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53956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特征码 djYozwTYLtlTszVzyjny *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 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 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 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 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 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 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 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

2、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 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 第 2 页 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 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 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 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 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 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 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 “光说不练” ,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 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 ,对一线老师教研

3、活动具有引领、示范 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 ,研培人员不 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 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 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 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 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 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 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 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 “下 水式”投入课堂, “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 移,努

4、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 第 3 页 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 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 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 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 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 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 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 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 14 个乡镇的 22 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

5、 校为龙头的 5 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 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 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 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 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 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 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 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 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 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

6、则,确保研培工 第 4 页 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 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 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 “蹲点式”包校、 “下水式”投入课堂、 “内需式”储存理论 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 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 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 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 德修养、教育教

7、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 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 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 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 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 “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 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 “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第 5 页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 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 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

8、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 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 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 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 “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 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 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 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 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 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 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

9、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 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 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一篇 应用研究随笔或一篇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 节,听课不少于 40 节,评课不少于 10 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 活动不少于 4 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 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 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 第 6 页 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 “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 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

10、蹲点中,研培 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 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 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 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 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 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 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 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 上“研讨课” ,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 “达标课” ,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 实验而上“演示课”

11、 ,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 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 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 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 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第 7 页 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 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三篇的业务提高活动。研 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 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 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

12、的事业在基层, 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 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 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 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 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 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 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 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 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

13、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 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 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 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 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 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 第 8 页 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 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三篇。经常动笔撰写,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 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 培人员素质不

14、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 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三篇以上的研究研修活动。主 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形式多样, 理论,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 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 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 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 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不能仅 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 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 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

15、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 第 9 页 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 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 “蹲点式”包校, “下水式”投入 课堂, “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 。使我们研培人员走 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 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 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 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 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

16、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 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 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 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 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 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 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 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 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 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 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 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 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 面。 第 10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