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517825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雪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教育 血糖管理,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除碳水化合物外,还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原因:遗传、肥胖、高蛋白高脂饮食、缺乏运动、 压力大,引起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下降 结果:血糖升高 自由发展:损害血管、神经 最终后果:各种慢性并发症:中风、心肌梗死、眼底病变、胃肠道病变、尿毒症、脚坏疽,我国糖尿病流行趋势,糖尿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1,2,3,中国糖尿病患者数 第2位,中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我国糖尿病患者:92,000,000,目前2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9.7% 患病率急剧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低,糖尿病

2、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 病前期患病率达15.5%,推算处于糖尿病前期者约1.48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约为95%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约91%,惊人的数字,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12%,即平均每10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患糖尿病 按IDF得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5万,即每天新发糖尿病患者3767人,或每小时新发150人,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并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 糖尿病治疗费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诊断标准,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

3、水平 11.1mmol/l 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 7.0mmol/l OGTT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 11.1mmol/l 儿童标准与成人一致 符合以上一个条件者 注:在不引起急性代谢失偿的高血糖的情况下,应该在另一日 重复上述指 标中得任何一项,以确定糖尿病的诊断 摘自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特点,常见病,渐进性疾病,自我管理疾病,可控制疾病,终身疾病,糖尿病的发生演变过程,糖尿病阶段 糖调节受损阶段 正常血糖-正常糖耐量阶段,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什么是血糖?,血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主要来自食物 正常值:4.4-6.1mmol/L 正常人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食物

4、的血糖指数,血糖指数是衡量各种食物对血糖可能产生影响的指标。 它的高低取决于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结构及其他营养成分的组成。 食物中的纤维素越多,血糖指数越低;淀粉颗粒越大,血糖指数越低。,血糖指数,血糖指数还受加工、烹饪方法的影响。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血糖指数就越高。例: 同样的米做成干饭和稀饭,然后观察其对病人血糖影响,发现吃干饭的病人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吃稀饭的病人,这充分说明稀饭的血糖指数高于干饭。,血糖杂乱的原因,抗衡调整荷尔蒙 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 糖皮质激素,生长荷尔蒙 外在因素 葡萄糖输液,胃管鼻饲,静脉输注营养液 淀粉/脂肪新陈代谢变化 胰岛素阻抗 感染,肥

5、胖 药物、手术,压力,麻醉,血糖高不成低不就,血糖控制讲究“5678”,也就是空腹5.6,餐后7.8这个标准,但这主要是界定成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 青少年糖尿病 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和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06岁餐前血糖5.610之间,睡前则要控制在6.111.1之间;612岁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010.0,睡前则5.610.0;1319岁则是餐前5.07.2,睡前5.08.3.,高不成低不就,孕妇糖尿病 对于孕妇患者,餐前与睡前血糖应控制在5.5,餐后1小时在7.8,餐后2小时在6.6,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要引起注意 老年糖尿病(78910) 老年患者的标准比成人相对宽松

6、,要求空腹8.0,餐后12.0,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餐后1/2-4小时的血糖都属于餐后状态,具体的时间与进食的种类,进食量和烹调方法有关。测量餐后血糖以餐后2小时为准(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空腹血糖:指8-10小时未进食的血糖。 测量空腹血糖一般在清晨早餐前。,餐后状态,包括进餐和进餐后的时间段 碳水化合物 23小时 混合餐 35小时 高脂餐 810小时,影响餐后血糖波动的因素,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质和量 同时摄入的其他营养素 胃肠道相关机制 胃肠道消化和吸收速度 激素反应 代谢调节:利用,储存,空腹和餐后血糖哪个危害更大?,空腹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在糖尿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在糖

7、尿病初期或轻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这种情况在中国人中很常见。 西方人肚子大的多,往往空腹血糖高,甘油三酯高;中国人通常腹围不大,单纯餐后血糖增高多。 显然,仅仅关注空腹血糖是不够的,建议多监测餐后血糖,以防“漏网之鱼”。,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危害更大?,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和轻症患者,一般无任何症状,如一直不处理,对大血管的伤害就一直存在 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如果病程长,空腹和餐后血糖都升高,二者必须给予同样的关注。 一定要把空腹血糖降下来,这是因为空腹血糖降下来以后,餐后血糖会随之下落。假如先降餐后血糖,可能需要大量降糖药,其尾

8、效应很容易造成下一餐前的低血糖。,低血糖,低血糖诊断标准为: 男性血糖 2.78mmol/L; 女性血糖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婴儿和儿童血糖 2.22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低血糖的原因,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剂量过大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运动量增加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 严重饥饿:长期不给予摄食,低血糖的症状,低血糖的危害,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会抵消一生血糖控制稳定的好处,尤其是对老年人,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其危害主要有: 1.低血糖时,体内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造成血糖波动

9、,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引起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 3.低血糖还刺激心血管系统,触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低血糖的处理,意识清楚者:口服15-20克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如125ml的果汁,4块饼干,1汤匙蜂蜜,或2-3块糖果 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液20ml静推,或胰高血糖素0.5mg1mg肌注 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低血糖的处理,如果15分钟后血糖仍过低,应再吃一些相当于15克葡萄糖的食物,再等待15分钟,如果血糖仍然偏低,立即与医生联系; 如果血糖恢复正常,症状消除,但是距下一餐时

10、间超过1个小时,则嘱患者再进食一份主食,如一片面包等食物。 同时查找低血糖原因,调整饮食、运动、用药,低血糖的预防,规律每日的进食量和进食时间。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注意能量的补充。 学会血糖的自我监测,掌握低血糖的自救方法。 选择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的药物。,高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餐后血糖较餐前略高,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诊断标准: 空腹6.0mmol/L 餐后7.8mmol/L 注意高血糖不等于糖尿病,它只是一项检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的原因,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够 运动量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摄食过多,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 过度肥胖 情绪波动或

11、精神压力过重 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 服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或服用糖浆 应激情况下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不够等等,高血糖的危害,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如应激状态下,可出现短暂高血糖,它可通过调节逐渐恢复正常 长期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胰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 控制高血糖势在必行,血糖波动的原因,气候因素 感冒 创伤,手术,感染等 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 过多摄入油脂 长期便秘 饮水不足,高血糖的防治,坚持饮食运动调节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 尽量避免使用

12、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生病时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使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应用,高血糖饮食提示,喝粥能让血糖跳舞;粥的血糖指数高,血糖升得快,当然下得也快,血糖就像跳舞一样,上下不停波动。 不要误以为馒头比米饭更容易升高血糖:如果米和面在煮熟之前重量一样,那么它的热量也是一致的 干果会让血糖坚挺:瓜子、花生含一定量油脂,会让患者无形中增加热量,转化为高血糖,血糖的换算,血糖值的表示法有两种单位 一种为毫克/分升,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为新制单位,虽然现在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因此,知道二者的换算很有必要。两者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 mm

13、ol/L18=mg/dl,血糖监测频率,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血糖相对稳定时,每月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时,每周47次 根据病情、医生的建议及自己的需要随时监测血糖:如出现低血糖症状,调整胰岛素用量时,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6% 每34个月检查一次 糖化血红蛋白可在任何时候监测,但最好在空腹测定(空腹12小时抽静脉血),金华市中医院,影响血糖监测结果的因素,饮食状况,情绪状况,疾病影响,用药状况,选择何时监测血糖,监测血糖注意事项,空腹血糖尽量早抽 餐后2小时必须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监测餐后血糖必须和平时一样打针吃药,健康教育,医生 护士 营养师,糖尿病患者 家属,大业未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 需要有长远治疗计划 预防、预防、预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孙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