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小抄(精编已排版).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5117062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小抄(精编已排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小抄(精编已排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小抄(精编已排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小抄(精编已排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二、科学发展观(联系实际,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科学

2、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四、新民

3、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是什么?怎么样?)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4、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含义(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会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

5、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滴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原则: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

6、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八、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依据: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内涵/意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

7、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

8、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十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十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辨析)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9、,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说来,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

10、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际统一的基础。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

11、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十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十四、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2、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3、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十五、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

12、的领导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六、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辨析)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会

13、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十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十三大提出的没有“和谐”,“和谐”是十七大补充的)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

14、要求。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十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材料题)一、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依据: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15、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 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1、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

16、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2、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十、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二十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

17、线(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二十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二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二十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二十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历

18、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二十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二十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十八、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民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19、式。二十九、“三个有利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将此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

20、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三十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三十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需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先富”“共富”的关系;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三十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4)建设社会

21、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域发展;(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十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三十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十七、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三十八

22、、毛泽东个人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三十九、正确认识和把握舍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历史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不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必须首先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通过对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23、,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又由于我国原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四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24、(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四十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四十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四十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4)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四十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内容: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

25、范围的联盟:(1)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2)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四十五、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

26、繁荣。四十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四十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1)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四十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必将为“和谐制度

27、”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琳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四十九、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意义)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意义:1、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

28、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五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十一,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8、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