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3494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特征码 zNWiixCEsIrvnYlVOlAE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 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详见附表 1) (4)明确报告内容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 人,应当在 2 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市卫生局指定 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不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 第 2 页 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报送属

2、地市卫生局指定的专业机构。 附表 l: 鼠疫:发现 l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 l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 l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 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 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 l 周内,同一 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 例 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 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 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第 3 页 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

3、自然村 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 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 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 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 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 或者有 2 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

4、1 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 5 例及以上登 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 第 4 页 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高发地区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 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 1 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 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 1 例及 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 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 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 1 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 5 例(高发地 区 10 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 3 年内无当地感染病 例报告的乡镇,以

5、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 5 例及以上当 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 个月 内发现 2 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 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流感: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 发生 3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 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 病例 1 或发生 l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 第 5 页 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 单位中发生 20 例及以上感

6、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 1 例及以上。 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 发生 10 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l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 生 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 3 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 HlV 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 病或发生本县近 5 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附表 2: 第 6 页 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 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 可

7、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 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 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 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 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 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 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结案

8、报告 第 7 页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后 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12、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2 级医疗机构) (1)科室工作人员熟悉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 (包括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经医院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 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 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3)对传染病进行分类隔离,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4)严格按照医院感染

9、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 科室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工作区 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 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 第 8 页 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 病人提供口罩。 (5)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 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6)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 ,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医务人员必须了解、 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 及时、准确做好疫情报告。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 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 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