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60581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2011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汇编 2004 年四川省遂宁市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

2、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3、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 本文骈散结合, 读来琅琅上口, 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 / 非不高也”、 “故 / 君子有不战, 战/ 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 C 2 B 3B 4 C 5 D 2005 年芜湖市 (一)天时

4、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委而去之委:(2)亲戚畔之畔: 2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 ”)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 / 不如地 / 利 B、必有 / 得天时 /者矣 C、城 /

5、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 D、域 / 民不以 / 封疆之界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文: 23、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2 答: 24、文章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道坊蛳质担僖桓稣庋睦印 ?分) 答: 20、(1) 放弃。 (2) 通“叛”,背叛。21、C。2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 24、举例恰当,表述要清楚。 2006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 小题( 6 分,每小题2 分)得道多

6、助 ,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7、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 C、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 苦 其心志苦:使受苦 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 以记之 B、环而攻 之而不胜杜少府 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曹操比 于 袁绍 D、择其善者 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选择对文章意

8、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 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 取得成功。 第卷(非选择性试题 100 分) 友情提示: 1、字如人面,答第卷5 至 10 页时,请你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工整、清晰地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

9、文。(9 分,每小题3 分)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二、选择题, 3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 分。 8 A 9 D 10 C 三、总分9 分,每小题3 分,关键词语译漏译错一处扣 1 分。 11 、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 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 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10、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 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3 2007 年天津市(人教四年制)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三.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822 题。( 15 分)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 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 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 之聚之

11、, 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 注释: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与:同“为”,替的意思。 尔也:而已。 圹(kung):原野。 1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 分) (1)寡助之 至()(2)亲戚 畔之() (3)所恶 勿施尔也()(4)兽之 走圹() 19.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20.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 是:。( 2 分) 21.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12、:。( 2 分) 22.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 分) 答: 三. (15 分) 18. (4 分)( 1)至:极点( 2)畔:同“叛”,背叛。(3)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情)。(4)走: 跑。(每词1 分) 19. (3 分)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句子1 分,翻译2 分) 20. (2 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1 分,只写第一句不给 分) 21. (2 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 分) 22. (4 分)不一样。甲文所说的“

13、道”,指的是 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每层意思2 分,意思对即可) 2007 年浙江丽水 (二) (11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14、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3)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4)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饿其体肤。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 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3 分) 16、( 4 分)( 1)选拔(2)这(3)通“横”,堵塞(4)指在国外(各1 分) 17、( 4 分)( 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 分) 18 、( 3 分)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008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湖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 19 越。(

15、8 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公孙丑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 4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 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译文:

16、 19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3 分) 答: (二) ( 8 分)17( 3 分,每个 l 分) 池:护城衬。兵革: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委:放弃, 丢下 18 、 ( 2 分)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或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19( 3 分)能联系现实,言之有理,文从句顺即可。 2008 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二) 甲 得道多助, 失道寡 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17、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 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 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追者 反曰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18、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_ 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答: 10、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 分) 6、这里是限制的意思通“返”(返回)7、C8、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9、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 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10、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2008 年四川省内江市

19、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升学考试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一一 9 题 ( 9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 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3 分) A、委而去之(到 地方去)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20、)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4 分) 9、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文:_ 7 、3 分 A 8 、4 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 、3 分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3 分,“域”“固” 各 1 分,句意 1 分) 2008 年广西百色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 13 题。( 13 分

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5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委而去之(委:)(去:)亲戚 畔 之(畔:)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2、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 以记之(岳阳楼记) 11请用“ / ”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 分)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 文: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 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 分) 答:含 义:。 (1 分)。 事 例: 。( 1 分)。 (二) 9委:放弃去:离开畔:通“叛”,背叛10D (D项“以”连词,表目的, 相当于“来”;其余各项 “以”字均为介词)11威天下 / 不以 / 兵革之利(按语意单位划分,划对一处给1 分;在划对两处的前提下,多划一处扣1

23、 分,扣完 2 分为止。) 12.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非”,不是;“池”,护城河、 关键词翻译正确给1 分)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关键词 “至”,极点;“顺”,归顺,服从。关键词翻译正确给1 分)13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1 分)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 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 心,战胜“非典”。 2008 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 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1 分)(能 举类似一例即可) 2

24、009 年山东省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 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 9 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 : “足食, 足兵 , 民信之矣。”子贡曰 :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

25、?”曰: “去兵。”子贡 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 立”。(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 分) 兵革非不尖利也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足 兵兵()民 信 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译文:_ 8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乙 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 分) 答: 9你认为 甲 乙 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 分) 6 答: 二、 6兵器疆界(答“限制”也算对)军备(军队)信任,信用7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从古到今

26、,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 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9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 乙 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 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2011 年浙江省绍兴市三、文言文阅读(26 分)(一)(13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27、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 两章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

28、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 分) 答: 15( 1)舍弃(2)限制(限止)(3)震慑(威慑)(4)极点 16D17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18 要施行“王道” (“仁政”) ,实现“人和”, 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2011 年广东省湛江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 23 题。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29、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 分) (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 也兵: (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 至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 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天下

30、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 分) 答: 7 17( 1)包围( 2)武器( 3)放弃( 4)极点 18C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 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20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 2011 年湖南省郴州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8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

31、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苹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奚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2 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去: 亲戚畔 之。畔: 10用“ /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 分)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翻译句子。(2 分) 环而攻之而不胜。 译文: 12盂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它 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此空用文中原句作答)。(2 分) 9参考答案:(1)去:离开( 2)“畔”通“叛”,背叛评分标准:2 分,每小题 1 分。 10参考答案:威天下/ 不以 / 兵革之利或威天 下/ 不以兵革之利评分标准:2 分。两种答案任答对一种计2 分。 11参考答案: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评分标准:2 分, 注意通顺,意对即可。12参考答案:人和天下顺之评分标准:2 分,每空 1 分。第二空用课文原文回答计1 分,否则计 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