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

上传人: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51464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DF 页数:140 大小:1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实践.html.pdf(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推荐序一 管理会计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再考虑用什么方法解决 技术变革、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自身的结构性变化是塑造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三股力量的相互交织,共同把 管理会计推到了发展的前台。一方面,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 快速发展,迫使中国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劳动力、土地、技术等低要素成本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必须转而向技术的运 用、向管理要效率,必须转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变革,包括信息技术在财务和 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将大量的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账务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精

2、力更好地为企业的各类决 策、运营等提供支持,而获取多样性数据与信息及时性的增强、便捷程度的提高,以及成本的下降,也为财会人员通过提供经过 衡量的信息去支持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毫无疑问,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支持,而不 断变化的环境也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财政部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围绕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很 多可喜的成果。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很多合作伙伴一起,也一直致力于打造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地。郭永清教授是 学院教研部负责人,他和其他多位管理会计领域的院内同行围绕大数据与管理会计创新、阿

3、米巴在中国企业的运用、企业管理会 计人才能力框架等问题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这本管理会计实践就是他探索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的一项重要成果。他希 望我为此书作序,我欣然为之。 与许多管理会计著作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强调要用管理思维思考会计问题,而不是局限于惯常的会计思 维;要用会计方法解决管理问题,而不是就会计论会计。作为一本系统探讨管理会计实践的著作,本书的讨论几乎涵盖了与管理 会计相关的所有主要管理和会计问题,例如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工具、管理会计与公司战略、管理会计与运营流程管理、管理会 计与绩效评价、管理会计与商业模式、管理会计与投资决策等。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语言的

4、平实流畅,与绝大多数会计 类著作充满了分录、报表不同,本书除了极少数的几张报表外,作者几乎是用清一色的文字,将他对管理会计实践中很多问题的 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很同意郭永清教授的一个观点,即在管理会计实践中,理念远比方法重要,人们首先必须要清楚认识到 我们希望通过管理会计体系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应该考虑选择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我相信,作者在书中阐述的他对很多问 题的思考能够给关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人们以很好的启迪。 相较于人们运用会计信息去改进经营和管理实践,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要短得多。相较于经营管理实践的需求,管 理会计的发展任重道远。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继续推进管理会计高地建设

5、,更多着力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我也 衷心期待郭永清教授和所有从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各位同仁,能矢志不渝,求索创新,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 理论体系、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李扣庆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推荐序二 未来已来,让我们在未来相遇 2017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了财务机器人,一时之间有关财务工作会不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的讨论甚嚣尘上。 科技日新月异、商业环境纷繁复杂,默守成规往往意味着平庸、落后甚至被淘汰。当今企业的财会团队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会计 技能,同时还应该掌握其他多种技能,如指导战略决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设团队和激励

6、他们追求卓越绩效,预测企业未来 风险等,这些都已成为企业财会团队的“标配”和“日常”。 郭永清所著的管理会计实践,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千份问卷调查及企业实践案例,以管理会计为主 线,全面阐述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所扮演的角色,并结合当前热点话题预测了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在阅读本书的过程 中,有如下几点令我印象极其深刻。 首先,财务人员为了确保自己是最具价值、最受企业青睐的人才,应当有能力应用非凡的领导力和职业道德技能“自上至下 奠定基调”,从组织机构内部推动积极文化氛围的建立,从全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业绩管理和价值创造。2018年,ACCA专业资 格一系列创新举措之一正是推出与

7、之密切相关的“战略商业领袖”科目考试。郭永清教授的管理会计实践,对管理会计在公 司战略规划中的职责、对经济绩效的考量、如何采用战略计分卡等工具提升财务战略管理和决策支持的能力都有全方位的介绍。 其次,“业财融合”是财会领域非常受关注的词,ACCA也曾就此联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以及毕马威进行调研,我们发现财 务人员实现业财融合面临多重挑战。而本书也进一步阐述了业财融合是如何推动会计观念更新并进一步影响管理会计应用框架 的,并且就如何打造财务部门组织结构、实施跨职能团队给出了建议。 2017年年底,ACCA联合郭永清教授任教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团队和毕马威中国,对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下的中 国

8、企业绩效管理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接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企业的部分管理会计工作将高度自动 化,工作主要由企业整体使用的分析性软件驱动,几乎没有人工参与。财务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财务职业又将何去何从?本书结 合了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重要事项,展望了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并为财务人员指点迷津。相信通过阅览此书,我们可以找到问 题的答案。 本书是一本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并存的佳作,通过阅读本书,企业的财会专业人士和管理者一定会大受裨益。除此之外,本 书也有助于财会专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加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认识。ACCA也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工作经验与 前瞻性思维的未来商业领袖

9、。未来已来,让我们在未来相遇。 梁淑屏(Ada Leung) ACCA中国区事务总监 推荐序三 不拘理论概念,重在应用实践 管理会计不拘理论概念,重在应用实践。说到管理会计的实践,我认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会计的问题源自实践,二 是管理会计的思考高于实践,三是管理会计的方法指导实践。在组织运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做到这“三个实践”,管 理会计就可真正“落地”,并发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大功能,协同各职能为组织创造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摆在企业经营者面前的不仅是经营成功的问题,更是要考虑如何使基业长青,可持续地发展下 去。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及国内劳动力成

10、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大趋势下,如何降本增效,为企业创造价值,同 时严控风险,以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最大的经营效益,并兼顾社会价值,是摆在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会计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 印证了这是管理会计实践大放异彩,发挥价值的最好时代。 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帮助企业转型。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理念、更好的信息质量、更好 的管理体系,从而帮助企业实施战略,在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提升经营绩效。财政部在2016年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 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加快推进管理会计 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

11、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深耕中国10年,CIMA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会计实践发展和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并见证了整个会计行业和中国财务管理 者的成长与蜕变。由AICPA与CIMA共同创设的CGMA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头衔,是全球最广泛持有的管理会计师专业资格。 CGMA头衔以广泛开展的全球研究为依托,与雇主保持高度相关性,重点培养紧缺技能人才;通过严谨的教育、严格的考试和 经验要求进行人才选拔。 实践出真知,CGMA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实践。2017年,公会倡导的“财务的未来”圆桌讨论会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地展 开。与会财务高管围绕财务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和本土化特征,共同为描绘财务

12、的未来,以及财务人才所需配备的胜任能力发表了 自己的洞见。调研结果将反映在2018年的CGMA最新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和考试大纲里,确保CGMA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够真 正走在时代前沿,满足全球各类组织的最新实践需求。 我们在中国举办的一年一度的“CGMA全球管理会计中国年度大奖”(简称“CGMA年度大奖”)是向社会传达管理会计 对于组织治理与价值创造重要性的重要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这项活动也是我们诚意为实务界和理论界搭建的双向平 台,每年的“最佳管理会计实践”大奖获奖企业不仅以其自身对行业的贡献赢得了荣誉,也为国内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提供了最 佳研究案例。 郭永清教授在本书中为读者悉心描绘

13、了管理会计实践的诸多侧面,以业财融合作为切入点,不仅涵盖公司战略、决策管理、 运营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而且对信息化时代和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是一本通俗易懂、能够使行业人士和 专业学生快速领略管理会计之美,掌握实践要义的上乘佳作。 回溯2016年,我会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发布了业财融合2016:全球的考察和中国的进展,郭 永清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贡献了大量新思。或许当年愉快的合作,也为这本管理会计实践的成书提供了一些缘起,每每 想起,更让我对这本佳作的问世充满期待。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会计师组织,2017年新成立的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AICPA|

14、CIMA)继承了美国注册会计 师协会(AICPA)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的强大资源,代表着全球公共会计和管理会计领域65万名会员和学 员,旨在普及注册会计师和管理会计师的公信力,促进其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拓展企业商务机遇,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相 信今后会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郭永清教授团队有更多的合作,为中国的管理会计实践发展和财务转型尽己之力! 祝各位读者从本书中了解管理会计实践,从管理会计实践中凝炼经营管理真知。 李颖 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AICPA|CIMA)北亚区总裁 前言 本书的背景 财务转型是当今企业管理的热点问题,管理会计是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在学术界和实

15、务界展开热烈讨论的过程中,更多的 会计人员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迷茫。 转型,要怎么转?管理会计,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并把自己的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形成了 本书。 管理会计体系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在从机会成长向体系成长转型的过程 中,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得并不理想。有些企业不重视,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和资源。有些企业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方 法不当。在这个转型阶段,很多民营企业引进了一些职业财务经理人,但他们对企业的认识往往只是“管窥”,只看到某一个部 分,对企业整体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全面认知。来了之后,他们从各自熟悉的领域开

16、始“加强管理”。比如,熟悉预算的财务总 监进来之后,就开始设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熟悉成本的财务总监进来之后,就开始设计成本管理体系;熟悉资金管理的财务总 监进来之后,就开始设计资金管理体系还有一些企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请管理顾问公司。顾问公司有比较整体的、综 合的,也有专攻某几项的。有些咨询公司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是很了解,但可能要证明专业性,就做了很多比较复杂的、文本化 的设计。而更多的咨询公司是从某一个角度去设计,从局部来看可能还不错,但是整体上未必是最优的。 我最近浏览了很多管理会计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从管理会计的定义、发展历史开始,到成本计算、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 分析、经营预测、决

17、策、预算管理,再到绩效评价和平衡计分卡,但是,却根本没有提到这些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在企业 中去综合实践。这就导致很多会计师学完之后,不能建立全面的管理会计图景,无法在企业中融会贯通地去应用和实践。 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基本范式?我理解的管理会计应该是问题导向,应该是针对某一种管理的困境、针对特定的矛盾所提出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会计的方法不求复杂,但求实用。所以,管理会计不一定要求新、求深,更多的是要求实效。 每个企业的情形和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具体到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会存在着差异,因此,本书不研究每个企业的管理会计 应该怎么做,而更多的是研究管理会计实践哲学层面的问题及其逻辑,试图建立一

18、个管理会计的全景图。我希望这个管理会计的 全景图既有非常宽阔的横向解释力能够适合于很多企业,同时又有纵向的解释力能够适用于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也能 适用于专业的会计师,还适用于高级业务经理。这个全景图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方法论。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我在日常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中的困惑所做出的思考,实属一己之见,内容中的不当之处,请读者海涵并 指正。 本书的读者对象 首先,当然是各类会计人员,尤其是希望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能有所发展的会计人员学会用会计工具来解决管理问题 的会计人员。 其次,是企业里的各类管理人员。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管理问题,各类管理人员都需要了解会计可以帮助其解决哪些方面的 问题。 最后

19、,是在校的会计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教材里讲授了各种管理会计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然而,在企业实践中如何运 用,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距离的。本书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快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管理会计。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一共11章。 第1章追溯了会计的起源,分析了大众认知中的会计角色和发展中的会计角色的不同,然后讨论会计“过程的管理和事后的 总结”,在此基础上总结会计的职能,提出会计学科面临的挑战和会计师们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应对挑战,并提出改变带来价 值的观点。 第2章讨论什么是管理会计。首先研究了“管理会计”术语的由来,提出管理会计的重心在“管理”、管理会计的衡量标准 是经济绩效等看法,进而研究

20、管理会计的边界,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分析如何定义经济绩效,最后结合管理提出了管理会计的任 务。 第3章研究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是达成企业管理目的的手段,因此财务部门和会计师必须融入业务,要在业财融 合下对会计观念进行更新,接着讨论业财融合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框架、管理会计应用框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工具,最后分析业财 融合对企业整体组织结构的影响、管理会计与财务部门组织结构、管理会计实施中的跨职能团队等问题。 第4章是我国管理会计中业务和财务融合问题研究。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必须以了解现状为基础。本章内容包括研究 背景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我国企业业财融合的现状:财务会计人员的视角、我国企业业

21、财融合的现状:业务人员的视角、我 国企业业财融合的基本结论。 第5章,管理会计与公司战略。首先介绍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讨论会计师为什么需要参与公司战略规划,研究管理 会计在公司战略规划中的职责,接着分析战略与经济绩效之间的一般考虑、行业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竞争策略对经济绩效的影 响,最后提出战略计分卡:上策、中策和下策的观点。 第6章,管理会计与重大决策。首先介绍了公司的重大决策、这些决策与商业模式的关系,即商业模式的管理会计语言描 述,并分析了货币时间价值,提出今天的钱比明天的钱更值钱。接着讨论成熟的投资决策的管理会计工具,指出工具的应用需要 会计师们提升使用管理会计投资决策工具的三种能

22、力,参与决策是一个会计师需要不断付出努力的过程。筹资是为了投资服务, 讨论了筹资中的五个重要问题:筹资的资金成本问题、筹资的资本结构问题、筹资的资金期限问题、筹资的顺序问题、筹资的时 机问题。 第7章,管理会计与运营流程管理。管理会计必须走入业务,走入流程。本章主要研究管理会计与流程融合的问题,包括: 运营流程管理、管理会计与流程管理、管理会计角度的流程设计逻辑、组织结构和授权安排、基于业务流程的全面预算管理、业 务流程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与成本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与价值链、流程与质量管理、流程与精益管理、流程与管 理审计、流程终端的会计信息。最后以采购为例说明管理会计与业务流程的融

23、合。 第8章,管理会计与绩效评价激励。首先探讨会计师在绩效评价中的职责,接着研究责任中心与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难 点、财务绩效指标及其局限性、正确的赚钱逻辑:平衡计分卡、激励和管理改进等问题。 第9章,管理会计与信息化。主要讨论信息化时代与管理会计,不仅仅是数据,重要的是信息和知识,财务数据、业务数据 和信息处理系统合而为一,会计师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等问题。 第10章,管理会计和会计师的未来。主要分析管理会计发展的驱动力、管理会计的未来趋势、会计是否会消失、会计师未 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管理会计实践的法则和会计师的软技能等问题。 第11章,河北联通的管理会计实践。主要是案例分析,包括:企

24、业简介,企业运营变革刻不容缓,管理会计视角下审视的 行业资源优势,河北联通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运营矩阵,河北联通基于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实践,河北联通构建管理会计体系、 助力企业转型的启示等内容。 本书的主要观点 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知行合一”。然而,当前的管理会计,更多的是专家、学者们的鼓与呼,而在实践层面,则意兴阑 珊。所以,我们提出“管理会计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管理会计是一种职能、一门学科、一项要完成的任务,而管理会计师则是实践这门学科、执行这种职能并完成这种任务的职 业人员。绝大多数的财务人员都掌握了管理会计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大型企业外,几乎很少真正得到应用。 管理会计

25、是一门学科的含义之一是:有些专门的管理技巧是专门隶属于管理会计学,而不隶属于任何其他学科的。作为一门 特殊的学科,管理会计有其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和特别关心的领域。管理会计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是计量。 管理会计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会计是否成功 的唯一检验标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就。 管理会计师不能满足于学会管理会计的技术技术主义是不够的。管理会计师必须比“技术主义者”掌握更多的东西。 他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学的学科和所受的训练,不能满足于自己掌握的技能、工具和技术。 管理会计理论长期落后于管理会计实

26、践的发展。为了避免落入无端的揣测和模糊的想象之中,新的理论往往只有在事件发生 以后才能形成,是在对我们已经学到的、已经实现的和已经完成的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形成的。不同于自然科学,对于企业管理而 言,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同理,管理会计的实践总是提前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管理会计理论是后知后觉的。 闭门造车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并不会有生命力。只有来自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才会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 当前,管理会计听起来很美,然而在实践中很难,这是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尴尬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作为一门 学科的管理会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管理会计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往往是抽象的结果,导致管理会计师

27、无法在现实商业环境 中真正应用;管理会计学科的知识,往往是静态的,根本无法满足现实中事物动态发展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学科局限在传统的 领域,没有进行有效的拓展,比如,成本决策往往会受到竞争对手策略的影响,但现有的成本管理从来没有考虑外部竞争环境。 如果管理会计要得到发展,我们必须对管理会计进行大幅度的创新和颠覆,必须给管理会计注入“行”的生命和活力。 致谢 感谢我的单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给予了我很好的工作环境、学术平台以及研究支持。 感谢我的老领导夏大慰教授、管一民教授和谢荣教授对我的长期指导、关怀、鼓励和支持。 感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教授、副院长刘勤教授、卢文彬博士、易宏勋先生,对我

28、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支持。 感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研部全体教师对我的多年支持和帮助,感谢杨艺老师承担了我的部分部门行政工作。 感谢我的父亲郭春法、母亲史月芝、岳父江明俊、岳母谢君泽、妻子江丽、儿子郭骐瑞,给予我的温暖和幸福。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石美华编辑。本书中途几欲放弃,是石编辑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最终成书。 第1章 转型中的会计 1.1 会计的起源 “会计”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然而这里 的“会稽”虽有记录核实之意,但尚未作为财务核算专用。 孔子曾做过会计。在孟子万章中有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其意思为孔子曾经做

29、过管 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 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古代中国除了政府官厅会计外,财主家从事会计工作的人称为“账房先生”,官 员下面负责财产打理的人称为“钱谷师爷”。 古代中国会计方面的应用要远远早于西方,其发达程度也超过西方。直到近代,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西 方会计的发展才逐步超过中国。1494年,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写出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的这 本专著,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簿记法”,并奠定了复

30、式簿记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标志着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形成,也意味 着人类对会计的认识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后来这一记账方法被逐步推广,相继传到德、法、英、美、日和中国。直到今天,借 贷复式记账法仍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沿用。 只要有一点会计史常识的人都懂得:卢卡帕乔利的名字,是同复式簿记和建立在复式簿记基础上的现代财务会计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 第1章 转型中的会计 1.1 会计的起源 “会计”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然而这里 的“会稽”虽有记录核实之意,但尚未作为财务核算专用。 孔子曾做过会计。在孟子万章中有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

31、而已矣。”其意思为孔子曾经做过管 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 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 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古代中国除了政府官厅会计外,财主家从事会计工作的人称为“账房先生”,官 员下面负责财产打理的人称为“钱谷师爷”。 古代中国会计方面的应用要远远早于西方,其发达程度也超过西方。直到近代,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西 方会计的发展才逐步超过中国。1494年,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写出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的这 本专著,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

32、“威尼斯簿记法”,并奠定了复式簿记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标志着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形成,也意味 着人类对会计的认识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后来这一记账方法被逐步推广,相继传到德、法、英、美、日和中国。直到今天,借 贷复式记账法仍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沿用。 只要有一点会计史常识的人都懂得:卢卡帕乔利的名字,是同复式簿记和建立在复式簿记基础上的现代财务会计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 1.2 大众认知中的会计角色 在20世纪之前,中国虽然有会计的应用或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但并没有“会计”这一专门的学科或者职业称呼。以前从 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通常是东家的账房先生、官员的师爷或者大户人家的管家,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传

33、承,其主要的职责 在于记录、计算和汇总。 19世纪中期开始,西学东渐,但直到20世纪初清朝末年,西式簿记才开始进入我国。1916年前后,仅在中国银行系统、交 通银行,以及官办、商办铁路等少数单位应用了西式簿记。从此之后,才逐渐有了“会计”这一专业名词的广泛使用。 “会计”是职业性的,是一种职能、一门学科、一项要完成的任务,而会计师则是实践这门学科、执行这种职能并完成这种 工作的职业人员。现实生活中,我们讲到会计的时候,既可能是指会计职能、学科和任务,比如王某某是学会计的;也可能是指 会计师,比如张某某是会计。为了后续行文方便,在此我们将“会计”界定为职能、学科和任务,从事“会计职能和任务”的人

34、 则称为“会计师”。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对会计师的印象,还停留在“账房先生”这一固化角色上。在百度百科中,“所谓会计,就是把企业 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 信息。”概言之,会计人员即记账员、报账员。 1.3 发展中的会计角色 大众对会计师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数百年前的账房先生和管家的时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已经从原来的手工 作坊演变为日益庞大的现代企业集团。昔日的账房先生,显然已经无法跟上组织的步伐。 在论述会计角色前,讲点题外话。 我1992年高考的时候填报的第一批第一志愿是广州外国语学院的西

35、班牙语专业,外语专业录取之前需要口语考试,虽然我 的笔试成绩不错,可是口语考试没有过关乡下的高中哪里有什么口语课,能读能写就不错了,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同学就笑 话我口音浓重的英语口语犹如日语。因此,我就被第二批录取,进了东北财经大学读国际会计专门化(当时还不是专业,带国际 两字表明英语要求比其他会计专业高点),从此与会计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课是会计学原理,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科学”。与表面给我 们的感觉不一样,会计并非一门精确的学科,而是一门模糊的学科在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中,需要会计师做出大量的估计和 判断,比如折旧的计提、坏账准备的估计等。我在

36、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会计理论课程认为,“会计是一门主观艺术,而最 具艺术性的地方,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会计估计的判断”。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什么是会计呢?我们认为,会计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的本质则是一 门“过程的管理和事后的总结”的学科。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曾经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不做假账”的校训。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教师,我在讲到校训 的时候,就会给会计师学员们提出问题:“不做假账的要求,对于会计师来说是高了还是低了?”很多学员的回答是:这个要求 高了。那么,为什么理论上来说最低的要求,在现实中却成了高要求呢?关键在于在绝大多数的组织中,都将会计师定位为组

37、织 后台的记账员和报账员,而忽视了会计的管理职能。 1.4 过程的管理和事后的总结 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因此会计学中出现了“管理会计”,以区别于此前定位于记账、算账和报账 的“财务会计”。 我们通常说“会计是一门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有一套大家公认的会计准则,相 当于语言的语法。会计师对一个组织发生的经济活动,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即“事后的总结”。 比如,销售部门员工李某出差后回来报销差旅费4100元,会计师总结如下:借记销售费用4100元,贷记现金4100元。 要做到“不做假账”,会计师进行事后总结的前提是必须对

38、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过程”和“总结”的一致性, 达到类似纪实文学的效果。但是,在有些组织里面,会计师却未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导致“总结”成了小说,甚 至是科幻小说。 我经常受到邀请前往全国各地上课。有一年夏天,受某个协会的邀请,我前往讲授三天财务类课程,事先该协会发给我200 多位学员的名单。虽然学员全部都报到了,但我上课的第一天上午总共就50多人,下午就5个人,其余的学员都到外面看风景去 了。学员回到单位报销培训费和差旅费的时候,会计师记录为:借管理费用(培训费),贷现金。从头到尾听课的学员,前面做 的事情和会计师事后的总结保持一致,为纪实文学,即不做假账;听了其中一部

39、分课程的学员,前面做的事情和后面的总结有点 不一致,为小说;而一点课程都没有参加的学员,则前后谬之千里,实为科幻小说。 如何能够做到“过程和总结”的一致,就成了会计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会计师必须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加以管理。 有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已经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实施管理。笔者给某外资企业协会组织的培训班讲授课程。第一次课间休息的时 候学员要求跟我合影,我感到非常开心我还以为学员们觉得我长得帅。第二次课间休息的时候这些学员又要求跟我合影, 我就问为什么要拍这么多照片。学员答曰:公司财务制度规定,培训费用报销的时候不仅要有培训通知、学习报告和发票,还必 须有课间的学习照片。我对此感到哭笑不得。就

40、这件事情的管理而言,只关注了过程的形式,但是没有关注过程的实质很 多时候,教师在上课,很多学员却在看手机,即使有照片,也不能说明是在接受培训。因此,我建议这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应该把 制度改一改:培训结束回到单位,在报销之前必须跟同事交流学习心得,每一天的培训至少交流一个小时的学习心得;交流时人 事部门旁听,交流效果好,同意全额报销;交流效果一般,报销一半;交流无任何心得,分文不报。这样,既保证了学习过程的 真实性,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同时构建了学习型组织假设一个人参加培训花了5000元,与单位10个同事交流了学习心 得,则达到了55000(=500011)元的效果。 可见,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41、性,会计师必须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前移不仅仅是事后的总结,还必须进行过程的管 理。一个组织中,不仅仅要重视财务会计,更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现代组织中,会计师的角色已经从以前的管家、账房先 生和师爷,进化为组织的管理者。 1.5 会计的职能 当会计师的角色进化为管理者,会计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从原先被动的事后记录和总结,演变为主动渗透企业各类活动的 过程,即在财务会计的职能上,增加管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要求会计师们走进业务,走进流程,走进数据,走进信息系 统,融入企业,通过改进管理为企业创造经济绩效。 “管理会计”的重心在管理。一般而言,经济活动的过程管理,包括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激励。因

42、此,与经济活动的过 程相适应,在大众认知中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基础财务会计职能上,会计至少需要增加控制和评价的管理职能。当然,理想中 的会计还需要增加规划、决策的管理职能。 因此,会计的全面职能包括: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激励,以及记录和报告。在管理会计中,需要有规划会计、决策会 计、控制会计和评价激励会计。 1.6 会计学科面临的挑战 当前的会计学科,面临着重簿记轻管理的现实。在过去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会计准则的研究、发展和实践成为会计学科的 重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的会计准则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92年 拉开会计准则改革序幕开始,到20

43、06年出台整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体系日臻成熟。以会计准 则为基础的簿记,虽然成果显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可以发现其内核依然是卢卡帕乔利的借贷记账法。也就是说,在500 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围绕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基本思想在不断地添砖加瓦,没有实现任何变革性的发展。 当时间来到21世纪,与500年前相比,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的手工作坊已经进化为庞然大物的企业集团, 原来的书信传递已经进化为光纤电子,会计必须对此做出应对才会有未来。我们相信,在未来的50年内,会计一定会发生革命 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不是来自于已有领域的突破革命性的变

44、化大多数来自于外部力量。这种外部力量,可能是信 息技术,可能是企业管理的需要,可能是人工智能,也可能是任何其他因素。 会计学科中与管理相关的会计(管理会计)的研究、发展和实践,显得越来越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现实世界。管理会计理论 长期落后于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如德鲁克所言:“为了避免落入无端的揣测和模糊的想象之中,新的理论往往只有在事件发生 以后才能形成,是在对我们已经学到的、已经实现的和已经完成的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形成的。不同于自然科学,对于企业管理而 言,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同理,管理会计的实践总是提前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管理会计理论是后知后觉的。当世界已经 进入信息时代,会计则依然停留在

45、工业时代,形成了会计学科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落差。 1.7 会计师面临的挑战 一是工作价值的挑战。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因此衡量工作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绩效。那么,当前以账务处理为核心的会计 师的工作是否有为企业创造价值呢?当然有,但是,这些工作的价值显然不够高。如果以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薪资和奖金来对工 作的价值进行排序,当前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只能排在企业所有员工的中位数或者较之略高的水平上面,这显然与我们认为会计人 员应该是企业的核心地位人员存在着差距。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在公司高管人员的观念中,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在其办公室中 不停地计算数字、编制表格,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就是最后的财务报表,因此会

46、计人员有了“表叔、表哥、表姐”的戏称,而显 然这些工作是没有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企业创造价值只能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而不可能在事后计算中实现。那么,在中 位数的水平上,是否说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价值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呢?我个人认为不一定,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对会计 工作价值的认可,而在于会计工作的性质企业高层觉得会计人员知道企业很多事情,会计工作的性质比较重要。 如果把工作分为增值、必要非增值、非必要非增值,那么目前绝大多数会计师们的工作,都应当列为必要非增值。如果会计 师们想要承担增值的工作,则必须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会计师们如何能提升自己工作的价值呢?需要在传统簿记的基础上,更 多地融入企

47、业的经济活动过程。 二是工作能力的挑战。会计师们如果要融入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意味着会计师们需要改变其知识结构,提升其综合能力 不仅仅要掌握会计准则、税法等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工艺、技术、工程、产品、设计、研发等知识,并且通过与 公司内其他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实现融合。因此,未来的会计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1.8 如何应对挑战 首先是会计学科的发展问题。 未来会计学科的发展重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会计的报告职能上,而应该更多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我国财政部从2014年 开始,大力倡导管理会计,是非常有远见的。 会计学科的发展,应当适应企业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处于不断的转型之中。企业转型主要包括两类

48、,一是从低成本要素的粗 放式管理转向精益管理,二是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向差异化竞争优势。会计是企业的一个器官,是企业的一种功能,企业的转型 对会计也提出了转型的要求。 会计学科的发展,对象牙塔里的会计学教授提出了挑战。会计学教授们需要更多地通过田野研究,来获得一手的教学资料。 在这方面,会计学教授需要多向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学习。理论来自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而当前很多会计学教授“躲进小楼成 一统”,做出各种各样的模型,进行各类回归分析,开展各类实证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远离现实,逐渐成为学术界的自娱自乐。 其次,是会计师的转型问题。 当前的多数会计师,可以概括为记账反映型、标准执行型、被动消极型。也就

49、是说,多数会计师的工作是被动地把一个单位 曾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按照会计准则的标准进行记录,并汇总反映到财务报表里面,但是很少会问经济活动是否应该这么做,是 否有更好的方式,是否合理、高效。转型后的会计师,应该是管理参与型、智能决策型、主动积极型,也就是说,需要参与到经 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发挥分析、决策等职能,履行好管理的职能。 很多会计师存在的一个疑问是:我不转型可以吗?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拿点工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我个人的看 法是:是否转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技术越来越发达,标准的记账反映型工作,比如原始票据整理、凭证录入、账 簿登记、简单的计算分析等,未来将大概率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换句话说,会计师不转型,在未来只能被淘汰。以前的技术革 命,是用机器替代人工,而未来的技术革命,将是直接用人工智能淘汰人。会计师们只有从事需要人才能做出的规划、决策、控 制、评价等工作,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 很多人认为上述说法是“狼来了”似的哗众取宠,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普及的时候就曾经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但是现今 财务和会计人员并没有被计算机所替代。我要说的是:也许你还没有感觉到危机,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这次是“狼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