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示例.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1583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拱桥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石拱桥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石拱桥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石拱桥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石拱桥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拱桥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拱桥示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拱桥示例 中国石拱桥.教案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复习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学习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特征。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石拱桥的形式美。 二、学法指导 1.阅读时在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从而进一步领会文 章的内容。 2.理解本文为了说明事物的需要综合采用多种说明顺序。(师引导生 .总结 ) 3.复习本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通过练习的方法) 4.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师范例、生举例

2、说明)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习办法 重点: 1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难点:选取典型代表的实例说明事物的写法 解决办法: 1.讨论、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2.用.课件展示 “ 赵州桥 ” 和“ 卢沟桥 ” 的结构特点。 3.学生质疑问难。 四、课时安排 3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2录音机。磁带(北京的桥 )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充当解说员。结合.课件介绍 “ 赵州桥 ” 和“ 卢沟桥 ” 的结构特点。 2.拟题训练。 3.学生说话训练。 4.调查身边的各种桥梁,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以“ 我所了 解的桥 ” 为题

3、写成介绍性的文字。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许多多的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座桥,能生动地说出它的美丽风貌吗? 你感到有特点的又是哪一座桥,能清楚地说出它的特征吗?(进行说话训练)下面请同学们在 听读中抢答,下列内容描述的桥梁专家是谁?“ 他生于1896 年,世界上著名的桥梁专家,中 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1920 年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大桥。解放 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的文章,编著过中国桥梁史 。 ” 今天我们就学习茅以升写的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文章 .写作思路。 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认识我国劳

4、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自愿 )并思考 “ 本文的结构内容” 。 中国石拱桥 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在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介 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处处流露出对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 全文简朴淡雅, 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 和功用;接着, 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 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

5、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发展。以文章主体 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一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 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 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有深刻明白的认识。 “ 序” 而多 “ 变” 。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 重说明它 “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 因此, 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 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 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

6、坚固等 情况外, 更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这样在 “ 大同 ” 之中显 现“ 小异 ” ,于平稳之中又见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滞的弊病。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2 自然段 ),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 (第 3-9 自然段 ),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并分 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层 (第 3 8 自然段 ),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 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 (第 9 自然段 ),分析取得如此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 (第

7、 10 自然段 ),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提问: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语言等) 2.查字典,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拱桥洨河和谐张鹜桥墩 3.具体研究文章内容。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石拱桥一中国石拱桥一赵州桥、卢沟桥 原因一桥梁发展史 (2)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层层深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答:文中作者选取了代表性例子赵州桥、卢沟桥。 首先介绍世界卜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 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具体举例进行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 固。 (3)文中介绍了赵州

8、桥的哪些内容?其结构特点怎样?是按照怎样顺序来写的? 答: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 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 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介绍赵州桥的顺序是先 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解说桥各个构成部分。 (4)文中介绍了 “ 卢沟桥 ” 的哪些内容 ?结构特点怎样 ? 答:介绍了卢沟桥的位置、建造时间、规模,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特殊的历史价值。结构 特点:由 11 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 米到 216 米。每两个石拱之间

9、 有石砌桥墩,把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5)这篇课文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而课文主要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这切题吗? 答:切题,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中国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的两个突出的代表。 (6)既然课文写的是中国石拱桥,并不是具体的哪一桥,一个例子都不举行不行? 答:不行,因为中国石拱桥是中国国土上无数座石拱桥的一个名称。它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 只有通过一座座具体的桥来说明才能说明白。 (7)中国石拱桥数量不可胜数,为何只选赵州桥和卢沟桥加以介绍? 答:因为二者在我国成千上万座石拱桥中最具有代表性,前者是只有一个大拱的石桥,时间 最久;后者是联拱石桥的杰作,且具有特殊

10、历史意义。 (8)能不能说中国石拱桥,有的像赵州桥,有的像卢沟桥? 答:不能,因为赵州桥就是赵州桥,卢沟桥就是卢沟桥,中国石拱桥是多种多样的。赵州桥 和卢沟桥既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它们自己的特点。 (9)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答: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再次我 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10)文章写完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后,完全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非要来个 第 10 自然段呢 ?请同学讨论。 答: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而不是中国古代石拱桥,这就允许写现代石拱桥的情 况。再者,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成就

11、是辉煌的,有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达1125 米, 远远超过了374 米的赵州桥大拱,这的确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还有,我国在原有基础上又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 双曲拱桥 ” 就是其一。 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新中国 桥梁事业的辉煌成就,令读者精神振奋。如果去掉最后一段,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对中 国石拱桥的介绍就不够完整。 (11)具体文中的说明顺序?并说明其作用 ? 答:由一般到个别。 全文按照 “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 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 由 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使人对事物的了解由浅人深,由概括到具体, 由过去到现 在,能收到清晰、具体的效果

12、。 先整体,后局部。 赵州桥。抓住 “ 著名 ” 、“ 最古 ” 两个词语,先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建桥时间;再介绍桥的长和 宽,同时突出 “ 单拱 ” 的特点;然后逐一分析桥身的结构特点及其科学原理。 卢沟桥。先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建桥时间;再介绍桥的长、石拱数及石拱形状、石拱长度、 桥的宽,突出其“ 联拱 ” 特征;具体描写桥面和石栏石柱。 这样安排顺序,既突出重点,又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使读者对桥的形状、特征、作用等有了 明确的认识。 依照时间的先后。 在介绍我国的石拱桥时,按时间顺序,对有影响且有代表性的石拱桥作了有详有略的介绍。 “ 旅人桥 ”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年; “ 赵州桥 ” 建

13、于公元605 年左右; “ 卢沟桥 ” 建于公元1189 到 1192 年间; “ 长虹大桥 ” 建于 1961 年。体现了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生动具体的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说明了我国石拱桥 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教案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一、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背诵第4、5 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 “ 乎” 和 “ 而” 的多种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 对比 ” 的写法。 教学设想 一、课文第4

14、 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1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2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 利” 反衬赋敛之毒。 (难点) 二、紧扣课文的“ 阅读提示 ” 和课后有关练习读课文。 三、采用 “ 读读、议议 ” 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简介作者。 2 回忆学过的 “ 说” ,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看课文“ 阅读提示 ” ,了解背景和.写作目的。 二、指导预习 1 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 2 弄清 “ 永州之人争捕异蛇” 的原因。 3 了解 “ 黑质而白章 ” 和“ 得而腊之以为饵” 两句中 “ 而” 所表示的关系。 4 掌握实词

15、 “ 质”“章”“啮 ”“当”“已”“得”“赋” 等含义;了解“ 可以 ” 的古今不同用法及“ 腊” 的活用。 三、研析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第1 段并疏通文义。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 “ 黑质而白章 ” 中“ 而” 表南并列关系。 “ 得而腊之以为饵” 中“ 而 ” 表示承接关系。 “ 可以已大风 ” 中的 “ 可以 ” ,是 “ 可以用来 ” ,今义 “ 可以 ” 是“ 能够 ” 的意思,是一个词。 “ 腊” ,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 把肉晾干 ” 。 找出写 “ 蛇毒性之剧 ” 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找出写 “ 蛇的医疗功效” 的句子。(

16、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 争奔走焉 ” ? 明确:因为 “ 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可以 “ 当其租入 ” 。 (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 “ 当其租入 ” 和“ 永之人争奔走焉” 这两句 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 件事。这就暗示了“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 四、布置作业 1 翻译第 1 段,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这一段的有关实词。 2 预习课文第25 段。 3 完成课后 “ 辨析 比较 ” 题四第 2 题。 第二课时 1 检查第一课时

17、所学的知识。 2 体会 “ 蒋氏大戚 则久已病矣 ” 这段话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怎样运用对比以捕蛇之“ 利” 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 4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 (“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5 思考研讨课后 “ 辨析 比较 ” 题三、四。 6 体会第 5 段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研析新课。 1 概括第 24 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第 2 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 “ 专其利三世 ” ,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 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 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 利” 是用生命换

18、来的。 第 3 段.写作者提出 “ 更役 ”“复赋 ” 的建议。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 “ 若毒之乎 ” 。 第 4 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这一点上, 是全 文的主体。 2 提问: “ 蒋氏大戚, 则久已病矣 ”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蒋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确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处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 所以用揣测的语气问作者:“ 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接着就用十分坚决的陈述语气和极 为沉痛的语调自述:“ 我干这个差役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哪” ,“ 假如 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

19、这是蒋氏几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话 的纲。这段话表达了蒋氏“ 哀而不伤 ” 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 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 利” 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 行对比的? 学生思考、讨论。 (用图表表示) 明确:回顾过去, 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 以捕蛇独存 ” 作对比; 谈到现在, 则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 弛然而卧 ” 作对比(图表见“ 板书设计 ” ) 4 理解 “ 互文 ” 的修辞手法(复习已学过的“ 互文 ” 的句子) “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5 完成 “ 辨析 比较 ” 题三、

20、四。 第三题有些常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特定的含义。试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各组句中的加 点字。 第四题辨析 “ 乎” 和“ 而” 的多种用法: (1)下面四句话中,“ 乎” 的用法有什么异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助词“ 呢” ) 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语气助词“ 吧” ) 吾尝疑乎是(介词“ 对 ” ) 等死,列国可乎(语气助词“ 吗” ) (2) “而 ” 在两个词语中间,可以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承接、转折和修饰等关系。试指 出下面各句中的“ 而” 各表示哪一种关系。 黑质而白章(并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 吾恂恂而起(修饰)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 北山愚

21、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修饰) 6 .总结:第4 段通过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台者横征暴敛的罪恶。 在层层衬托, 反复对比中揭示了“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的主旨, 并为下文议论提供了充足的事 实根据。 指导学生朗读第4 段,体会其中的感情。 7 提问:第5 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明确: 用“ 余闻而愈悲 ” 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 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 疑” 而后表 “ 信” ,为文章蓄势。再用“ 呜呼 ” 领出全文中最重 要的一句: “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点明文齐主旨。最后语势再

22、趋平缓,以寄希望于 “ 观人风者 ” 收住全文,交待.写作意图。这个结句虽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却表达了作者 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四、布置作业。 1 翻译 4、5 段并背诵。 2 用符号表示文章结构层次。 3 .总结 “ 说” 这一文体的特点。 4 完成课后 “ 理解 积累 ” 题五、六。 【附】板书设计 一、写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 当其租入 ” 。 二、叙述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三、作者对上述事实发表感慨,点明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 情。 (刘心怡)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5 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 注明出处 ! 教学片

23、断: 学生读投影片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觉得句子中的哪个词用得美? 生:冒字用得特别好。 师: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儿,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顶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师:小朋友们,换了词儿,放到句子也可以读通,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冒,请大家 仔细读读前后几句话,想一下,怎样才能称得上冒。 (学生读句子、思考,有几位学生开始举手) 生 1:荷花快速地生长,称得上冒。 生 2:荷花争先恐后地开放,称得上冒。 生 3:荷花兴致勃勃地开放,可以说是冒。 师:那么,荷花冒出来想干什

24、么呢? 生 1:荷花冒出来想呼吸新鲜空气。 生 2:荷花冒出来想要见见世面。 生 3:荷花冒出来想跳个舞蹈给小朋友看。 生 4:荷花冒出来想让人们看看她们的美丽舞姿。 生 5:荷花冒出来想和其他美丽的花儿比一比。 生 6:荷花冒出来想看看精彩的世界。 生 7:荷花冒出来想看看外面的风景。 师:是呀,这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一种富有灵气的美,一种多姿多彩的美,让我们 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评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 生、教师、 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不应该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充分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积极

25、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 松的思维氛围。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让学生用其它的词代替冒字 读一读, 进而激发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冒,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之精妙。 教师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怎样才称得上冒,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创造的思维火 花冒了出来, 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理解语言文 字的同时,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让学生的思维“ 冒” 出来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26、,转载请注 明出处 ! 允许教师异步同行,允许干部差异发展; 允许教师犹豫,允许干部迟疑; 允许教师观望,允许不同声音。 “ 这是一座怎样的桥?面对冰冷漆黑的铁链,个英雄是怎样前进的?” 教师的话音刚 落,一只只胳膊急速地举起来。 “ 我读到红军不怕牺牲!” “ 我读出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为什么要选择 飞夺泸定桥 上展示课?学生们对传统革命文章会感兴趣吗?月 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万泉小学现场,这节公开课引起了与会者的疑问。 万泉小学教学主任张立这样回答:早在上海将 狼牙山五壮士从语文读本中删掉的消息公 布后, 万泉小学对五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

27、为应该保 留,更令教师吃惊的是,学生喜欢革命传统课的程度是最高的,超过了对名家名篇和散文的 喜欢程度。 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 这篇课文不该删。 没有了这样的文章,同学们会不会不爱国?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每一件事都会让我感动。而红军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不 值得我们称赞吗?” 一位教师说:“ 教师所想并不代表学生所想,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内需。” 调查后,飞夺 泸定桥很快被纳入教师的“ 教学接龙 ”.计划。这是万泉小学独特的校本教研形式,此次展 示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张立主任告诉记者,“ 语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参与研讨的 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 大家一起谈自己的课堂感受。校本教研构

28、建了学生与书本之间的桥梁, 师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教师的成长也促进了管理队伍的成长。“ 自度者方度人。 ” 景小霞副校长在汇报中说,“ 作 为校长,我多年不在教学一线,指导实效大打折扣。为此,我决定自己先上下水课。” 校长对校本教研的关注,带动了中层干部也从“ 检查督促 ” 变为 “ 主动服务 ” ,从 “ 单项灌输 ” 变 为“ 互动研讨 ” 。 他们还提出口号:允许教师异步同行,允许干部差异发展;允许教师犹豫,允许干部迟 疑;允许教师观望,允许不同声音。 “ 现在一提校本教研,有的教师会说凭什么,我没有这个时间。”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 中心杨朝晖教授分析说,“ 如果不解决教师内在动力的问题,校本教研就无法发展。在发展 空间方面, 学校并不是没有可控因素。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为教师减负,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 里让教师做好研究。管理者既报喜也报忧,这需要一种胸怀。” 只有更好 飞夺泸定桥 展示课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 版权归作者所 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