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方塔园.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50342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方塔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方塔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方塔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方塔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方塔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松江方塔园一、简介(工程名称、地点、时间、造价、规模、设计师简介)工程名称:上海松江方塔园地点:上海市松江区时间:1978年造价:不详规模:172.73亩设计师简介:冯纪忠1915年一2009年12月11)男,1915年生,河南开封人,教授、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他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始人,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193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留学,1941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工科大学建筑师及工程师文凭。1946年冯纪忠回到中国,回国后,历任南京都市规划委员会建筑师、上海

2、都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先后参加了当时南京的都市规划及解放后的上海都市规划,设计了武汉“东湖客舍”、“武汉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楼等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建筑,并在同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方向。代表作:武汉东湖客舍、松江方塔园、朱家角镇规划。二、区位分析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巾”,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和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上海市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有超过200

3、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其中大局部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上海话。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松江方塔园原址曾为唐宋时期古上海华亭县)的闹市中心,北宋年间公元1068年至1094年),这里就建造起闻名江南的兴圣教寺塔。到了明朝,府城隍庙、关帝庙等大型寺庙又在这儿兴建起来。明清期间,兴圣教寺塔北侧有一条当时松江古城内最为热闹的街道一一“三公街”。因街旁有三座分别供奉着古上海历史上三位名人:“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明末抗清勇将李待问、清代著名书法家沈荃”的祠堂,故定名为“三公街”。1980年在园内开湖叠山,一条方角弧型的镜水平湖横卧在方

4、塔南面。园内景色自然粗暴、内涵丰富。凿池叠山、湖水曲绕、竹林成片、古树挺拔。开阔而平坦的大草坪有一万多平方米,与古老文物建筑相映成趣。在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优秀设计展上,方塔园荣获50个优秀设计作品中唯一的园林设计奖。台湾园林学会主席凌德麟教授曾撰文写道:方塔园是“大陆最好的城市公园。松江方塔园游览示意图三、场地分析规划以方塔为主体,保存邻近的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宋代石桥和七株古树;从园外迁建明代楠木厅、湖石五老峰和美女峰、假山、清代天妃宫大殿;地形改造仿县境中有名的九峰三海,在园中堆9个土丘,开挖河池,并点缀亭榭;保存原有的大片竹林,以草皮和主题树种统一全园底色,建成一个自然、空旷、幽静、

5、欣赏文物为主的园林。建设工程由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松江县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施工。第一期工程从1978年5月至1980年底,完成了征地拆迁、围墙、地形改造、道路地坪、迁建天妃宫等工程。第二期工程从1981年至1987年底,迁建楠木厅,新建公园两座大门、长廊、堑道、亭榭、效劳社、售品部、生活设施、绿化种植等。四、工程背景和历史变迁1、工程背景园中方塔周围原是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由宅邸改建的兴国长寿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更名兴圣教寺,寺塔(俗称方塔)建于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3年)。元代寺毁塔存,明初在此建城隍庙及兴圣塔院。抗日战争开始,庙、院均不复存在。在辟建为公

6、园前,此地有局部民宅,其余为菜田、苗圃。方塔在明末以前几经修葺,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大修时,顶部三层大局部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更换塔刹。清末以后,方塔损坏严重,到解放前夕,塔下围廊全废,塔内各层木结构大多被毁,扶梯仅剩一层。解放后县人民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未修复。1974年5月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开工大修,总投资20余万元。1977年初竣工,同年12月7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重新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全国文物普查时,有关专家认为方塔是解放以来国内古建筑修复最好的实例之一。1978年上海市根本建设委员会批准以方塔为中心建一个历史文物公园。2、历史变迁自由开放的

7、环境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贾贵族文人墨客革命者各色人等的大量涌入,至20世纪初,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贸易中心。1927年设特别市。现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上海市市标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在1990年经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三角图形似轮船的螺旋桨,象征着上海是一座不断前进的城市;图案中心扬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它象征着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展示了灿烂辉煌的明天;沙船的背景是迎着早春盛开的白玉兰。五、设计、开展决策过程(从功能要求、场地现状入手,进行风格定位、立意构思分析)规划设计定位1、松江方塔园园总体定位方塔园的

8、是一个以方塔为主体的文物公园,其规划设计背景是为了保护基地遗存的北宋方塔及明代影壁,规划后迁入清代天后宫等文物建筑,同时也是为松江城区市民增添一片休闲游乐的公园绿地。2空间系列定位除空间高潮局部的苦心经营之外,其他附属空间意象的组织和空间系列的安排都效劳于意境的表达。游人游览的路线有二,其一自北门进,钢支架瓦屋顶的大门形成灰空间,暗示“场”的“起”;屋檐低矮,尺度近人,空间阴奥。入门后植物疏朗,阳光明媚,呈开朗之态。巨石古树做照壁,树枝之间,塔形隐见;是为“承”。石头偏一侧,暗示人右行,步行石板通道树影婆娑,空间再度阴奥;是为“转”。至弹街石广场,豁然开朗,方塔呈现,是为“合”。其二自东门进,

9、大门,照壁、垂门,方池构成的入口小广场为“场”的“起”。垂门暗示人右行,过垂门,大树成荫,空间阴奥。至转折处见开阔,是“承”。堑道空间再度压抑,欲扬失抑,是为“转”。至天妃宫台基之上,方塔呈观,是为合。这一路的起承转合,旷奥交替,是为了形成“积聚期待”的心理过程,是为游人到达空间高潮局部,感受空灵幽远之意境做铺垫。系列空间的组织安排,表达了时间在意境营造中的作用,正是冯所说的“时空转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符合含蓄内敛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六、方案内容(平面图、综合考虑功能分区、视线分析和交通分析、重点建筑、分区规划等)一、总平面图阕所匚苗汽车停车场花酒家松江方塔园平面示意图甘

10、地仓库工电动汽车场四所0金鱼场H银杏四所林大广场TL竺动区l-j电动后院网所.、竹林、功能分区介绍以方塔为中心,四周组合古代建筑文物群。这是一座长方形广场,铺饰着整齐的花岗岩。园林设有北、西、东3个园门。三、区域交通组织1.上海旅游1号线B线上海体育场4号停车场一余山度假区一醉白池一方塔园2.沪松线上海西区汽车站一松江汽车站一转环城四线至方塔园3,沪松高速上海体育馆松江专线上海体育馆-沪杭高速-松江-方塔园上海体育馆枢纽站一沪杭高速一松江汽车站一转乘环城四线至方塔园4.松梅线地铁锦江乐园站(西南汽车站)一沪杭高速一松江汽车站一转乘环城四线至方塔园5.人民广场松江专线人民广场站一松江汽车站一转乘

11、环城四线至方塔园6.文化广场松江专线永嘉路站一松江汽车站一转乘环城四线至方塔园四、松江方塔园空间布局结构上海松江方塔园原址是一个宋代的古塔,明代的影壁,并不在一条轴线上,而冯纪忠那么将古建筑用现代园林的组合方式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止匕外,他还用简朴的材料如竹子、茅草等搭建了一个供市民休憩的“何陋轩”,成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棚子的形态是受了当地民居的启发,但它的曲线又恰恰是西方巴洛克式的,东方传统和西方古典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会喜欢,何陋轩虽然不大,但开启了新的空间概念,是和包豪斯典范,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一样重要的建筑。五、景观系统规划1、景观结构方塔园在空间的规划上,强调空间的“旷

12、与奥”、“开与合”、“收与放”的比照效果,我想这是设计师基于建筑师对空间的敏感,同时也是以文人的情怀对中国山水风景的深刻认识,“旷与奥”的空间设计在整个园子里处处表达,正是这一系列的空间转换,丰富了游人空间体验。在视线组织上,设计师通过对游线的引导,让游人视点随着不断变化的空间一起游动,从视觉层面获取对景物变化的不同感知,视觉体验和空间体验相辅相成。2、景观规划内容方塔园内主要有国家级文物宋代方塔原名兴圣教寺塔)、市级文物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县级文物宋代望仙桥、明代兰瑞堂又名楠木厅)、清代表妃宫、清代陈化成祠堂。还有仿古长廊内有董其昌怀素贴)、古堑道、何陋轩、塔影舫、五老峰等。以方塔为中心,四周

13、组合古代建筑文物群。这是一座长方形广场,铺饰着整齐的花岗岩。园林设有北、西、东3个园门。北部所见,石板路、石甬道、石壁,满眼尽是排列的石头。从北门进内远远可见巍然雄峙的方塔立在广场上,来到塔边,心胸顿觉开阔。方塔:系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在形态结构上,因袭唐代穆塔风格。斗拱大局部保存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防、撩檐防等均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方塔顶上的塔刹高7.85米。19751977年重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松江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为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所少见,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成为古城松江的象征。塔体很小,登塔的木梯既窄又陡,越往

14、上越狭小,到第七层就再也无法上去了。而第七层的门洞高缺乏一米,必须爬着才能出去。照壁:南面临塔可见一座明代照壁,是具有艺术价值的破刻建筑物。上面精雕细琢有走兽、树木、花卉和珍宝物等。中间刻一巨兽,长着鹿角、狮尾、龙鳞、牛蹄。张着大口,露着尖齿,睁着铜铃般的双眼,呈现凶猛的动态,从其挺拔的双角看,酷似龙的形象。围绕这只巨兽的其它动物和花卉宝物,会使人想到古代神话中的意境。据说这个怪兽叫贪,它贪得无厌,什么东西都要吃。有一天它在海边看到红日,凶猛扑去,终于蹈海而亡。照壁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原为松江府城隍庙的影壁,与府城隍庙大门相对。在抗战初期,府城隍庙被日本飞机炸毁,惟独照壁幸存,是上海乃至

15、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照壁高4.75米、宽6.1米,为大型砖刻浮雕,气势轩昂,风采独具。约30平方米的壁面,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画面设计形象生动,刻艺精湛,立体感强。天妃宫:方塔园北面有一座宏伟的殿宇,原是上海河南路桥北境的天后宫大殿,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是天后宫仅存的一座建筑物。因处身在促狭环境,被一校舍包围,为保存古迹,迁建在方塔园中以恢复古建风貌。园内的天妃宫前身为顺济庙,位于小东门十六铺一带,1853年遭毁,1883年易地苏州河河南路桥头重建,名天后宫。1980年,移到方塔园内,名天妃宫。2001年,天妃宫进行了大修

16、2002年,天妃宫浦江妈祖文化内涵及其设施得以恢复,并于同年9月开光。天妃宫大殿俊秀,飞檐翼角,基座坦荡,台阶开阔,轩昂伟岸,气势恢宏,存庙堂肃穆之气。大殿面积330平方米,高17米,砖木结构,雕刻精致华美,表达晚清建筑特色。望仙桥位于方塔东南100米的小河上。据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的县志记载:“望仙桥在县东南四百步”,足以证明此桥在南宋前已存在。望仙桥为平桥,桥面用浙江武康石筑成,略呈弧形,其线条十分流畅。在桥墩上部的横梁上有一排圆形桦眼,这是早年安置梁的遗迹,由此可见该桥系属木梁承托的木石结构桥。在桥墩的石梁两头,刻有莲花形图案,极其简练素雅。建园时,在小河近桥处筑了约10平方米的

17、石板平滩,游人可以从桥下欣赏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兰瑞堂(楠木厅)位于方塔西首。堂原位于松江镇中山西路包家桥东境,相传为明代建筑,清初为江西巡抚朱椿的住宅,故亦称朱家厅。“兰瑞堂”额系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工部尚书张祥河题写,但已不复存在。因这座建筑的局部梁柱为楠木所制,当地人俗称楠木厅。该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架,硬山顶,哺龙脊。堂的梁、杨、椽等构件均不施彩绘,整座建筑结构简洁素雅、气势浑厚。长廊位于楠木厅东,北起接待室,南抵水榭,随地势自然起伏。这座具有明代风格的游廊长约70米,宽2米,木结构,西面有低栏,可在廊中欣赏方塔和榭旁湖景。五老峰位于接待厅旁的小庭院里,是上海有名的峰石之一

18、五老峰原在明代画家顾正谊的濯锦园中,位于松江城东北前塘,明末园毁,仅存此峰,1973年迁入方塔园。五老峰是五座貌似老人的峰石,均高约4米,外形以“皱”为主,兼备“漏、透、瘦”的特点。根据各峰的形状,分别称为迎客、送客、瘦、高、矮老人。大、小美女峰分别位于楠木厅前和东侧。大美女峰原是松江城东门外果子弄底明代书画家孙克弘宅园旧物,民国初年园废,仅存此立峰。小美女峰原在孙园附近明代建的梅花庵中,庵早已成废墟,其遗址上的立峰和大美女峰于1975年一同迁入方塔园。两峰均以“瘦”为主要特征。大峰高约7米,峰腰苗条,酷似古代仕女婷婷而立。水池、何陋轩方塔前宽阔的水面延至园南成为河道,南宽东窄,面积3827

19、平方米。在东大门南有一个20米见方的水池,池中央砌湖石假山。水体从方池向南穿过墙洞后,河道环曲形成一岛,岛上东有土山,北有竹林,南建何陋轩。轩为竹结构,茅草大屋顶,方砖地坪,面积230平方米,轩外有孤形围墙,环境十分幽雅。小岛西北河面植荷花。竹林位于园东侧东大门内,是建园前原有竹林,内设石桌石凳,占地约7333平方米。大草坪位于园南端,占地约2万平方米。草坪北面濒河,边缘植数十株红枫。堑道位于天妃宫西。长100米,高3米,宽5米的堑道两壁用花岗石砌成,壁侧起伏的土山上栽植各种树木,游人进入堑道如入深谷,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如来石幢位于园中部西面的庭院中,原为县城西仑桥乡莲花庵门前的两个经幢的一

20、局部。庵系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年)所建,经幢立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庵早圮,1979年在旧址开掘得幢石4节,高3米,移入方塔园中。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石碑碑刻原在松江镇邱家湾明代建的啸园内,清末园废,1975年在此地建松江教师进修学校时,发现这一套共9块碑刻中的5块,遂移入方塔园。1986年又在别处发现其余的4块,存于县博物馆中。古寺柱础位于方塔西面。1976年在清理地上浮土时,发现古兴圣教寺大殿两块巨大的石柱础,每块高0.9米,重约3吨。从柱础上可推测木柱的直径为0.82米。由此可见该寺规模的巨大。六、绿地系统规划全园绿化布局以草皮、竹林和主体树种为底色,辅以花坛。

21、为适应历史文物公园的特点,园中种植的大多是我国传统的树种和花卉,花坛种月季、杜鹃、草花等,树木以香樟、黑松、湿地松、罗汉松、女贞等常绿树为主,花灌木以市花白玉兰、桂花、腊梅、桅子花为主,桃花、梅花、山茶花为辅。树木、花灌木均不造型,以显示其自然形态。园东及东南为成片竹林。在园东北及园南的土山上种植香樟、枫香等高大乔木,底部间植桂花、郁李、八仙花。沿围墙植水杉,以遮挡园外的住宅,其他沿边地带植香樟、女贞、水杉。除沿围墙的土山以外,其余土山的绿化各具特点,山上分别以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湿地松、香樟、国槐、枫香、女贞为主,散植青枫、红枫、杜仲、斗球、红叶李、白玉兰,山脚下以火棘、黄馨、山茶、美人蕉

22、等护坡。平地大量种植桂花、腊梅、紫薇、夹竹桃。花坛边镶植莺尾、石蒜、葱兰、麦冬。沿湖种植垂柳、杜鹃、十姐妹、郁李、乌柏、芦苇。园中还有不少古树名木,如在五老峰前有四株大的枸骨,在摄影部墙内有一株百年山茶,在楠木厅外有一株70多年树龄的紫薇,在方塔北的广场旁有三株树龄300年以上银杏等,这些古树名木起到了与古建筑互相辉映的作用。全园有树木97种5888株,乔木与灌木之比1:1.44,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1:1.59o七、使用者和使用状况园内有南北两个花圃,面积共3913平方米,三个温室面积共247平方米。花圃生产的花卉除供本园需要外,还有少量出售。园东北角有一个小型金鱼场,繁殖、培育虎头、水泡眼、

23、珍珠、龙晴线球、高头等19个品种供金鱼廊展览,并有局部供出售。儿童园中除常规游乐设施外,还有电动小汽车、摩托车、臂动式旋转飞机、高空转椅以及游戏机等。游船有手划船、电动船。园中设饭店和酒家、售品部、茶室、摄影部。八、同行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本届世园会规划起点高、创意新、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国际水准。在对规划方案认可通过的同时,专家们还对规划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专家建议,本届世园会应进一步突出“园艺”特色和“地域”特色,欧洲街、海外大观、东南亚傣式建筑等工程,建筑分量太重,应进行调整,不可搞成“建筑博览园”。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建议,要有效控制园内的建筑数量,合理规划园内永久建筑

24、和展会临时建筑的比例。园区建设应区分长期发挥作用和会期使用的不同,建设一批可持续发挥效能的建筑和设施。在园区交通组织方面,专家们建议加宽道路的宽度。要规划做好园区游人集散中心、交通转换中心和休憩中心的合理安排。园内长安花谷中心长桥高13米、长数百米,对此专家建议建设时要着重考虑老人和残疾人的通行问题,从细节入手,尽可能给游人提供方便。九、工程的重要性和唯一性方塔园在时代、地缘、人文所做的开创性、历史性探索方面赢得了一系列的国内外赞誉。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优秀设计展上,方塔园荣获50个优秀设计作品中唯一的园林设计奖。2004年获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在2008年首届中国建筑传媒

25、奖的最高荣誉杰出成就奖的颁奖词这样褒奖到:“上海松江方塔园”,代表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筑教育和文化传播系统中,对当代中国建筑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不可低估。台湾园林学会主席凌德麟教授曾说过方塔园是“大陆最好的城市公园”。冯纪忠先生的杰出才华与方塔园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十、局限性1、盈利模式单一。门票收入仍占主要比例,相关衍生盈利模式架构延展有限。2、游乐工程无变化更新。十一、可推广的特点和启示方塔园是冯纪忠先生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这一命题的有益探索,“与古为新”的设计理念得到了恰当的诠释,方塔园的设计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造园的优点,创造出兼具中

26、国传统园林造园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园林作品,在一定意义上方塔园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式的现代公园。反观当前,西方现代景观如火如荼的在中国建设,尽管未来现代园林景观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开展,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地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设计人,如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如何传承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风景园林文化,如何探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新风格,仍然是摆在我们这一代设计人需要去探索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同时,随着国人对中国文化由“无视”到逐渐“重视”,未来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将不断加强,对具有中国精神特质的设计的需求或许会有所增加,或许我们这代人正好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到来。冯先生

27、给予我们启示是,在学习实践中不要无视对自身素质学养的提高,只有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了解中西方造园史,深入了解现代设计的开展历程,融贯中西,吸取精华,我们才能像冯先生这样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那些持全盘否认传统园林文化观点的人是完全错误的,且不负责任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有着自身的优点,并没有缺失其现代意义,方塔园的设计就是一个现实的佐证,正如冯先生在方塔园规划一文中强调的:“中国园林手法灵活,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园林的传统在现代园林规划中是具有新的生命力的。通过方塔园规划,我们感到继承传统主要应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揣摩其匠心独具,吸取营养,为我所用,不能拘泥形式,生搬硬套”。如果你也有兴趣致力于

28、这方面的研究实践,当前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空谈“天人合一”,而是应该做足根本功,在学习现代设计理论、手法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中国哲学、诗词文化和书画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国学及人文素养,我相信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的背后一定是一位有着较高境界的人,冯先生就是我们的楷模。初访方塔园,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期待,更带着一份对冯先生的缅怀和敬仰之情。虽然冯先生所处的时代给予他很少的实践机遇,但每每有时机,他都是用心在设计,认真对待设计。作为一个设计师,冯先生能为后人留下这个出色的园林作品,看着人们尽情地享受着他的设计带来了的愉悦,我想他是幸福的。而如今,我们的实践时机如此之多,我们是否更应该好好珍惜呢?十二、

29、开展建议方塔园在中国与世界的建园与建筑史上毫无疑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价值,不能再以区级公园的定位来管理这样说并不是一定要以变动产权为目的),应该把她当成苏州园林一样的珍贵文物看待。第一步,请各方专家来开座谈会探讨如何进一步保护方塔园。第二步,制定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第三步,成立冯纪忠先生学术思想研讨学会,方塔园应该成为基地。第四步,成立以冯先生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第五步,将方塔园申请联合国文化遗产。参考文献:门)所有的建筑都应是公民建筑人物).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4日。2)冯纪忠.方塔园规划.建筑学报1981年07期。13)冯纪忠.门外谈.时代建筑.2001年03期。4冯纪忠.在理性与感性的双行线上冯纪忠访谈.新建筑2006,Io5冯纪忠.何陋轩答客问.时代建筑.1988年03期。(6冯纪忠.人与自然o7)冯纪忠.方塔园规划.建筑学报1981年07期。8)王伯伟编.建筑人生一一冯先生访谈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9赵冰主编.冯纪忠与方塔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一园林2011级赏析上海松江方塔园姓名:程阳学号:2011512370院系:农学院林学系班级:2011级园林1班教师:王翠日期:2014年3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