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17685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53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pdf(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 竞争战略分析革 革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ANALYSIS OF THE SHZF BUILDING-DESIGN COMPANY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学 院: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MBA) 作 者: 樊长军 导 师: 屠梅曾 教授 学 号: 10512020971051202097 班 级: Z0512022Z0512022 答辩日期: 2007 年 6 月 10 日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革 革 摘要 伴随建筑行业的巨大发展,国内建筑设计行业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增 长期。中国建筑设计公司迎来了一个

2、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建筑设计行 业正呈现出同业竞争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另一方面,设计市场主体是大 量的中小企业,竞争非常激烈。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房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 的民营设计公司,以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为主营业务。它通过多年的发 展,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品牌知名度,建立了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广 泛的客户资源。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同一规模的民营设计公司;同时, 国有大型设计公司和合伙制的小型设计事物所既是行业竞争者,也是其 “替代品” ;而国外设计事物所随着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成为行业的 “潜在进入者”和公司的“潜在竞争者” 。 本文以中房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基础,以“竞争战

3、略的选择归根 结底是为了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为指导思想,结合公司的现状,产业 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竞争对手分析,公司的 SWOT 分析,提出公司在 立足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这两者基本战略的同时,应结合行业特 点和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总体竞争战略。总体竞争战略包括品牌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专业化和相关多元化战略、客户选择战略、进入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这些竞争战略的选择都是基于设计行业的产业环境和 特点而制定的,有着可行的指导意义。对于竞争战略在运营中所可能出 现的问题,也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建议。 作为一家中型的、发展良好的民营设计企业,中房公司在背景、外 部市场环境、内部人力资源、企业规

4、模、技术水准等方面都在民营设计 公司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所面临的竞争与发展也和其他公司相似。 本文讨论的中房公司的竞争战略及其实施的方法和手段,相信也能够对 行业中的其他公司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行业,民营设计公司,竞争战略,基本战略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ANALYSIS OF THE SHZF BUILDING-DESIGN COMPANY ABSTRACT With a great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ng industry in China, the architecture-design industry has s

5、tarted a fast growth and many architects companies are in their best time. On the one hand, this industry has shown a complexion of variation of industry players. On the other hand, most players are small companies, which lead to a hard competition. The SHZF building-design company is a middle-size

6、private company, whose busines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layout and building design. After a longterm operation, she has accumulated qualified technic capability and get a great reputation. Moreover the company has set up a efficient system and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ustomers. The companys main

7、competitors are those like private companies, while state-owned companies and small architects offices are the alternatives to her. With the opening of this market to foreigners, more foreign architects offices are also becoming potential competitors. This paper will carry out a number of analysis w

8、ith regard to the SHZF companys state, the industry fundament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rend, competition analysis, SWOT analysis, and so on. By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will bring her viewpoint that based on the strategies of differentia and centralization, the company should select he

9、r general stratagem comparing with the industry state and her advantages. The general stratagem in authors view is including brand and reputation, human resource, innovatio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integration. All these strategies should be feasible. Finally the author will

10、 give her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about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agem. As one well-developed and middle-size company, the SHZF company is a typical private company with like background, market environment,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size, technic capability, competition

11、condition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discussed on the ZHONGFANG company in this paper will be referential for like companies. KEY WORDS: architecture-design industry, private building-design company, strategy of competition, general stratagem. 目

12、录 第一章 建筑设计市场的结构分析. 1 1.1 建筑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 1 1.2 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 3 1.3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现状分析 7 第二章 竞争对手分析和 SWOT 分析 11 2.1 竞争对手分析. 11 2.2 中房公司的 SWOT 分析 15 第三章 中房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战略选择 22 3.1 中房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 22 3.2 中房公司的基本战略选择. 22 第四章 中房公司的竞争战略实施 25 4.1 品牌战略. 25 4.2 人力资源战略 . 28 4.3 专业化战略 . 32 4.4 客户选择战略. 34 4.5 进入战略. 37

13、4.6 纵向一体化战略. 40 4.7 竞争战略实施中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44 第五章 小结 48 参考文献 . 49 附录 . 50 致谢 . 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3 前言 建筑设计行业是建筑业的前端行业, 它的发展与建筑业的兴衰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国民经济 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自 1978 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 20 多 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3.8%增加到了 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 重要力量。2006 年,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 能源建设、现代制造业发展、社会主义

14、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 中国建筑市场正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考虑到经济高速增长、推进城镇化、西部 大开发、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诸多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 10 年乃至更长的一个 阶段内,中国城市发展和建筑市场将保持旺盛态势。 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大发展, 国内建筑设计行业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良好的外部宏观 环境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目前,建筑设计领域,市场主体大体为以下四类:1、国外事务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建筑市场活跃,由此也吸引了全球同业的目光。粗略统计,目前世界排名前列的 200 家勘察设计 咨询企业,进入我国拓业的已经超过

15、 23;2、国内大型综合设计院。3、经过改制后的民营设 计公司。4、私人或合伙制的小型设计事物所。 根据我国对世贸组织关于开放服务领域的承诺,年,作为服务领域重要的一行,国 内勘察建筑设计行业的保护期也已到期, 从概念上说, 国内和境外勘察设计行业的准入门槛将拉 平,毫无疑问,建筑设计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作为行业的主体和多数,改制后的民 营建筑设计公司, 如何面对国外事务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较高一筹的设计水平的优势、 国内大型 综合设计院良好的人脉资源和深厚的技术储备的优势、 合伙制的小型设计事物所灵活机智的市场 反应的优势,如何制定适合自身的竞争战略,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行业中立足并发

16、展,是公司要 抓住的最核心问题。 本文以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房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 MBA 所学的战略管理、 竞争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及宏观经济学等原理, 采用 SWOT 分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基本战略分析等方法,对中房公 司的战略选择和公司发展提出适宜的计划和建议。 本文第一、二章通过对行业现状、中房公司的介绍和 SWOT 分析,阐述了战略选择的背景, 第三、四章通过基本战略的选择和总体竞争战略的实施,论述了正确、合适的战略对公司发展的 重要性, 也详细提出了竞争战略的具体举措。 在对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作

17、了描述并给出 了解决问题的建议。第六章则对整篇文章作了总结。 本文素材来自作者的实际工作,通过系统的 MBA 管理理论学习和多年的工作心得,力求文 章有理有据,并对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具有可参考的价值。 1 第一章 建筑设计市场的结构分析 第一章 建筑设计市场的结构分析 11 建筑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 1.1.1 建筑业的现状分析 作为建筑业的前期行业, 建筑设计市场的发展是与建筑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建筑业作为国 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自 1978 年以来,市场规模就不断扩大,产值也增长了 20 多倍,建筑 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3.8%增加到了 7.0%, 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

18、要力量。 2005 年,中国建筑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生产形势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展开,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全国建筑业企业全年完 成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745.79亿元, 比上年增长19.7%; 完成竣工产值22072.96亿元, 增长8.9%; 实现增加值 1001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1.9%。然而,中国建筑业仍然存在产业集 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称, 预计 2001 年至 2010 年间, 中国经济的潜 在增长速度为 7-7.9;而 2011 年至 20

19、20 年,这一速度仍会维持在 5.5-6.6。中央将城镇 化和西部大开发作为面向新世纪的两大战略重点,城镇化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 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包括城镇住宅、城市商业、市政基础在内的建设。 2006 年,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 设、 现代制造业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 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湾区域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工业区振兴仍然是最为繁荣的建筑市场;发达地区的建筑 业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目前,中国建筑市场正处在一个加速发 展的时期。考虑到经济高速增长、推进城镇化、西

20、部大开发、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 诸多因素,在未来 10 年乃至更长的一个阶段内,中国城市发展和建筑市场将保持旺盛态势。 1.1.2 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分析 伴随我国建筑业的大发展, 国内建筑设计行业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中国建筑设计公司 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国目前有勘察设计单位 12000 多家,从业人数 80 余万人, 其中,建筑设计单位约占 80%以上。勘察设计行业年产值已接近 1200 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 大的市场。 随着奥运和世博会两大盛会花落中国, 北京、 上海无疑是世界上最集中的两个大市场, “全球最大设计市场在中国, 中国最大设计市场在北京和上海”, 这是

21、目前建筑设计界流行的看法。 2 在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建设进程趋缓的时候,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成了全球业界垂涎的富矿, 世界行业先进资源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日渐明显。 而且中国整体经济高速发展和中心城市强大的 辐射力, 也致使一些发展迅猛的东部沿海城市、 活跃的中西部城市成为全球设计行业竞相争夺的 香饽饽。 交通系统 29% 工程咨询 13% 建筑设计 21% 冶金系 7% 其他 6% 电力设计 12% 水利水务 8% 船舶重工 4% 冶金系 建筑设计 工程咨询 交通系统 电力设计 水利水务 船舶重工 其他 图 1-1 勘察设计行业客户细分 从行业细分来看,建筑设计和工程咨询属建筑设计公司的营业范

22、畴,冶金、交通、电力、水 利等行业涉及建筑设计的比例约有 5%-8%,因此,建筑设计的产值约占勘察设计行业产值的 39%-42%,共计约 470 亿-500 亿。 以目前中国的建筑市场工程价值总额约 34750 万亿元计, 根据本土设计企业和国外设计事务 所一般按照工程造价 5或 3%收取设计费的标准进行量化,可以发现庞大的中国建筑设计市场达 170-1042 亿元之巨。 而通常合理的、 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取费标准约为 1.2%-1.5%, 即在 420 亿-520 亿之间。 综合行业细分和工程取费标准来看,建筑设计市场的产值约有 450 亿-500 亿元。 1.1.3 建筑设计行业的特点分析

23、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建筑设计单位逐渐由原来的“纯”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 营,自负营亏”的事业单位性质的企业。随着 2001 年以来的改制浪潮,绝大多数中小型的建筑设 计公司都改为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持股的民营设计公司, 大型的设计院也改为部分国有股, 部分职 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但是,由于我国的勘察建筑设计单位大都原隶属于政府部门、国有集团公 司以及大专院校,所以,该行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政府管理色彩和千丝万缕的利益集团联系。 建筑设计公司(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智力、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类似于律师和 3 财务等咨询行业,而且它们核心竞争力就是那些拥有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员工。

24、而建筑设计公司(院)不同与一般的生产制造行业,其具有下面一些行业特色: 1、建筑设计行业是智力资本型行业,以无形资产运作为主的行业。 建筑设计行业是智力资本为主的运作行业,其无形资产更重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表现在大 中型综合设计公司(院)竞争优势主要是品牌,即通过历史积累形成的品牌声誉;小型设计公司 更多在于个人的名声,即通过个人近年的设计案例积累形成的个人品牌。 2、建筑设计行业监管以事前的企业资质监管为主,而非事后的产品监管为主 建筑设计行业管理上更着重企业资质审查, 不太关注个人资质审查, 尽管个人资质是企业资 质的基础。大中型综合设计公司(院)的历史沿袭使企业更具有资质先发优势。不同一

25、般行业更 关注生产过程的产品监管, 设计行业更着重行业资质监管进入门槛与门槛等级的标准, 以事前控 制为主。而一般生产制造企业更重过程与产品结果监管。 3、市场竞争虽放开,但很不充分 建筑设计业务在不同行业、地域、部门竞争不充分。特别是有历史渊源的大中型综合设计公 司(院) ,其积累的深厚人情关系在设计项目投资主体不变情形下很难改变业务竞争格局,而在 方案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良好的人脉将在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竞争形式基本市场化、公平化,但过程透明度与公正性还欠缺,先发优势依然存在。 设计招投标虽操作形式合理,但操作过程透明度与公平、公正性还很难把握。历史渊源与人 情关系还有很大影

26、响力,具有相当的先发优势。所以在设计业务的市场竞争中,有相当外资与中 小型的民营设计公司呼吁不仅要求资质审批的透明, 也要求招投标程序透明、 评价标准与评价人 员的透明。 5、行业空前繁荣暂时掩盖了设计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建筑行业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带来了设计业务的膨胀。由于业务多,工作量大,很多设计单 位更关注目前的利益, 反过来制约了设计行业持续成长的本质竞争力, 如设计产品的先进性和创 新性、 科研投入、 精益求精为业主的服务精神。 所以未来宏观调控将不可避免的淘汰那些没品牌、 服务意识弱的中小型设计单位。 12 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 1.2.1 建筑设计行业的结构导致激烈的行业

27、竞争 国有、民营、事务所、境外、中外合资建筑设计行业正呈现出同业竞争主体多元化的局 面。而同时,由于设计市场的大而广,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这导致设计市场在激烈竞争的行业态 4 势下,并没有出现行业集中度高的现象。因此,作为服务领域的一项,建筑设计行业具有标准的 零散型产业的特点:不存在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与顾客和买方交易时无规模优势;产业具有规 模但不经济;市场需求有多样性;市场受政策影响的不稳定性等。 1、建筑设计行业中,中小设计企业占有 90%以上数量,彼此实力相当的企业众多 在近 10000 家的建筑设计公司中,人数在 150 人以下的企业有 9000 多家,绝大多数的设计 产值在 100

28、0 万元以下,以中国最大设计市场北京和上海为例,两地的建筑设计企业就有 3000 多家。2005 年,据上海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统计,上海一地的勘察设计业的年产值至少有 100 亿, 其中, 建筑设计行业约占据了 70%-80%的份额。 同时, 登记注册的建筑设计企业有 1500 家以上。 另外据统计, 目前世界排名前列的 200 家建筑设计咨询企业, 进入我国拓业的已经超过三分之二, 这些公司在其本国的规模因为行业的特点也不大,在国内的事物所人员配备一般也保持在 20-30 人,其注册地大多也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也就是说中国已有 120 多家中外合作、合营建筑设计事 务所; 世界排名前 200 名

29、的工程公司和设计咨询公司也有 140 多家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 随着 06 年 7 月起我国允许外商在中国投资设立城市规划服务企业,中外合作和合营的建筑工程设计 事务所数量还将迅速增加。因此,蛋糕虽大,瓜分蛋糕的企业也众多,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2、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不高,但总的趋势在提高,行业中只有几个规模相对大的企业 从全国范围来看, 多部分的国内建筑设计公司还是地域性的, 其影响力基本还保持在所处省 市和周边省市,品牌的辐射性有限。真正在全国都有品牌效应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建筑设计公司 (院)不到 10 家。以上海的设计市场来说,2006 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现代建筑 设计(集

30、团)有限公司的设计市场产值排名第一和第二,分别为 6 亿元和 4 亿元,合计市场占有 率约为 13.5%。居于第二梯队的中房公司、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 10 家民营建筑设计公 司产值在 6000 万-8000 万之间,合计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9.3%。值得注意的是,同济设计院和现 代集团公司的产值比 05 年仅略有增加,而第二梯队的公司的产值则比 05 年均有 10%以上的增 长,另有约 1500 家的设计企业分食着余下的市场份额,平均的企业产值仅有 350 万元左右,行 业的集中度有向第二梯队的公司逐渐提高的趋势。 目前, 上海市杨浦区正在把同济大学边上的赤峰路打造成为现代建筑设计街,

31、目标是承接的 设计业务 80%要来自全国各地,这也是行业集中度的另一种表现。同济大学科技处人士预测, 希望在 2007 年吸引到 1000 家建筑类科技企业入驻, 将设计街的总产值由现在的 10 亿多元迅速 做大到 20 亿元, 而这 1000 家的建筑类科技企业和设计企业显而易见均以中小公司为主, 如果发 展顺利,势必给中房、天华等居于第二梯队的设计公司带来一定的竞争影响。 3、建筑设计行业竞争对手分散,分布在相同或不同区域,但彼此都保持着较高的利润 对于民营建筑设计公司来说, 其竞争对手既有改制后的国有设计公司如同济设计院和现代集 5 团公司等, 也有逐渐进入的国外设计事物所, 还有行业放

32、开后越来越多的私人或合伙制的小型设 计事物所。从表面上看,近万家的建筑设计公司都是行业的竞争对手,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遍布 全球,为着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激烈的市场拼杀。因为有着行业收费标准,多数公司也能保持一 定的较高利润。因而,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是行业的退出者也比较少,有着较高的公司 存活度,反过来也使市场永远不缺乏激烈的竞争。但另一方面,对于中房公司个体,国有大型设 计公司和合伙制的小型设计事物所由于目标市场、 客户群和规模资源的差异, 并没有和中房公司 形成直接竞争; 而国外设计事物所一直占据着国内设计市场的高端, 和中房公司的竞争关系也不 明显。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和自己居于同一水

33、准的第二档次的建筑设计公司,这些公司,组织结 构、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甚至技术实力都处在相同的水平上,战略目标以及买方客户群也彼此相 似。如何在这些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先者,甚至成为国有大型设计公司或 国外设计事物所的竞争者和超越者, 才是中房公司的战略目标。 而选择一个适合本公司的企业发 展模式、选择一个正确的竞争战略无疑是关键。 4、行业进入的门槛在逐渐降低,行业的固定成本相对增值较小 随着一系列行业政策的逐步放开,可以看出,进入设计领域的难度越来越小,这也是近年来 众多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主要原因。 同时, 如果找准了行业中的目标市场并且 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

34、务,设计利润还是相对较高。设计行业的固定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场地和 设备投资,而实际上,公司的中小型化使场地和设备的成本压力较低;众多的行业从业人员也使 一般性的人力成本增长不多。根据中房公司的现状,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约 40%,包括人员 工资、奖金及福利等;场地、日常运营、设备投入和损耗、经营等成本占 30%左右,一般的税 前利润基本接近 30%。而小型的设计公司,在成本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它们欠缺的是在产值也 就是设计项目的不足方面。 因此, 由于固定成本相对于增值较小, 门槛的降低导致行业内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 所以, 行业中提供的设计服务供大于求,行业竞争在所难免。 1.2.2 建筑

35、设计行业的需求和市场条件导致激烈的行业竞争 1.2.2 建筑设计行业的需求和市场条件导致激烈的行业竞争 1、建筑设计市场需求弹性大,买方市场较大并且增长很快,买方市场利润率高 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些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势头。2005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 总产值达到 34745.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7%;2006 年 1-7 月,在对建筑及房地产行业进行宏 观调控的背景下,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也增长了 17.6%,整个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依然良好。而 随着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面向新世纪的两大战略重点, 也同样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包括 城镇住宅、城市商业、市政基础在内的建设。可以

36、预计,建筑业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很 6 好的增长, 建筑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这同样意味着建筑设计市场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因为建筑行业对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弹性是非常小的, 它的前期开发过程是无法逾越设计这个 阶段的。也可以说,有多大的建筑市场,就有相应的多大的建筑设计市场。而且,在过去以及可 见阶段,建筑及房产开发都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这也意味着,只要服务和产品得当,设计行业 获取一定或者较高的增加值是可以被买方接受的。但是,对于民营建筑设计公司,具体到中房公 司,买方市场的需求弹性也是非常大的,毕竟,在有近 10000 家的企业的设计市场,找到一个同 样水准的“替代品”并不

37、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将导致建筑设计公司的议价能力是很弱的,也是 市场激烈竞争的原因,不去竞争,设计公司的生存会有危机,更枉谈发展。 2、设计产品的服务差异性小 国内建筑设计公司虽然众多,但总体的建筑设计水平并不高,因为设计周期短、设计强度大 而出现仅仅把设计作为一项工程来做, 抄袭、 模仿甚至简单的照搬等等现象充斥整个建筑设计市 场。一段时间,市场上流行某一设计元素,随后大批建筑都带着这种元素的“标签” ,如果欧式、 或者西班牙式风格的建筑受到市场追捧, 也立即会有众多类似的产品蜂拥而至。 这样造成设计的 建筑产品大众化,缺乏自身的内涵和创新性,导致各个设计公司的设计产品差异性小,客观上也 失

38、去了向买方获取更高利润的能力,相反,却使买方选择的余地增大,从而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3、建筑设计的市场透明度高 目前的建筑工程大部分都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取得设计资格, 设计水平的高低和设计费用的 多少都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些都使得设计行业的竞争激烈; 而经过国内多年的建筑和房地产 的开发,业主和开发商对市场的熟知达到很高的程度,对于哪些设计公司符合自己的要求,哪些 设计公司的收费标准如何也有很清楚的认识, 行业的透明度不再模糊。 这也逼迫设计公司力求在 每个方面都要做到最好。 可以说, 产业结构和市场条件的特点都让建筑设计行业始终处于一个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的 市场环境中;利润的相对较高、行

39、业的集中度不高和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存在,也使建筑设计公司 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市场的结构、需求和市场条件使得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根据驱动产业 竞争力量的理论,对于中房公司而言,主要竞争对手是和自己居于同一规模、水平的民营建筑设 计公司, 国有大型设计公司、 合伙制的小型设计事物所及国外设计事物所也构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有建设项目的企事业单位和各个开发商是买方市场; 人力资本和服务提供商如图文公司、 模型公 司及打印设备公司等形成供方市场; 而随着服务业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和行业门槛地降低, 另一 些徘徊设计市场门外的私人事务所、国外事务所将成为“潜在进入者” 。当更多涵盖开发、策

40、划、 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有承包实力的集团公司出现时,他们有成为设计公司替代品的可能和 7 条件。 图 1-2 驱动设计行业竞争的力量 13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现状分析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建于 1979 年,最初是上海住总集团下属的一个设计室。通过 自身的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上海建筑界有影响的综合性设计公司, 也是较早提供境外设计顾问的 单位之一。主要业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咨询与策划,具备施 工图审图资质,并由国家建设部批准晋升为建筑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及城市规划设计乙级资 质。 公司 2003 年进行了改制,由原来的国有控股企业改为主要由管理

41、、技术骨干持股的股份制 运作模式,彻底从一个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至今,共有员工 140 余人,中高级职称和注册设计人员近公司总人数的 80%,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 师等具有从业资格的设计人员三十余人,并在大力招募外籍建筑师。公司近年来获得多项荣誉: 2002 上海设计行业年度综合考评排名第 12 位;2003 、2004 年度 Di全国民用建筑设计市场排 行榜中,分别列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九位及第八位;2004 年度被评选为 CIHAF 中国建筑 二十大品牌影响力设计公司;2004 年度荣获上海.长三角最受欢迎建筑设计公司;2005 年度再 度荣获上海十

42、二家杰出民营建筑设计企业。 强 总承包商 供方议价实力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 企事业单位 开发商 人力资本 设备商 其他服务提供商 产业竞争对手 现有公司的争夺 潜在进入者 供方 替代品 买方议价实力 弱 买方 私人事务所 境外事务所 大 小 8 图 1-3 中房公司组织结构图 依托逾百名各专业技术人才的团队协作,公司为客户提供了多层面、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尤 其努力创作富于建筑理想及专业精神的作品, 并在大型居住区及其相关的商业、 办公综合领域取 得了全国范围内广泛认同的成绩,作品近年屡屡在全国及上海的竞选中获奖。 公司十分注重精品意识和品牌战略的确立, 除建立起广泛的国际、

43、国内合作框架以加强同行 交流外,还积极尝试从项目策划、建筑创作、施工监造等各个环节对项目营建的全过程提供设计 支持,倾心为客户和社会奉献符合专业标准的建筑作品。 公司在立足主营业务和上海及长三角项目的同时, 也注重经营相关业务和全国性市场, 主要 的分枝机构和职能是: 1 中慧审图咨询有限公司:依据上海市质量监测局的要求对上海市的建筑工程进行强制性的 施工图审查。 2 中境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对房地产的开发进行前期的策划并根据调研出具咨询报告。 3 南昌办事处:在江西及其周边地区推广“中房”品牌,承接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 4 天津办事处:抓住天津滨海开发的时机,扩大公司的影响力,进一步开拓业务。

44、 5 郑州办事处:利用“郑东新区”的建设来拓展新的业务,同时依托郑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把 业务范围辐射中原。 公司在注重创建自身品牌和提高设计水平的同时, 也积极和一些境内外高水准的设计事物所 合作, 一方面利用这些较高知名度的事物所带来建筑设计的后期施工图工程, 另一方面也可以取 长补短,扩大市场认知度。境内外主要合作伙伴有: 董事董事会会 股东会股东会 院长院长 监事监事 办公室办公室 业务室业务室 信息中心信息中心 总师室总师室 财务室财务室 建筑项目组建筑项目组 结构项目组结构项目组 设备室设备室方案室方案室 环境室环境室 9 澳大利亚:贝尔曼事务所 美国:采格事务所 美国建筑事务所 JY

45、 事务所 JWDA 事务所 加拿大:CPC 事务所 KFS 事务所 法国:夏邦杰事务所 安东尼贝叙事务所 意大利:格里高地事务所 AMA 事务所 日本:矶琦新事务所 香港:刘荣广、伍振民事务所 严迅奇事务所 台湾:大元事务所 峻泽国际事务所 公司主要客户及与其合作的主要工程有: 表 1-1 公司主要客户及与其合作的主要工程 序号 公司主要客户 主要合作工程 1 上海城建投资开发总公司 现代星洲城、黄山新村、平阳新村 2 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 嘉定江桥水产养殖厂地块配套商品房、 平阳一街坊、新昌里公寓 3 上海中房置业有限公司 凌桥 3、4 号地块、中房美林别墅、 嘉定江桥 1 号地块 4

46、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绿地世纪城、绿地大厦、绿地名人坊、 西郊豪庭、南昌小南乡别墅 5 上海万科房产有限公司 兰乔圣菲别墅 6 金地集团 金地格林世界 7 上海恒大房产股份有限公司 恒宇小区中汾泾西块住宅 8 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 浦江东旭 9 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 万源居住小区 10 明园集团 小安桥地块、明园森林都市 11 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 安亭新城 12 上海局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香港新世界花园 13 上海新高桥开发有限公司 荷兰新城 14 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临港新城 15 上海宝宸集团有限公司 吴淞新城、共和新城 10 16 上海工业系统房地产联合总公司 梅陇

47、二期住宅 17 上海泰尔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真北路住宅小区 18 上海中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音乐广场 19 上海达安锦迪置业有限公司 达安花园 20 上海建德房产有限公司 建德花园 21 上海同进置业有限公司 圣马力诺桥语别墅、曼宁顿别墅 22 上海地杰置业有限公司 地杰国际城 23 上海盛源房产(集团)有限公司 盛源家豪城 24 上海申能房地产有限公司 周浦 4 号地块 25 上海新世纪懿德房产有限公司 懿德花园 26 上海永圣房地产有限公司 永久城市花园、南新佳园 27 杭州坤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和家园 11 第二章 竞争对手分析和 SWOT 分析 第二章 竞争对手分析和 SWOT 分

48、析 21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 2.1.1 产业进入的难易分析 2.1.1 产业进入的难易分析 建筑设计行业企业的资质是由建设部批准,在 2001 年以前,进入的门槛相当高,很难有新 的设计公司进入此行业。政府的监管也以事前的企业资质监管为主,而非事后的产品监管为主。 设计行业的另一特点是资质分级,甲级、乙级、丙级对应的设计实力由高到低,资质升级也是一 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见,建筑设计行业管理上更着重企业资质审查,更着重行业资质监管进入 门槛与门槛等级的标准,以事前控制为主。 在 2001 以后,随着各个设计院改制工作的深入进行,绝大多数院都由事业单位改为股份制 企业。随着股权的转让和收购

49、,很多企业和个人通过这种方式进入设计行业,由此,大批民营设 计公司应运而生。同时,资质升级也不再是困难重重的事,满足资产、从业资格技术人员的数量 等的要求就可申报。 2005 年后,行业准入进一步放开,允许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单项资质的设计公司,从 而产生众多的私人或合伙制设计事物所。 2006 年,建设部又出台了新的政策,主要就是从充分发挥大型建筑设计企业综合实力和发 挥名人大师的作用着眼,采取“特批”的方式允许名人大师在不脱离原单位的同时,申请以个人命 名挂牌的设计事务所,而且放宽资质要求,不强求事务所人数的多少。目前,广东已经开始了大 型建筑设计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鼓励、培育建立一些大师级的“名人”、“明星”设计事务所。 2006 年, 勘察设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范畴开始履行我国加入 WTO 以后的承诺:允许国外 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年内开始允许外商设立独资的设计企业;进入中国从事设计 的建筑师及企业必须是在其本国从事设计工作的注册建筑师、 工程师及注册企业。 随着保护期的 到期, 越来越多的国外设计事务所将把业务扩展到中国, 建筑设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将结伴而来, 而原处于保护之中但并没有占到多少优势的本土建筑设计企业,必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由此来看,建筑设计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