997万元增盈2534.48万元。五、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面均达到100%。全市1470个村,全面实行了财务公开,建立健全了民主理财小组。六、实行委托代理的乡镇达到99%。全市有106个乡(镇、开发区)实行了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占其总数的99%,涉及1451个村,占村总数的99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村达到40个,比上年增加2个。七、审计监管力度加大,资金运营安全率提高。2011年全市市、县(区)、乡(镇)三级审计2145个会计核算单位,比上年减少303个;审计资金总额41125.62万元,比上年增加2

25、9166.31万元,其中违纪资金15.9万元,比上年略有增加。2011年平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分析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培育流转市场,依法规范流转程序,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繁荣稳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现将我市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经营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今年农经统计资料显示,我市农户家庭承包经营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596万亩的92%。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42.82万户,占总农户

26、数44万户的97.7%。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2.87万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2.64万本,分别占应签应发合同、证书的100%、99.6%。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8万份,合同签订率达53.4%,签订合同流转面积22.4万亩,签订流转合同经营的面积比上年7.7万亩净增加14.68万亩,增长190.9%。数据表明,我市通过落实“四到户”工作,大力推行建立“农村集体土地台账、农户承包地台账、土地流转登记台账、机动地台账”和“农村土地汇总表及经营权证发放登记表” “四账两表”和合同鉴证备案等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凸显,流转形式多样,流转面积迅速

27、增长今年我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步伐,确定在崆峒、泾川整县(区)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其余5县各抓好两个乡(镇)流转试点工作,并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目标考核责任管理。促进我市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园区有序流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经统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46.52万亩,比去年底增长268%。总量占到农户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8.4%。流转形式多样,以转包形式流转面积18.45万亩,转让0.78万亩,互换8.3万亩,出租12.6万亩,股份合作形式流转0.048万亩,其它形式流转6.3万亩,分别占总流转面积的39.6%、1.7%、17.8%、27%

28、、0.1%和13.5%。其中:流转入农户的面积37.5万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2.63万亩,流转入龙头企业的面积1.71万亩,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4.6万亩,规模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达到900户,比上年增长12.5%。 三、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量转移,土地可流转的基础已初步形成 根据近10年的统计,我市外出打工的劳动力由2001年的22.4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5.01万人,净增加22.61万人,外出打工数占到当年总劳动力的40%,较2001年翻了一番。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2001年的12.9万个增加到2011年32.55万个,增长了152%。从事农业种植经营的劳动力减少,尤其

29、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土地可流转的基础已初步形成。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全面展开经统计,我市崆峒、泾川、灵台、崇信、庄浪五县(区)设立了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配备人员59人,其中农民委员10人,聘任仲裁员47人。仲裁机构日常工作人员31人,其中专职人员11人。今年共受理各类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726件,比上年同期减少1.5%,其中土地承包纠纷398件,土地流转纠纷258件,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他纠纷70件,比上年同期减少12.9%。调处纠纷719件,比上年同期增加3%,其中调解697件,比上年同期

30、增长2%,仲裁22件,比上年同期增加46.7%。 五、统计分析土地承包管理与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和原因虽然土地承包管理及流转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数据显示看,我市土地承包管理及流转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人员欠缺,专项工作经费不能落实。全市七县 (区)、包括乡(镇)农经人员总数327人, 而全市农业人口193.7万人,农户总数44.2万户,农户与农经人员比是1351:1。要搞好农经三大管理三项服务工作力不从心。其次,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和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建设专业人员欠缺,专项工作经费未能落实,工作开展难度大。(二)“四到户”工作落实还没有到位。流转

31、合同签订率不高。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部分流转农户没有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有的甚至只有口头协议,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流转合同的签订只占应签合同的53.4%。 (三)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低,转移就业空间小。一方面,我市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比较弱,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有限,且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的能力较差。外出务工、就业方面的职业培训、指导、维权服务等机制还不完善,要通过在城市和企业打工获得比种地更稳定的收益,难度仍然较大。今年全市劳务收入19.88亿元,除去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外每劳务工收入4416元/年,收入水平低下,土地流

32、转缺乏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小,致使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缓慢。(四)农民自发流转形式单一,经营规模小,增收相对较少。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以转包形式流转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34.4%,流转入农户的面积37.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0.6%,这部分流转是农户双方间自发进行,流转大多是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内部的私下流转,自行无偿转让或委耕给本村农户,流转布局过小、过散,不能够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统计资料看我市多数农户经营规模面积在10亩以下,占农户数的59%。且土地流出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土地流转费收益很少或没有。 六、对策及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土地承包工作管理水平。土地承包管

33、理工作政策关联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推动土地管理必须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各级党政领导要一把手负总责。二是思想认识到位。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四是工作人员专项经费到位。(二)依法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一是依法管理、精心组织、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政策精神,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和遗留问题。二是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土地流转,充分发挥试点的宣传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土地流转,从而积极支持和参与土地流转。三是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转移、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外出就业

34、技能,保障外出务工农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创造土地可流转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四是注重实效,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三)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省上要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市县落实专项政策经费和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纠纷调解仲裁机构,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分析一、发展现状全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57个,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6个,成员60083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00828户。农民

35、专业合作社按行业划分:种植业374个,畜牧业133个,服务业22个,其他128个;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综合服务的278个,以生产服务为主的150个,以购买服务为主的18个,以仓储服务为主的19个,以运销服务为主的32个,以加工服务为主的9个,其他1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30265.62万元,其中统一销售农产品达80%以上的有116个合作社,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13600.9万元,统一购买比例达80%以上的有77个合作社;培训成员数41105个;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数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上缴国家税金161.34万元。二、发展特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发

36、展的初始阶段,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组建力量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内容多层次、发展领域多行业的发展格局。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合下,龙头企业负责收购,会员负责种植和养殖,并与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二是种养大户依托型。农村种养大户为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农技服务组织依托型。由县乡农技部门及农技人员利用0自身的技术优

37、势,围绕当地特色产业,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村级组织依托型。由村支部或村委会负责人发挥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集合优势产业,联合产业大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作用和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诸多问题,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为新一轮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一)政府与社员之间的桥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将社员的各种信息和诉求收集整理后理性地传递给政府,并将政府的农业政策传达给社员。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取决策所需要的比较全面、真实的信息,又可以通过专业合

38、作社的帮助促进政府政策的顺利推行。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帮助政府决策方面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专业合作社对所从事的行业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既了解社员意愿,又了解国家发展状况。专业合作社参与政府决策,不仅有助于避免一些决策失误,还能够促进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把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抱成一团,使农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点逐渐显现。农民专业合作社

39、可以有效增强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农业小规模生产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让农民抱成团闯市场,获取规模效益。二是为农民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社员自律,协调专业合作社的内外部关系。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非组织化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利用组织手段协调农户关系,规范农户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利用其行业代表身份,协调社员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统一、协调社员的集体行动,争取比较有利的市场竞争和谈判地位。(三)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渠

40、道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但分布比较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其意愿的充分表达和利益的有效维护较为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代表和维护社员权益的组织,能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的要求、建议和意见,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过滤”原来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个体意愿,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形成和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同时,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和约束农民、农业企业、农产品市场的行为,化解行业内外的矛盾,维护农业市场秩序和相关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四)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政府与农民之间,需要社会中介组织承接政府的相关职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41、对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管理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贯彻“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实行自愿组合、民主管理,使成员真正当家作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使广大农民在经济活动中养成行使民主权利、进行民主管理的习惯,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提高民主决策能力。广大农民在参与合作经济活动过程中,能逐渐体会到合法守序、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依法维权的意识也要加强。同时,专业合作社深入农民群众,联系当地实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尊重农民意愿,集中农民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供群众选择,并在为群众所接受的基础上及时采用,这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进程。(五)拉动经济发展,解决发展资金短缺发展农民专业

42、合作社,是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合作社的成立,不但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将进一步发挥品牌和专业聚集效应,促进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为缓解农村资金紧张,解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初

43、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成员对农民合作社法缺乏全面了解。大部分成员只知道可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如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资金抚持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甚了解,尤其是遇到政策和技术性的问题时,缺少与农业部门的联系沟通,同时在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方面缺少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二)部分合作社没有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通过了解,相当一部分农民合作社在领取营业执照后,没有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正常开展经营活动,资金问题成为困扰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难题,而大部分农民注册专业合作社初衷是为了

44、现获取银行贷款或者在争取到政府扶持的项目后在进行经营。导致部分合作社在没有获得资金之前仍处于等待观望,无法正常开展经营。(三)科技含量低,合作化程度不高,缺乏强势竞争力。由于我市扶农惠农政策到位,农业部门发展指标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与之相配套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科技含量也比较低,农户之间合作并不密切,合作内容局限于农产品的销售及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共享,均未涉及产品的深加工、品牌运作、储藏等,合作社的深度合作与紧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四)社员素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存在较大差距。从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来看,农民成员比例高达99.57%,综合素质低,文化水平

45、、管理能力弱,合作社又缺乏外来管理、技术人才,难以适应日益规模化、产业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对剧烈的市场竞争。有的则对高级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培训、学习和交流不到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大多合作社中难以建立,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五、对策建议一是要加快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当前我市场农民专合作社发展速度与其他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在单个合作社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以较大的合作社数量来带动农户。要把鼓励和动员那些有一定资金积累、有较为丰富市场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利用山地、水面等自然资源,牵头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合作社的工作重点,实现

46、并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培养出一批有一定经济基础、市场前景好、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要加大对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的力度。要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农民合作社法,把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帮助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建帐等。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是合作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积极组织对合作社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分期分批的形式,加大对合作社理事长、理事、财务等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合作社的办社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加大政府对合作社的财政

47、支持力度。政府对合作社实行财政补贴,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要求,也是国内外加快发展合作社的普遍做法。我市也应按照省上相关要求,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和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四是要加大对合作社的项目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农业项目管理部门,每年都应安排一定的农业项目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组织实施,帮助有关合作社加快基地建设,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五是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的工作力度。要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和争先创优“两项”活动为手段和切入点,不断扩大试点示范范围,增加对示范点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示范效果,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主题词:农业 农村 收益分配 报表分析 平凉市农业经营管理站 2011年12月30日印 共印3份- 3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