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1684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1.1.1线束总体设计 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 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 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线束的总体布置; 2、前舱线束的布置; 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4、仪表线束的布置; 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 6,四门线束布置; 7、空调线束布置; 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 9、顶棚线束布置 10、后保线束布置 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 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

2、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束布置的 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 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 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 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在整车中, 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动力总成 (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 启动机、 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 温度传感器

3、、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同时,前舱中的 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 HV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 、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 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 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 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 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 、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 行李箱

4、灯等。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 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 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 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 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 和装配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不必拘泥于以上的划分形式。力求达到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布局 美观。同时,线束设计时,尽量采用模块化,减少回路。此外,

5、根据具体车型可以采用转接线 等形式的局部线束的设计。 目前基本线束的名称如下: 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ECU 线束总成、电瓶负极线束总成、喷油嘴线束总成、仪表 线束总成、室内地板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左前门线束总成、右前门 线束总成、后背门线束总成、除霜正极线束总成、除霜负极线束总成。 四、线束的几种基本走向 在线束的布置中,通常有H,L,E,R 型等多种布置形式,这些布置形式指的是在线束的 布置走向中,类似于这些字母的形状或者变形形状,多数情况下是这几个字母的变形。这些总 体的布置方式各有各的适用之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即可。在后面具体的介绍中,有较为 详细的阐

6、述和比较。 图一 图二 图一、 H 型与 E 型结合; 图二、 E 型和 L 型结合 五、线束总体布置应考虑的问题和需要输入输出的文件 线束的总体布置应在整车的P2 阶段介入,需要的输入文件有:整车电器件的配置表、电 器件的二维布置图、整车的外形图,及整车的布置结构,如动力总成的布置(横置、纵置,前 置、后置等) ,左舵还是右舵等基本情况。了解整车电器件的功能属性,特殊要求(包括和其他 件间的位置要求,和电器电子特性要求) 。及整车的装配工艺。并根据以上的基本数据得出整车 的高温区域,震动区域,及强电磁干扰区域(如点火线圈、雨刮电机等),并将这些初步的结论 运用到线束的总体布置中。在对以上所有

7、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后,进行线束的总体布置。 要求线束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把主要的电器电子元件初步连接起来,并确定大概的线束划分 方法。 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至少需要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来进行分析评审。在方案形成以后, 和总布置及车身部门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车身能否做出线束需要的结构或形式来满足线束 的要求。然后,再确定两种及以上的方案再进行分析评审,并确定主要方案和备选方案。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线束的走向,过孔,固定,及温度震动等,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 况尽可能的在设计初期考虑周全,避免以后出现颠覆性错误。此阶段十分重要,需要和各相关 部门及工程师充分讨论,明确输入输出信息。把以后所有可

8、能出现的重大问题解决完毕。 前舱线束布置 一、概述 前舱线束的布置在整车线束的布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反映整车线束的布置水平。前舱 线束所处的环境最为恶劣,要考虑防水、隔热、震动等等因素,需要对线束做好充分的保护。 同时,前舱线束最易被用户看到,需要具备良好的隐蔽性和外表的美观性。 以下具体说明线束布置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前舱基本的电器件 前舱主要的电器件有动力总成及其附件部分(也有发动机后置的车型,目前奇瑞发动机均 为前置),ABS 系统,灯具,雨刮洗涤系统,电源系统,中央电器盒(也可以置于室内)及其 他一些电器件 三、前舱线束的基本走向 前舱线束布置: (n 型布局) 前舱线束从

9、左侧进入前舱,然后沿左纵梁及防火墙分布,如图中红线所示。在中配置 的发动机前排气,线束沿防火墙和两侧布置,离排气管较远。同时,线束基本采用普通扎带固 定。 前舱布置:(n 型布局) 如图中红线所示,线束从右侧进入前舱,同样沿防火墙布置。但是在发动机为后排气,防 火墙区域温度较高,所以部分线束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线束的固定也都采用扎带和P 型卡固 定。 前舱线束布置: (n 型布局)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该车的前舱线束沿左侧纵梁布置,并设计线束槽布置定位,同时取消 部分前舱线束的波纹管。其前舱布置整洁,线束保护良好,但成本相对较高。 前舱线束的主干部分沿两侧的纵梁及防火墙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应保

10、证线束固定可靠, 远离热源,同时尽量使线束不外露,保持美观。 的前舱布置:(u 型布局) 如图所示,前舱布置中,将ECU 线束和前舱线束分开,ECU 线束(粉红线)从右侧进入 前舱,同样沿防火墙布置;前舱线束(红线)从左侧进入前舱,沿左纵梁及前保横梁分布。发 动机为后排气,防火墙区域的温度较高,线束采用了波纹管包扎;线束的固定采用大多采用螺 柱式扎带固定。 四、前舱线束应注意的问题 在前舱线束的布置中,由于前舱环境较为恶劣,零部件众多,空间相对狭小,所以在布置 前舱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前舱线束的走向、保护及固定。应注意的问题有:前舱热场的分 布,过钣金的保护,线束的固定定位,线束和运动机构的

11、干涉,接插件的固定,线束的包扎方 式,周围零部件安装时是否与线束干涉等。 仪表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仪表台集中全车大部分的操作开关和显示装置,聚集了多个控制单元,同时,线束对接的 部分也往往设计在仪表台的两侧,所以,仪表台线束是整车最为复杂的线束之一。在线束设计 应给与充分的重视和考虑。 二、仪表台的基本电器件 在仪表台中,主要有以下的电器件:HV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 、 ECU 、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 合开关、报警开关等) 。 三、仪表线束的基本走向 下图为的仪表线束布置,沿仪表台横梁布置,各分支点固定在仪表台

12、横梁及相关的支架上: 四、仪表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仪表线束大都沿仪表台横梁布置,也可和室内线束合为一体,但是在仪表台线束的布置中 应考虑的问题如下:首先,仪表线束插件众多,是整车线束中插件最为集中的部分,所以在布 置线束的时候要做好各插件的区分,避免相同插件的使用;如有则用布置或者颜色区分开来; 其次,线束的装配,在仪表线束的装配中,采用不同装配方式,就应采用不同的线束设计布置 方法,如对接件,搭铁的位置,线束分支的固定等;再次,很多的开关都是在仪表台装好以后 再将开关装上,这样在线束设计的时候,必须把这些线束留长,裕度放大。最后,仪表台下对 接件多,需要充分考虑其固定,必要时应设计线束槽和

13、线束支架。 室内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室内线束是全车最长最大的线束,它贯穿整个车身,是在整车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布置的 线束。他所牵涉到车身问题最多,所需要考虑的过孔问题也最多,在设计布置室内线束的时候, 要对车身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整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车身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以利于线束 的布置。 二、室内的基本电器件 室内部分的电器件相对较少,如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 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位置也相对分散。 三、室内线束的基本走向 由于室内线束分别很广且起到连接各个线束的中介作用,该线束的布置方式随配置变化有较多 种布置方式,如下表所述: 下图为室内线束布置,为典型的H

14、型线束结构,室内沿两侧纵梁布置,两侧的线束再经座椅横 梁成为一体。油泵线束从后座椅下通过。线束采用扎带固定,部分使用海面胶条固定。 下图为的室内线束布置图,从中可以看出,室内线束同样沿两侧纵梁布置,但是在两侧的 纵梁上,车身设计有固定卡子,线束和护板共用卡子,并且有利于线束的保护,在室内线束中 多处采用已有的结构设计支架或者线槽固定线束或者插件。 四、室内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线束和车身的关系最为密切,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车身的问题也最多。在设 计室内线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车身过孔,室内线束会经过多个过孔,所 以在设计的初期就应考虑这些过孔的位置及结构形状,同时也要

15、考虑该位置和其他件的相对位 置关系;其次,室内线束路径和固定问题,在室内线束中,应重点关注A 柱、门槛压板、座椅 横梁、 B 柱、 C 柱、后座椅下部、后门开启拉线等区域;再次,室内线束大多采用布胶带、或 者 PVC 胶带缠绕,但是在局部的区域,如果过板金,则需要考虑保护;还有需要考虑和其他 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后座椅和下部通过线束的空隙是否足够。 动力总成线束设计 一、概述 动力总成线束包括发动机线束和变速箱线束,动力总成上传感器和执行器众多。在布置动 力总成线束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并利用动力总成上的固定点或者利用其上 的固定点设计支架来固定线束。 二、动力总成的基本电器件

16、动力总成的电器件主要是其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包括曲轴位置传感器、相位传感器、车 速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电子节气门、怠速控制阀、碳罐电磁阀、 点火线圈、喷油嘴、EGR、CBR、涡流控制阀、高压油泵、压力温度传感器、增压压力传感器、 位置开关、倒车开关等,在自动变速箱上,通常会将多个传感器集成一个对外的接口。 三、动力总成线束的基本走向。 在设计动力总成线束的时候,应先考虑动力总成的形状和电器件的分布情况,然后考虑 ECUTCU 的布置位置,通常控制单元布置在仪表台的下方或者前舱内。 下表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发动机线束的基本走向,以供设计时参考。结构特点和分析详见列 表中所述:

17、下图为 的 ECU 和发动机线束的布置方案,的ECU 位于仪表台右下方(图中红圈所示处)。 (ECU 在室内且发动机线束从防火墙上通过) 下图为的 ECU 和发动机线束的布置方案,的ECU 位于仪表台右下方(图中红圈所示处)。 在中,控制模块置于仪表台副驾驶侧,发动机线束经右侧进前舱,沿右侧纵梁布置,经发电机 支架到动力总成,在油轨处设计一支架固定线束,再到相关电器件。 (ECU 在室内且发动机线束从飞轮附近通过) 下面两图为的发动机线束布置,在中发动机控制单元布置在刮水槽中部,发动机线束从防 火墙的中部过渡到发动机本体上,在发动机的左侧用了多个管夹固定线束走向,同时分别设计 了线束卡槽固定点

18、火线圈线束和喷嘴线束。整个发动机线束布置美观,固定可靠。 动力总成线束的布置需要充分分析动力的外形尺寸和电器件的分布位置,应充分借用现有 的安装固定条件,设计固定支架,固定卡等安装固定线束,保持线束走向合理美观。 四、动力总成线束应注意的问题 动力总成上传感器执行器众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线束布置固定的难度较大。在布置 发动机线束时,应考虑并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发动机排气管温度很高,可以到达700 度甚至 更高的温度, 所以在布置线束时要充分考虑温度分布,避免线束过于靠近排气管;如不能避开, 则应增加隔热罩以保护线束(至少要保证在125mm 以上,隔热罩可以降低100 度左右),同时, 要注

19、意舱内空气的流动,保证能充分的把热量带走,此外,在有EGR 和增压的系统,其废气 再循环的管路及相关的阀也属于高温部件,在布置线束时同样需要避开。其次,动力总成上有 许多属于运动件,如换档机构,在布置线束时也应充分考虑。再次,整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发 动机在不停的震动,因此,必须要保证线束固定的可靠,同时在和其他部分相联接的线束必须 留有足够的裕度,保证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损坏线束。最后,发动机形状复杂,相关零件 众多,在布置线束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周边的其他零部件,如水管、真空管、悬置等。 门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门线束相对较小,考虑的问题也相对较少,但是门上的运动机构及板金较多,要充分考虑

20、这些内容。 二、门上的基本电器件 门上主要电器件为,玻璃升降开关及电机,电动后视镜,喇叭,门锁,闭锁器,门槛灯, 侧转向灯,儿童安全开关等 三、门线束的基本走向。 门线束的布置及走向相对比较单一,但其橡胶件部分的结构随着车型配置的变化和档次的 提高,有着较大的不同之处: 下图为左前门线束的布置,门线束经室内入车门后固定于门内板上,在过板金处加海面胶 条保护。同时给安装在门护板上线束留足够的裕度,保证其安装。该种方案结构简单、可靠, 性价比高,为最常用的门线束布置方案。 四、门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门是运动机构,所以需要考虑门橡胶件和接口的设计,保证不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干涉和摩 擦;其次,由于橡胶

21、件暴露在外,会有雨水等落在橡胶件上,所以要考虑橡胶件的密封和孔的 相对位置,尽量使门的过孔低于车身的过孔;再次,门线束需要多次过钣金,需充分考虑如何 保护线束;线束固定孔一定要被防雨帘保护或者使用防水卡丁;不同的车型,门的装配存在一 定差异,在设计中要考虑装配的问题;最后,门上运动机构较多,如玻璃升降,要避免在升降 过程和线束产生干涉。 其他线束布置 一、概述 除以上的线束以外,其他的线束较小,如电瓶正负极线束,后除霜正负极线束,顶棚线束, 后盖线束等,连接的电器件也较少,但是在线束布置的时候也需要加以考虑,避免出现布置上 的问题。 二、其他的电器件 这些较小的线束通常有下列的电器件:蓄电池,

22、后除霜,牌照灯,顶灯,天窗,行李箱 开关等。 三、布置以上线束应注意的问题 这些线束连接的电器件较少。电瓶正负极线束连接的蓄电池、启动机、发电机和地,其上 通过的电流最大,可以超过几百安培。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固定良好,避免和其他件产生干涉或 摩擦,以至于破坏线束。同时该线跨越车身和发动机,发动机和车身之间有相对运动,所以如 何避免震动所造成的影响也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后除霜正负极线束,它主要是给后除霜提供 电源和接地,后除霜通常会刷在玻璃当中,线束本身很小,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让这根线束 能从玻璃的外面看见,需要把这根线束隐藏起来。顶棚线束,其主要连接的电器件为顶灯,天 窗,化装镜灯等一些电器件

23、,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过A 柱护板,及车顶如何固定,通常可以借助 于 A 柱上护板的卡子来固定A 柱部分的线束,同时在顶棚横梁上打孔固定上部的线束;如果有帘式气囊,在需要充分分析空 间。 后盖线束主要连接是牌照灯,后门闭锁器等一些电器件,所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是,后盖 是运动,所以如后从车身过渡到后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以借鉴一些车型的具体布置方 案。 线束紧固件设计 一、紧固件简介 在线束布置和线束产品的实际安装中,线束卡钉对整车线束布置设计的意义重大,他不仅 能为线束提供普遍的固定,还能在特殊场合,以其相应的结构,满足线束的安装和紧固需求, 下表中列出了常用的线束紧固件种类。 二、固定方式的

24、种类 线束的固定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卡子,扎带,线槽,支架等多种方式,而且这些卡子 扎带数量种类众多,并且可以满足不同的安装固定要求,列举部分如下: 可以利用孔,板金的边,螺栓等定位这些紧固件,具体的结构和形式见线束布置资料库,下表 列出了紧固件的一些常用结构和使用方式。 三、紧固件类型的确认 根据紧固件的固定方式和锁紧方式选择紧固件的类型,实现线束的固定功能。 紧固件由紧固结构和锁紧结构组成。紧固结构使紧固件的固定在依附物( 如车身钣金 ) 上, 而锁紧结构使紧线束与紧固件紧紧贴合在一起,起到固定作用。根据结构的不同,常用的紧固 件有孔式紧固件、卡扣、管夹、钣金卡、金属扎带等。可参照下表确

25、定紧固件类型。 紧固件的种类众多,但是,在选择紧固件的时候应该力求种类简单,固定方式简单,在特 殊的、没有其他的方案的情况下,再采用其他的紧固件。这样给线束的设计带来方便,可以降 低成本。 二、紧固件应满足的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主要指紧固件的工作温度必须满足环境温度要求,装配位置在前舱的紧固件,一 般工作温度应保证-40 120。在前舱通风性能改善的情况下,使得一些区域的温度小于 120,可根据温度场试验确认实际温度,根据实际温度选用温度等级较低的紧固件。装配位置 在乘客舱的紧固件工作温度应保证-40 85。 三、考虑紧固件的通用性 线束技术委员会已经确定了13 中常用紧固件, 如下表, 在设计

26、选用时必须按照此来选取,如 有不满足需求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新增。 四、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产品应符合公司紧固件标准和线束标准相关要求。 五、其他注意事项 紧固件不具备防水功能,设计紧固件前应进行确认是否有防水的需求,如有防水要求,考 虑其他方式。 线束支架设计 在线束紧固件无法保证线束固定功能或者对线束布置外观要求较高的时候(如发动机前舱 布线) ,应考虑用线束支架来固定线束。 设计线束支架时需考虑的因素有: 一、满足线束的固定要求。 线束支架保证线束的导向或者护套的固定,使线束布置美观;支架上有相应的锁紧结构, 能够保证线束固定或者护套固定。固定结构可根据支架安装位置确定。一般为螺栓紧固(支架 上的安装孔建议使用腰形孔)。为保证支架的机械强度,必要时增加加强筋保证支架强度, 二、支架应符合环境要求。 如果支架材料是塑料,支架的工作温度必须满足环境温度要求,装配位置在前舱的线束支 架工作温度保证-40 120,装配位置在乘客舱线束支架工作温度应保证-40 85。 如果是金属支架,要确认是否会受到腐蚀,是否需要进行热处理或电镀等。相应要求应在产品 图纸或技术协议上进行明确规定。 三、考虑支架的装配 设计线束支架应保证安装支架和固定线束方便,确认是否有装配空间。确保线束拆卸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