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12022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因此引起诸多教师的种种困惑: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我们大谈特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打造活力课堂,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而且普遍怕学、厌学现象严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焦虑呢?而当一系列的学生心理问题呈现的时候,当继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以来数条鲜活的生命骤然消失引起的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后期措施

2、上,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前瞻性,忽视了我们学生的学习生存状态。针对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当

3、前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其知识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相互剥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

4、进程,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化。随着应试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交融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问题。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为单一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通模式研究;(2)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单一方面(如创造性)的学科渗透问题,没有系统探讨心理素质各层面的学科渗透;(3)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学

5、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3、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并促进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实现“名校育名师,名师扶名校”的良性循环。 4、本课题

6、的研究更能在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指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5、本课题是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现实依据,符合现行学科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心理发展与知识掌握相辅相成、同时并进。6、本课题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支撑性理论1、健康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宣言指出,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

7、疾病和缺陷。“阿拉木图宣言”是目前普遍认为比较科学的关于健康的界说。健康是一项人的基本权利,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目标。 2、心理教育辞海中,对心理教育做如下解释:“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有学者认为,心理教育亦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中小学心理教育主要指学校心理教育,但也不能脱离社会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学校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者是指教育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从

8、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促进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个性和谐发展,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等,这就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的基础和中介,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要把教育的基点放在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上来,这对中国教育来说,应该是深刻的改革。

9、 5、“渗透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一再提倡“把渗透性学习与系统性学习结合起来”。 6、支撑性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的模式四、研究问题与内容研究问题(1)挖掘与处理各学科教材的心理素质内容,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学科渗透。(2)将心理素质训练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作用。(3)综合各学科渗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形成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内容主要探讨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具体包括:(1)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10、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相互结合,深入探讨知识掌握与心理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2)心理素质教育渗透模式的探索性研究。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的对策研究,探讨学科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适应与发展并重的,知识掌握与心理素质发展相结合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学科渗透模式。(3)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的影响。五、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析:(1)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整个教学。(3)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

11、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教师目标:(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育心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教学效率。(2)把现代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渗透各科教学的实践中去。(3)总结、筛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中各科教学的优秀个案。(4)力争给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各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5)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学生目标:(1)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 (2)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

12、维能力。 (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六、研究对象课题研究对象为中小学生。初中确定为( )个实验校,每个学校确定不同学科的教师( )人。小学确定( )个实验校,每个学校确定不同学科的教师( )人。七、研究方法与途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法、心理测量法、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法等方法。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法:学校动员广大

13、教师积极参与,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2、经验总结法:各位教师就自己实际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经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3、心理测量法:运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来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被试的各种特征。利用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以确定其心理发展状况。4、个案调查法:对一些典型学生进行重点追踪研究,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特别孤僻的学生,有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等。以确定学科渗透对这些学生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对他们实施有效心理素

14、质教育学科教学的独特方法和策略。5.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法。此课题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研究途径:(1)采用借鉴愉快教育、情境教学、协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解放出来:(2)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例如指导自学式,提问讨论式,引导探究式,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知识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有所创新,解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学生自学,生生互动,有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3)充分挖掘教材,寻找知识渗透点,并考虑哪个环节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去训练。心理训练应

15、以知识为中介,构建心理素质内容、教学内容、训练方法的三维坐标。(4)及时写出教后记,教后心得,提出改进方案,定期交流,定期做纵向,横向比较(经验总结)八、研究步骤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 2008.92009.3)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教师,培训的内容有以下方面:、现代教学思想()树立教师心目中的主体性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使教师树立广义的知识观。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有广义的知识和狭义的知识之分。狭义的知识是指知识的贮存和提取,即陈述性知识,我们现在的的教

16、学评价体系,主要就是评价学生的狭义知识。广义的知识观还包括知识的应用,即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使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义的知识观要求教师不仅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使教师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传统的教学实践往往只重视对人的知识、智力、道德等单一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人格的整体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完善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

17、人才。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切实地把心理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心理学知识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实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教育技能,因此,在实验之前,我们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实验教师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健康的基础理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等等,力争使每个教师都能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技能,以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热爱学生,无条件完全接纳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

18、是一个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理解学生;()学会移情思考、处理学生的问题、基本技能()了解学生的技能。不了解学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才能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因材施教。了解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日常观察、作品分析、个别谈话等。在实验前,我们要组织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向实验教师介绍经验、传经送宝,同时要组织任同一班级课的教师互相交流对实验学生的印象,以求达到共识,只有当全体教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才能使教师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信念,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同一目标。()创造性地教学设计技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于课堂

19、教学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师的价值就在于运用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情感。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我们准备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一些先进经验,并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教学设计竞赛等集体教研活动,以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教学应变能力。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应变能力既反映了教师在紧急状态下的应付水平,也反映了一种教育机智,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为了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我们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写出较为详细的后记,不断地总结经验;把课堂上发生的一些

20、事情拿出来,共同探讨有效的应付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技能。这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说服、表扬和激励、关心、沟通、暗示、感化等方法。将每种方法的应用原则和适用范围交待给教师,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技能,逐渐积累经验,最终达到熟练应用这些技能。(二)、实施阶段:( 200932010.3)本次实验点多线长,范围很广,因此,根据实验教师任教学科的不同,将课题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在文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在艺体教学中渗透心理

21、健康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互相协作的能力。 因为本次实验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所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进行设计。本次实验侧重的是后者,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1、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是封闭性的,它重教轻学;强调学生的继承而忽视学生的创造;关心学生的外显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这种呆板的、缺乏生机的传统教学

22、活动。(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行为以及自尊、自信,善于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不是在书斋里而是在自我积极参与的集体活动中产生和养成的。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践、锻炼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多创设各种锻炼的情境,让学生有自主的选择权利,激发其创造性;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促使其实现自我;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让他们能自我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 (3)、发挥学生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观点的碰撞与趋同,能够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更全面地

23、认识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提倡多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达到以下目的:规范社会行为。学生在社会中获得的各类信息在小组讨论中达到共识,取得比较一致的主流价值观念,并可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应变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广开思路,有助于他们多向思维和应变能力的锻炼。调整偏差行为。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以人为镜,发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偏差,在他人的帮助下,加深对自身与他人的理解,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设计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效益是以学生知识、智能的获得为标准的,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在实验中,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效益观和评价方式,强调应以学生个

24、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价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实验的实施阶段,每个小组应完成以下几个任务:、写出本组的实验计划;、依据实验计划严格进行操作;、每学年写一份阶段总结;、做好实验的有关记录。(三)、总结阶段:(2010.32010.6)在这个阶段,对前期的工作加以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实验教师总结经验,形成论文。课题组完成终期实验报告九、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刘玲华 德育室主任,负责课题组织、协调、研究等全面工作。小学课题组组长:申雅秋 德育室心理研训员,主要负责小学段心理课题研究工作。中学课题组组长:董向红 德育室心理研训员,主要负责初中段心理课题研究工作。实验校负责领导:待定实验校教师:待定十、成果表现形式课题以结题报告为主要成果,另外还有论文、课例、经验总结十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1、课题组人员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3、课题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