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17732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一、学校德育队伍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开发区,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生中以新z人子女居多,班主任以青年教师为主,23个班主任中只有3位男教师。学校设有德育处,内设德育主任一名、德育处副主任一名。德育处副主任兼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三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另有一名正在培训中。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观念意识到位,行动尚不同步。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以德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已形成共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

2、识在学校逐渐形成。但意识上的到位并不代表行动上也都到位了,有时难免有落实不到位的尴尬状态。 2、德育队伍形成,参与程度不齐。 学校形成了校长 分管书记德育主任校团委书记为主的德育领导班子,强调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德育队伍。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由德育干部、班主任承担,而有时班主任会因繁琐的日常工作所困扰,有时又会因工作经验的不足而手忙脚乱,平时更是仅限于管好自己班级的学生,对其他班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 3、德育活动丰富,活动效益有待提高。 学校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结合节日、上级部门的德育布置,学校每月都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及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校运会、阅读节等传统活动,

3、可以说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活动的实效性。 4、德育合力初显,有效整合欠佳。 大力推进德育合力建设,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相互配合。建立家长委员会,其成员将参与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但在实际工作中家校教育的矛盾冲突依然存在,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水平就显得参差不齐,而社会教育这一块就显得更为棘手。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长普遍不够重视。从社会方面看,学生成长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便出现了 高投入、低回报 的局面。 5、学校常规教育的落实。 学校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是长抓不懈的,

4、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视。但遗憾的是学校常抓,学生也屡犯。如此循环往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三、改变学校德育现状的对策与思考: 1、重新明确学校教育的职能:教书育人,才识与德行缺一不可。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颇,更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那么德育工作则是这一生命力的保障。进一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强化德育工作的评价、考核。 2、育人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当务之急。教师不仅仅在学科专业、学历上提升自己,更应该在自身修为,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动向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完善德育导师制,人人是德育导师,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

5、发展。 3、针对学校班主任年轻化的状态,扎实开展班主任校级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鼓励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最好采用轮训制,或已具备资格的教师在校内进行培训,使每位班主任都能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有效的方法。让学校班主任培训更具实效性。 4、德育活动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小见大。根据学生常规要求,每月开展一项固定活动,各年级要求不同,活动形式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不宜过多,但每次活动都应注重成效,不能为举办活动而活动。 5、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委员会发挥其功能,大力开发家长资源。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不应仅限于在校老师、校外专家来校讲座,还可聘请家教成功的家长现身说法,这

6、样对大部分家长都能有实际效仿的作用,而非纸上谈兵。家长学校也可有一定针对性。例如:外来民工子弟,可单独开设家长学校;例如特殊学生家长学校等。这样便于学校解决一些特殊情况。除了学校安排的集体家访,鼓励班主任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更有效地促进家校联系。 6、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过分重视教学质量,必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当幸福的孩子遭遇沉重的升学,心理问题必定随之而来。此时,尤其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应该经常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责任。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沐浴阳光,而非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在阴影中。以上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由我精心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