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119870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5省优质课比赛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运用基本概念和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过程,掌握类比和错位相减的数学方法,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例的求解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掌握与运用.2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三、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计算器.四、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由具体

2、实例引入新课;2结合引例,探究推导公式的方法;3自主或合作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4应用相关概念和公式,解决简单问题.五、教学过程1谁赚的钱多.在一个月(30天)中,甲乙两位老板赚钱情况如下:甲第一天赚1万元,第二天赚2万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赚一万元.而乙第一天赚1分钱,第二天赚2分钱,第三天赚4分钱以后每天赚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问:在这一个月内,甲乙两位老板谁赚的钱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事例的引入,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月(30天)中,甲老板赚的钱数用数学式子怎么表示?乙老板呢?最后的计算结果呢?【学生】阅读

3、课件内容,自主或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有同学计算出:在一个月(30天)中,甲老板赚的钱数是1+2+3+30=30(1+30)/2=465,即总共赚钱465万元,而乙老板赚的钱数是1+2+4+8+=?算不出来了!让我来告诉你吧:乙老板赚的钱数是2-1,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这个数是多少?(1073741823!即乙老板总共赚钱1073741823分=10737418.23元)【学生】思考,运算,比较,出人意外,颇感惊奇!【师生】体会指数函数爆炸性增长的巨大威力!【教师】你们知道我是怎么算出乙老板赚的钱数是2-1的吗?让我们来观察乙老板在一个月(30天)中赚的钱数:1,2,4,8,2构

4、成一个什么数列?此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分别是多少?【学生】等比数列!首项是1,公比是2,项数是30.2S30=1+2+22+23+229=?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此等比数列的特点,启发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大胆猜想,找到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推导一般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作铺垫.师生活动:【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等式S30=1+2+22+23+229的右边,因2的次数依次递增,若把这个等式的两边都乘以2,即得到等式2S=2+22+23+229+230.比较所得等式和原等式的右边,你会发现什么?为了求S30,怎么办?【师生】两个等式的右边的项大部分相同!为了求S30,可将两个等式的两

5、端相减,使大部分项抵消掉,从而求出S30来.【教师】我们把等式S30=1+2+22+23+229的两边都乘以2的目的是什么?2在这个数列中扮演什么角色?【学生】2是这个数列的公比,乘以2可使数列的各项变为原数列相应项的2倍.【师生】两端同乘以公比2,使原数列的各项的公比2的次数都增加1.这样,所得等式的右边和原等式的右边就有很多相同的项.如果把这两个等式相减,等式的右边就有许多项可以互相抵消.我们把这种求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做错位相减法.3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或合作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养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进一步熟练“错

6、位相减法”,领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师生活动:【教师】错位相减法求Sn=a1+a1q+ a1q2+ a1qn-1.【学生】自主(或同桌合作)推导,也可两同学上台板演,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教师】得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后,你能用数列的首项a1,第n项an和项数n来表示Sn吗?如何表示?【学生】自主探究或同桌、邻桌合作交流.【师生】讨论,修正,得到正确答案.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设计意图:加深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明晰运用公式应注意的问题.师生活动:【教师】对于等比数列的相关量a1,an,q,n, Sn,已知几个量,就可以求出其他几个量?根据q的大小,为了计算方便

7、,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应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师生】对于前者,“知三求二”!对于后者,当q1时,使用原求和公式Sn=a1(1-qn)/(1-q) 即可;当q1时,把原求和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1,得到Sn= a1 (qn -1)/(q-1),再使用,就比较简便了.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练习:(1)已知在等比数列中,a=2, =1/8,q0,求;(2)求和:.设计意图:继续加深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通项公式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体会数列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分组求和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活动:【教师】点拨:第(1)小题,先求出公比q;第(2)小

8、题,去掉括号,有发现吗?【学生】自主求解,也可和同桌或邻桌讨论交流.【师生】校对结果,并归纳解题思路,方法及注意点,探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例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其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与运用,体会数列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领会转化与方程的思想.师生活动:【教师】点拨:这首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智慧的问题!把它转化为等比数列问题是怎样的?根据条件,应选择哪一个求和公式求和?如何求解?【学生】自主思考,也可和同桌或邻桌交流.还可以让两同学上台合作求解!【师

9、生】讨论,订正,校对结果,归纳解题思路、方法、思想和应注意的问题.6.小结这节课,你探究发现了哪几个公式?尝试了哪几种方法?实践了哪几种数学思想?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设计意图: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梳理和反思,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养成反思的习惯,培养反思能力.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师生】订正,补充,得出结果.7.作业(1) 必做题:教科书第61页习题A组第1,2,3,4(1)(2)题.(2) 选做题: 用其他方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提示:可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比例的性质推导);求和:(x+)+(x+)+(x+)+ +(x+).(x,y0)设计意图: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作业也有不同的要求,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8.板书设计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1引例2S=a+aq+aq+aq.(1)当q1时,S =a(1-q)/(1-q)=(a-aq)/(1-q);(2)当q=1时,Sn=na.3. 练习(1)(2)4. 例题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梳理与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优化知识链条,充实认知结构.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