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12618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2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05 化学实验选择题 1实验室常用如下装置制备乙酸乙酯。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 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会阻碍产物的导出 B固体酒精是一种白色凝胶状纯净物,常用于餐馆或野外就餐 C乙酸乙酯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水、乙醇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答案】 B 【解析】 A.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防止产生倒吸 现象, b 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不仅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而且还会阻碍产物的导出,A正确; B.固 体酒精制作方法如下:将碳酸钙固体放入醋酸(CH3CO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醋酸钙(CH3COO)2Ca 、CO2、

2、H2O,将醋酸钙溶液蒸发至饱和,加入适量酒精冷却后得胶状固体即固体酒精,可见固体酒精是混合物,B 错误; C.乙酸乙酯与的分子式都是C4H8O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正确; D.乙酸、水、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电离产生H +的能力:乙酸 水乙醇,所以羟基氢的活泼性依 次减弱, D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B实验用于制备干燥的氨气 C实验用于石油分馏制备汽油D实验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 C 【解析】 A 实验的图中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但是该反应需要加热才发生,没有加热装置, 达不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

3、B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 B项错误; C装置为分馏装置,不管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还是冷凝管进水出水的方向都没有错误,C 项正确; D 右侧试管中使用的是饱和NaOH 溶液,酯在碱性环境下易水解,得不到产物,D项错误。 3已知: Ag +SCN= AgSCN (白色) ,某同学探究 AgSCN 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中现象能说明Ag +与 SCN 生成 AgSCN 沉淀的反应有限度 B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 = 3AgSCN +Fe 3+ C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

4、的溶解度比AgSCN 的溶解度小 D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 与 KI 溶液中的I -进一步发生了反应 【答案】 C 【解析】 A 、 AgNO3与 KSCN 恰好完全反应,上层清液中滴加Fe(NO3)3溶液,出现浅红色溶液,说明上层清液 中含有 SCN ,即说明 Ag与 SCN生成 AgSCN 沉淀的反应有限度,故 A说法正确; B、根据中现象:红色褪 去,产生白色沉淀,Fe(SCN)3被消耗,白色沉淀为AgSCN ,即发生: Fe(SCN)3Ag =3AgSCN Fe3,故 B 说法正确; C、前一个实验中滴加0.5mL2molL 1AgNO 3溶液, Ag 过量,反应中 Ag 有

5、剩余,即滴加 KI 溶 液, I 与过量 Ag反应生成 AgI 沉淀,不能说明AgI 溶解度小于AgSCN ,故 C说法错误; D、白色沉淀为AgSCN ,加入 KI 后,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即AgSCN 转化成 AgI ,随后沉淀溶解,得到 无色溶液,可能是AgI 与 KI 溶液中的I 进一步发生了反应,故 D说法正确。 4探究 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已知: H2O2 H + + HO 2 -、HO 2 - H + + O 2 2-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中KMnO 4与 MnO2的作用不同,

6、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 D通过能比较酸性:HClH2O2 【答案】 D 【解析】 A. 试管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试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 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产生的气体均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项正确; B. 中的反应机理可以认 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与氧化 还原反应,中过氧化钡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硫酸钡沉淀,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因此两 个试管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 C. 中 KMnO 4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KMnO4 体现氧化性,而中MnO2则起催化作用,两

7、个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均由过氧化氢的量决定,因溶液时等分 的,所以产生气体的量相同,C项正确; D.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属于二元弱酸,而盐酸属于一 元强酸。试管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钡沉淀,不是可溶性的盐溶液,则不能证明盐酸与过氧化氢的酸性强弱, D项错误。 5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热装置中的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 B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用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D用装置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答案】 D 【解析】 A项:加热时混合物中的碘升华、碘蒸气遇冷凝华,但高锰酸钾固体会分解,故装置I 不能分离 I2和高锰酸

8、钾固体,A项错误; B项:装置中锥形瓶内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烧杯内溴水褪色,这是二氧化 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项错误; C项:装置中,右边试管内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气排出装 置,硫酸亚铁溶液与左边试管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C项错误; D项: 装置中,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的混合气体,P2O5吸收氨气,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 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湿润的酚酞试纸检验氨气,D项正确。 6某小组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中溶液均足量,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 操作现象 向盛有 Na2S溶液的中持 续通入 CO2至过量 中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

9、降低; 中产生白色浑浊, 该浑浊遇酸 冒气泡 向盛有 NaHCO 3溶液的中 持续通入H2S气体至过量 现象同实验 资料: CaS遇水完全水解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的是 A中白色浑浊是CaCO3 B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H2S+Cu 2+ = CuS+2H + C实验中CO2过量发生的反应是:CO2+H2O+ S 2-= CO 3 2-+ H 2S D由实验和不能比较H2CO3和 H2S酸性的强弱 【答案】 C 【解析】 A. 根据上述分析,中白色浑浊是CaCO 3,不可能是CaS ,因为 CaS遇水完全水解,故A正确; B. 中反应生成的硫化氢或过量的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 H2S+

10、Cu 2+ = CuS+2H +,使得溶液的 pH降低,故 B正确; C. CO2过量反应生成2HCO 3 -,发生的反应是: 2CO2+2H2O+ S 2-=2HCO 3 - + H2S,故 C错误; D. 根据实验、 中现象: 中通二氧化碳有H2S生成, 中通 H2S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比较H2CO3和 H2S 酸性的强弱,故D正确。 7下列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CH3COOC 2H5 + NaOH =CH3COONa + C2H5OH B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CH3COO + H 2O CH3COOH + H + C由实验、推测,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乙酸乙酯萃取了酚

11、酞 D中红色褪去证明右侧小试管中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 【答案】 C 【解析】 A. 由于产物CH3COONa 水解可使溶液显碱性,不可能使溶液红色褪去,故A错误; B. 中溶液变 红的原因是:CH3COO + H 2OCH3COOH + OH -,故 B错误; C. 中由于 CH3COONa 溶液水解显碱性,会使溶 液变红,而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中的下层溶液中没有酚酞,综合考虑、推测,中红 色褪去的原因是乙酸乙酯萃取了酚酞,故C正确; D. 溶液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1)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同时乙酸过量; (2)乙酸乙酯萃取了酚酞,故D错误。 8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

12、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图中夹 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 B 【解析】 A. 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 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因 此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丙装置中的溶液变 浑浊,因有碳酸氢

13、钠晶体析出,故B正确; C. 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 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氨气极易溶于水,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是防止倒吸,故C错误; D. 分离出 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故D错误。 9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中试剂中试剂及现象推断 A 氯化铵酚酞溶液不变红色氯化铵稳定 B 硫酸亚铁品红溶液褪色FeSO4分解生成FeO和 SO2 C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 片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铁粉与水蒸气肥皂水冒泡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 C 【解析】 A.氯化铵

14、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离开热源,氨气和氯化氢又会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生 成的氯化铵附着在试管口附近,所以酚酞溶液不变红色,A项错误; B. 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 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 +4 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需由+2价升高到 +3 价,即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 氧化铁和二氧化硫,B项错误;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物质生成,所以加热石蜡油生成了具 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正确; D.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若加热试管中的空气,肥皂 水也会冒泡,D项错误。 10如图、五组仪器(可重复使用),选择合适的装置和药品能完成的实验是() 选项 实验目的

15、实验 装置 实验药品 A 制备并收 集 HCl 气 体 浓盐酸、浓硫酸、 水 B 比较氯气 和溴的氧 化性强弱 MnO 2、浓盐酸、饱 和食盐水、溴化钾 溶液、氢氧化钠溶 液 C 探究乙烯 的加成反 应 无水乙醇、 浓硫酸、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 探究二氧 化硫的还 原性 亚硫酸钠、 30% 的硝 酸、溴水、氢氧化 钠溶液 【答案】 B 【解析】分别为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固 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集气瓶和尾气吸收装置。A. 实验室用 NaCl 和 75的浓硫酸加热制备 HCl,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HCl,所选的装置为,故A错误; B. 实验室用MnO 2、浓盐酸加热制氯气,用 饱和

16、食盐水除杂质HCl, 再通入溴化钾溶液,溶液变黄,说明氯的氧化性比溴强;装置组合为,故B 正确; C. 实验室用无水乙醇、浓硫酸加热制取乙烯,因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有副反应发生产生 具有还原性的SO2,干扰乙烯的检验,没有除杂装置,故C错误; D.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钠氧 化为硫酸钠,不会产生SO2, 故 D错误。 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向 KI 溶液中加入淀粉, 然后滴入少量稀硫酸,开始无明显现象, 片刻后溶液变蓝, 则证明氧化性: H2SO4I2 B图甲用于除去乙烯中的SO2 C用图乙装置蒸干明矾溶液制KAl(SO4)212H2O晶体 D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

17、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答案】 D 【解析】 AKI 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生成碘,因此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溶液变蓝,是因为碘 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单质碘,故A错误; B 乙烯、二氧化硫均能使溴水褪色,不能用溴水除去乙 烯中的 SO2,应该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 C. 蒸发明矾溶液制KAl(SO4)212H2O晶体,不能将溶液蒸 干,应该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C错误; D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 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D正确。 12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18、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 -的 Cl 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 -后的 Cl 2尾气 【答案】 B 【解析】 A、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 B、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 -的溶液, B正确; C、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C错误;D、Cl2在饱和 NaCl 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 溶液吸收尾气Cl2, 尾气 Cl2通常用 NaOH溶液吸收, D错误。 13由下列实验操作得出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19、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 将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 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 向 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 生成两种沉淀Fe 3+的氧化性强于 S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原溶液中含有I D 向 AgCl 固体滴加饱和Na2CrO4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Ksp:Ag2CrO4AgCl 【答案】 C 【解析】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由于HCl 具有挥发性,所以将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会发生反应: 2HCl+Na2SiO3=H2SiO3+2NaCl; CO2+H2O+Na2SiO3=H2SiO

20、3+2Na2CO3,因此不可以证明碳酸的酸性 比硅酸强, A错误; B. 向 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会发生反应:2FeCl3+H2S=2FeCl2+S+2HCl,只能形 成 S单质一种沉淀,可以证明Fe 3+的氧化性强于 S,B错误;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加入淀 粉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I2,则加入氯水前溶液中含有I -,发生反应: Cl 2+2I -=2Cl- +I2, C正确; D. 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 小的先沉淀, 而 AgCl、Ag2CrO4的类型不同, 不能由现象直接比较Ksp, D错误。 14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仪器(非玻璃

21、任选 ) ,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 KNO3中少量 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证明 HClO与 CH3COOH 的 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 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 溶液和 0.1mol/LCH3COONa 溶液 玻璃棒、玻璃片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且具 有还原性 向蔗糖容易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分 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试管、烧杯、酒精灯、 滴管 D 配制 1L1.6%的硫酸铜 溶液 ( 其密度为 1.0g/mL) 将 25gCuSO45H2O溶解在

22、 975g 水中烧杯、量筒、玻璃棒 【答案】 D 【解析】 A 、过滤需要漏斗,故不选A;B、NaClO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 其 pH,故不选B;C、检验蔗糖是否水解,应该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向其中加入新 制的银氨溶液, 并水浴加热,故不选 C; D 、 1L1.6%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 , 将 25gCuSO45H2O 溶解在 975g 水中,溶液质量为1000g,25gCuSO45H2O中 n(CuSO4)=0.1mol ,故选 D。 15某兴趣小组进行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实验如下:一定温度下,以铜为电极,按如图所示装

23、置电解饱 和食盐水,通电2min。实验现象:接通电源30s 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之后变为橙黄色浑浊,此时 测定溶液的pH约为 10。结束后 ( 温度不变 ) ,试管底部聚集大量红色沉淀,溶液仍为无色。 查阅资料: 物质氯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亚铜 ( 不稳定 ) 氯化亚铜 颜色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 稀溶液呈蓝色 红色橙黄色白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最终溶液一定呈碱性 B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沉淀转化,说明Ksp(CuOH)H2S,而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或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比较,因此不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C错误; D.根据溶解度大

24、的物质易转化 为溶解度小的物质可知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故D正确。 18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 Ag(S2O3)2 3- 和 Br - 等中回收 Ag和 Br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 沉淀银离子,过滤、洗涤、干燥,灼烧Ag2S制取金属Ag;制取 C12并将 Cl2通入滤液中氧化Br - ,再用苯萃 取分液。其中部分实验操作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分离Ag2S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装置乙在通风橱中高温灼烧Ag2S制取 Ag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过滤液中Br -的 Cl 2 D用装置丁分液时,先放出水层再换个烧杯继续放出有机

25、层 【答案】 C 【解析】 A. 用装置甲可分离Ag2S不溶物,但不能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否者可能会使滤纸破损而影响实验操 作,故 A项错误; B. 蒸发皿可用于水溶液的蒸发结晶实验操作,而高温灼烧Ag2S固体时需用坩埚进行实验, 故 B项错误; C.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可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其实验装置与操作均科学规 范,故 C项正确; D. 苯为有机萃取剂,其密度比水小,则在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水层,不能 从下口继续放出有机层,而应该从上口倒出有机层,D项错误。 19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 向 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

26、变浑浊酸性: H2CO3C6H5OH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溶液中有Fe 2+,无 Fe3+ C 向盛有 2 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浓 的维生素C溶液 黄色褪为几乎无色维生素 C具有氧化性 D 向 2 支盛有 5 mL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 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 无明显变化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答案】 A 【解析】 A 向 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苯酚,可推断酸性:H2CO3C6H5OH , 故 A正确; BK3Fe(CN)6 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不能检验铁离子,由现象可知

27、原溶液中有Fe 2+, 不能确定是否含Fe 3+,故 B错误; C向盛有 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浓的维生素C溶液,黄色褪为 几乎无色,证明氯化铁被还原,维生素C表现了还原性,不是氧化性,故C错误; D双氧水与亚硫酸氢钠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通过观察现象的方法探究浓度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故D错误。 20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 B 向溶液 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 X 中一定含有SO4 2- C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 - D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 +、无 K+ 【答案】 C 【解析】 A 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干燥的试纸不能检验,故A错误; B先滴加稀硝酸,硝酸 有氧化性,可能会将溶液中的SO3 2- 氧化为 SO4 2-,故 B错误; C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知氯水氧化碘离子, 则原溶液中有I -,故 C正确; D观察 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现象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有 Na +,不能确定是否含 K +,故 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