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

上传人: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436237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9.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五(下)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2.ppt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1.学习运用学过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重点) 2.理解并背诵古诗游子吟。(难点),学习目标,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日积月累,知识链接,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慈祥的母亲手

2、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谁言寸草心,,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才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报得三春晖。,三春:旧称农历正月到三月,合称三春。 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

3、光照耀着子女。,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赏 析,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

4、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中心思想,全诗共六句三十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表达母爱的诗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王安石十五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李白豫章行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蒋士铨岁暮到家,关于母爱的古诗,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关于母爱的古诗,【译文】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