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html.pdf

上传人: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51896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125 大小:1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心理学.html.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咨询心理学.html.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咨询心理学.html.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咨询心理学.html.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咨询心理学.html.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心理学.html.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心理学.html.pdf(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文版序 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我深感荣幸。 我人生80余年的历程中,著书、编撰及监修的书籍达到300余册,而这本书的日文原版是我最期待早日出版的。在日本,虽然已经出版了大量 的心理学或是咨询方面的书籍,但是“咨询心理学”却是一门新的领域,尽管社会上的需求旺盛,但相关的专业书籍却不多。因此,本书出版 之后,被大量用于心理学专业方向的教科书。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为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我曾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讲学,每次都被中国同行的热情与旺盛的学 习精神所感动。在中国能够取得同行们的巨大共鸣,要感谢我的中国同事们。本书的译者张天舒先生,曾多次在我的演讲中担任口语翻译。张 先生不

2、但日语流利,心理学的造诣也非常深厚,为人温润忠厚,干事充满热情。 说起与本书译者的渊源,要感谢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樊先生是我在筑波大学担任教授时的弟子,张天舒是樊先生的博士生,这样说来他是我 的再传弟子了。他深得樊先生的真传,樊先生也为本书的中文版专门作序,我为二位的付出与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本书的涉及 面比较广,樊先生在序言中精彩地论述了本书的重点内容以及对中国心理学的启示,请读者们一定重点参考。 本书还涉及了未来日本咨询心理学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 日本每年有3万左右的自杀者,还存在校园欺侮与儿童虐待、性骚扰问题,更有酒精依赖与吸食毒品、网瘾等深刻问题。因此,学校、职场、 社区,

3、以及灾害救援与犯罪受害者援助等领域,对心理咨询师有着旺盛的需求。 但是,日本咨询师领域的资格认证却种类繁多,有心理学学会和相关团体授予的,也有教育机构授予的,千差万别、鱼龙混杂。尽管心理学领 域的职位非常有人气,并且有大批人员希望从事这个职业,但是日本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资格认证,从而限制了这些人员获得一个长 期的职业岗位。我们正在推动日本心理职业的国家级资格,同时也在推动心理职业的广泛社会认同。 最后祈愿,本书的出版能对关心咨询心理学发展的中国读者带来帮助。 松原达哉 东京福祉大学名誉校长、立正大学名誉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 推荐序 为本书写推荐序我义不容辞。理由有三,充分且必要,所以我

4、是怀着敬意和喜悦写这本书的序。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松原达哉教授是我24年 前在日本筑波大学心理学系留学时的恩师,他是日本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泰斗级人物,也是我心理咨询事业的引路人和导师。84岁高 龄的他仍然活跃在心理咨询教育的第一线。83岁时还出任东京福祉大学的校长。他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50多年,把自己毕生的精 力、智慧和热忱贡献给了钟爱的心理咨询事业。他多年担任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的会长,出版了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学、临床心理学等专著300 多本,绝对是著作等身。其次,本书的译者张天舒博士曾是我指导的博士生,在我看来,他是这本书最佳的翻译人选。翻译咨询心理学专业外 文书籍不仅要求外语水平

5、高、文字表达能力强,还需要心理咨询专业基础好、理解准确。天舒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日语专业,大学毕业后在日 本工作了6年,期间还在早稻田大学获得了国际关系的硕士学位,日语的基础和应用都是一流的。在事业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刻,他毅然决然地 放弃了在国外的发展,通过严格的考试,2006年进入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跟随我攻读高等教育学和咨询心理学,完成了博士论文大学 生求职行为研究基于社会认知与社会网络资源理论。读博期间,他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上担任翻译,为日本心理专家翻译心理咨 询、生涯辅导、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关的学术报告,受到日本专家的一致好评。松原达哉先生就多次表扬他日语水平高、心理学专业知识扎实、

6、 工作认真、为人好。他的翻译用词精准,文字流畅,表达通顺,语意清晰,概念准确,非常难得。最后,咨询心理学是我的研究领域和专长, 我比较熟悉,阅读过的国内外相关著作很多,也比较清楚在这个领域里哪些国外的专著和教材是国内发展最需要、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所以, 当天舒提出要翻译这本咨询心理学时,我非常鼓励,大力支持。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迁,一方面我们充分享用物质文明带来的舒适和方便;另一方面也承受着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和冲 突,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心理咨询的需求非常强烈和广泛。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与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 理学一起,承担着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维护、

7、心理困惑厘清、心理疾病识别、心理障碍矫治、心理问题预防的重任。其中咨询心理学在中国的发 展只有短短20多年的时间,相关的专著并不多见。张天舒翻译的这本松原达哉教授等专家撰写的咨询心理学,是一本非常值得从事咨询 心理学教学、研究,以及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师生、实务工作者、医护人员、企业人力资源与EAP从业人员、心理咨询爱好者学习。 这本书的特点是结构独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全书分成三大部分:第一至三章介绍了咨询心理学及其理论与方法,第四至五章介绍了职场 的工作环境与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咨询,第六至九章重点是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质、伦理要求以及工作领域。作者从现代社会发展的 大背景下充分论述了

8、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人的一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始终充满着对人性的关怀。对咨询心 理学、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区别与联系阐述清晰,对心理咨询主要理论与技术的介绍通俗易懂,真正做到理论与应用的 结合,知识与方法的结合,学科与实务的结合。 本书在应用领域中对职场心理咨询为什么必要,职场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咨询在职场的应用都有论述和介绍。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 员都知道,与临床心理学家常常治疗达到诊断标准的心理问题不同,咨询心理学家服务的是人格健常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压力和 人际冲突引发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作者用了专门的篇幅介绍压力的理论与压

9、力管理,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我最推崇 的是该书拿出不少篇幅阐明从事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能力限制、伦理操守,对日本20多种专业资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我国心理咨 询师的培养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作者特别强调,在当前“心理咨询热”的现状下,一些没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人、不具备咨询实力的人、缺乏咨 询伦理的人一拥而上,去从事心理咨询服务,产生了很多问题。应该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专业能 力需要训练和实习督导,继续教育与资格审定;而专业的伦理既是为了保障来访者的权益,也是为了保障咨询师的权益,更是为了心理咨询专 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声誉。书中通过案例呈现

10、和讨论的方式,探讨了咨询师容易陷入的伦理困境,对于强化咨询师的伦理意识非常有帮助。我 知道,本书作者松原达哉教授是日本最早关注咨询伦理的咨询教育家,他曾经出版过多部心理咨询伦理的专著。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 理论、技术、方法,心理咨询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训练,探讨心理咨询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的科学。 本书丰富的内容、独特的结构、专业的态度、务实的风格将会为学习者带来清新的感觉,为理解和学习咨询心理学提供清晰的思路,为心理咨 询的应用提供明确的方向。我非常愿意将这本书推荐给关注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咨询、从事心理咨询的同行。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

11、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4年2月,于清华园 译者序 专业译著的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与乐趣。半年多的时间,数次修订译稿,对语言、对专业知识以及文字背后的作者真意和文化味道,真 实感受到了“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意境。 一直有个心愿,能在导师樊富珉教授的钟爱领域做点什么。向老师最大的致敬,莫过于与老师一起去实现她的梦想推动中国咨询心理学的 不断发展。本书的著者松原达哉先生是日本咨询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实践与教育半个多世纪,也是樊老师的授业恩师。松 原先生不但临床咨询功力深厚,而且著作等身,在借鉴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同时,不断思考与实践东方情境

12、下的心理咨询。本书中的 丰富案例体现了松原先生的深邃思考与精彩实践,都将给正在不断探索心理咨询本土化的中国,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尤其是如何规范和推 动心理咨询专业化,强调咨询伦理方面,更如“及时之雨”为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路径。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要感谢兰州大学的彭贤教授与咨询师王晨硕士,她们的鼓励和无私的支持,让我感受到了挚友“雪中送炭”的温暖。 还有山东大学的游文佩硕士、冯贵霞博士、苗红培博士等人的大力帮助。 我还要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李欣玮编辑,她无微不至、严谨的工作,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天舒 于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第一章 现代社会

13、与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社会环境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现代社会如波涛汹涌的洪水,速度快、旋涡多,一浪接着一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滚滚洪流蕴含着很多人们无法理 解的事物,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烦恼。在这剧烈的时代变化中,人们有时还来不及调整心态,就不得不生吞活剥地 咽下各种烦恼和难以理解之事。这些烦恼来源广泛,从宏观的自然环境问题、国际关系问题、国内问题、社会问题,到微观的家 庭问题以及个人生活问题等。而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又可能相互转化,有些微观问题在某些条件下又演变为宏观问题。可以说, 人们生命的每一天都伴随着这些无休无止的烦恼。下面我们将就这些具体的烦恼,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和讨论。 自

14、然环境问题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在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改善,不断追求更加富裕生活的历史。然而,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式开发, 其后果却与人类发展的初衷相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整个地球环境,进而威胁到人们当下的生活。食物、水、空 气、温度、日照,这些都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能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自然环境。当它们存在的时候,人们似乎 习以为常,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但是,现在这些重要资源已经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了。自然环境的改变除了自然界本 身的天地异动,还有人类自产自销的各种人为灾害,如森林破坏而导致的洪灾,臭氧层破坏而产生的黑洞,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土 地沙漠化、盐碱化,以及

15、食物的短缺等。 自然灾害的出现能够毁灭一切,会在一瞬间夺走人们的财产,甚至是生命。虽然失去一切之后,人们仍可以依靠自己的努 力,灾后重建、从头再来。但是,人们内心所受到的伤害和恐惧感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抹去,甚至将伴随其后的余生。 国际问题 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对各自利益的追逐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差距和政治上的分歧。究其根本,富裕的国家是在不断追 求财富的积累,而不富裕的国家则正试图摆脱贫困并追求富裕的生活。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你追我赶的状况发生在世界的任何角 落,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种状况还引发了国际间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在世界各地的人向富裕国家聚集。下面就举一个人 口流动的例子。 笔者因为

16、学术交流的关系,经常去瑞士访问。瑞士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日本的九州岛那么大,绝对称不上一个领土大国。但 是,瑞士却是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之一。笔者的一位瑞士熟人,现在居住在瑞士的养老院。他所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80%来自瑞士 以外的国家,如俄罗斯、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埃塞俄比亚、波兰、土耳其、德国等国家和 地区。这些外国劳动者勤奋能干,非常阳光。他们能够在经济发达的瑞士工作,就已经证明他们是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外国人。 这些跨国劳动者中有些人在瑞士买了房,把亲属从自己的祖国接过来一起居住;有些人与瑞士当地人结婚,取得了瑞士国籍,已 经成为瑞士人。但是,瑞士苏黎世街头的另一

17、番景象却与这些活力四射的外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苏黎世繁华街道上散步, 人们会发现,在地下通道或是中央车站附近,经常坐着乞讨的年轻人,非常扎眼。这些年轻人面前摆着捐钱的盒子,旁边还陪着 狼狗模样的大型犬。这些年轻人二十多岁年纪,不知道来自哪些国家。作为一个外国旅行者,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本该活力四射 的年轻人,却是一副寒酸的样子,在那里乞讨。于是,我向当地人打听原因,原来瑞士苏黎世市有项政府规定,养狗要纳税,而 且依据狗的体型缴税,身体越大的狗需要缴纳的税金也就越多。年轻人为了筹集养狗的税钱,就会到街头去摆摊募捐,这种现象 已经成为苏黎世的社会问题。由于瑞士经济安定,生命安全有保障,涌入了大批

18、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当然,有些人很适应瑞士 的生活,活得如鱼得水;但有些人并不适应那里的生活,走上了犯罪、吸毒的道路,更有甚者出现了各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疾 患。写到这里,不由让我感叹,瑞士的状况不正是当今日本的写照吗? 国内问题与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的国内问题和社会问题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有政治问题、物价上涨问题、 薪水下降问题、退休金问题、医疗制度问题、学校教育问题、银行诈骗案件增加、治安恶化、过劳死问题、自杀人数不断刷新、 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疾患增加、临时工问题、NEET问题1、网络依赖、网络犯罪问题等。日本完全陷入了问题的泥潭,每天同 样的事件、同样的问题

19、被不断报道。但是,人们很快对各种事件失去了辨别力,无论什么问题,不管什么事件,总是像流水一样 默默远去,不留下任何痕迹。人们似乎只有麻痹自己的肉体感官,弱化自己的反应,才能苟延生存下去。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麻 木冷漠,到处充满着焦虑与不安,例如,人们在繁华的街区遇到警察会产生恐慌,怀疑警察的到来是不是周围发生了什么案件。 当一个社会,只有警察在身边的时候人们才会有安全感,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一个不正常、不健全的社会。 家庭问题与个人问题 混乱的外部世界如滚滚浊流,在浊流“旋涡”核心区域的正是我们自己。在外面世界打拼的人们身心俱疲,希望有一个地方 好好调养、抚慰自己的身心,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庭。然

20、而,本该充满温馨的家庭在当今社会和时代的挤压下,也不再是一块 净土。过去,我们一向认为,血缘亲情关系是世间最亲近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最亲密关系。但是,近期的一些报告却 令人战栗,让我们开始怀疑亲情是否还一如既往地可靠。报告指出,现在有很多亲人尽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不能够相互理解 支持,甚至产生了陌生感。例如,为育儿苦恼着的母亲,没有人可以去商量、倾诉,只能默默地独自忍受痛苦;在职场中拼得筋 疲力尽的丈夫,渴望回家能够好好地休整,“家”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能让身体横躺下来的地方。这周围的一切就是青少年 未来世界主人的成长环境,他们正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 笔者小的时候

21、,接受的教育是“如果有人向你问路,要热心地帮助他”。而到了现在,这一模式却已经落伍了。孩子们接受 的教育是“如果有陌生人与你说话,要赶快躲开”,孩子们出行的标准配置是可以定位的手机和可以发出警报的防暴器。当下, 即便是学校内部,也很难说是安全的地方。好不容易孩子们终于长大,可以进入社会,升入大学或专科学校继续求学,是不是就 一切太平了呢?日本文部科学省2009年的数据(文部科学省生涯学习政策局调查企画课)显示,日本的大学升学率已经达到 50.2%,如果包括专科学生在内这一比率则达到了56.2%这两项数字都达到了日本历史上的最高值(如图1-1,译者更新了 日本官方的最新数据)。但是,现在的大学生

22、却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该如何去制定人生规划。只有很少数大学生能 说出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如果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只是走一步算一步,抱着先找个工作落脚 的态度,那么就业后就很容易出现离职现象。因此,为了应对这种现象,日本很多大学开设了新课程,包括职业规划、生涯规划 等,用专业的方法去指导大学生如何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图1-1 高等教育机构升学状况的年度变化图 注:横坐标的时间段是19772013年(原图中:昭52至平25); 短期大学是指大专。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2012。 目前,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正在不断延长,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2

23、007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是85.99岁,男性平均寿命 是79.19岁,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值。但是,平均寿命延长并不意味着健康年龄的延长。多数人的理想是在自己人生的任何阶段 都能够自食其力,自己照顾自己,但是做到这一点却十分困难。随着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的护理问题、老年人的独居问 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由这些问题引发的案件也经常见诸报端,如因老两口相互照料、护理疲惫等原因导致的杀人 事件、共同自杀事件、虐待事件不断发生,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幼儿期(26岁) 幼儿期是构筑个人一生成长基础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独立的动手能力,学会

24、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养成 基本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些特点,如行为容易冲动,自我控制比较困难。尤其对自己最亲近的母亲,开始 产生反抗行为,专业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幼儿期,个体情绪开始分化,并通过与小伙伴的游戏,开始进入人际关系的初级阶段。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人的 爱和家人爱的反应敏感,开始出现对弟弟妹妹的嫉妒情感,有时他们的不满还会以身体的或是精神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例如, 有的幼儿会对特定的物品或动物产生异常的恐惧感,不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拿别人的东西(或是偷别人的东西),有的幼儿 会吮吸手指、口吃、说谎、尿床、挑食、半夜惊醒,有的儿童有拔毛癖、母子分离焦虑、认生

25、、拒绝去幼儿园等。 幼儿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向亲人和周围人发送信息。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接收孩子们的这些信息,或 是应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症状呢?现代家庭的居住形态多以三口人的小规模核心家庭为主,不像过去时代可以从长辈、妯娌或是 邻居那里获得育儿的经验、知识与帮助,现代版的准妈妈或新妈妈们多数会选择阅览育儿书籍、上网搜集各类信息来获得育儿经 验。因此,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种呼声:应该在各区域建立“育儿援助中心”,成立“育儿援助组织”等。 儿童期(612岁)和青春期(1218岁) 儿童期是个体精神发育最显著的时期,也是其社会性养成的开始时期。他们开始对父母和周围大人进行反抗与批判。他们

26、开 始以团体方式思考问题,并以团体方式行动。团体意识的形成,有时会演变成排他性小团体,或形成有组织的“校园欺侮行 为”。他们的小团体有时会呈现出封闭的一面,他们约定组织内的用语和规矩,共享只有组织成员才可以知道的秘密。保守秘密 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而其反面后果是:如果不能保守秘密,就会成为团体惩罚对象,被贴上“叛徒”“泄密者”的标签。 青春期是个体身体快速成长,走向性成熟的激烈变化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对异性表现出强烈的好 奇心。但是,他们的内心成长还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导致他们的身体发育与内心成长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青春期 的孩子受到各种情感与内心冲突的煎熬,可

27、以说青春期是一个情感波涛汹涌,比较痛苦的时期。他们在与周围同伴的比较中,容 易形成自卑、挫败、自我厌恶、对他人的不信任等情感。这些情感又会以各种负面行为或身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校园欺侮 行为、拒绝去学校、自闭、精神疾患或不适应症状、离家出走、违规违法行为、暴力及自杀行为等。 现代社会又是一个通信工具高度发达的社会,如网络和手机的广泛应用,更放大了这些负面行为的影响与传播。同时,还出 现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犯罪活动,这种新型犯罪被称为高科技犯罪。日本警察厅(2009)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 半年的此类犯罪达到3870件,比去年同期(2192件)上升了76.6%(见图1-2)。日本

28、警察厅生活安全局少年课(2009)的数 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触犯刑法的少年嫌疑人达到40923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7%,所占人口比例为560/10万,是成年人的5.1 倍,成年人的该比例是110/10万(见图1-3)。触犯刑法的少年嫌疑人的人数尽管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但是重大恶性案件却在 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大阪府的高中生杀人案、遗弃尸体案件等。2009年上半年,少年恶性犯罪人数达到490 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1%。 图1-2 高科技犯罪案件数的年度变化图 资料来源:日本警察厅,2012。 图1-3 日本刑事案件少年犯年度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警察厅生活安全局少年课,2

29、011。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针对儿童的嫖娼和性犯罪案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现实中的少年 问题具有两面性,既需要保护少年儿童,又要防范少年儿童的违法违规行为,两者并存。 因此,整个社会对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孩子们,需要给予充分的关心与关注。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 岗位,国家和社会层面也在不断呼吁去接近孩子和理解孩子们的心灵。 青年期(1824岁) 青年期是继青春期之后,又一个人生的“疾风骤雨”时期。现代社会,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到了20岁就被认定为成人,但是 笔者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能够真正成长为成年人,实际年龄要达到30岁左右。 青年期的年轻人虽然身体

30、方面已经成长为健壮的成年人,但是,他们却千方百计地拒绝、拖延自己成长为真正的成年人。他 们内心里很清楚,青年期是进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段自由时光。因此,年轻人拒绝接受真正的社会洗礼,一再拖延去承担成年人 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埃里克森(E.H.Erickson)提出的心理社会性延缓(moratorium)的长期化现象(小此木,1993)。笔 者是一名大学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学生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日常工作中可以实际接触到大学生们“心”的问题。笔者从中了解到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烦恼、问题与挑战,包括来自家人、友人、恋人、社团成员、打工同事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扰。 长期以来,日本大学生因“无气力症”而

31、导致的拒绝去学校、休学、退学等现象,成为困扰日本大学的主要问题。各个大学 虽然尝试了很多办法,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帮助,但就效果而言,却不尽如人意。“心”的问题使年轻人深陷困扰,这种困扰从 某种程度上讲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而社会环境的复杂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职员工单方面努力所能覆盖的范围。 青年期的年轻人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他们需要慎重思考和做好全方位准备。而现代社会信息 泛滥,年轻人进行人生重大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一个人还没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当然无法选择未来的道路。即便个人 的运气好,找到了工作,也会因为无法适应新工作,入职后出现迅速离职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问

32、题(见图1-4)。对 于企业来说,自己经过千挑百选、精心培养的人才刚刚上岗,却出现闪电离职现象,这无疑使企业遭受人才、金钱和时间成本等 多重巨大损失。最近,针对这种现象,日本企业中开始流行的一项新措施格外引人注目,很多企业制定了针对新入职员工的“防 止离职对策”预案。与此同时,日本大学方面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与就业援助,不断强化与完备就业支援体系。 图1-4 日本新入职大学生离职率年度变化图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2 成年期(2460岁) 大多数人一生中要工作40年左右。在此期间,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是个人的发展与生活品质的提升。但是,当今世界的政 治经济形势却越发地扑朔迷

33、离,未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难以把握。在日本,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 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婚后她们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还要生儿育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经济体却在贪婪地追求着效 率、生产率、利润率。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中,社会就像一只永远不知道满足的大怪兽,不停地将欲望转化为各种重压, 强加于普通劳动者身上。 职场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将人们集合在一起的场所。如果职场中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不好,就很容易让员工产生疲惫和不 适。与此同时,职场中的人们难免还会存在某些个人自身的问题和烦恼。 老年期(60岁以上)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刷新着纪录。过去,一个人活到“60岁”就被称

34、为老人了。但现在一个60岁的人无论从外表还是 内在精神状态还都充满着活力,很年轻。笔者认为,如果说现代成年人的年龄事实上已经延长到30岁,那么,照此类推,老年 期的年龄也应该相应地推后10年。 老年期是人生“集大成”的时期,也可以比喻为“硕果累累”的时期。但是,老年期的现实问题却不容小视。国家和社会层 面的社会保障与养老问题,现在有种形象的说法叫“画饼充饥”。对养老金的焦虑,护理问题的不完善,高龄者医疗制度的缺 陷,略一触及就难以穷尽,这些因素给老年生活带来了众多的不安全感。尽管长寿乃是人们古往今来的美好追求但随着生命的延 长,同时也意味着身边的东西在不断地丧失。离开工作岗位,丧失了固定收入,

35、丧失了同事,丧失了友人,丧失了年轻,丧失了 体力,丧失了健康如此众多的丧失,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通过各种新闻报道,可以窥知到老年人层出不 穷的各种悲惨事件和事故,让人如鲠在喉。人们经常有一个很简单的美好愿望:“能够多活几年就好了。”但是如果一个社会, 让人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期许,就难以说它是一个好社会。 面对高龄者的心理咨询,在方法和路径上与儿童和青年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老年人更希望能够有机会去慢慢回味一生中取得 的各种成就和经历过的往事,但是,现代社会却很难给他们一个悠闲回味整个人生的环境。 心理咨询与超越心理咨询的支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现实的严峻。笔者从事心理咨

36、询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经常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与因此而 生的绝望感。怎样才能够帮助到来访者,如何帮他们摆脱困境,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这些都经常困扰着笔者。现实的残酷 性,常常让心理咨询活动和咨询师的辛勤努力陷入无法改变现实的境地。但回头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在自己陷入人生低 谷,苦苦挣扎看不到出口的时候,在自己没有勇气继续生存下去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亲人和周围人的各种援助和支持,是他们帮 助我们渡过难关,这样的成功事例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笔者深深感到自己受惠于周围的人,当一个人感到自己不孤单,感到自 己没有被疏离,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为获得了救助。笔者周围的人并不是都学过心理咨询,并不是

37、都懂得咨询技术,为 什么只有我如此幸运,遇到了他们,在困境的时候获得了救助。现在回想起来,笔者发现在自己的“心”被乌云笼罩的时候,周 围人的“心”有时就像和煦的阳光,能够穿透乌云,照亮笔者的内心,使笔者不再脆弱和迷茫,给笔者带来积极的帮助与影响。 1 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training,即“不读书,不工作,不接受培训”。 2 日本厚生劳动省. 新規学卒就職者在職期間別離職率推移.www.mhlw.go.jp/topics/2010/01/tp0127-2/dl/24-02.pdf. 第一章 现代社会与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社会环境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现代社会如波

38、涛汹涌的洪水,速度快、旋涡多,一浪接着一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滚滚洪流蕴含着很多人们无法理 解的事物,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烦恼。在这剧烈的时代变化中,人们有时还来不及调整心态,就不得不生吞活剥地 咽下各种烦恼和难以理解之事。这些烦恼来源广泛,从宏观的自然环境问题、国际关系问题、国内问题、社会问题,到微观的家 庭问题以及个人生活问题等。而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又可能相互转化,有些微观问题在某些条件下又演变为宏观问题。可以说, 人们生命的每一天都伴随着这些无休无止的烦恼。下面我们将就这些具体的烦恼,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和讨论。 自然环境问题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在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改善

39、,不断追求更加富裕生活的历史。然而,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式开发, 其后果却与人类发展的初衷相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整个地球环境,进而威胁到人们当下的生活。食物、水、空 气、温度、日照,这些都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能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自然环境。当它们存在的时候,人们似乎 习以为常,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但是,现在这些重要资源已经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了。自然环境的改变除了自然界本 身的天地异动,还有人类自产自销的各种人为灾害,如森林破坏而导致的洪灾,臭氧层破坏而产生的黑洞,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土 地沙漠化、盐碱化,以及食物的短缺等。 自然灾害的出现能够毁灭一切,会在一瞬间夺走

40、人们的财产,甚至是生命。虽然失去一切之后,人们仍可以依靠自己的努 力,灾后重建、从头再来。但是,人们内心所受到的伤害和恐惧感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抹去,甚至将伴随其后的余生。 国际问题 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对各自利益的追逐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差距和政治上的分歧。究其根本,富裕的国家是在不断追 求财富的积累,而不富裕的国家则正试图摆脱贫困并追求富裕的生活。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你追我赶的状况发生在世界的任何角 落,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种状况还引发了国际间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在世界各地的人向富裕国家聚集。下面就举一个人 口流动的例子。 笔者因为学术交流的关系,经常去瑞士访问。瑞士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日本

41、的九州岛那么大,绝对称不上一个领土大国。但 是,瑞士却是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之一。笔者的一位瑞士熟人,现在居住在瑞士的养老院。他所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80%来自瑞士 以外的国家,如俄罗斯、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埃塞俄比亚、波兰、土耳其、德国等国家和 地区。这些外国劳动者勤奋能干,非常阳光。他们能够在经济发达的瑞士工作,就已经证明他们是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外国人。 这些跨国劳动者中有些人在瑞士买了房,把亲属从自己的祖国接过来一起居住;有些人与瑞士当地人结婚,取得了瑞士国籍,已 经成为瑞士人。但是,瑞士苏黎世街头的另一番景象却与这些活力四射的外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苏黎世繁

42、华街道上散步, 人们会发现,在地下通道或是中央车站附近,经常坐着乞讨的年轻人,非常扎眼。这些年轻人面前摆着捐钱的盒子,旁边还陪着 狼狗模样的大型犬。这些年轻人二十多岁年纪,不知道来自哪些国家。作为一个外国旅行者,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本该活力四射 的年轻人,却是一副寒酸的样子,在那里乞讨。于是,我向当地人打听原因,原来瑞士苏黎世市有项政府规定,养狗要纳税,而 且依据狗的体型缴税,身体越大的狗需要缴纳的税金也就越多。年轻人为了筹集养狗的税钱,就会到街头去摆摊募捐,这种现象 已经成为苏黎世的社会问题。由于瑞士经济安定,生命安全有保障,涌入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当然,有些人很适应瑞士 的生活,活得如

43、鱼得水;但有些人并不适应那里的生活,走上了犯罪、吸毒的道路,更有甚者出现了各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疾 患。写到这里,不由让我感叹,瑞士的状况不正是当今日本的写照吗? 国内问题与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的国内问题和社会问题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有政治问题、物价上涨问题、 薪水下降问题、退休金问题、医疗制度问题、学校教育问题、银行诈骗案件增加、治安恶化、过劳死问题、自杀人数不断刷新、 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疾患增加、临时工问题、NEET问题1、网络依赖、网络犯罪问题等。日本完全陷入了问题的泥潭,每天同 样的事件、同样的问题被不断报道。但是,人们很快对各种事件失去了辨别力,无论什么

44、问题,不管什么事件,总是像流水一样 默默远去,不留下任何痕迹。人们似乎只有麻痹自己的肉体感官,弱化自己的反应,才能苟延生存下去。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麻 木冷漠,到处充满着焦虑与不安,例如,人们在繁华的街区遇到警察会产生恐慌,怀疑警察的到来是不是周围发生了什么案件。 当一个社会,只有警察在身边的时候人们才会有安全感,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一个不正常、不健全的社会。 家庭问题与个人问题 混乱的外部世界如滚滚浊流,在浊流“旋涡”核心区域的正是我们自己。在外面世界打拼的人们身心俱疲,希望有一个地方 好好调养、抚慰自己的身心,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庭。然而,本该充满温馨的家庭在当今社会和时代的挤压下,也不再是一

45、块 净土。过去,我们一向认为,血缘亲情关系是世间最亲近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最亲密关系。但是,近期的一些报告却 令人战栗,让我们开始怀疑亲情是否还一如既往地可靠。报告指出,现在有很多亲人尽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不能够相互理解 支持,甚至产生了陌生感。例如,为育儿苦恼着的母亲,没有人可以去商量、倾诉,只能默默地独自忍受痛苦;在职场中拼得筋 疲力尽的丈夫,渴望回家能够好好地休整,“家”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能让身体横躺下来的地方。这周围的一切就是青少年 未来世界主人的成长环境,他们正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 笔者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如果有人向你问路,要热心地帮助他”。而到了

46、现在,这一模式却已经落伍了。孩子们接受 的教育是“如果有陌生人与你说话,要赶快躲开”,孩子们出行的标准配置是可以定位的手机和可以发出警报的防暴器。当下, 即便是学校内部,也很难说是安全的地方。好不容易孩子们终于长大,可以进入社会,升入大学或专科学校继续求学,是不是就 一切太平了呢?日本文部科学省2009年的数据(文部科学省生涯学习政策局调查企画课)显示,日本的大学升学率已经达到 50.2%,如果包括专科学生在内这一比率则达到了56.2%这两项数字都达到了日本历史上的最高值(如图1-1,译者更新了 日本官方的最新数据)。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却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该如何去制定人生规划。只有

47、很少数大学生能 说出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如果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只是走一步算一步,抱着先找个工作落脚 的态度,那么就业后就很容易出现离职现象。因此,为了应对这种现象,日本很多大学开设了新课程,包括职业规划、生涯规划 等,用专业的方法去指导大学生如何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图1-1 高等教育机构升学状况的年度变化图 注:横坐标的时间段是19772013年(原图中:昭52至平25); 短期大学是指大专。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2012。 目前,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正在不断延长,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2007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是85.99岁,男性平均寿命 是7

48、9.19岁,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值。但是,平均寿命延长并不意味着健康年龄的延长。多数人的理想是在自己人生的任何阶段 都能够自食其力,自己照顾自己,但是做到这一点却十分困难。随着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的护理问题、老年人的独居问 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由这些问题引发的案件也经常见诸报端,如因老两口相互照料、护理疲惫等原因导致的杀人 事件、共同自杀事件、虐待事件不断发生,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幼儿期(26岁) 幼儿期是构筑个人一生成长基础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独立的动手能力,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养成 基本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个阶段的孩

49、子还有一些特点,如行为容易冲动,自我控制比较困难。尤其对自己最亲近的母亲,开始 产生反抗行为,专业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幼儿期,个体情绪开始分化,并通过与小伙伴的游戏,开始进入人际关系的初级阶段。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人的 爱和家人爱的反应敏感,开始出现对弟弟妹妹的嫉妒情感,有时他们的不满还会以身体的或是精神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例如, 有的幼儿会对特定的物品或动物产生异常的恐惧感,不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拿别人的东西(或是偷别人的东西),有的幼儿 会吮吸手指、口吃、说谎、尿床、挑食、半夜惊醒,有的儿童有拔毛癖、母子分离焦虑、认生、拒绝去幼儿园等。 幼儿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向亲人和周围人发送信息。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接收孩子们的这些信息,或 是应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症状呢?现代家庭的居住形态多以三口人的小规模核心家庭为主,不像过去时代可以从长辈、妯娌或是 邻居那里获得育儿的经验、知识与帮助,现代版的准妈妈或新妈妈们多数会选择阅览育儿书籍、上网搜集各类信息来获得育儿经 验。因此,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种呼声:应该在各区域建立“育儿援助中心”,成立“育儿援助组织”等。 儿童期(612岁)和青春期(1218岁) 儿童期是个体精神发育最显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