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1219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新人教版.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年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教案 新人教版 考点 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 ( 1)背景: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 商品市场。直接原因: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 2)经过: 1840 年-1842 年 (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 1)背景:英法以“修约”讹诈遭拒绝为机会,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2)经

2、过: 1856 年-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 ( 3)结果:签订天津条约 (1858 俄美英法)、 北京条约 (1860 英法俄)等第二批不 平等条约。 (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三)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1851-1864 年) 1、过程:金田起义(1851 年)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53 年 南 京) - 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东征军事全盛、天京变乱转 折、天京失陷失败。 2、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 1)内容: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 不论男 女,按人口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根据“天下

3、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 余归国库。 理想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 不饱暖”理想社会。 ( 2)评价:革命性: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现实,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落后性: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3、 资政新篇 (1)提出: 1859 年,洪仁玕 (2)内容:(政治)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 奖励技术发明; (教育)开设新式学堂。 (3)评价: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

4、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 切愿望;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 和要求,未能实行。 (四 )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 1)背景: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制订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以此挑起侵华战争。 ( 2)经过: 18941895 年,爱国军民反抗:黄海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 3)结果:清政府

5、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以清军惨败而结束。 (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 1)背景:根本目的:瓜分中国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 2)经过: 1900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 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 3)结果: 1901 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 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简表 条约名称时间内容 南京条约1842 年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

6、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关税协定 虎门条约五 口 通 商 章 程 ( 南京条约 附 件) 1843 年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 居住等特权。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1844 年 天津条约1856 年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款;可到 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条约1860 年天津条约有效;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增加赔款。 马关条约1895 年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军费 2 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可以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

7、地免收内地税。 辛丑条约1901 年赔款白银 4.5 亿两;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不许中 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天津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 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二、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背景 (1)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清朝统治危机严重(“新政”和“预备立宪”)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思想准备) (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组

8、织准备) (6)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军事准备) (7)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直接原因)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地点:1905 年 8 月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 权、民生)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光复武汉三镇。 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4、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1.1孙中山,都城(南京) 、国旗(五色旗) 、纪元(中华民国) 5、 中华民

9、国临时约法 (1912 春) 内容:国家的权利归属( 中华民国主权归国民全体所有、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否定 君主专制 )、国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权的组织形式(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 目的: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 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6、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历史功绩: 政治上:推翻了清统治,结束了2000 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主要),建

10、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思想上: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五四运动 (1)背景 北洋军阀的独裁卖国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 失败(导火线) (2)过程: 5 月 4日: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6 月初后:运动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4)五四运动的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地位:无产阶级登

11、上中国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中共一大:1921.7 上海 主要内容:确定党名、确定党纲、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 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 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中共二大:1922.7 上海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 和国。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 年) ( 1)国共合作 背景:军阀割据混战、列强侵略中国;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 1923 年中共三大通过合作决定);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

12、作;共产国际的帮助。 形成标志: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 内合作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破裂的标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2)北伐战争(1926-1927 年)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成果:歼灭孙吴主力,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至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的统治。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年) (1)南昌起义:时间:1927 年 8 月 1 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

13、的开始。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建立: 1927 年 9 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 月,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意义: 标志着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的正确道路。 (3)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意义: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 性。 (4)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原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根本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 原因) 经过( 1

14、934.10 1936.10 ) 遵义会议: 1935 年 1 月,内容: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吴起镇会师:(35.10 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会宁会师:(36.10 红一、 二、四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企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革命种子,铸成长征精神,成为 巨大动力; 五、抗日战争(1937-1945 年) 1、九 - 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7 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2、抗日

15、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 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局面。全 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片面抗战路线 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 师取得) 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李宗仁指挥) 武汉会战:1938 年 10 月 4、共产党敌后抗日斗争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斗争方式: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6、 B、陕甘宁边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重要战役百团大战 1940 年 8 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主动 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5、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 年,为援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确保滇缅交通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开辟了国外 战场。 6、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193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发动细菌战(七三一部队)和毒气战潘家峪大屠杀。 7、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历史地位 ( 1)标志: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 2)原因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国军民团结抗战为抗战取得最

17、后胜利起了决定 性作用。 外部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爱国华侨的支持。 策略方针:全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持久抗战的方针。 ( 3)历史地位 从国内来说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 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国际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六、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1、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 和平问题。 目的:为争取和平,1945 年 8

1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 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内战爆发 1946 年 6 月,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从1948 年秋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 消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北平谈判: 目的: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19、 结果: 国民政府拒绝在 国 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1 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 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考点 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 2)表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 3)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2、洋务运动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

20、侵) (2)含义: 19 世纪 6090 年代,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内容: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 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建新式学堂(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5)破产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6)影响: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最深远影响)一 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

21、入侵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见表格) 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 段 时间原因表现影响 产 生 19世 纪 六 七 十年代 1、资本主义的侵入使自然 经济的逐步解体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 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 的诱导 上 海 发 昌 机 器 厂、广东南海继 昌隆缫丝厂、天 津贻来牟机器磨 坊 1、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2、进一步冲击了自然经济, 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起了瓦解作用,促进了中国 的近代化 3、为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初 步 发 展 19 世 纪 末 -20 世纪初 1、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 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 经济; 2、清

22、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 的限制; 3、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 政的客观推动及收回利 权运动的刺激 1、商办企业数量 增加和规模扩 大 2、由沿海向内地 的扩展 3、 以 轻 工 业 为 主,其中棉纺 织业发展最快 1、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 新的阶级基础。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掀起了的维新变法运动和 辛亥革命,加快了中国的 近代化(主要) 2、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 潮 短 暂 春 天 民 国 初 年 ( 1912 -1919 ) 特 别 是 “ 一 战 ” 期 间 1、辛亥革命的推动(推翻 封建专制;资产阶级地 位提高;政府奖励发展 实业) 2、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 动 3、“实业救国

23、”思潮影 响,爱国心的驱使和利 润的刺激(内在动力) 4、一战中欧列强暂时放松 侵华(主要原因) 1、 办 厂 数 量 剧 增、投资额剧 增 2、纺织业和面粉 业发展最快 3、涌现著名实业 家:张謇 ( 状元 出 身 ) 、 周 学 熙、荣宗敬、 荣德生 1、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 了阶级基础(主要)为资 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 础 2、导致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迅 速 萧 条 “一 战 ” 后 ( 1919 -1927 ) 1、“一战”后,列强卷土 重来 2、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 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24、 大量工厂倒闭 日 益 萎 缩 抗 战 时 期 ( 1937 -1945 ) 1、在沦陷区:日本侵华战 争的破坏及日本野蛮的 经济掠夺 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 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 的压榨。 1、在沦陷区民族 企业或毁或被 吞并 2、在国统区,大 量企业倒闭 陷 入 绝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 1946 1、美国经济侵略加剧 2、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挤 压民企 民族工业陷入绝 境,工厂纷纷倒 闭。 境 1949) 3、国民政府的增捐加税, 通货膨胀 发 展 特 点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3、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

25、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影 响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的 因 素 阻碍 因素 1、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希缺、传统的 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思想观念浓厚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最主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 因素 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 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 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战争与革命不断。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 社会环境 有利 因素

26、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民 族 工 业 的 历 史 地 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 会基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

27、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 整的工业体系,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 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考点 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 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提出“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 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 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8、概念: 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 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实践洋务运动 意义: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 第一步。 二、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逐渐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2、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 1)背景: 19 世纪末

29、,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列强瓜分 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 (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 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 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 严复: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用近代民 主思想阐明了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3)实践:戊戌变法。 (4)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

30、们的思 想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窃 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2、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称新青年 )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3、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

31、学形式白话文,陈独 秀文学革命论倡导内容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狂人日记成为 文学革命的典范。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 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新思潮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倡白话文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但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 的片面性。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成果: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