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思想 屯溪一中 汪雪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中政治新课程在编写依据方面,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在文本结构方面,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
2、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思想,结合教学工作,我粗浅的谈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把握课程性质中的“变”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其融入到课堂之中。比如在讲到经济生活时,学习“生产与消费”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学习一下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内需等;学习“
3、分配制度”知识点时,了解一下十九大报告中的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在讲到政治生活中的政府、共产党、人大、政协等主体的职责时,可以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彩论述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政治课的思想性和方向性,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把握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变” 新课程基本理念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4、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课堂教学要善于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教师要做好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三、把握课程目标的变化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了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
5、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课堂是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战场,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去达到目标。我做了以下的尝试:课前五分钟开展时事开讲活动,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开展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和公共参与意识;拓展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政治情怀和公共参与能力;推进学科间的相互整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等等。通过这样的尝试努力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