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6672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9 课秦统一中国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 响。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 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灭六国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 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课堂历史 剧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

2、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 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创设情境: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 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歌曲结束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 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秦灭六国 ”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三点: 一是秦灭六国 的原因,二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三是秦灭六国的意义。(1) 关于秦朝统一

3、的原因,首先要明 确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 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2) 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 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 的。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最 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 六国,完成了统一。 让学生分组讨论秦统一的意义。 学生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

4、发言总结性地指出: “秦的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 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 是历史的主流。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 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教师过渡: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 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 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政策之一。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图示如下:

5、 学生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三方面内容: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郡的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 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地减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 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自己手中,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点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了解自己管理天下

6、的情况,他召集了一批中央和地 方的官员来汇报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第一个官员汇报了这样一个场景。 学生表演: 旁白:公元前 221 年的某一天,秦朝一大臣出巡,他看到了这样一幕。 张三:山东海盐便宜啦!不买你会后悔的。 李四:老板,来一斤盐。 张三:好嘞!一斤 3 个刀币。 (伸手要钱 ) 李四:老板,我只有两个刀币,那你收鬼脸钱还是收布币? 张三:我不收鬼脸钱和布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就收,那你用两个圆形方孔半两钱当一个 刀币吧。 李四: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圆形方孔半两钱当一个刀币的,一个吧。 张三:不干! 旁白: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引来了很多人。 此时,又有一位大臣补充说: “现在天下初定,六国的度量

7、衡均不统一,出现了大量缺 斤少两的现象, 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倒把, 扰乱了市场的交易, 货币也不统一, 市场极为混乱, 交易不便,再加上各地的道路宽窄不一,交通非常不便,百姓有很多的怨言。” 秦始皇听完大臣的讲述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这时,丞相李斯又启奏皇上。 李斯: “今日有一战报,微臣实在看不懂,据说这是燕国的文字,讲的是北方匈奴来犯; 文字如此不通,将贻误国家大事。 ” 历史剧表演完毕。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很出色!同学们,如果你是秦始皇,面临这样的情况,你 会采取什么措施呢?由此过渡到下一问题,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归纳,并引

8、导学生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 意义。 学生回答: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关于灵渠的开凿, 要求学生掌握它在交通上的重要性。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 运河之一,如果时间允许, 也可适当补充资料说明开凿灵渠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修建长城,要注意区分少数民族匈奴和越族, 前者在秦疆域以外, 当时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 到秦汉之际,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越族则在秦派兵进入以后,成为秦疆域 以内的一个少数民族。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成就,以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秦朝疆域的四至,除了引导学生看书,看地图,还

9、可画 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以帮助记忆。 【问题探究】 谈一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宽窄,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和维 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一、疆域扩大而 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 聚力。统一是我国

10、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 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第 9 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公元前221 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宽窄 (2) 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3) 秦朝疆域 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2知道秦朝的灭亡。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 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

11、 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 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 教师的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性。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 项羽,从而明白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道理。 重点 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 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同学们,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秦帝国无疑是最富有神秘

12、色彩的朝代之 一。它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等。但如此伟大的一个朝代,一个想代代相传直至万世的帝国,竟然只存在了15 年就灰飞 烟灭了!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始皇帝的梦想?让我们在第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找寻答 案。 一、秦末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秦的暴政 ) 1酷刑 向学生展示资料: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或只买单 只,拐杖却是抢手货。 组织学生讨论秦国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秦朝刑具。 教师点拨:秦朝有一种刑罚,犯了罪要切去单脚,所以鞋子没人买,拐杖抢手呀。揭开 谜底:“行者相伴于道, 而死人日积

13、于市 ”, “劓鼻盈 蔂(lu ) ,断足盈车 ”,即使免去死罪, 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 秦朝有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光死刑就有腰斩(是将犯罪的人拦腰斩断的酷刑) 、枭首、 弃市(是在闹市之中将犯罪的人当众处死的刑罚)、车裂、凌迟等名目。 族诛连坐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乱跑一定会遭到盘问,甚至扭送。如 果看到一个可疑的犯罪分子而不告发,是要被连坐的。若被盘问时神色可疑,多半就要抓去 修长城或阿房宫。 当时有人曾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意思是说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 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2重役 组织学生讨论秦

14、朝除了刑罚残酷之外,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制度呢? 史料研读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杜牧阿房宫赋 新婚的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 当孟姜女寻夫找到长城边上时, 却被告知范喜良已经死了。 闻此噩耗,孟姜女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 越来越猛烈,只

15、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 的眼泪滴在了丈夫血肉模糊的脸上。 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 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 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组织学生讨论:繁重的徭役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危害?( 导致农桑失时,使社会经济遭 到严重破坏 ) 过渡语:繁重的徭役后,家里还要不要交税( 粮食)呢? 3苛税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 三分之二。 教师点拨:苛政猛于虎、急敛暴征,已超过人民能负担的极限。 4秦二世 ( 胡亥)的统治有过之而无不极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

16、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宦官赵高 掌握大权。赵高对秦二世说: “人生如同白驹过隙, 何不及时享乐。 ”秦二世只知寻欢作乐, 胡作非为,征发人到咸阳,为他豢养和训练供他射猎用的禽兽,继续大建阿房宫,他对人民 的剥削、压迫更残酷,政治更黑暗。 教师总结:秦残暴统治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封建帝制只能培养出这样专制独裁的领导 人。二是秦灭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三是权力过分集中于皇帝一人的 结果。 二、陈胜、吴广起义 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这支戍卒队伍途经蕲县大泽乡时,遇到大雨,不能前进。按照秦朝法律,戍卒 不按期报到,就要被斩首。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陈胜与吴广商议,与其去

17、渔阳送死,不如 就地即刻起义。 教师提问: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组合 作学习,讨论 1 分钟) 学生 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学生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师提问: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守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为什么? 学生 1:不会。按期到达就没有违反秦律,不会被斩首。 学生 2:会。陈胜吴广的队伍不起义,还可能有其他的队伍起义,因为秦朝施行暴政。 教师总结:同学们看问题很到位, 也很深入。这正反映了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由于秦朝实行暴政,即使陈胜、吴广不起义,肯定也会有他人起义,因为是秦朝

18、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过渡: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声势浩大,但由于力量分散,再加上秦军十分强大,起义很 快就失败了,吴广、陈胜也先后被杀。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唤醒了各地的农民起义, 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接过推翻秦朝的大旗,继续开展着倒秦的战争。 过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是谁接过推翻秦朝的大旗?让我们先看一段材料。 史料研读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史记 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游会稽, 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 妄言,族矣! ” 史记 项羽本纪 学生活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19、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这 个过程中,有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这场战役里包含了哪一个成语? 你知道这个成语吗?你怎样看待项羽的这种做法? 破釜沉舟:公元前 209 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 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 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 今河北邢台市 ) 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 由巨鹿东 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教师点拨: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

20、按常规战法,很难取胜。项羽采取这种做 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 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臵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 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在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的同时,由文臣萧何张良和武将韩信辅佐的刘邦直捣黄龙,进军 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以此为标志,秦朝灭亡。 所以说,是谁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学生:刘邦。 三、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了,国不可一日无主, 那么,推翻秦朝刘邦项羽都有功劳, 该由谁来当皇帝呢? 我们来看看历史的选择吧!有一个故事叫做“鸿门宴 ”,与刘邦项羽有关,哪位学生讲一讲 这个故事? 学生

21、讲故事 ( 略) 之所以叫 “楚汉之争 ”,是由于项羽原来就是楚国名将的后代,加上巨鹿之战后,他的 威望和实力大增,不但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封刘邦为汉王。因此,人们就把他们争夺天下的 战争称为楚汉之争。 虽然战争初期项羽无论在实力还是威望上都占据优势,但公元前 202 年 却被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 安。刘邦即汉高祖。 【问题探究】组织学生讨论: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邦争 夺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结论:不对。可从以下几个方

22、面对比说明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 (1) 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 秦降卒 20 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2) 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 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3) 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歌谣小结 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 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就有十多种。 项羽刘邦起义中,推翻秦朝立大功。 项羽巨鹿战强秦,刘邦建汉歌大风。 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 3刑罚残酷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二、陈胜、吴广起义

23、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9 年) 三、楚汉之争 项羽、刘邦起义 (1) 巨鹿之战 (公元前 207 年) (2) 秦朝的灭亡 ( 公元前 207 年) 第 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 “文景之治 ”。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 2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 ”繁荣景象的描写,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 一番比较。 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 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

24、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 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 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重点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 难点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由刘邦的大风歌导入。( 学生朗诵或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教师指出: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 56岁成为西汉 的开国皇帝。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

25、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探究问题: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 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 “文 景之治 ” 。 一、西汉的建立 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 的?现在有请历史情景剧组的同学们,为我们重现当时的历史。 活动一:情景剧表演。 场景一:大殿之上。 刘邦:韩信、彭越,我已兑现诺言封你二人为楚王、越王。你二人可还有什么要求? 韩信:我二人受诸王所托,请求您即位称帝。 刘邦:这可不行,能称帝的人都是贤人,绝非空

26、言虚语之人所能,如此重任我可担当不 了。 彭越:您就是贤人啊! 刘邦摇着手说:我出身低微,这事情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 韩信: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 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啊。而且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天下又会变得不太平,您当了皇帝我 们都会誓死效忠于您的! 刘邦: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黎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旁白:公元前 202 年,刘邦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场景二:庆功宴上。 旁白:刘邦称帝后不久,设酒席宴请群臣。 刘邦:诸位,你们一定不会欺骗我,能对我说实话。我问问大家,为什么我能得天下, 而项羽却失去

27、了天下呢? 大臣:陛下攻城掠地之后知道与大家同享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 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 这就是他为什么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 国家,安抚百姓,调运军粮,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而我会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手下就一个范 增,还不好好地任用,最终被我所擒。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 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活动二:小组合作,资料研习。 材料一汉兴,

28、接秦之敝 ( 同弊) ,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 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 ( 同藏)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颜色相同的马 ) ,而将相 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 【问题探究】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 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提示:状况: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残破荒凉的景象。 面临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国家很穷,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这种现实,汉初统治 者只有废除秦朝苛法,与民休息,恢复社会经济,才能使国家长治

29、久安。另外,刘邦本人亲 自参加了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目睹了秦亡的过程,他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 2措施 【史料链接】 材料一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动 员流亡之民回乡,“复故爵田宅 ”。在全国推行释免罪人和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 材料二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田租,或称田赋,即土地税, 征收率为什五税一;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 钱) 。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提示: 让士兵还乡务农。 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减轻农民的赋税。 相应的减免

30、徭役和兵役。 3作用 刘邦颁布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这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意义深远,为“文景之治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大 汉王朝逐步走向了 “文景之治 ”。 三、“文景之治 ” 活动三:梳理归纳。 观看纪录片繁华初现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片段,结合教材,小组( 四人) 合作梳 理,概括文帝、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举措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 同学 1:文帝和景帝时期,提倡以农为本,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垦荒,把田赋降到 三十税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同学 2:文帝和景帝时期,“以德化民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而且还能做到“有法 可依,违

31、法必究 ”。 同学 3:文帝和景帝时期,厉行勤俭,以身作则,反对奢华。 同学 4:能够处理好与边境民族的关系,以“和亲”等方式有效地阻止了匈奴的入侵。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此则材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与活动二材料对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西汉初年与 “文景之治 ”时期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我们知道“文景之治 ”是汉 初休养生息的继续和发展,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 楚汉之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期由于连年争战,生 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采纳“

32、黄老学说 ”,以休养生息政策治国,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国力大大增 强,最终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 11课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 西汉建立错误 ! 错误 ! 错误 ! 错误 ! 错误 !“文景之治 ” 第 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 ”王朝。 知识与技能 1列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史实,进 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3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 1七年级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

33、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看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 的想法,通过参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2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巩固。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 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和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 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2认识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

34、意识形态,成 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 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 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汉武帝当政期间, 西汉呈现怎样的局面? 汉武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一、“推恩令”的实施 1推恩令 教师讲解:汉武帝

35、登上皇位时才16 岁,大家看看这位年轻的皇帝首先遇到了什么难题 呢? 学生 1:诸侯王势力强大的问题。 学生 2:诸侯王对抗朝廷,企图谋反。 教师讲解:大家说得对, 汉武帝继位不久就遇到了王国问题。当时,势力最大的是梁王, 他是汉武帝的叔父,想夺位当皇帝,汉武帝的祖母也非常喜欢梁王,想让他来当皇帝。在这 种情况下,汉武帝该怎么办呢?大家赶快帮忙想想办法吧。 (学生讨论并回答 ) 教师讲解:好了,同学们都想了许多方法,那么大家来看一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 题的。 (教师指定事先已经做好准备的学生表演情景剧。让全班学生一起观看小品) 剧情: 武帝后花园。 汉武帝为掩人耳目,密诏大臣主父偃后花园议

36、事。 主父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汉武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主父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汉武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主父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来,有 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 侈骄横;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汉武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主父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发生。晁错正 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等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 覆的大祸。 汉武帝:削藩未成,朕寝

37、食难安啊! 主父偃:陛下,臣有一计。 汉武帝:爱卿快讲! 主公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 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 却没有仅尺寸之地的封国, 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 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 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汉武帝: (喜不自禁 )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剧终) 教师:好了,哪位同学能说出汉武帝“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从课本可找出) 学生: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

38、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 帝制定封号。 教师:汉武帝说“此计甚妙” ,妙在何处? (学生展开讨论作答 ) 学生:汉朝以前的“削藩”政策遭到诸侯起兵反对,而“推恩令”不但没有遭到诸侯的 反对,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反而对皇帝感恩戴德。这样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个小诸侯 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力与中央抗衡。 教师总结: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王国问题,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 2刺史制度 教师提问:诸侯国的问题解决了, 那么汉武帝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了吗?同学们请看 教材,汉武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学生阅读教材,熟悉内容,展开讨论作答) 学生:建立刺

39、史制度。 教师:汉武帝是如何做的呢? 学生:把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教师总结: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 个监察区域,称为 “十三州部 ”,刺史虽然官品很 低,权力却很大,他们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 皇帝,加以制裁。汉武帝采取这样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就大大加强了。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教师讲解:削弱了诸侯,使他们在实力上不再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那么是不是就此能 使人们在思想上也服从于中央、听从于皇帝呢?请同学

40、们阅读教材,看一下汉朝初年还面临 哪些问题呢? (学生阅读教材 ) 学生:汉朝初年实行的是 “无为而治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 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教师:对,诸侯王门下的诸子百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诽谤朝廷,谩骂汉武帝。汉武帝会 用什么思想主张来治理国家呢?有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将这些人都杀了,又来一次焚书坑儒? 学生:没有,他实行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教师:这是听从了谁的建议? 学生:董仲舒。 教师:谁能介绍一下董仲舒是什么人,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一位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董仲舒人物图像,同学们边听介绍,边观看图像) 教师:汉武帝为什么要听他的呢

4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5 页“相关史事 ”,了解一下 当时的情况。 (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相关史实: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 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 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教师:此时董仲舒已对传统的儒家学说有所发展,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社会结合起来,同 时,吸收法家、道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提出了大一统思想。为了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就 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此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所以汉 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 教师:“罢黜百家,

42、独尊儒术 ”,推崇孔子的儒家学说,禁止其他各派学说的发展。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做法我们应怎样评价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表各自的不同意见,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指只用儒家思想来实行统治。 学生 2:它使汉武帝在思想上实现了统一。 教师: (归纳总结 )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黜”就是废 除、禁止的意思。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 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

43、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汉 武帝为确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策的推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并在 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从此,研读儒学的风 气一天天兴盛起来。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说了汉武帝政治和思想上的措施,他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 固统治呢? 三、盐铁专卖 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阅读。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 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 邓通专西山。 山东奸猾咸聚吴国, 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 译文:文帝时,人们可以随便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垄断了煮盐业,邓通垄断了 铸钱业,山东奸猾之徒齐聚刘濞帐中,

44、秦、雍、汉、蜀贪鄙之辈依附邓通麾下。刘濞、邓通 的钱遍布天下。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种状况对国家产生了什么 影响? 学生回答: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多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 教师讲解:对,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富商大贾手中,他们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部分 不法豪强,利用手中的财富,对抗中央,成为不稳定的因素。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 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发展。都有哪些措施呢? 学生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 把煮盐、 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

45、、专卖。 (教师出示 “五铢钱 ”图片,学生观看 ) 学生 2: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教师提问: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 3: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 经济基础。 汉武帝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第一次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方面对中华民族进行了立体式的塑造, 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中华民族开始以“汉人”和“汉族”的称谓走向世界。 第 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错误 ! 错误 !作用和影响 第 13课东汉的兴亡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识与技

46、能 知道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简述“光武中兴 ”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 重点 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难点 东汉灭亡的原因。 创设情境 东汉 印象 多媒体出示图片:马踏飞燕、东汉错银铜牛灯、洛阳钟鼎青铜器东汉铜车马。 导语:汉唐王朝缔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久享赞誉。提及汉朝,跃入脑海的是太祖 刘邦的开国之功、武帝刘彻的文韬武略。对于东汉历史,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

47、一起踏寻东 汉的文物古迹,学习第13 课东汉的兴亡。 一、东汉的建立 1新莽篡汉 教师讲解: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 大,西汉帝国日渐衰微。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 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公元9 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 为常安,西汉灭亡。 多媒体出示材料: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宋书 礼志序 知识拓展:王莽改制 教师讲解: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仿照周礼的 制度推行新政, 屡次对土地、 币制、商业和官名县名进行改革。 由于政

48、策多有不合实情之处, 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得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贵族和平 民的不满。 问题:从王莽改制的失败中,同学们认为在改革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改革要符合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民生。 2东汉建立 教师讲解: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公元 17 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起 义,当时身为汉朝宗室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在公元25 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请 同学们动笔制作两汉朝代更替的时间轴,以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东汉政权的建立。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两汉

49、朝代更替时间轴。 二、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创设情境: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 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 社会状况?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 学生:学习西汉初期的 “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 (建武十七年 )幸章陵 ,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 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 光武帝纪 问题探究一:光武帝以 “柔道”治理天下,他具体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学生:减轻农民负担、惩治腐败、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等。 问题探究二:他最后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一(光武帝 ) 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 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材料二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臵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 大司空二府。于是 “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臵其一”。 后汉书 学生:阅读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